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分判定上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效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洪维 郑松柏 +6 位作者 李慧林 杜艳萍 唐雯菁 陈敏敏 余维佳 乔文龙 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8,100,共7页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效用。方法按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入组上海5个社区60岁以上老人2 809例,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行问卷调差,选...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效用。方法按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入组上海5个社区60岁以上老人2 809例,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行问卷调差,选择中国模式FRAX?评分,计算出每位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MOF)的概率,并同时进行胸腰椎侧位X线摄片,按Genant半定量法进行分度。结果老年女性中,椎体骨折组的年龄、既往骨折史比例、FRAX?MOF值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01);老年男性中,椎体骨折组既往骨折史、长期饮酒比例、类风湿关节炎比例和FRAXMOF值均高于非骨折组(P<0.01或P<0.05)。老年女性椎体骨折率随FRAX?MOF值增高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男性椎体骨折率随FRAX?MOF值增长而升高,但到Q4组下降(P=0.035)。FRAX?MOF值评价老年女性椎体骨折、中重度椎体骨折、多发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53.9%,91.7%和56.8%,64.7%和65.5%(P<0.001)。FRAX?MOF值评价老年男性椎体骨折和中重度椎体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8%和45.9%(P<0.001),69.2%和53.6%(P=0.003),无法判定是否为多发骨折。结论对于判定社区老年女性患者椎体骨折,尤其是中重度椎体骨折,FRAX?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FRAX^(■) 老年人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鸥 夏维波 +15 位作者 成志峰 夏培金 王亮 沈洁 孔西建 曾玉红 晁爱军 闫莉梅 林华 孙海飚 程群 朱梅 胡侦明 章振林 唐海 尚美霞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目的 评价金天格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前瞻性纳入来自全国16个中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随机分配患者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目的 评价金天格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前瞻性纳入来自全国16个中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随机分配患者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其中试验组口服金天格胶囊和碳酸钙片模拟剂,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片和金天格胶囊模拟剂,疗程均为52周。以干预52周时的腰椎1-4(L1-4)、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作为主要疗效指标;骨转换标志物[包括血清1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1NP)、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临床主要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及新发骨折与跌倒发生作为次要结局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血钙等血尿生化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金天格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166例及对照组(碳酸钙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168例完成了52周的治疗及随访。两组治疗24周时即观察到L1-4骨密度较基线明显升高,至52周时金天格组与对照组L1-4骨密度仍显著高于基线,分别较治疗前增加0.99%(-1.52%,3.55%)和1.46%(-0.71%,3.81%),均P<0.025。两组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在用药12周时出现,于24周时下降至最低水平,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主要症状评分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且52周时试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00,3.00)vs.3.00(0.00,5.00),P<0.001]。两组疼痛症状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治疗24、36及52周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新发骨折与跌倒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均未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金天格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能够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其效果与碳酸钙片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类似。金天格胶囊较碳酸钙片组能够更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总体评分,尤其在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症状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人工虎骨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机对照试验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梅 章振林 +18 位作者 林华 程群 屠重棋 唐海 游利 郑淑慧 徐勉 金小岚 余卫 胡伟伟 朱秀芬 朱汉民 石锐 陈浩 陈琳 高尚聚 杜鹃 程莹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以原研特立帕肽和鲑鱼降钙素为阳性对照,观察国产基因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N-terminal 1-34 fragment,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绝经后骨质... 