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真菌感染84例临床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竹超 倪泉兴 +1 位作者 吴菊芳 章强强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真菌感染的现状及临床特性,为外科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普外科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概况,对其中经真菌涂片、培养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真菌感染患... 目的:探讨普外科真菌感染的现状及临床特性,为外科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普外科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概况,对其中经真菌涂片、培养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作进一步分析。结果:①我科2年中共有242株真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其中确诊或疑诊为真菌感染者84例。感染部位以消化道最常见。病原菌以白念念珠菌最常见,占5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②外科手术、长时间用抗菌药、恶性肿瘤、胃肠外营养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上述情况。③与感染有关的手术类型最多见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各病种中亦以胰腺肿瘤及炎症最多。④除抗厌氧菌药物外,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是曾有真菌感染的患者最常使用的抗生素。结论:①白念念珠菌仍为外科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非白念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②我院普外科真菌感染以消化道感染为主。③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使用肠内营养、规范各类导管操作和护理等均是真菌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竹超 倪泉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关键词 外科 手术 感染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精准诊疗进展及前沿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祯美 陈进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高侵袭性和异质性的胆道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传统化疗疗效有限,预后较差。CCA在基因组、表观遗传学和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分子检测和靶向治疗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已经成...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高侵袭性和异质性的胆道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传统化疗疗效有限,预后较差。CCA在基因组、表观遗传学和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分子检测和靶向治疗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精准肿瘤学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发展促进了CCA肿瘤分子亚型和治疗靶点的研究,包括FGFR2融合/重排、IDH1突变和BRAF突变等。近年来,以TOPAZ-1和KEYNOTE-966为代表的2项III期临床研究确立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中的重要地位。CCA精准诊疗领域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且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近年来胆管癌的诊断、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进展及其耐药机制的探索和新策略的开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术前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进展
4
作者 李文锋 李建华 王正昕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9-337,共9页
肝移植是肝癌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式,尤其是针对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因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不可切除状态,肝癌肝移植术前降期治疗对于增加手术机会、降低肝移植等待名单的脱漏率,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免... 肝移植是肝癌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式,尤其是针对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因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不可切除状态,肝癌肝移植术前降期治疗对于增加手术机会、降低肝移植等待名单的脱漏率,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基础的免疫和靶向联合治疗是肝癌肝移植术前降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ICI的免疫增强效果会增加肝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风险,因此需要找到一种“临界点”,使得ICI能够在术前降期治疗中既能够充分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又不会在移植术后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本文就肝癌肝移植术前ICI治疗方案、疗效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停药时机和诱发排斥反应及防治原则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靶向治疗 降期治疗 桥接治疗 复发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肝移植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沈丛欢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的肝脏代谢性疾病。IMLD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定酶缺陷导致有害代谢底物或产物蓄积以及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能量缺陷或异常沉积等。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在治疗... 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的肝脏代谢性疾病。IMLD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定酶缺陷导致有害代谢底物或产物蓄积以及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能量缺陷或异常沉积等。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在治疗IMLD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儿童肝移植中,IMLD已成为继胆道闭锁后的第二大适应证。目前接受肝移植治疗的IMLD患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IMLD合并肝脏病变;第2类患者肝脏结构正常,但相关代谢酶缺陷。肝移植一方面能替换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肝脏,另一方面能提供患者代谢所需的正常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对常见的可行肝移植治疗的IMLD、肝移植治疗IMLD的预后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移植治疗IML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肝病 酪氨酸血症 糖原贮积症 肝豆状核变性 高草酸尿症 劈离式肝移植 多米诺肝移植 辅助式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肝癌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祥宇 陈进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9-1294,共6页
肝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肝转移也是转移性肿瘤的主要致死原因。转移性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长期以来临床治疗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系统治疗的进步及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开展,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发生了... 肝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肝转移也是转移性肿瘤的主要致死原因。转移性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长期以来临床治疗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系统治疗的进步及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开展,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外科治疗、系统治疗及局部区域治疗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转移性肝癌临床治疗进展。以化疗、靶向与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仍是转移性肝癌综合治疗的基础,而外科治疗的价值也在部分寡转移患者中得到证实。另外,局部区域治疗的发展为转移性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指南的规范化诊疗,及多学科团队指导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将是未来转移性肝癌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瑞 陈进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5-1300,共6页
