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永善 白玉龙 +4 位作者 陈文华 王小兵 程安龙 姜从玉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第1、3和6个月评价患者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组在入组时FM...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第1、3和6个月评价患者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组在入组时FMA总分、上肢FMA和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在入组时、发病后第1、3和6个月时FMA总分逐渐增加,但只有第1个月与入组时比较以及第3个月与第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FMA总分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且在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逐步增高,但只有在第3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上肢FMA评分增加幅度在第3个月和6个月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下肢FMA评分逐步增高,但只有在第3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下肢FMA评分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丽 白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1-1133,共3页
脑卒中导致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针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训练方法有多种,但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尚待深入研究。主动运动训练对患者康复发挥重要作... 脑卒中导致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针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训练方法有多种,但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尚待深入研究。主动运动训练对患者康复发挥重要作用,但要求患者具有一定的自主运动能力;被动运动训练没有患者的主动参与,收效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想象疗法 患者 康复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吴毅 胡永善 +8 位作者 朱玉连 孙莉敏 范文可 姜从玉 谢臻 沈莉 朱秉 白玉龙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索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分层,再随机化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两组的常规内... 目的:探索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分层,再随机化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V0)、发病后第1个月月末(V1)、第3个月月末(V2)和第6个月月末(V3)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中认知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除V1阶段两组患者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和交流总分,以及V2阶段两组患者语言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两组在V2和V3阶段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和交流总分,V3阶段的语言表达,以及其他各项在各阶段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认知总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63.17%、70.60%、79.50%和86.43%,而对照组分别为:55.97%、58.33%、64.07%和68.03%,另外,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112.86%、121.03%、124.09%和127.05%;1个月月末与入组时、3个月月末与入组时和6个月月末与人组时的康复治疗组认知功能总分差值相当于对照组的指数分别是:3.19、2.52和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对照组 认知功能 脑卒中患者 病后 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正常人 语言表达 解决问题 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4
作者 路微波 胡永善 +4 位作者 吴毅 白玉龙 姜鹭春 朱秉 沈小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训练1个月时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MMSE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2个月时,两组患者之间MMSE、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认知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白玉龙 胡永善 +4 位作者 陈文华 王小兵 程安龙 姜从玉 吴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2-555,590,共5页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功能综合量表(FC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康...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功能综合量表(FC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在入组时FCA总得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FCA总分从发病后1个月、3个月到6个月逐渐增高,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康复组亦呈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但其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FCA运动功能评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而康复组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FCA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增加,各次评定之间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只有1个月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独立性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丽 白玉龙 +1 位作者 吴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时神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损伤情况(病因、损...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时神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损伤情况(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或发病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入院MBI评分、ASIA评分。结果: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MBI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不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促进不同程度S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不完全性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介入时机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康复治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 胡永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各分中心分别随机入选患者,各分中心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地纳入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688例...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各分中心分别随机入选患者,各分中心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地纳入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688例,对照组677例,共计1 365例,康复组患者予以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予以规范的3组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神经内科常规诊疗同康复组,分别于入选时、发病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认知项评分标准进行评测。结果入选时脑梗死组或脑出血组患者认知功能分布情况康复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别,但是入选后各阶段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患者入选后不论是脑梗死康复组,脑出血康复组,或是整个康复组患者认知功能测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入选后各阶段的认知功能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个月随访治疗后,脑梗死康复组、脑出血康复组和整个康复组认知功能分别改善了4.34分、6.34分和4.89分,而对照组分别改善了2.53分、4.27分和2.99分。即和对照组相比,脑梗死康复组则多改善1.81分,脑出血康复组多改善2.07分,整个康复组多改善1.90分。此外,从各阶段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线图上可以看出,康复组在入选后各阶段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积分增长的趋势明显快于对照组,早期尤为明显。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认知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三级康复治疗 认知功能 综合功能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改善脑缺血大鼠梗死体积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丽丽 白玉龙 +3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崔晓 朱大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大...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运动训练组给予跑台训练,每天30min,连续训练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2周后,运动训练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低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运动训练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运动训练 梗死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丽丽 胡永善 +3 位作者 吴毅 白玉龙 崔晓 朱大年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8-570,607,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运动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4只。运动组和对照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速度为12m/...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运动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4只。运动组和对照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速度为12m/min,每天30min,连续2周;假手术组进行相同的造模手术,但不造成缺血。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ng-1、Tie-2表达的空间分布情况,Western blot定量检测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ng-1及其受体Tie-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的额顶叶皮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周后,运动组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上调Ang/Tie-2通路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性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内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运动训练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罡 吴毅 +1 位作者 胡永善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2-874,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线栓法阻断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流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周,采用Western ...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线栓法阻断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流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周,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术后4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大鼠脑额顶叶皮质半暗区突触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中跑台训练组升高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电镜观察显示缺血加跑台训练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形态基本正常。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轻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并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突触素的表达,促进脑缺血性损伤后新生突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训练 超微结构 突触素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罡 吴毅 +3 位作者 贾杰 汪洋 胡永善 Alastair I H Murchie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标志性抗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因素提供参照。方法:取12~14天胎鼠大脑皮层,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于第1次传代后第3天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置于含有分化培养液的... 目的:观察体外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标志性抗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因素提供参照。方法:取12~14天胎鼠大脑皮层,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于第1次传代后第3天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置于含有分化培养液的培养皿中进行分化;于不同分化时间点(1、4、7、10和14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SOX2、doublecortin(DCX)、Tuj1、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各抗原的表达。结果:nestin和SOX2在开始时表达量非常近似,几乎在所有的细胞中两者均同时表达,随时间的推移,两者表达量均逐渐下降,但SOX2表达时间相对nestin持续更长;DCX表达量在分化1周内较高且变化不大,随后开始下降,至分化14天时仅有少数细胞呈DCX阳性;Tuj1在分化7天时已有少量表达,随后逐渐增加,分化14天时有38.27%的细胞表达Tuj1;在贴壁分化的1周内未见NeuN阳性细胞,但至分化14天时,Ne-uN阳性细胞占21.11%;在贴壁分化第1天时即有大量GFAP阳性细胞,其表达量随分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但下降趋势较nestin缓和,至分化14天时仍有大量GFAP阳性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抗原的表达是一个相互交错的过程,未分化状态标志性抗原表达的减少与分化状态标志性抗原表达的增加互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分化 抗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罡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神经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使得以损伤细胞再生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成为可能:内源性神经干/神经祖细胞被发现长期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亚颗...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神经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使得以损伤细胞再生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成为可能:内源性神经干/神经祖细胞被发现长期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亚颗粒细胞层(subgranular zone,SGZ)并在基础的水平上不断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这一发现也最终被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干 内源性 细胞激活 迁移 成年哺乳动物 室管膜下区 神经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明 何嫱 +3 位作者 张备 白玉龙 吴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患者临床特征,选择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代谢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史、酗酒史、改良Barthel指数、修订的Rankin评分、DWI-ASPECT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χ2检验,发现年龄(P<0.05)、高胆固醇血症(P<0.05)、DWI-ASPECTS评分(P<0.05)均可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运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年龄(P<0.01)和DWIASPECTS评分(P<0.01)是患者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利用ASPECTS评分系统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排除DWI-ASPECTS<4分及腔隙性梗死)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早期缺血改变,可作为此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功能结局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