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玉英 范维琥 +2 位作者 马宇滢 蒋霞 李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32只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7、14、21、28 d 4个组,以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32只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7、14、21、28 d 4个组,以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明显增加,弥散分部于心肌细胞和组织间隙,第7 d表达量最高,至14、21、28 d表达量逐渐降低,28 d基本降至基础水平,与VEGF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与新生血管密度相关。结论:内皮抑素在心肌梗死大鼠的缺血心肌中表达增加,与VEGF的动态变化一致,并与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提示内皮抑素可能参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内皮抑素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大鼠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佑生 王文健 +5 位作者 马宇滢 刘毅 何春燕 何燕铭 陈伟华 应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低剂量STZ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动态观察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大剂量时可降低血糖、减少尿...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低剂量STZ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动态观察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大剂量时可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肥大、减少尿量,而中低剂量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疗效优于氯沙坦。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大剂量时有改善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主要是改善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胰岛紊抵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总黄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傅晓东 何燕铭 +2 位作者 陈伟华 应健 王文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文中研究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PT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XTT法检测各剂量PTF干预的前...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文中研究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PT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XTT法检测各剂量PTF干预的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变化,对PTF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 PTF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在0.2 g/L时可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低于罗格列酮组。PTF可提高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TF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脂肪细胞 蒲黄总黄酮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汤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庆丰 刘毅 +3 位作者 焦正 李中东 施孝金 钟明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8-873,共6页
目的研究三黄汤(SHD)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高糖高胰岛素(含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给予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或不同浓度SHD干预24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减少(消耗)... 目的研究三黄汤(SHD)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高糖高胰岛素(含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给予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或不同浓度SHD干预24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减少(消耗)量、甘油和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以及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以2-脱氧-[3H]-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GLUT-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D的中高剂量(5、10、20、40 g·L^(-1))能使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葡萄糖的转运率增加(P<0.01)、脂肪细胞内TG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甘油的浓度不同程度增加(P<0.01),并明显减少NEFA的溢出,以上变化在三黄汤5~20g·L^(-1)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同时,Ros增加葡萄糖消耗、葡萄糖的转运率和细胞内TG积累(P<0.01),对培养上清中甘油、NEFA无明显影响(P>0.05)。SHD中、高剂量与Ros都能不同程度明显上调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SHD能明显增加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消耗,促进细胞内TG分解,并减少NEFA溢出,通过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汤 葡萄糖 甘油三酯 甘油 游离脂肪酸 葡萄糖转运子4 3T3-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红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剑秋 石志芸 +2 位作者 王文健 薛红丽 陈伟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1-604,共4页
目的 :观察双红通 (红花、红参、麦冬 ,等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 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观察双红通治疗前后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变化。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DPN大鼠给予同样药物治疗 ,... 目的 :观察双红通 (红花、红参、麦冬 ,等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 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观察双红通治疗前后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变化。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DPN大鼠给予同样药物治疗 ,4周后测定肌电图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结果 :治疗后DPN患者肢端疼痛、麻木、无力改善率分别达 80 .9% ,73.7% ,76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与治疗前比较 ,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动物实验提示 :经双红通治疗后 ,糖尿病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 ,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双红通能改善临床症状 ,增快神经传导速度 ,其作用机制并非通过降低血糖 ,而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从而达到减轻神经损伤和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 双红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疗法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超英 陈剑秋 +1 位作者 章强强 李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9-310,共2页
报告1例来自非流行区的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男,32岁。首发症状为高热、头痛,血细胞进行性下降,血真菌培养阴性。骨髓真菌培养25℃时为霉菌相,镜下可见齿轮状大分生孢子,37℃时为酵母相。经给予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后痊愈... 报告1例来自非流行区的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男,32岁。首发症状为高热、头痛,血细胞进行性下降,血真菌培养阴性。骨髓真菌培养25℃时为霉菌相,镜下可见齿轮状大分生孢子,37℃时为酵母相。经给予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后痊愈。提示本病在我国有散发,且不限于某些地区和人群。避免误诊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对可疑病例做真菌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兴娟运用苓桂术甘汤验案举隅
7
作者 贾丽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39-1640,共2页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