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398克隆株与医院获得性ST5、ST239克隆株毒力及耐药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元军 李天铭 +2 位作者 王亚楠 洪旭芬 李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ST398克隆株(CA-ST398)与医院获得性金葡菌流行ST5、ST239克隆株(HA-ST5,HA-ST239)在毒力基因携带及表达、耐药特征上的异同。方法通过多位点保守基因测序分析方法对上海华山医院门诊和住院患...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ST398克隆株(CA-ST398)与医院获得性金葡菌流行ST5、ST239克隆株(HA-ST5,HA-ST239)在毒力基因携带及表达、耐药特征上的异同。方法通过多位点保守基因测序分析方法对上海华山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的金葡菌进行克隆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随机选取的56株CA-ST398、50株HAST5和50株HA-ST239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进行分析,随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个黏附相关基因(sdrC、fnbA、clfA)、1个定植相关基因(icaA)、2个外毒素基因(hla、psm)、1个调控因子(RNAⅢ)的表达情况。采用纸片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克隆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PCR方法确定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萄(MRSA)SCCmec基因分型。结果CA-ST398克隆株通常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60.7%),而HA-ST239(72.0%)和HA-ST5克隆株(64.0%)通常引起呼吸道感染。与医院获得性金葡菌相比,CA-ST398克隆株sdrC、sdrE、pvl基因的携带率较高(P<0.01),sea、sec、see、seg、sei、sek、sel、sem、sen、seo、sep、seq、tst、sdrD、sasX、bsaA、lukE基因的携带率较低(P<0.05)。黏附相关基因sdrC、fnbA和clfA基因表达HA克隆株高于CA-ST398克隆株(P<0.05);外毒素基因hla、psm及调控因子RNAⅢ表达CA-ST398高于HA克隆株(P<0.01)。HA-ST239和HA-ST5克隆株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于CA-ST398克隆株(P<0.001)。12.5%(7/56)CA-ST398为MRSA,100%(50/50)HA-ST239、94.0%HA-ST5(47/50)克隆株为MRSA。CA-ST398主要携带SCCmecⅤ(3.6%,2/56),HA-ST239主要携带SCCmecⅢ(92.0%,46/50),HA-ST5主要携带SCCmecⅡ(90.0%,45/50)。结论 CA-ST398、HA-ST239和HA-ST5致病的差异可能与不同致病因子表达差异有关。HA-ST239和HA-ST5在医院环境中的持续定植感染可能与黏附相关因子sdrC、fnbA和clfA高表达有关。CA-ST398的高毒力可能与外分泌型毒素α溶血素(hla编码)、酚可溶性蛋白(psm编码)及阈值感应系统agr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获得性克隆株ST239 ST5 社区获得性克隆株ST398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成人和儿童患者分离的A群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蒋浩琴 陈明亮 +4 位作者 李天铭 朱元军 刘红 曾玫 李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9,共8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上海成人和儿童患者分离的A群链球菌(GAS)耐药、克隆分型、emm分型、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携带等分子特征,为感染控制及治疗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 39株成人(13株)和儿童(26株)患者分离的GAS,用K-B纸片法测定对9种... 目的研究和比较上海成人和儿童患者分离的A群链球菌(GAS)耐药、克隆分型、emm分型、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携带等分子特征,为感染控制及治疗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 39株成人(13株)和儿童(26株)患者分离的GAS,用K-B纸片法测定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克隆分型;采用编码M蛋白的emm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基因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不同emm型菌株的基因组特征;采用半定量生物膜形成试验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0个包括超抗原在内的GAS主要毒力基因。结果 39株GAS主要基因型为emm12-ST36(64.1%),emm1-ST28(17.9%);成人和儿童均以emm12-ST36为主。儿童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成人(P=0.008 7)。相同emm分型-克隆分型菌株在PFGE脉冲场带型中呈现高度聚集。生物膜形成与emm1型菌株明显相关(P=0.005),与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密切相关(P=0.000 3),儿童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强于成人菌株(P<0.000 1)。毒力基因speG、speB、sdaB、Mac全部阳性;speA、speJ、spd3与emm1型菌株有明显相关(分别为P<0.000 1、P=0.005 5、P<0.000 1);speI、sic与emm12型菌株有明显相关(均为P<0.000 1);speH、ssa在emm12和emm1型菌株中有明显分布差异(分别为P=0.036 4、P=0.025 8);20个毒力基因在成人和儿童emm12型菌株中均没有明显分布差异(均为P>0.05)。结论 emm分型与克隆分型、PFGE、毒力基因有很好相关性。成人和儿童菌株在耐药情况、生物膜形成中均存在差异。特定emm型菌株与抗生素耐药和致病力密切相关,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重要毒力基因将是未来研制新型疫苗降低GAS感染的新型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链球菌 药敏试验 多位点序列分型 emm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生物膜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燕 蒋晓飞 +4 位作者 朱德妹 胡付品 陈渊成 吴湜 杨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MRSA进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测定。