目的 以原研特立帕肽和鲑鱼降钙素为阳性对照,观察国产基因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N-terminal 1-34 fragment,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214例,按照1∶1∶1∶0.5比例,随机分为4组:rhPTH1-3420μg组(n=59)及40μg组(n=62)分别每天注射国产rhPTH1-3420及40μg;降钙素组(n=61)给予鼻喷鲑鱼降钙素200 IU;特立帕肽组(n=32)给予原研特立帕肽注射20μg/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腰椎(L1-4)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率,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变化率,包括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后,rhPTH1-3420μg及40μg组L1-4 BMD较基线分别增加3.42%和4.82%,特立帕肽组L1-4 BMD增加3.66%(均P<0.05),rhPTH1-34治疗组间骨密度变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钙素组腰椎骨密度变化率为-0.01%,骨密度无明显增加(P>0.05)。国产及原研特立帕肽的疗效均优于鼻喷降钙素组。国产与原研rhPTH1-3420μg组治疗24周使血清P1NP分别升高534.22%和277.86%,使β-CTX水平分别升高247.88%和202.25%(均P<0.001),P1NP增幅大于β-CTX。国产与原研rhPTH1-34组的安全性较好。结论 每天皮下注射20μg国产rhPTH1-34治疗24周能够显著提升腰椎BMD,促进骨形成,疗效及安全性与原研特立帕肽相当,且优于降钙素鼻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 特立帕肽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与骨组织钙、磷及金属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上进 程群 +4 位作者 邵云潮 齐进 钱念东 林伟龙 范永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骨组织不同区域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明确骨矿物质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 目的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骨组织不同区域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明确骨矿物质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骨组织取材,运用X线聚焦荧光能谱仪检测骨组织皮质骨区域、松质骨区域及交界区域的钙、磷、锰、铁、铜、锌元素含量比重,控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运用偏相关分析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和BMD与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25(OH)D3)]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铜和锌含量呈正相关(r=0.589、0.494,P=0.002、0.012);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交界区域的骨钙、铁、锌含量呈正相关(P=0.009、0.011、0.025),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54、0.498,而与骨磷含量呈负相关(r=-0.582,P=0.007)。全髋BMD值与骨铁含量可能存在负相关性(r=-0.472,P=0.089),大粗隆BMD值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钙含量呈负相关性(r=-0.621,P=0.031),与骨磷含量呈正相关性(r=0.690,P=0.013)。结论充足的维生素D3可能促进机体锌和铜元素的吸收以提高BMD和增加骨量。大粗隆部BMD值的下降可能与松质骨区域骨钙含量比重上升导致金属微量元素含量比重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 骨密度 金属微量元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代谢状态的相关性:附1389例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洪维 朱汉民 +4 位作者 程群 甘洁民 李慧琳 杜艳萍 朱晓颖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人群血清25羟化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C端肽...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人群血清25羟化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按血清25OHD不同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极低组、维生素D严重低下组、维生素D低下组、维生素D中间水平组和维生素D高分位5组,比较血清25OHD与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的关系。结果接受检测的1 389位受试者年龄为22~88岁,平均年龄(65.8±10.9)岁。男性552名,女性837名,按血清25OHD水平分为5组:极低组≤4 ng/mL,120例(8.6%);严重低下组4.1~10 ng/mL,232例(16.7%);低下组10.1~20 ng/mL,744例(53.5%);中间水平组20.1~30 ng/mL,206例(14.8%);高分位组≥30.1 ng/mL,87例(6.3%)。检测结果显示,血清PTH水平随25OHD升高逐渐降低,呈负相关。血清PTH定值(cut-off value)的平台期在25OHD 16~20 ng/mL之间出现。BGP和PINP在极低组和严重低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矫正PTH后,25OHD与BGP、PINP仍呈负相关。BGP平台期在25OHD 18~25 ng/mL之间出现,PINP平台期在25OHD 20~25 ng/mL之间出现。各组间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10 ng/mL时,骨形成标志物发生明显变化,血清25OHD是影响骨代谢调节因子之一,但作为单个因子,其影响力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化维生素D 甲状旁腺素 骨钙素 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 β-Ⅰ型胶原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0
6
