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1
作者 刘云飞 严力风 +2 位作者 朱奕 谢雪涛 罗从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23,共1页
目的提出了一种改良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modified lateral intra-articular varus osteotomy,MLIVO),可用于矫正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畸形及轻度的膝外翻。该术式保留了胫骨近端后外侧壁和上胫腓骨联合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血... 目的提出了一种改良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modified lateral intra-articular varus osteotomy,MLIVO),可用于矫正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畸形及轻度的膝外翻。该术式保留了胫骨近端后外侧壁和上胫腓骨联合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血管损伤的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和传统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比较,探究MLIVO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24只人工合成胫骨模型按截骨方式分为MLIVO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每组模型用2种常见的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使用定制金属块对胫骨外侧平台施加轴向载荷,记录结构刚度、楔形位移和破坏模型数量等生物力学数据。结果采用组间比较,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对照组相比,MLIVO组的结构刚度和楔形位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轴向载荷为1500 N时,比较各组间破坏模型的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破坏形态是胫骨外侧平台出现新的骨折线。结论在试验载荷条件下,MLIVO具有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传统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截骨术 关节内 胫腓骨 外侧壁 骨折线 膝外翻 金属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40
2
作者 杨丰建 林伟龙 +4 位作者 朱炯 黄东辉 沈海敏 张琪 朱越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血骨代谢指标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旭 林伟龙 +4 位作者 李慧林 刘伟 朱晓颖 张雪梅 范永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07,710,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的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626万,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此类骨折继发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合并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目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的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626万,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此类骨折继发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合并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均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且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患者 骨代谢指标 围手术期 髋部骨折 人口老龄化 骨质疏松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与终板关系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上进 林伟龙 +4 位作者 潘依潇 许乐洋 朱越峰 曹旭海 范永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与终板关系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84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伤椎...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与终板关系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84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伤椎正侧位X片和CT检查显示骨水泥与终板的接触情况分为骨水泥与终板接触组(40例,平均年龄76.88岁)和骨水泥与终板非接触组(44例,平均年龄77.96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恢复率、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值和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钙和磷水平、骨密度值、术前椎体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与终板接触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术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值明显小于非接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水泥渗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与终板的接触可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且并不增加骨水泥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终板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组织钙、磷及金属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上进 杨丰建 +4 位作者 林伟龙 潘依潇 许乐洋 李现龙 范永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研究年龄对骨组织不同区域的骨钙、磷及金属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并在术中用改进的空心钻头对骨组织的皮质骨与松... 目的研究年龄对骨组织不同区域的骨钙、磷及金属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并在术中用改进的空心钻头对骨组织的皮质骨与松质骨整体取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高龄组(<85岁)和超高龄组(≥85岁)。运用X线聚焦荧光能谱仪检测骨组织皮质骨区域、松质骨区域及交界区域的钙、磷、锰、铁、铜、锌元素含量比重,结合相应患者的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值,比较2组患者骨代谢、骨密度值及骨组织无机元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研究年龄、BMI等与骨组织不同区域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皮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区域,超高龄组的骨铁含量明显高于高龄组(P=0.018),而骨锰和铜含量较高龄组有所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与交界区域的骨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30,P=0.047),血钙水平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锰和铁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35、-0.39,P=0.020、0.009)。结论骨组织中铁元素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在体内蓄积,而骨铜和锰元素可能会不断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年龄 金属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痛混合剂关节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丰建 林伟龙 +4 位作者 沈海敏 黄东辉 范永前 陈聪 蔡晓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3-445,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是TKA术后有60%的患者伴有重度疼痛。围手术期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观察 关节周围 镇痛 混合剂 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的疗效及其受关节软骨退变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丰建 陈聪 +2 位作者 黄东辉 张云海 林伟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的疗效以及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对此产生的影响。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61例因髌股外侧压迫综合征引起髌股关节疼痛的患者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在关节镜下对...