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琼虹(综述) 陈瑞颖 +1 位作者 薛骏 郝传明(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5-621,共7页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抗I型血小板域蛋白7A(THSD7A)抗体的发现,我们对PMN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取得重要的...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抗I型血小板域蛋白7A(THSD7A)抗体的发现,我们对PMN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取得重要的进展。本文将从膜性肾病的认识历程、PLA2R的临床应用价值、免疫抑制治疗的时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面对PMN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PMN) PLA2R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磷酸钠盐(OSP)致急性磷酸盐肾病(APN)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宇佳 谢琼虹 +2 位作者 刘少军 薛骏 郝传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0,共4页
急性磷酸盐肾病(acute phosphate nephropathy,APN)是口服磷酸钠盐(oral sodium phosphate,OSP)行肠道准备之后的肾脏并发症,小管和间质中有磷酸钙盐沉积是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OSP后发生APN的病例,从临床和病理分析... 急性磷酸盐肾病(acute phosphate nephropathy,APN)是口服磷酸钠盐(oral sodium phosphate,OSP)行肠道准备之后的肾脏并发症,小管和间质中有磷酸钙盐沉积是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OSP后发生APN的病例,从临床和病理分析诊断的要点,为肠道准备药物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磷酸钠盐(OSP) 急性磷酸盐肾病(APN) 磷酸钙沉淀 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意义的轻链局限性膜性肾病1例
3
作者 张倩 杨艳 +2 位作者 张力胤 郝传明 刘少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2-854,858,共4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大类疾病,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类似,主要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可有钉突形成。原发性MN免疫荧光通常为IgG阳性,伴或不伴C3阳性,电镜下表现为上皮下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近年来部分单克隆免疫球蛋...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大类疾病,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类似,主要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可有钉突形成。原发性MN免疫荧光通常为IgG阳性,伴或不伴C3阳性,电镜下表现为上皮下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近年来部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性肾病亦可在光镜下有类似的形态学改变,我们发现了1例光镜下表现为MN,但免疫荧光提示为轻链局限性免疫球蛋白沉积,较为罕见,现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MN) 免疫球蛋白 轻链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曼 忻菁 +4 位作者 顾勇 彭艾 刘少军 朱秋毓 林善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92-1297,共6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否延缓大鼠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采用5/6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分别给予5mg·kg-1·d-1(A1组,n=8)、10mg·kg-1·d-1(A2组,n=8)、20mg·kg-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否延缓大鼠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采用5/6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分别给予5mg·kg-1·d-1(A1组,n=8)、10mg·kg-1·d-1(A2组,n=8)、20mg·kg-1·d-1(A3组,n=8)的atRA灌胃,单纯肾大部切除非干预组(NX组,n=8)和假手术组(sham组,n=8)为对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血浆atRA浓度;肾脏病理切片采用PAS染色,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残余肾组织上的分布水平。结果:3个不同剂量的atRA组血药浓度高出NX和sham组10倍以上,并呈现出同给药剂量相吻合的浓度梯度。肾小球硬化评分结果表明,atRA干预的大鼠肾小球硬化明显轻于NX组,其中A3组硬化程度明显轻于A1组和A2组,P<0.05;A1组和A2组无显著差异,sham组无硬化表现;NX组肾小球TGFβ1表达量最多,atRA干预的3个组明显少于sham组,但A1、A2、A3组间无差异。结论:atRA能减轻5/6肾大部切除大鼠残余肾硬化,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肾切除术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透析液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峰 施雪枫 +3 位作者 顾勇 朱秋毓 薛骏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与经静脉途径补充抗坏血酸进行比较。方法(1)单次透析:8例MHD患者进行3次透析,每次为一组,分别为①对照组(con-trol);②静脉抗坏血酸(iv-AA)组;③透析液抗坏血酸(... 目的观察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与经静脉途径补充抗坏血酸进行比较。方法(1)单次透析:8例MHD患者进行3次透析,每次为一组,分别为①对照组(con-trol);②静脉抗坏血酸(iv-AA)组;③透析液抗坏血酸(D-AA)组:使用含抗坏血酸2g/L的浓缩酸性透析液(A液)。每小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VitE)、血浆与红细胞丙二醛(MDA)。(2)抗坏血酸透析4周:23名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1,使用含抗坏血酸0.8g/L的浓缩A液)。检测两组对象试验前、4周后的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液学指标。结果(1)透析过程中对照组血浆TAA水平逐渐降低,血浆MDA值升高[透析后(8.47±3.45)μmol/Lvs透析前(5.12±1.15)μmol/L,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后血浆TAA呈现浓度峰值而DHAA/TAA相应降低,随即TAA下降,至透析结束时回复至透前水平。D-AA组中血浆TAA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近透析结束时血浆VitE略升高[透析后(26.7±2.8)μmol/Lvs透析前(22.4±0.9)μmol/L,P<0.001]。(2)观察4周后试验组的血浆TAA水平增高[试验后(83.8±56.5)μmol/Lvs试验前(32.6±25.2)μmol/L,P<0.05]。血浆oxLDL在试验组降低[试验前(27.4±13.3)mg/dLvs试验后(16.8±9.5)mg/dL,P<0.05]。结论血透过程中大量抗坏血酸丢失,患者的氧化应激程度加重。静脉补充抗坏血酸或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均能减少其损失,削弱氧化应激,但后者的抗氧化作用更趋于平稳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雯 陆福明 +2 位作者 张秀荣 郭慕依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F033,共5页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N)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程度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及临床参数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5例Ⅳ型LN与 12例IgA肾炎 (IgAN)、4例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3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PSGN)的肾活检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N)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程度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及临床参数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5例Ⅳ型LN与 12例IgA肾炎 (IgAN)、4例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3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PSGN)的肾活检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ABC法 (PCNA)检测增殖细胞。