作者 洪维 朱晓颖 +6 位作者 程群 朱汉民 李慧林 杜艳萍 张雪梅 薛思红 唐雯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及与骨密度下降的关系。方法113例>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纳入本研究,男性67例,女性46例;同期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32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54例,女性667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及与骨密度下降的关系。方法113例>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纳入本研究,男性67例,女性46例;同期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32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54例,女性667例。所有患者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XA)检测全身身体组成成分(骨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骨骼肌重量指数( SMI)(肢体骨骼肌重量/身高平方, kg/m^2)低于同人种健康成年人1个标准差为1级肌肉减少症(class 1),低于2个标准差为2级肌肉减少症(class 2)。根据以上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肌量正常组:男性 SMI>7.01 kg/m^2,女性SMI>5.42 kg/m^2; class 1组:男性SMI 6.09~7.01 kg/m^2,女性 SMI 4.80~5.42 kg/m^2; class2组:男性 SMI≤6.08 kg/m^2,女性SMI≤4.79 kg/m^2。分析不同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类似年龄人群:骨折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62.6%)与对照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3.0%)与非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24例(52.1%), Class 1级者16例(34.7%), Class 2级者6例(13.0%);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9例(13.4%), Class 1级者16例(23.8%), Class 2级者42例(62.6%),骨骼肌重量指数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非骨折者,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于女性。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骼肌重量指数则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应关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肌肉减少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人群维生素D状态研究 被引量:135
7
作者 朱汉民 程群 +4 位作者 甘洁民 杜艳萍 洪维 朱晓颖 李慧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调查居住在上海地区人群的维生素D状态,探索和建立维生素D"正常"与"适宜"状态测定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对在上海地区... 目的调查居住在上海地区人群的维生素D状态,探索和建立维生素D"正常"与"适宜"状态测定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对在上海地区居住超过5年的2607名健康成人进行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0HD)和甲状旁腺素(17TH)检测。选择250HD≤12、≤15、≤20和≤30 ng/mL等不同测定值计算低维生素D状态。结果 2607名受试者年龄20~102岁,平均年龄(60.4±20.9)岁,其中男性1150名(44.42%),女性1449名(55.58%),血清250HD平均值为(17.96±6.43)ng/mL,PTH为(2.14±17.10)pg/mL,呈近似正态分布。应用血清250HD4个测定值评估低维生素D状态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20.85%、32.45%、66.12%和97.36%,<15 ng/mL测定值组有明显的增龄性低维生素D状态。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和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测定的血清250HD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上海地区人群总体健康水平,维生素D"适宜"状态测定值宜采用20~30 ng/mL,低维生素D状态测定值宜采用<15 ng/mL,低维生素D状态的流行率为3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0HD 低维生素D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代谢和作用 被引量:57
8
作者 谢忠建 程群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3,共8页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素D的经典作用为促进肠道钙和磷的吸收和肾小管内钙的重吸收,还通过直接调节骨骼代谢,以维持血液循环中的钙磷稳态。非经典作用包括对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增生、分化和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1 25-双羟维生素D 代谢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23
9
作者 程群 郑丽丽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28-235,共8页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其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其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老年人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花费 骨密度 身肌 住院率 逐渐减退 发病机制 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 细胞因子 α运动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旁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雯菁 杜艳萍 +2 位作者 洪维 李慧林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分化、干性(stemness)和旁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PTH干预组,用细胞计数测试和BrdU增殖检测细胞增殖变...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分化、干性(stemness)和旁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PTH干预组,用细胞计数测试和BrdU增殖检测细胞增殖变化。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染色、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hMSCs OCT-4、Nanog、SOX-2、CCND1、C-MYC等基因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hMSCs培养上清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Angiopoietin1蛋白水平。结果使用10-8mol/L^10-9mol/L的PTH干预6 d可明显促进hMSCs增殖(P<0.05),PTH 10-8mol/L促进成骨、软骨分化,抑制脂肪分化。PTH 10-8mol/L可明显诱导CCND1和C-MYC基因表达(均P<0.01),抑制OCT-4表达(P<0.01),抑制Nanog和SOX-2等表达(均P<0.05)),升高培养液中SDF-1、IGF-1、VEGF、BMP2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蛋白水平(均P<0.05)。结论 PTH能促进hMSCs增殖,调节其分化,但不能维持hMSCs的干性。