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钱睿哲 徐晨 +3 位作者 金惠铭 张国平 董雪红 胡仁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变化。方法Otsuka-long-evans-tokushi ma fatty(OLETF)2型糖尿病大鼠33只,对照组long-evans tokushi ma otsuka(LETO)非糖尿病大鼠7只,全麻状态下,使用带电脑图像处理装置的微循环活体观...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变化。方法Otsuka-long-evans-tokushi ma fatty(OLETF)2型糖尿病大鼠33只,对照组long-evans tokushi ma otsuka(LETO)非糖尿病大鼠7只,全麻状态下,使用带电脑图像处理装置的微循环活体观察电视显微镜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对照组大鼠作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检测微血管分支数目、微动脉及微静脉口径、微静脉中沿壁滚动与贴壁黏附的白细胞数、微动脉边流和轴流的宽度、内皮细胞厚度等。实验结果经电视录像记录后用图像处理系统定量测定。结果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分支数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减少24.5%(P<0.01),微血管分支数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44,P<0.05);糖尿病大鼠微动脉边流宽度小于对照组,边流与管径的比值显著减少(P<0.01),沿壁滚动与贴壁黏附白细胞明显增加(P<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出现明显的微血管与微血流形态、结构和功能障碍,这些变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和各种并发征发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循环 OLETF大鼠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大鼠心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一甄 方京冲 +1 位作者 沈稚舟 朱禧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1-442,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病变 大鼠 糖尿病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铜蓝蛋白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飞宏 沈水仙 +6 位作者 方京冲 徐虹 刘豫阳 支涤静 方昕 冯志明 张哓凤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 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为参照 ,对比检测尿铜蓝蛋白的排泄情况 ,以了解其在青少年 1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 4 0例 ,肾病综合征对照 2 1例 ,正常青少年对照 6 0例 ,收集 2 4h尿液。放免法测定... 目的 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为参照 ,对比检测尿铜蓝蛋白的排泄情况 ,以了解其在青少年 1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 4 0例 ,肾病综合征对照 2 1例 ,正常青少年对照 6 0例 ,收集 2 4h尿液。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ELISA法测定尿铜蓝蛋白。结果 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组尿微量白蛋白、铜蓝蛋白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加 (P <0 .0 5 ) ,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异常者占 4 7.5 % ,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占 10 % ,尿铜蓝蛋白随病程增高的幅度大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幅度。尿铜蓝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HbA1c显著正相关。结论 尿铜蓝蛋白可能是反映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更为灵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肾病 尿铜蓝蛋白 青少年 早期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母亲母血及其大于胎龄儿脐血中IGF-Ⅰ、IGF-Ⅱ和IGFBP-3水平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伟 沈月华 +2 位作者 黄小艺 张鑫瑜 方京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关键词 IGFBP-3 IGF-Ⅰ 大于胎龄儿 糖尿病母亲 IGF-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脐血 母血 胎儿生长 发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瑜 史虹莉 朱禧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与伴发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上海地区10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LP(a)水平的调查,同时采用Spearman单因素相关、Partial偏相关分析LP(a)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与伴发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上海地区10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LP(a)水平的调查,同时采用Spearman单因素相关、Partial偏相关分析LP(a)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分组,并对组间LP(a)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尿酸、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肥胖、血压等无明显关联。同时LP(a)水平随着伴发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 LP(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情况;降低LP(a)水平有利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LP(a) 代谢综合征 脂蛋白 调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脂肪酸组分 被引量:7
6
作者 姜文宇 方京冲 +1 位作者 史虹莉 朱禧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中23种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法(GC)。方法 使用岛津公司GC17A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经固相萃取后的脂质用14%BF3甲醇在80℃反应40 min,甲酯化后进样。色谱柱为DB-23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检测...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中23种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法(GC)。方法 使用岛津公司GC17A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经固相萃取后的脂质用14%BF3甲醇在80℃反应40 min,甲酯化后进样。色谱柱为DB-23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采用程序升温同时程序升压技术,初始柱温为140℃,程序升温速度3℃/min,终止温度为234℃;初始柱压为130 kPa,程序升压速度为1 kPa/min,最终压力为163 kPa。结果 16:0的最低检测限为3.6×10-11g;18:0、18:1n9c的最低检测限为2.4×10-11g。脂肪酸组分的线性范围为3.2~600 ng/μL(r>0.99)。方法回收率良好(84.40%~104.12%)。各种脂肪酸的天内精密度为0.25%~9.82%(n=5),天间精密度为0.47%~9.88%(n=5)。结论 本方法专一、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脂肪酸血清浓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 血清 脂肪酸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