根据CLSI 2014年版标准进... 目的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MRSA进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测定。根据CLSI 2014年版标准进行结果判断。采用SPSS软件对3种药敏试验所得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分析。结果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未见万古霉素不敏感株。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1 mg/L,采用E试验法测定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1.5 mg/L。3种药敏试验得到的MIC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01(微量肉汤稀释法)、0.96(琼脂稀释法)和1.30(E试验法)。结论 3种药敏方法检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虽一致,但由于万古霉素MIC值的细小差异在临床疗效上有着显著差异,故实验室为临床提供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结果时,需要明确指出采用的具体药敏试验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微量肉汤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E试验法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诱导糖蛋白Ibα酶切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成 罗梅宏 +2 位作者 夏菁 王国华 张晓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糖蛋白(GP)Ibα酶切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得到洗涤血小板。洗涤血小板分别与钙离子依赖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活性氧(ROS)抑制剂、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线粒...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糖蛋白(GP)Ibα酶切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得到洗涤血小板。洗涤血小板分别与钙离子依赖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活性氧(ROS)抑制剂、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线粒体靶向的ROS抑制剂、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前列腺素E1(PGE1)、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抑制剂或溶剂对照等预孵育,再与凝血酶(在搅拌或非搅拌条件下)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浓度,Western blot检测GPIbα的酶切和calpain底物talin的酶切。结果 ROS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和calpain抑制剂MDL单独使用时,均部分抑制凝血酶(搅拌条件下)诱导的GPIbα酶切;联合使用时,则完全抑制凝血酶(搅拌条件下)诱导的GPIbα酶切。DTT完全抑制凝血酶(非搅拌条件下)诱导的GPIbα酶切,而MDL没有抑制作用。另外,caspase抑制剂和血小板活化抑制剂(PGE1)不抑制凝血酶诱导的GPIbα酶切。凝血酶(非搅拌条件下)剂量依赖地引起血小板ROS浓度升高;NAD(P)H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凝血酶引起的ROS浓度升高,线粒体靶向的ROS抑制剂则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在搅拌条件下,ROS和cal-pain两条信号通路共同调控凝血酶诱导的GPIbα酶切;在非搅拌条件下,通过NAD(P)H氧化酶产生的ROS调控凝血酶诱导的GPIbα酶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凝血酶 活性氧 GPIbα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携带碳青霉烯酶KPC-2基因环境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平华 仉英 蒋晓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广泛播散初期携帯bla_(KPC-2)的完整基因结构,获得其播散的基因背景。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9年12月连续不重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42株,进行质粒抽提、bla_(KPC-2)筛选... 目的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广泛播散初期携帯bla_(KPC-2)的完整基因结构,获得其播散的基因背景。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9年12月连续不重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42株,进行质粒抽提、bla_(KPC-2)筛选、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随后设计一系列PCR引物,基因结构进行完整测序。结果MLST分型显示:34株属于ST11型,5株属于ST423,2株属于ST65,1株属于ST977。主要发现两种携带bla_(KPC-2)基因结构,A型(8/42):Tn1721-bla_(KPC-2)-Tn3;B型(34/42):Tn1721-bla_(KPC-2)-Tn3,且B型结构的两端序列存在差异。结论该组中肺炎克雷伯菌携带bla_(KPC-2)的基因结构存在多态性,Tn1721-bla_(KPC-2)-△Tn3-IS26样结构占优势。研究获得的携带bla_(KPC-2)基因结构及侧翼的完整序列,为进一歩正确认识和理解bla_(KPC-2)的播散模式和机制提供了完整的基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KPC-2 基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可馨 王冰 王志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75-1577,共3页