调节hMSCs的旁分泌功能对局部微环境合成代谢、细胞迁移和血管发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甲状旁腺素 增殖 分化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与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敏敏 杜艳萍 +5 位作者 洪维 唐雯菁 李慧林 费杨 郑松柏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66-173,共8页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quantitative ultrasound-bone mineral density,QUS-BMD)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跟骨定量超声检查的14 814例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使用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quantitative ultrasound-bone mineral density,QUS-BMD)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跟骨定量超声检查的14 814例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使用跟骨定量超声仪对受试者右侧跟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BMD水平均逐渐下降(P均<0.05);男性BMD水平高于女性(0.441 g/cm^2vs.0.377 g/cm^2,P均<0.05);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BMD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每天锻炼≥30 min者BMD水平明显高于不锻炼者或每天锻炼<30 min者(0.415 g/cm^2vs.0.404 g/cm^2或0.409 g/cm^2,P均<0.05);每天饮用乳制品≥250 m L者BMD水平明显高于不饮用乳制品或每天饮用<250 m L者(0.418 g/cm^2vs.0.405 g/cm^2或0.405 g/cm^2,P均<0.05);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于21.77 kg/m^2组BMD水平明显低于BMI高于21.77 kg/m2的其他3组(0.396 g/cm^2vs.0.412 g/cm^2和0.411 g/cm^2、0.418 g/cm^2,P均<0.05)。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与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教育程度、户外锻炼、饮用奶制品、BMI等因素为上海社区老年人QUS-BMD的保护性因素,而高龄、女性等因素是上海社区老年人QUS-BMD的不利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膳食习惯对老年人骨健康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生活方式 营养状况 跟骨定量超声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现况及城郊差异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艳萍 唐雯菁 +5 位作者 洪维 李慧林 陈敏敏 乔文龙 郑松柏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67-374,共8页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及其特点,并探讨城郊差异。方法在上海3个城区和2个郊区社区中,按人口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共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2 444名,其中男性1 456人,女性988人。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并拍...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及其特点,并探讨城郊差异。方法在上海3个城区和2个郊区社区中,按人口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共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2 444名,其中男性1 456人,女性988人。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并拍摄胸腰椎X线片,按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法进行结果判定;观察上海社区老年人群椎体骨折的总体和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椎体骨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并比较这些指标是否存在城郊差异。结果 (1)上海社区老年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6.1%vs.20.7%),郊区椎体骨折患病率高于城区(26.2%vs.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城区居民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U型分布,男性65~69岁椎体骨折患病率为24.5%,而后出现下降,到75~79岁最低为10.5%,此后又出现上升,≥85岁组最高为33.3%;女性65~69岁椎体骨折患病率为20.0%,70~74岁降到最低为10.0%,而后逐渐上升,≥85岁组最高为35.7%;(3)在骨折类型中,T11、T12和L1三者合计占骨折椎体总数的52.4%(城区)和64.3%(郊区),T6、T7和T8三者合计占椎体骨折总数的21.4%(城区)和9.3%(郊区);1°椎体骨折的比例最高,且郊区老年人群1°椎体骨折的比例高于城区(75.8%vs.63.1%);骨折分型则以Ⅰ型楔形变最为常见,且郊区的比例大于城区比例(87.4%vs.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高龄以及郊区居民更易发生椎体骨折,椎体骨折好发部位在胸腰交界处和中胸段,1°和Ⅰ型骨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患病率 老年人群 上海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和甲状旁腺素对糖皮质激素性骨丢失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群 杜艳萍 +4 位作者 李慧林 洪维 朱晓颖 张雪梅 薛思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05-213,共9页