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系统性化疗的应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转化率和手术切除率越来越高。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肿瘤外科的手术策略之一。本文将主要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初始不可切除患... 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系统性化疗的应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转化率和手术切除率越来越高。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肿瘤外科的手术策略之一。本文将主要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初始不可切除患者,包括存在肝外转移、肝转移瘤R1切除以及肝转移瘤分步手术和减瘤手术等,阐述非根治性切除手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代谢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祥宇 郑燕 +1 位作者 鲁明 钦伦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3,共8页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的代谢会改变为特定的谱式以适应肿瘤的快速生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代谢与肿瘤的转移也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主要从肿瘤细胞代谢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两方面综述肿瘤代谢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的代谢会改变为特定的谱式以适应肿瘤的快速生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代谢与肿瘤的转移也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主要从肿瘤细胞代谢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两方面综述肿瘤代谢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 氨基酸 胆固醇 脂肪酸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峰华 罗奋 +2 位作者 茅翔 王俊 汪志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5,123,共4页
目的介绍胃癌全阻断(隔)根治术技术要点及操作规范,并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比较。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B组行传统胃癌根治术。分析比较肿瘤... 目的介绍胃癌全阻断(隔)根治术技术要点及操作规范,并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比较。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B组行传统胃癌根治术。分析比较肿瘤部位、完成阻断所需时间、胃肠重建方式比例、手术时间、完成阻断所需耗材费用、术后病理TNM分期、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化疗方案。结果A组除手术时间长于B组外(P<0.05),两组间其余比较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全阻断(隔)技术可在术中较完全阻隔肿瘤,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阻断后基本不影响其后的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瘤技术 胃癌根治术 全阻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全保 陶一峰 +4 位作者 李瑞东 邹丽萍 马震宇 张晓飞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9-65,77,共8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疗效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为肝脏广泛多发EHE合并脾脏多发梗死灶的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例2为肝脏多发EHE患者,仅实施了原位肝...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疗效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为肝脏广泛多发EHE合并脾脏多发梗死灶的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例2为肝脏多发EHE患者,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肝脏EHE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肝移植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康复出院。病理结果证实为肝脏EHE,例1合并脾脏EHE。例1术后1个月抗排斥反应药由他克莫司换为西罗莫司,术后4个月EHE复发,给予卡培他滨口服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术后6个月考虑肝脏EHE复发并多发性骨转移,予索拉非尼口服抗肿瘤治疗,术后7个月患者死于恶病质、肝衰竭。例2随访至投稿日(术后8个月),未见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迹象。国内外文献报道提示肝脏EHE首选手术切除,肝内广泛多发而无法手术切除者,甚至有肝外病灶者,肝移植疗效最佳。另外,化疗、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结论肝脏EHE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肝内广泛多发者,肝移植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应重视肝脏EHE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 肝肿瘤 原位肝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树彦 周易明 陈宗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8-931,934,共5页
自噬作用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以清除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当细胞代谢能量不足时,细胞依靠自噬作用实现细胞内成份的循环利用,从而维持自我稳态和生存。近期的研究发现,自噬作用在肿瘤的形成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凋亡缺... 自噬作用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以清除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当细胞代谢能量不足时,细胞依靠自噬作用实现细胞内成份的循环利用,从而维持自我稳态和生存。近期的研究发现,自噬作用在肿瘤的形成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凋亡缺陷的肿瘤细胞可以凭借自噬作用减少坏死和炎症反应,以减轻代谢压力下的基因损伤,维持长久生存。但另一方面,自噬作用的缺陷与肿瘤的增长亦相关。对于自噬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也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凋亡 肿瘤发生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疗效比较(英文)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树彦 陈宗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 目的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随机选取同期相同数量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开放组。回顾性统计、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组织病理学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各为32例,其余3例(1例腹腔镜下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独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缘:5 cmvs5 cm,P=0.664;清扫淋巴结数量:7vs8,P=0.228)。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250 minvs180 min,P=0.006)、切口长度(10 cmvs20 cm,P<0.001)、术中输血需要(1例vs10例,P=0.003)、止痛剂使用量(12例vs25例,P=0.004)、术后住院天数(9.5 dvs11 d,P=0.00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出血量(200 mLvs200 mL,P=0.0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例vs6例,P=0.545)及术后引流量(507.5 mLvs669.0 mL,P=0.47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病例数量有限,本回顾性分析显示,在肿瘤学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面,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肿瘤学安全性 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钢 姚琪远 张妞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0,194,共3页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病人 4 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占同期慢性胆囊...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病人 4 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占同期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病人的 6 .9% (4 3/ 6 2 7) ,术中胆管造影8例 ,无手术并发症 ,中转开腹手术 1例。