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内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及其与血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青梅 肖婧 +1 位作者 傅辰生 叶志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患者肾内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expressing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Treg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纳入初发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74例,其中52例I...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患者肾内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expressing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Treg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纳入初发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74例,其中52例IgAN和2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按照肾组织是否表达Foxp3将IgAN患者分为Foxp3+和Foxp3-两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式检测肾内Foxp3表达情况,记录患者入院次日清晨检测所得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肌酐,采用同位素99mTc-DTPA示踪定量法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较之MN组,IgAN组患者肾内Foxp3表达比例显著增高。IgAN亚组分析中,Foxp3+较Foxp3-者SUA水平和镜下血尿检出率增高,但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是IgAN肾内Foxp3+Tregs是否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原发性IgAN患者肾内Foxp3+Tregs表达增多并受SUA水平影响,Tregs可能参与保护高尿酸血症所致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IGA肾病 FOXP3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防治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志斌 陈伟军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8期439-441,共3页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影响更大,预后更差。早期发现并积极、正确地干预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多年来在老年腹膜透析工作中的体会,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老年腹膜透析 营养不良 透析患者 老年患者 防治 常见并发症 维持性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小血管炎诊断情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司徒碧颖 叶志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中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诊断现状,探讨该病确诊困难的原因。方法对本院确诊为系统性小血管炎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其中,男24例,女18例。分析其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疾病发展过程、从症状的发生到确诊所花费的时间及误诊情...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中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诊断现状,探讨该病确诊困难的原因。方法对本院确诊为系统性小血管炎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其中,男24例,女18例。分析其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疾病发展过程、从症状的发生到确诊所花费的时间及误诊情况等。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4~82岁,平均(60.3±15.4)岁,其中60岁以上者共27例。从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7d~10年,中位数13个月。39例以各类待查诊断入院,13例在首次入院期间即获确诊,均为开展ANCA检测后确诊的患者;25例延迟诊断;4例属于误诊。39例进行了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检测,其中35例ANCA阳性,包括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4例和胞浆型ANCA(C-ANCA)阳性11例;4例ANCA阴性。20例有病理资料,17例呈阳性结果;其中3例在不同器官取材,3例在同一器官重复活检或手术。临床表现几乎涵盖了所有系统,确诊本病的前3个专科分别是肾内科、呼吸科和消化科。结论系统性小血管炎是一组好发于老年人的涉及多脏器的慢性疾病。血管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病变部位等均可能影响其诊断的确立,误诊率较高。除临床表现外,ANC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医生的认知度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小血管炎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分析
4
作者 司徒碧颖 叶志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方法对42例确诊为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60.3±15.4)岁,60岁以上者共27例,占64.3%。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目的总结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方法对42例确诊为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60.3±15.4)岁,60岁以上者共27例,占64.3%。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发热在首诊症状以及主要临床表现中均占首位,分别占64.3%和85.7%,其它显著的症状包括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肺和肾脏,主要症状分别为咳嗽、痰血、咯血和气急,占88.1%,以及蛋白尿和血尿,占81.0%;其中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占40.5%。92.9%的患者有3个以上脏器受累。35例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核周型ANCA阳性24例,胞浆型ANCA阳性11例;4例血清ANCA阴性;3例无ANCA资料。94.6%的患者对于免疫抑制治疗敏感,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7.8%和56.8%。共6例患者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严重感染,1例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结论系统性小血管炎是一种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的系统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有全身症状,受累脏器多,诊断困难,借助ANCA或组织学检查可使多数患者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都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感染是主要死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症状 体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初期患者临床指标动态改变与近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刘瑶 李锦青 +4 位作者 陆轶君 张振兴 傅辰生 叶志斌 杨秀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初期(腹透开始后6个月以内)患者的临床指标动态变化与近期心脑血管事件(CCE)发生的相关性,识别影响C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97例,采集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营养状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初期(腹透开始后6个月以内)患者的临床指标动态变化与近期心脑血管事件(CCE)发生的相关性,识别影响C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97例,采集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营养状况、血液和尿液的实验室数据等,动态评估腹透开始时、第3个和第6个月的多项临床指标,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早期心脑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在197例患者中,54例(27.41%)在随访过程中发生了CCE,其临床结局和技术生存率显著较差。与未发生早期CCE的患者相比,发生早期CCE的患者开始腹透时年龄更大[(67.76±12.24)岁vs(59.66±15.16)岁,P<0.05],男性比例较高(72.22%vs 44.06%,P<0.05)、有心脑血管疾病史者比例更高(92.59%vs 55.24%,P<0.05)。早期CCE组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得分显著更高,开始腹透时的蛋白质摄入率(nPNA-IBW)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低,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钙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透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主要指标的变化值(Δ值)进行比较后发现,有早期CCE组的血清Alb的前后变化幅度较无早期CCE组更大。结论:腹膜透析初期患者的一些临床特征和动态变化与CCE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较大、既往CVD史、男性以及aCCI评分较高、动态随访中血清白蛋白降低较快的患者发生早期CCE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脑血管事件 早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