目的比较并探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40只9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GC)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GC+双... 目的比较并探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40只9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GC)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GC+双膦酸盐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4mg/kg·d灌胃;GC+甲状旁腺激素(PTH)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rPTH80μg/kg·d皮下注射。所有动物喂养3个月后处死。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大鼠股骨力学参数,收集外周血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细胞实验:将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GC组:地塞米松(Dex)10-5mol/L;阿仑膦酸钠(ALN)组:ALN10-7mol/L;PTH组:人重组PTH1-3410-7mol/L;GC+ALN组:Dex10-5M+ALN10-7mol/L;GC+PTH组:Dex10-5mol/L+PTH10-7mol/L;分别采用MTT、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各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情况;采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成骨细胞FGF23和SOS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C组大鼠腰椎骨密度(0.232±0.021)和股骨骨密度(0.203±0.018)较各自对照组(0.247±0.03和0.226±0.037)明显降低(P<0.05);GC+ALN组股骨骨密度(0.224±0.03)和GC+PTH组腰椎骨密度(0.271±0.018)较GC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GC组骨小梁容积、骨形成率、矿化沉积率和血BGP明显降低(P<0.05),破骨细胞表面积和血TRAP5b明显升高(P<0.05)。GC+PTH组骨小梁容积显著增加(P<0.05),GC+ALN组骨小梁容积与对照组持平。与GC组相比,GC+PTH组骨形成率和血BGP明显升高(P<0.05),GC+ALN组矿化沉积率升高(P<0.01),破骨细胞表面积和血TRAP5b降低(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GC可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矿化结节形成(P<0.05),GC+PTH和GC+ALN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至对照组水平,但PTH能著抑制矿化,ALN促进矿化。Realtime-PCR结果提示经GC干预后骨硬化蛋白(SOST)和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显著升高(P<0.05),PTH抑制SOST表达(P<0.01),ALN抑制SOST和FGF23的表达(P<0.05)。结论过量GC可增加SOST和FGF23表达,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骨形成降低和骨矿化受损有关。PTH和ALN可提高骨量,改善骨强度;PTH可降低SOST表达,促进骨形成;ALN可降低FGF23表达,促进骨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阿仑膦酸钠 甲状旁腺素 骨硬化蛋白 FGF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素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敏敏 杜艳萍 +4 位作者 洪维 唐雯菁 李慧林 郑松柏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血清25OHD、PTH检测的4 402位老年人进行生活方... 目的探讨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血清25OHD、PTH检测的4 402位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并采用罗氏公司的Cobas诊断体系对其血清25OHD、PTH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人群血清25OHD及PTH的均值分别为(55.8±21.43)nmol/L[(22.32±8.57)ng/m L]和(32.99±18.60)ng/L。血清25OHD与PTH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加,血清PTH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老年女性较老年男性血清PTH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67 ng/L vs.32.13 ng/L,P<0.05);补充钙剂者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不补充钙剂者(31.19 ng/L vs.34.71 ng/L,P<0.05),服用乳制品者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不服用乳制品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服用乳制品的量无明显相关性。年龄、钙补充参与调控血清25OHD与PTH的关系,而性别不参与调控两者间的关系。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OHD与PTH呈负相关,年龄、钙补充参与调控血清25OHD与PTH的关系,未发现性别对两者关系有调控作用。可有效抑制血清PTH的血清25OHD定值(cut-off值)50 nmol/L(20 n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 血清甲状旁腺素 社区 钙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量及骨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上进 毕波 +4 位作者 范永前 林伟龙 黄东辉 朱岳峰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骨髓中抽取内皮祖细胞,研究分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比较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11例股骨颈脆性骨折和8例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 目的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骨髓中抽取内皮祖细胞,研究分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比较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11例股骨颈脆性骨折和8例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用箱型骨刀在股骨颈截骨平面截取松质骨骨块,体外培养液冲洗得到骨髓混悬液,分离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等临床参数,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关系。结果两组老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骨折组的骨髓内皮祖细胞总数量及成熟的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骨关节炎组(0.48±0.35 vs.1.80±1.01,P=0.001和52.28±21.20 vs.77.13±19.15,P=0.042),且前者的股骨颈、全髋骨密度(0.54±0.14 g/cm2vs.0.76±0.21 g/cm2,P=0.021和0.65±0.14 g/cm2vs.0.84±0.15 g/cm2,P=0.026)和血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4.50±1.56 ng/m L vs.23.80±2.88 ng/m L,P=0.033)明显低于后者,而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73.60±1.84 ng/L vs.32.20±0.98 ng/L,P=0.035)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594,P=0.015),而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7,P=0.008和r=0.925,P=0.034),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早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817,P=0.047)。