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的疗效以及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对此产生的影响。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61例因髌股外侧压迫综合征引起髌股关节疼痛的患者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在关节镜下对病变软骨进行Outerbridge分级并根据软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术前和术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61例均获随访6~12个月。手术后6个月,镜下关节软骨退变分组为Ⅱ~Ⅲ组的患者在不稳定、肿胀、疼痛、爬楼梯以及下蹲等多个项目中的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镜下关节软骨退变分组为Ⅰ组的患者只在疼痛、爬楼梯以及下蹲3个项目中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镜下关节软骨退变分组为Ⅳ组的患者则在所有评分项目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是治疗髌股外侧压迫综合征引起的髋骨关节痛的有效方法;手术效果与术前软骨退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对于软骨面轻度或中度退变的效果良好,但是对于严重的髌股关节病变的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外侧支持带松解 髌股关节炎 关节软骨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II术后骨密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旭 林伟龙 +3 位作者 程群 朱晓颖 张雪梅 范永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II内固定术后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为防止术后内固定失败和再发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天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分别测定其健侧和患侧髋关...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II内固定术后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为防止术后内固定失败和再发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天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分别测定其健侧和患侧髋关节骨密度,嘱患者术后6周开始在助步器辅助下功能锻炼并坚持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3。对术后3个月按时到诊随访的患者再次测量双侧髋关节骨密度,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较术后1天的患侧髋关节分区BMD除了粗隆间内区(R3)、粗隆间外区(R4)和全患侧髋关节区(RG)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区(R1、R2、R5、R6、R7、R8、R9)均有显著性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6.982%、4.447%、10.483%、11.810%、8.624%、8.017%和8.342%,下降速度的顺序依次为R6>R5>R7>R8>R9>R1>R2。健侧髋关节除Ward’s三角区(Ward’s)的BMD值有显著升高外,股骨颈区(Neck)、股骨大粗隆区(Troch)、股骨粗隆间区(Inter)和健侧全髋部区(Total)的BMD值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PFNAII术后可能由于应力遮挡造成了髓内钉周围骨量丢失,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指导其在术后尽可能早地开始功能锻炼对减少内固定失败和预防再骨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II 术后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近端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乐洋 范永前 +4 位作者 林伟龙 杨丰建 陈聪 林上进 潘依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4-651,共8页
目的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比较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对93例因髋部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行QCT扫描测量健侧髋部骨密度及进行髋部几何结构分析。... 目的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比较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对93例因髋部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行QCT扫描测量健侧髋部骨密度及进行髋部几何结构分析。患者年龄70~96岁,平均年龄(82.31±7.76)岁,男性21例,女性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62例。分析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股骨颈区域的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Z值(cross-sectional modulus Z,Z score)、屈曲比率(buckling ratio,BR)、皮质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h)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hip axis length,HAL)。结果 QCT所测两种髋部骨折在髋部各区域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股骨颈骨折组的CSA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而股骨颈骨折组的HAL大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股骨颈骨折组在股骨颈前上象限的CTh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结论股骨颈CSA较小、HAL较长、CTh较薄的老年人群跌倒后更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髋部 骨密度 几何结构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家兔关节软骨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以及活化状况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丰建 俞永林 +3 位作者 林伟龙 朱炯 黄东辉 陈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家兔关节软骨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以及活化的时相变化,明确上述蛋白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30只家兔制作OA模型,分别于术...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家兔关节软骨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以及活化的时相变化,明确上述蛋白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30只家兔制作OA模型,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10只,另选10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取关节软骨,实时定量RT-PCR测定MAPK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MAPKs总蛋白以及磷酸化状态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术后几个时间点MAPKs(包括ERK1/2、P38 MAPK、JNK)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相比,磷酸化ERK1/2在术后4、8、12周均有高水平表达,磷酸化P38 MAPK术后4周高水平表达,磷酸化JNK术后4、8周高水平表达,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炎软骨组织中MAPKs信号通路的活化主要依赖于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而非总蛋白表达的上调;信号通路蛋白的活化存在时相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实时定量RT-PCR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与骨组织钙、磷及金属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上进 程群 +4 位作者 邵云潮 齐进 钱念东 林伟龙 范永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骨组织不同区域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明确骨矿物质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 目的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骨组织不同区域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明确骨矿物质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骨组织取材,运用X线聚焦荧光能谱仪检测骨组织皮质骨区域、松质骨区域及交界区域的钙、磷、锰、铁、铜、锌元素含量比重,控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运用偏相关分析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和BMD与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25(OH)D3)]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铜和锌含量呈正相关(r=0.589、0.494,P=0.002、0.012);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交界区域的骨钙、铁、锌含量呈正相关(P=0.009、0.011、0.025),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54、0.498,而与骨磷含量呈负相关(r=-0.582,P=0.007)。