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osteoporosis)是中青年妇女在怀孕后合并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自1955年Nordin首次报告以来可能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至今报告仅80余例。由于约40%的患者在怀孕后期的最后三个月内出现背痛、身高缩短等...怀孕后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osteoporosis)是中青年妇女在怀孕后合并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自1955年Nordin首次报告以来可能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至今报告仅80余例。由于约40%的患者在怀孕后期的最后三个月内出现背痛、身高缩短等症状、且大多数患者又在第一胎产后3个月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BMD)减少主要局限于轴心骨(椎体、髋部),而外周骨BMD常属正常范围,故又称为孕后或产后椎体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spinal osteoporosis,PPSO),其与另一类也发生在孕后仅局限在髋部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改变的所谓孕期暂时性髋部骨质疏松(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in pregnancy,OHP)相区别。鉴于国内未有报道,现将1例产后椎体骨质疏松症结合文献讨论予以报告,以期引起临床关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健康状况差异。方法将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60岁及以上的老年男性1 227例和女性1 637例纳入本研究,按每10岁为1个年...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健康状况差异。方法将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60岁及以上的老年男性1 227例和女性1 637例纳入本研究,按每10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比较各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1)BMD:年龄≥90岁男性组髋部各部位骨密度、男性80~89岁组、70~79岁组、60~69岁组腰椎与髋部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骨折发生率:至少1次骨折的发生率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女性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骨生物化学标志物:60~69岁组、70~79岁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尿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肌酐(carboxy 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rea,CTX/cr)、尿吡啶啉/肌酐(pyridinoline/crea,Pyd/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eoxypyridinoline/crea,D-Pyd/Cr)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89岁组女性尿Pyd/Cr、D-Pyd/Cr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影响高龄老人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性别对高龄老人骨代谢标志物有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怀孕后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osteoporosis)是中青年妇女在怀孕后合并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自1955年Nordin首次报告以来可能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至今报告仅80余例。由于约40%的患者在怀孕后期的最后三个月内出现背痛、身高缩短等症状、且大多数患者又在第一胎产后3个月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BMD)减少主要局限于轴心骨(椎体、髋部),而外周骨BMD常属正常范围,故又称为孕后或产后椎体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spinal osteoporosis,PPSO),其与另一类也发生在孕后仅局限在髋部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改变的所谓孕期暂时性髋部骨质疏松(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in pregnancy,OHP)相区别。鉴于国内未有报道,现将1例产后椎体骨质疏松症结合文献讨论予以报告,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文摘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健康状况差异。方法将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60岁及以上的老年男性1 227例和女性1 637例纳入本研究,按每10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比较各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1)BMD:年龄≥90岁男性组髋部各部位骨密度、男性80~89岁组、70~79岁组、60~69岁组腰椎与髋部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骨折发生率:至少1次骨折的发生率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女性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骨生物化学标志物:60~69岁组、70~79岁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尿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肌酐(carboxy 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rea,CTX/cr)、尿吡啶啉/肌酐(pyridinoline/crea,Pyd/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eoxypyridinoline/crea,D-Pyd/Cr)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89岁组女性尿Pyd/Cr、D-Pyd/Cr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影响高龄老人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性别对高龄老人骨代谢标志物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