结论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成熟分化与骨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骨髓内皮祖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骨组织新陈代谢而影响老年人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内皮祖细胞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与人体成分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艳萍 朱汉民 +6 位作者 朱晓颖 张雪梅 薛思红 李慧林 洪维 唐雯菁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的影响,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679名年龄...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的影响,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679名年龄为21~94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纳入本研究。受试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岁~绝经)和绝经组。应用双能 X 线吸收仪( DXA)检测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 HSA)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 CSA )、平均皮质厚度( ACT )以及弯曲系数( BR )。采用Pearson (正态分布)或Spearman (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结果上海地区部分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CSA和ACT在31~40岁达峰值,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后上升;肌肉量在31~40岁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脂肪量随年龄的增加上升。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3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 ACT、 BR具有相关性;全身肌肉含量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CSA均呈正相关,与BR呈微弱负相关;全身脂肪对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的CSA、ACT以及BR影响不一致。青年组全身脂肪含量与CSA和ACT呈微弱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量对骨结构的正性作用逐渐增强。随着增龄,躯干部位肌肉量对女性骨结构影响始终显著大于四肢部位肌肉量。结论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相关性最强,肌肉含量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也明显相关;不同年龄女性人群脂肪量对骨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时间性差异;躯干肌肉量对骨结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四肢肌肉量,具有空间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几何结构 人体成分 骨密度 肌肉量 脂肪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遇见西方:增龄性骨骼肌肉疾病的临床实践和策略 被引量:21
17
作者 夏维波 Cyrus Cooper +14 位作者 李梅 徐苓 Rene Rizzoli 朱梅 林华 John Beard 丁悦 余卫 Etienne Cavalier 章振林 John A.Kanis 程群 王秋梅 Jean-Yves Reginster 冯亦鸣(翻译)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2-455,共24页
健康老龄化是指人在维持良好身体功能、保证生活质量前提下的衰老过程。这个过程能否实现取决于机体固有能力,一方面包括心理、生理能力,另一方面包括机体所处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老龄化进程中,骨骼肌肉健康是维持老年人身体功... 健康老龄化是指人在维持良好身体功能、保证生活质量前提下的衰老过程。这个过程能否实现取决于机体固有能力,一方面包括心理、生理能力,另一方面包括机体所处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老龄化进程中,骨骼肌肉健康是维持老年人身体功能的重要条件。全球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等老龄化相关的骨骼肌肉疾病及机体失能所致的负担正在增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防治这类疾病也尤为重要。以此为契机,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联合开设论坛,共同探讨增龄性肌肉骨骼疾病的现行临床诊治策略。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和欧洲的专家到场,分享这3种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双方通过经验交流、讨论异同以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更佳防治,维持老年人的自身能力、延缓老龄化带来的身体功能退化。展望未来,希望双方经验及最佳临床实践的交流能推进全球战略,以减轻肌肉骨骼疾病的负担,促进符合个体化需求的健康老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肌少症 FRAX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合并低骨量患者骨量和肌力的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小冬 杜艳萍 +6 位作者 肖峰 张敏 于爱华 乌日娜 陈宇 陈华 程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69-2672,共4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社区老年人中,他汀类药物是否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对低骨量者,他汀类药物是否可延缓骨量丢失速度...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社区老年人中,他汀类药物是否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对低骨量者,他汀类药物是否可延缓骨量丢失速度,国内较少文献报道。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合并低骨量患者骨量和肌力的作用效果。