结果 狼疮性肾炎较其他类型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数低 ,而PCNA阳性细胞数 /TdT阳性细胞数的比值(P/T值 )最高 ;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的P/T值均与肾组织病变慢性化指数相关 ,为r =0 .4983(P =0 .0 13 2 ) ,r =0 .8399(P <0 .0 0 1) ,r =0 .6 6 14(P =0 .0 0 3 3) ;肾小球及肾小管的P/T值与 2 4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 ,为r =0 .85 5 4(P <0 .0 0 1) ,r =0 .713 4(P =0 .0 0 1) ;与Ccr成负相关 ,为r =- 0 .4880 (P =0 .0 13 3) ,r =- 0 .72 2 9(P =0 .0 0 1) ;肾小管的P/T值与Scr成正相关 ,r =0 .410 7(P =0 .0 414)。结论 增殖性狼疮性肾炎存在细胞凋亡不足 ,显著的细胞增殖而无相应的凋亡增强可能与狼疮性肾炎呈现慢性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弥漫增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血液透析清除蛋白结合性毒素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施雪枫 丁峰 +3 位作者 顾勇 朱秋毓 潘俊 陆伟跃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体外试验条件下模拟血液透析,观察脂质体血液透析(HLD)对蛋白结合性溶质的清除效果,并与常规血液透析和白蛋白透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体外闭合循环,分别于血液侧(B侧)加入含3-硫酸吲哚酚(IS),胆红素(Bil)和胆酸钠(CA)的牛血清白蛋白... 目的体外试验条件下模拟血液透析,观察脂质体血液透析(HLD)对蛋白结合性溶质的清除效果,并与常规血液透析和白蛋白透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体外闭合循环,分别于血液侧(B侧)加入含3-硫酸吲哚酚(IS),胆红素(Bil)和胆酸钠(CA)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根据透析液侧(D侧)成分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蛋白组(BSA生理盐水溶液)和脂质体组(4%大豆卵磷脂脂质体生理盐水溶液),每组进行3次150min体外循环,每30min分别由两侧取样测定溶质浓度及白蛋白水平。结果白蛋白组中IS在30min即达到两侧平衡,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中IS分别在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两侧溶质浓度接近。CA在白蛋白组和脂质体组中清除较快;对照组中B侧CA水平则在60min^90min已达平台,而其D侧含量维持于低水平。Bil的清除曲线与CA类似,但在脂质体组中60min后才显示逐渐下降。各组中BSA含量在30min轻度下降外,其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与常规血液透析方式相比,HLD和白蛋白透析能更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性溶质,而HLD起效较慢但效应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血液透析 蛋白结合性毒素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氧化应激标志物AOPPs的体外制备标准化和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燕雯 朱秋毓 +2 位作者 丁峰 顾勇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次氯酸氧化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HSA-AOPPs)的制备标准化、次氯酸的清除以及微量HSA-AOPPs的检测。方法于搅拌条件下在HSA(60mg/mL)内滴加次氯酸至终浓度为60mmol/L即制得H... 目的研究次氯酸氧化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HSA-AOPPs)的制备标准化、次氯酸的清除以及微量HSA-AOPPs的检测。方法于搅拌条件下在HSA(60mg/mL)内滴加次氯酸至终浓度为60mmol/L即制得HSA-AOPPs。透析法或层析法清除次氯酸。碘量法测定次氯酸残留量。微量HSA-AOPPs的测定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SE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定量计算。结果恒定的次氯酸加入量对HSA-AOPPs的产量非常关键。当次氯酸和HSA两者克分子浓度之比为1∶66左右时最为理想。过量次氯酸可导致高分子量AOPPs的破坏,大量蛋白碎片产生。层析法清除次氯酸残留优于透析法。色谱法检测AOPPs的灵敏度比分光光度法要高100倍以上。结论AOPPs的标准化制备关键在于恒定次氯酸对HSA的克分子比值。HP-SEC方法可用于微量AOPP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次氯酸残留量 高级氧化蛋白产物 氧化修饰 高效凝胶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拉普利对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肾脏内皮素系统的影响
9
作者 陈靖 顾勇 +3 位作者 杨海春 朱蔚钰 林凡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1,T002,共5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肾脏内皮素 (ET)系统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影响。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建成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SHR DM ) ,设Cilazapril组、Amlodipine组和非治疗组。 4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R... 目的 观察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肾脏内皮素 (ET)系统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影响。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建成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SHR DM ) ,设Cilazapril组、Amlodipine组和非治疗组。 4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检测肾脏ET 1及其A、B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WKY对照组相比 ,SHR DM大鼠存在明显的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 ,肾脏ET 1及A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 ,而ETB受体的变化不显著 ,Cilazapril和Amlodipine治疗均可使肾脏ET 1降至正常水平 ,但仅Cilazapril能明显降低蛋白尿 ,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 ,下调ETA受体的过度表达。 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肾脏ET系统明显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内皮素 西拉普利 肾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离子造影剂欧乃帕克
10
作者 朱秋毓 顾勇 +1 位作者 丁峰 林善锬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细径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非离子造影剂欧乃帕克的方法。用高氯酸去除血浆蛋白,流动相采用简单的7%(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体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5~500mg/L,相关系数大于0 9998。欧乃帕克的最低检测量为154pg,保...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细径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非离子造影剂欧乃帕克的方法。用高氯酸去除血浆蛋白,流动相采用简单的7%(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体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5~500mg/L,相关系数大于0 9998。欧乃帕克的最低检测量为154pg,保留时间为(3 46±0 02)min,总分析时间少于5min。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4 3%和11 4%。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大于91 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造影剂 欧乃帕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肾小球滤过率 细径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SHR大鼠肾脏内皮素系统的改变