全髋BMD值与骨铁含量可能存在负相关性(r=-0.472,P=0.089),大粗隆BMD值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钙含量呈负相关性(r=-0.621,P=0.031),与骨磷含量呈正相关性(r=0.690,P=0.013)。结论充足的维生素D3可能促进机体锌和铜元素的吸收以提高BMD和增加骨量。大粗隆部BMD值的下降可能与松质骨区域骨钙含量比重上升导致金属微量元素含量比重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 骨密度 金属微量元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独立能力水平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越 程云 +3 位作者 黄东辉 林伟龙 吴金球 孙丽萍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34-36,共3页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独立能力,为优化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FIM)调查72例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人口学资料及功能独立能力水平。结果 FIM总分为(88.0...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独立能力,为优化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FIM)调查72例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人口学资料及功能独立能力水平。结果 FIM总分为(88.07±8.15)分;6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生活自理(32.60±2.52)分,括约肌控制(7.60±1.26)分,移动(11.49±1.44)分,行动(6.50±1.24)分,交流(12.76±0.99)分,社会认知(17.03±1.82)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独立能力水平偏低,护士应加强患者功能独立能力方面的健康教育及采取针对性训练,以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功能独立能力 评定 括约肌控制 移动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联合维拉帕米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琼脂糖三维模型蛋白聚糖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丹 申艳 +6 位作者 闾坚强 范永前 黄东辉 林伟龙 沈海敏 徐沪济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琼脂糖施压模型机械施压及联合维拉帕米干预,研究软骨细胞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GC)代谢的变化。方法选取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平台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制作软骨细胞-琼脂糖三维模型,设置空白对照... 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琼脂糖施压模型机械施压及联合维拉帕米干预,研究软骨细胞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GC)代谢的变化。方法选取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平台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制作软骨细胞-琼脂糖三维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施压组和施压联合维拉帕米组。采用Flexcell FX-5000TM细胞加力仪施压(24 kPa,0.33 Hz,2 h),维拉帕米干预浓度设定为40μmol/L。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AGC、ADAMTS-4、ADAMTS-5 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施压组AGC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0),ADAMTS-5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0),施压联合维拉帕米组AGC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2),ADAMTS-4和ADAMTS-5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施压组AGC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00)、ADAMTS-5水平显著降低(P=0.000);与施压组比较,施压联合维拉帕米组AGC水平显著增高(P=0.008),ADAMTS-4和ADAMTS-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0)。结论机械应力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GC合成,维拉帕米可以加强机械应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蛋白聚糖 机械应力 维拉帕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元素与脆性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上进 杨丰建 范永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30-1535,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的一种系统性骨病,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而无机元素在体内的浓度水平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紧密相关,但分子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无机元素又分为3类,一类为常量元素,包括钙、磷和镁等元...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的一种系统性骨病,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而无机元素在体内的浓度水平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紧密相关,但分子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无机元素又分为3类,一类为常量元素,包括钙、磷和镁等元素;第2类为必需微量元素,包括氟、铜、铁、锌等元素;第3类为毒性重金属元素,包括汞、铅、铬等元素。无机元素在体内的浓度水平可能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组织的代谢活动,如常量元素中的钙和磷元素是组成羟基磷灰石的主要成分,必需微量元素中的锌、铜和锰对骨形成和骨矿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毒性重金属元素的铅和镉对骨组织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本文就体内存在的多种无机元素与脆性骨折的关系作一综述,旨为预防和诊治骨质疏松症与脆性骨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元素 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量及骨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上进 毕波 +4 位作者 范永前 林伟龙 黄东辉 朱岳峰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骨髓中抽取内皮祖细胞,研究分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比较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11例股骨颈脆性骨折和8例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 目的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骨髓中抽取内皮祖细胞,研究分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比较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11例股骨颈脆性骨折和8例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用箱型骨刀在股骨颈截骨平面截取松质骨骨块,体外培养液冲洗得到骨髓混悬液,分离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等临床参数,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关系。结果两组老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骨折组的骨髓内皮祖细胞总数量及成熟的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骨关节炎组(0.48±0.35 vs.1.80±1.01,P=0.001和52.28±21.20 vs.77.13±19.15,P=0.042),且前者的股骨颈、全髋骨密度(0.54±0.14 g/cm2vs.0.76±0.21 g/cm2,P=0.021和0.65±0.14 g/cm2vs.0.84±0.15 g/cm2,P=0.026)和血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4.50±1.56 ng/m L vs.23.80±2.88 ng/m L,P=0.033)明显低于后者,而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73.60±1.84 ng/L vs.32.20±0.98 ng/L,P=0.035)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594,P=0.015),而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7,P=0.008和r=0.925,P=0.034),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早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817,P=0.047)。