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制剂Ⅰ期临床试验中的风险管控:案例分享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海静 郁继诚 +7 位作者 王晶晶 李南洋 吴菊芳 张海 薛涛 戴卫国 丁天凌 曹国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以1例健康受试者应用托珠单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不良事件为例,概述生物制剂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进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应从知情、筛选、给药、受试者培训及不良事件处理等各个方面做好风险管控,以确保受试者安全及临床试验顺利... 本文以1例健康受试者应用托珠单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不良事件为例,概述生物制剂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进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应从知情、筛选、给药、受试者培训及不良事件处理等各个方面做好风险管控,以确保受试者安全及临床试验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Ⅰ期临床试验 安全性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病毒疫苗与单克隆中和抗体各期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概述
2
作者 李珊珊 顾静文 +4 位作者 张菁 杨海静 刘薇 喻一奇 张文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90-197,共8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疫苗在控制病毒传播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单克隆病毒中和抗体亦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导致住院。目前约有数百项有关COVID...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疫苗在控制病毒传播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单克隆病毒中和抗体亦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导致住院。目前约有数百项有关COVID-19疫苗及单克隆中和抗体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疫苗侧重于疾病的预防,而中和抗体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两者临床试验的开展遵循不同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在研究目的、试验设计、试验实施、观察要点及结果评价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概述两者异同点,为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单克隆中和抗体 临床试验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性甲氧氟烷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戴静怡 王晶晶 +3 位作者 张菁 郁继诚 李南洋 黄志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7期808-813,共6页
甲氧氟烷作为氟化烃类麻醉剂,在麻醉剂量下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其亚麻醉剂量下产生的镇痛作用安全性好,耐受性高,是短期急性镇痛的治疗选择。本文从甲氧氟烷的药代动力学、临床有效性、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四方面进... 甲氧氟烷作为氟化烃类麻醉剂,在麻醉剂量下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其亚麻醉剂量下产生的镇痛作用安全性好,耐受性高,是短期急性镇痛的治疗选择。本文从甲氧氟烷的药代动力学、临床有效性、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四方面进行叙述,探讨了甲氧氟烷作为镇痛剂在临床应用的可及性。甲氧氟烷作为吸入性镇痛剂使用方便,无需通过静脉给药即可为患者提供紧急镇痛,是门急诊紧急镇痛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氟烷 吸入镇痛剂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晶晶 郁继诚 +10 位作者 武晓捷 曹国英 梁虹 金逸 何金杰 张菁 施耀国 程洁如 丁玲玲 刘晓雪 龚玉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药动学,比较国产受试制剂与原研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空腹组和餐后组各24名健康受试者口服300mg盐酸克林...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药动学,比较国产受试制剂与原研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空腹组和餐后组各24名健康受试者口服300mg盐酸克林霉素胶囊。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克林霉素浓度,WinNonlin.6.4版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无论空腹或餐后给药,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均相似。空腹组参比制剂的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3.64mg/L、0.75h、12.70h·mg/L、13.10h·mg/L,受试制剂分别为3.55mg/L、0.62h、12.20h·mg/L、12.40h·mg/L。餐后组参比制剂的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3.37mg/L、2.00h、15.20h·mg/L、15.70h·mg/L,受试制剂分别为3.37mg/L、2.00h、16.40h·mg/L、17.00h·mg/L。空腹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C、AUC0-t经对数转换后几何均值比(90%CI)分别为99.34%(91.94%~107.34%)、97.84%(90.60%~105.64%)、98.47%(91.28%~106.22%),餐后组分别为99.87%(91.53%~108.97%)、106.28%(98.28%~114.92%)、105.70%(97.81%~114.22%)。经非参数秩和检验,空腹组和餐后组T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或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Cmax、AUC0-∞、AUC0-t的几何均值比90%CI均在80.00%~125.00%。结论两制剂在餐后和空腹给药后药时曲线相似,不良事件及发生率均相似。经生物等效性评价,两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林霉素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渊成 刘笑芬 +2 位作者 卞星晨 李鑫 张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5-1037,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舒普深)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1978年至2019年7月4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舒普深)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1978年至2019年7月4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方面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Stata 15.0和SAS 9.4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与痊愈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细菌清除率(株)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110篇文献,其中有82篇、87篇分别纳入有效率和痊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0.3%[95%置信区间(CI):77.4%~83.0%],痊愈率为50.1%(95%CI:45.1%~55.1%)。共38项研究报告了细菌清除率,结果显示细菌清除率为81.1%(95%CI:76.9%~84.9%)。62篇文献报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合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4%(95%CI:6.1%~8.9%),包括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胃肠道不良事件、肝肾功能损害及皮肤不良事件等。与其他对照药物相比,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可观,对治疗临床感染具有较高的价值,安全性好。但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加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不良事件监测,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临床感染 系统综述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氨苄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和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逸 胡盈盈 +9 位作者 郁继诚 陈渊成 戴静怡 王晶晶 张菁 武晓捷 程洁如 丁玲玲 刘晓雪 龚玉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2个试验组,一组受试者按照方案规定先后给予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另一组则参比制剂-受试制剂,两周期自身交叉,空腹给药或高脂餐后给药,并按设计的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头孢氨苄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采用单点法计算头孢氨苄不同给药方案的%T>MIC以及%T>MIC(靶值=40%)达标概率(PTA),优化给药方案。结果空腹或餐后给药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组的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均相似。空腹状态下参比制剂组的C_(max)、AUC_(0-∞)分别为5.64 mg/L、8.99 h·mg/L,受试制剂组分别为6.02 mg/L、9.12 h·mg/L。餐后状态下参比制剂C_(max)、AUC_(0-∞)分别为2.51 mg/L、8.04 h·mg/L;受试制剂分别为2.60mg/L、8.22 h·mg/L。空腹组主要药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几何均值比(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分别为106.91%(101.45%~112.66%)、101.22%(99.14%~103.34%),餐后组分别为102.29%(94.41%~110.84%)、102.08%(100.24%~103.95%)。头孢氨苄C_(max)、AUC_(0-∞)几何均值比值90%置信区间均落在80.00%~125.00%范围内。空腹给予头孢氨苄250、500、1000 mg(均为1次/6 h给药),当该药对致病菌MIC为0.5、1、2 mg/L时,预期达到PTA均高于90%。结论餐后和空腹给予头孢氨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临床治疗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采用250~500 mg(1次/6 h)给药方案预期可获得较好微生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健康受试者 生物等效性 药动学/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药理学在疫苗研发中应用的概述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广立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5-322,共8页
本文从抗原提呈、佐剂、淋巴系统等方面介绍了疫苗的作用机制与产品特点,并总结了定量药理学的QSP、PK/PD、Dose-Response、MBMA等核心工具在疫苗研发的量效关系、临床前与临床转化、生物标记物与有效性相关性等研究中的关键应用。期待... 本文从抗原提呈、佐剂、淋巴系统等方面介绍了疫苗的作用机制与产品特点,并总结了定量药理学的QSP、PK/PD、Dose-Response、MBMA等核心工具在疫苗研发的量效关系、临床前与临床转化、生物标记物与有效性相关性等研究中的关键应用。期待在药物研发中成功应用的模型引导药物开发理念能够在疫苗领域促成模型引导的疫苗研发,进而为更安全、有效、可控的疫苗产品研发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模型引导疫苗研发 模型引导药物研发 定量药理学 量效关系 定量系统药理学 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