11
作者 陈靖 顾勇 +3 位作者 杨海春 朱蔚钰 林凡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 观察幼龄高血压大鼠肾脏内皮素 1(ET 1)及其A、B受体的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检测 7周龄SHR大鼠肾脏ET 1及其A、B受体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WKY对照组相比 ,SHR大鼠存在明显的高血压和尿钠、尿量排泄下降 ,血... 目的 观察幼龄高血压大鼠肾脏内皮素 1(ET 1)及其A、B受体的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检测 7周龄SHR大鼠肾脏ET 1及其A、B受体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WKY对照组相比 ,SHR大鼠存在明显的高血压和尿钠、尿量排泄下降 ,血浆及肾组织中ET含量无显著异常 ,但是肾血管ETA受体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而肾脏ET 1及B受体的表达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脏 内皮素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量负荷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田 陈芸 +3 位作者 马宇驰 葛霄琳 朱彤莹 郝传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容量状态及其他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kidney function,RKF)下降的影响。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且规律随访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容量状态及其他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kidney function,RKF)下降的影响。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并且规律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除有腹膜炎病史、临床资料不全、中途由外院转入的患者。以患者开始规律PD第3个月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作为基础值,记录腹膜透析患者在≤36个月间内所有基本临床特征、透析相关变量和主要生化指标。终点事件定义为在开始PD 24个月内的eGFR下降为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和Cox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PD患者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96名患者,基线eGFR为(4.20±3.00)mL·min^-1·1.73 m^-2,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时间平均后的终末段脑钠肽前体(NT-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为共同影响PD患者RKF下降的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时间平均后的BNP为影响PD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共同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平均后的BNP为影响PD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容量过剩与新开始PD患者RKF下降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eGFR) 残余肾功能(RKF) 容量过剩 腹膜透析(PD) 终末期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治疗地中海贫血伴肾性贫血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源 李念夷 +1 位作者 张倩 陈靖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本文报告1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治疗地中海贫血合并肾性贫血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患有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CD41-42杂合,因高血压、糖尿病进展为尿毒症... 本文报告1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治疗地中海贫血合并肾性贫血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患有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CD41-42杂合,因高血压、糖尿病进展为尿毒症,并发肾性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患者贫血不能纠正,长期依赖输血,后改用HIF-PHI罗沙司他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HIF-1)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PHI) 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至确诊Ⅱ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芸 尚达 +1 位作者 郝传明 朱彤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3-426,共4页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PH)是一种复杂而少见的先天性乙醛酸盐和草酸盐代谢异常性疾病,分为Ⅰ、Ⅱ、Ⅲ等3种亚型,以Ⅱ、Ⅲ型尤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临床上表现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且肾功能不全的Ⅱ型PH患者,并结...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PH)是一种复杂而少见的先天性乙醛酸盐和草酸盐代谢异常性疾病,分为Ⅰ、Ⅱ、Ⅲ等3种亚型,以Ⅱ、Ⅲ型尤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临床上表现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且肾功能不全的Ⅱ型PH患者,并结合患者病史分析PH在临床上诊治的难点与注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 尿路感染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炎症小体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欢 张敏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纤维化发生于机体多种器官组织,持续进展的纤维化改变可导致组织结构被破坏并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器官衰竭而死亡,如肺纤维化、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但目前尚无有效防治策略。慢性持续性炎性反应是纤维化进展的... 纤维化发生于机体多种器官组织,持续进展的纤维化改变可导致组织结构被破坏并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器官衰竭而死亡,如肺纤维化、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但目前尚无有效防治策略。慢性持续性炎性反应是纤维化进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发现的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是一种胞质内多蛋白复合物,通过识别双链DNA(dsDNA)激活并介导炎症因子的成熟释放,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可以调控多种通路进而诱导纤维化。本文针对AIM2在纤维化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纤维化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 炎症小体 纤维化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