结论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成熟分化与骨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骨髓内皮祖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骨组织新陈代谢而影响老年人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内皮祖细胞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跌倒恐惧体验的纵向质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曹杏玲 吴金球 +1 位作者 孙丽萍 董晓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跌倒恐惧体验的变化,为制订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纵向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骨科病房16例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 目的探讨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跌倒恐惧体验的变化,为制订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纵向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骨科病房16例老年跌倒骨折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跌倒恐惧情绪体验的变化(负向情绪发展,正向情绪调节),跌倒恐惧认知体验的变化(成因多元化,自我效能降低),跌倒恐惧应对体验的变化(保持谨慎态度,树立康复信心,提升知识储备,寻求外部支持)。结论老年人跌倒恐惧体验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临床医护人员在跌倒预防计划中应早期识别存在跌倒恐惧的老年人,并通过多学科团队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折 跌倒恐惧 情绪体验 认知体验 应对体验 纵向研究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RNAi沉默IL-1 Ⅰ型受体在大鼠骨关节炎MAPK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斌 俞永林 +1 位作者 杨丰建 任惠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NAi沉默IL-1Ⅰ型受体对实验性大鼠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的丝裂素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的影响,探讨IL-1和MAPK在OA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D4组,每...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NAi沉默IL-1Ⅰ型受体对实验性大鼠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的丝裂素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的影响,探讨IL-1和MAPK在OA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D4组,每组10只。A~C组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分别于术后第7和9天,A组关节腔中注射慢病毒介导IL-1Ⅰ型受体有效RNA干扰片段,B组注射慢病毒介导IL-1Ⅰ型受体无效RNA干扰片段,C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D组为正常动物不做处理。术后4周处死动物,对关节软骨的状况进行评分。取膝关节软骨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p38、ERK1/2和JNK1/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大体观察显示:A组软骨退行性变显著轻于B、C组(P<0.05),但高于D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A组p38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C组(P<0.05),与D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ERK1/2和JNK1/2的表达显著低于B、C组(P<0.05),但要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沉默IL-1Ⅰ型受体能抑制MAPK的表达,特别是对其中的p38蛋白质抑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丝裂素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RNA干扰 IL-1Ⅰ型受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对股骨头松质骨骨密度的测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现龙 许乐洋 范永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中"3D Spine Exam Analysis"软件分析模块测量股骨头松质骨的骨密度的可重复性,以及患者双侧股骨头松质骨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30名(女性239人,男性91人... 目的探讨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中"3D Spine Exam Analysis"软件分析模块测量股骨头松质骨的骨密度的可重复性,以及患者双侧股骨头松质骨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30名(女性239人,男性91人)受试者的股骨头松质骨骨密度,对其中因各种原因仅可获得一侧髋关节图像的受试者149人进行可重复性研究;对其余的受试者181人进行双侧股骨头松质骨骨密度的差异性研究。利用QCT Pro软件中"3D Spine Exam Analysis"软件分析模块将股骨头划分为上、中、下3个层面:靠近股骨颈上部皮质、经股骨颈中心、靠近股骨颈下部皮质,并对各个层面进行测量。结果2名不同操作者测量同一股骨头的相同层面松质骨骨密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上=0.148> 0.05,P中=0.05,P下=0.097>0.05)。同一患者双侧股骨头相对应层面的松质骨骨密度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在上层,两侧股骨头的松质骨骨密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上=0.445>0.05);而在中层与下层,两侧股骨头的松质骨骨密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0.000<0.05,P下=0.000<0.05)。结论利用QCT中"3D Spine Exam Analysis"软件分析模块进行股骨头松质骨的骨密度测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患者双侧股骨头不同层面松质骨的骨密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左侧股骨头的中层与下层的松质骨骨密度显著大于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定量CT 股骨头 松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用于测量老年人股骨头骨密度性别差异和位置差异
19
作者 李现龙 许乐洋 范永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4-571,共8页
目的利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股骨头不同层面的松质骨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 BMD),研究其性别差异以及位置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344例受试者的股骨头松质骨的v B... 目的利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股骨头不同层面的松质骨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 BMD),研究其性别差异以及位置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344例受试者的股骨头松质骨的v BMD,其中男96例、女248例。利用QCT软件中"3D Spine Exam Analysis"软件分析模块将股骨头划分为上(靠近股骨颈上部皮质)、中(经股骨颈中心)、下(靠近股骨颈下部皮质)三个层面。测量者对受试者的双侧股骨头的不同层面进行测量,计算并记录平均值。结果股骨头各层松质骨v BMD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上=0.210,P中=0.106,P下=0.115);股骨头上、中、下三层松质骨v BMD的中位数分别为149.49、163.98、153.93 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中层显著大于上层和下层(P上中=0.001,P中下=0.002)。结论利用QCT中"3D Spine Exam Analysis"软件分析模块对股骨头进行测量具有可重复性强的特点,为髋部骨质疏松诊疗提供了新方法。股骨头的中间层骨密度显著大于上、下两层,并且股骨头的松质骨骨密度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股骨头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骨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