结论 术前B超、术中胆管造影和预防肝中静脉分支损伤 ,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技巧的熟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腹腔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钰 杜鲁巴 +1 位作者 孙浩然 钦伦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近十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不可避免发生的耐药现象已经成为靶向治疗的瓶颈。随着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逆转和预防耐药的策略。本文着重总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近十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不可避免发生的耐药现象已经成为靶向治疗的瓶颈。随着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逆转和预防耐药的策略。本文着重总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关键临床试验、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临床中有效的药物联合治疗策略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耐药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及其配体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臧怡雯 周易明 陈宗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NKG2D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激活性受体,它通过识别靶细胞表面诱导产生的配体来传递活化信号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对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NKG2D/NKG2DL对肿瘤的免疫调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发生早期启动机体固有免疫监视及清... NKG2D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激活性受体,它通过识别靶细胞表面诱导产生的配体来传递活化信号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对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NKG2D/NKG2DL对肿瘤的免疫调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发生早期启动机体固有免疫监视及清除作用,同时作为肿瘤标志物为临床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肿瘤细胞可通过体液和细胞等多种途径影响NKG2D/NKG2DL的表达,从而逃逸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对NKG2D/NKG2DL通路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以NK细胞为主的固有免疫在肿瘤免疫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期待在不久的未来发掘新的有效对抗肿瘤的治疗方式,为将来个性化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本文拟简单阐述NKG2D及其配体在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G2D受体 肿瘤免疫 免疫逃逸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蒿汉坤 蔡端 +2 位作者 韩天权 彭志海 吴志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5,253,共4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胃肠道肿瘤伴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C,A组患者术前每天皮下注射rhEPO1万IU,连续4d,术后第1、3d分别皮下注射r...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胃肠道肿瘤伴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C,A组患者术前每天皮下注射rhEPO1万IU,连续4d,术后第1、3d分别皮下注射rhEPO1万IU;B组患者术前7d始隔天皮下注射rhE-PO1万IU,连续6次;C组患者不给予rhEPO。观察所有患者贫血纠正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高于对照组、用药前,术中及术后异体输血少于对照组。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围手术期使用rhEPO对于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围手术期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巍莹 张学利 +3 位作者 陈宗祐 夏蓓莉 陈忠清 项建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3周结肠癌肝转移率为40%,4周转移率为60%。转移灶中活化HSC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未转移肝组织。结论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是较理想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制作方法;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中活化HSC的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肝星状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淋巴吸收途径对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志明 罗奋 陈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应用Walker256癌肉瘤细胞制备Wistar大鼠胃癌及腹腔内淋巴转移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对照组,口服组和胃浆膜面注射组并在治疗后6天开腹:1)观察各组大鼠胃实体瘤的大小...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应用Walker256癌肉瘤细胞制备Wistar大鼠胃癌及腹腔内淋巴转移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对照组,口服组和胃浆膜面注射组并在治疗后6天开腹:1)观察各组大鼠胃实体瘤的大小和腹腔内淋巴转移的情况;2)分别取各组肠系膜根部肿大淋巴结行病理分级;3)应用TUNEL法测定各组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凋亡率;4)应用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1)口服组和胃浆膜面注射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明显小于对照组,其中胃浆膜面注射组淋巴转移最少;2)口服组和注射组肠系膜转移淋巴结病理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3)口服组、注射组和对照组肠系膜转移淋巴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7±0.2)%、(30.1±0.6)%和(5.6±0.4)%,口服组、注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4)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组和注射组转移淋巴结中凋亡调控基因Fas表达水平上调而bcl-2表达水平下调。结论:口服或胃浆膜面注射榄香烯乳可诱导胃癌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的凋亡,对预防和治疗胃癌淋巴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进展期胃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凯莉 高小妹 钦伦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导致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近10年随着CTCs检测技术的进步,发现CTCs的数目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根据CT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亚群分型能够更合理地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转移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超群 孙豪庭 钦伦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外泌体(又称外泌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由绝大多数细胞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和丰富内容物的微囊泡结构,直径约30~100 nm。1981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源性外泌体,近10年来发现外泌体中不仅包含功能性蛋白,还有功能性核酸物质,这些... 外泌体(又称外泌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由绝大多数细胞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和丰富内容物的微囊泡结构,直径约30~100 nm。1981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源性外泌体,近10年来发现外泌体中不仅包含功能性蛋白,还有功能性核酸物质,这些蛋白质、核酸等对肿瘤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成为肿瘤相关研究的热点。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稳定有效地进行细胞间信号的传递和交换。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将有助于明确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研发有效的防治策略,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