血小板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或在病理性血流高剪切力作用下,血小板通过膜表面的各种受体启动信号转导途径,引起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相互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血栓,因此,血小板活化在生理... 血小板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或在病理性血流高剪切力作用下,血小板通过膜表面的各种受体启动信号转导途径,引起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相互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血栓,因此,血小板活化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血小板凋亡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目前,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很多研究已证实,各种能诱导血小板活化或凋亡的刺激物,能诱导血小板产生活性氧(ROS),ROS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正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将主要综述ROS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活性氧 凋亡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Res-SLN载药量与包封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可馨 王志成 +1 位作者 张彤 王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9-1740,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Res-SLN)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opsil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5:75),检测波长为306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采用超...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Res-SLN)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opsil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5:75),检测波长为306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采用超滤法分离游离药物与酱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结果:白藜芦醇在1.01~32.32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与回收率均较好;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包封率为81.4%,平均载药量为21.4%。结论:所建方诸准确、可靠、方便,可用于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固体脂质纳米粒 包封率 载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克隆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岛
8
作者 易梅 陈楠 +6 位作者 张杰 贺新义 蒋晓飞 贾士儒 邓子新 秦广雍 欧竑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4,共6页
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克隆耐药性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岛.具体方法为:对20株从临床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体外tRIP PCR扩增以搜索外源基因组岛;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作用于arg6 tRNA基因位点的酵母捕捉载体YCV6并克隆... 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克隆耐药性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岛.具体方法为:对20株从临床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体外tRIP PCR扩增以搜索外源基因组岛;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作用于arg6 tRNA基因位点的酵母捕捉载体YCV6并克隆该位点的基因组岛.结果表明:在该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rg6 tRNA基因位点的tRIP PCR结果都是1.2 kb,没有筛选到大基因组岛插入;所构建的酵母捕捉载体YCV6携带了2个1.8 kb的靶序列,分别与肺炎克雷伯菌arg6 tRNA基因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同源;将线性化的载体YCV6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HS04044的总DNA一起转入酵母细胞,利用酵母同源重组克隆临床菌株HS04044染色体上插入arg6位点的小基因组岛.该位点特异性的捕捉载体YCV6可用于克隆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染色体插入arg6位点的外源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岛 酵母捕捉载体 重组克隆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血标本分离的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
9
作者 田月如 马逸珉 +2 位作者 王蓓 刘红 蒋晓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12月血标本分离的1株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方法对该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筛选、质粒分型、PCR mapping基因... 目的探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12月血标本分离的1株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方法对该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筛选、质粒分型、PCR mapping基因环境分析。结果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MLST属ST46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 A3存在~70 kb接合型质粒上,分别介导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存在~150 kb接合型质粒上,介导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PCR mapping结果显示blaKPC-2位于Tn1721-blaKPC-2-Tn3样结构内,fos A3位于IS26-fos A3-IS26移动元件。结论此株来源于血标本菌株携带blaKPC-2、fos A3、blaTEM、blaCTX-M等多种临床常见耐药基因,其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应引起医院感控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碳青霉烯类 磷霉素 耐药基因 基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