方法2014年7—9月将上海市周家桥社区管理的401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6.99 mmol/L〕合并低骨量〔-2.5<骨密度(BMD)T值<-1.0〕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99例自愿选择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202例不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服用碳酸钙D3600 mg/d、阿法骨化醇0.5 g/d。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年后BMD、骨转换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NP)〕、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肌力〔左握力、右握力〕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资料、BMD、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换指标、除TC外的生化指标、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后,试验组BMDL1~4、BMD股骨颈及BMD髋部的变化量分别为(0.029±0.002)、0.024(0.012,0.040)、(0.026±0.017)g/cm2,均大于对照组的(0.007±0.001)、0.009(0.003,0.015)、(0.007±0.006)g/cm2(P<0.001);试验组β-CTX、PINP变化量分别为(-0.151±0.087)、(-17.57±16.89)μg/L,均小于对照组的(-0.020±0.017)、(-3.48±6.29)μg/L(P<0.001);试验组CK变化量为0.17(0.11,0.18)U/L,大于对照组的-0.01(-0.02,0.01)U/L(P<0.001);试验组AST变化量为(1.20±0.31)U/L,大于对照组的(1.07±0.31)U/L(P<0.001);试验组TC变化量为(-2.68±0.10)mmol/L,大于对照组的(-0.25±0.00)mmol/L(P<0.001);试验组左、右握力变化量分别为(-1.99±1.34)、(-2.28±1.26)kg,大于对照组的(1.18±1.77)、(1.10±1.80)kg(P<0.001)。他汀类药物干预后,试验组左、右手握力与CK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050,P=0.480;r=-0.105,P=0.141);左、右手握力与TC之间呈正相关(r=0.302,P<0.001;r=0.462,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减缓增龄性骨丢失,提高BMD,抑制骨转换;但使上肢肌力明显降低。建议服用阿托伐他汀的老年人应加强肌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胆固醇血症 骨密度 低骨量 肌力 胆固醇 肌酸激酶 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下肢肌功能、跌倒及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小冬 肖峰 +2 位作者 杜艳萍 乌日娜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肢肌功能、跌倒及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0岁以上老年人9 584例,其中T2DM组1 201例,对照组8 383例;T2DM...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肢肌功能、跌倒及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0岁以上老年人9 584例,其中T2DM组1 201例,对照组8 383例;T2DM患者分为骨折组184例,非骨折组1 017例。分别记录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he timed up and go,TUG)评估下肢肌力情况,询问受试者骨折史,吸烟、饮酒情况,1年内跌倒及骨折情况,父母发生髋部骨折史,并询问T2DM患者的病程,药物治疗情况。利用跟骨超声骨密度仪(quantitative ultrasound system-bone mineral density,QUS-BMD)测量骨密度值。比较T2DM与对照组的一般基础资料及发生跌倒和骨折情况,比较T2DM患者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各临床指标。结果 T2DM组吸烟率20.4%明显高于对照组17.8%(P=0.030),完成TUG所需中位数时间10.75 s明显高于对照组10.12 s(P=0.000),BMD(0.920±0.040)g/cm^2高于对照组(0.790±0.030)g/cm^2(P=0.000),1年内跌倒发生率10.1%高于对照组7.1%(P=0.000),1年内骨折发生率15.3%高于对照组12.1%(P=0.080);T2DM患者中,与非骨折组相比,骨折组女性的比例高(89.1%vs.52.1%,P=0.000)、糖尿病病程长[(11.6±0.6)年vs.(9.6±0.2)年,P=0.000]、吸烟比率高(95.1%vs.67.9%,P=0.000)、饮酒比率高(93.5%vs.80.7%,P=0.000)、使用胰岛素比率高(23.9%vs.14.9%,P=0.002)、父母髋部骨折史高(9.2%vs.3.7%,P=0.001)、1年内发生跌倒率高(20.7%vs.8.3%,P=0.000)、跌倒风险评分高[(2.98±0.01)分vs.(1.8±0.01)分,P=0.000]、TUG高(10.92 s vs.10.34 s,P=0.000)、骨密度低[(0.635±0.026)g/cm^2vs.(0.780±0.030)g/cm^2,P=0.000]。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患T2DM的老年人虽然BMD高,但是下肢肌功能降低、跌倒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揭示T2DM降低了老年人肌肉功能,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发生,且该作用独立于BMD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下肢肌功能 骨密度 跌倒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与骨代谢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宏利 姜鑫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7-402,共6页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骨代谢在维持骨发育、骨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骨组织内的细胞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如直接接触、分泌旁分泌因子、细胞与骨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等,共同维持骨代谢平衡。近几年来...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骨代谢在维持骨发育、骨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骨组织内的细胞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如直接接触、分泌旁分泌因子、细胞与骨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等,共同维持骨代谢平衡。近几年来,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之间的交流方式,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就骨代谢中外泌体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潜在的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外泌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