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介入治疗中知情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毕正宏 李克 +4 位作者 林森浩 陶虹月 刘彬 任新平 刘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了解放射性介入治疗中患者对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现状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4家医院共60位接受放射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并分析结果。结果:55位(96%)患者表示其接受介入... 目的:了解放射性介入治疗中患者对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现状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4家医院共60位接受放射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并分析结果。结果:55位(96%)患者表示其接受介入治疗前主治医生明确向其告知了X射线损伤的相关信息。接受问卷调查的所有患者均认为医生告知其X射线的危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学历水平较高者及有从事医务工作亲友者在受诊前对X射线损伤知晓率明显高于学历水平低者或没有从事医务工作亲友者,(P=0.001)。结论:各知识阶层及家庭状况不同的患者对X线放射性损伤的了解情况存在差异。放射性介入治疗中X射线危害性的知情同意实施力度尚可,但仍需加强,特别是对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没有从事医疗工作亲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介入治疗 X射线危害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CT形态学分型研究
2
作者 高丰 孙英丽 +3 位作者 金倞 肖立 张国桢 李铭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并分型,探讨分型与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106个经病理证实的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分为10种类型,并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并分型,探讨分型与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106个经病理证实的0期和Ⅰ期肺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分为10种类型,并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病灶内磨玻璃成分比例与病理类型呈负相关(P=0.000,r=-0.583)。形态学分型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821,P=0.000)。在Ⅰ期浸润性肺腺癌中的不同病理亚型间,Ⅰ、Ⅱ、Ⅲ及Ⅷ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62,P<0.05)。结论:不同形态学分型的肺腺癌的病理基础可能不同,形态学分型可对肺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形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骨发育X线分级方法 被引量:30
3
作者 朱广友 范利华 +6 位作者 张国桢 应充亮 陆晓 夏文涛 程亦斌 王亚辉 王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利用青少年骨关节X线影像变化规律制定青少年骨发育X线分级标准。方法参照国内外权威学者关于不同部位关节骨骼发育分级的研究成果,以骺软骨发育组织学分层(区)为理论支撑、以骨发育X线影像特征为基础的分级原理,横向和纵向观察我... 目的利用青少年骨关节X线影像变化规律制定青少年骨发育X线分级标准。方法参照国内外权威学者关于不同部位关节骨骼发育分级的研究成果,以骺软骨发育组织学分层(区)为理论支撑、以骨发育X线影像特征为基础的分级原理,横向和纵向观察我国河南、海南、浙江三个省份300名11~20周岁男、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及左侧肩、肘、腕、髋、膝、踝关节骨发育X线影像特征,选取与年龄变化关系密切的24项骨骼发育指标。结果根据不同部位关节骨骺生长变化规律,将24项骨骼发育指标分为2级至8级不等。研究显示,各单一关节组成诸骨发育指标的分级基本相同或接近,单一关节内不同的骨骺发育变化具有同步性。结论本分级标准涉及骨骼发育指标广、适用年龄范围宽、可操作性强,为我国法医学活体骨骼年龄推断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青少年 骨龄 X线 骨骺 骨发育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3 位作者 廖治河 刘伟 张飚 袁海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对物质内碘含量测定的价值:体模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明亮 林晓珠 +6 位作者 缪飞 陈克敏 郑向鹏 滑炎卿 李剑颖 高娜 沈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利用CT的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能够生成新的物质密度图像的能力,评价GSI方法测定物质内碘含量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方法:将含碘对比剂溶液用蒸馏水分散成18种不同的浓度,使用GE公司宝石CT(discovery CT750 HD... 目的:利用CT的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能够生成新的物质密度图像的能力,评价GSI方法测定物质内碘含量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方法:将含碘对比剂溶液用蒸馏水分散成18种不同的浓度,使用GE公司宝石CT(discovery CT750 HD)GSI扫描模式,选择FOV=25cm,层厚=0.625mm,球管旋转速度分别为0.6s/转、0.8s/转、1.0s/转,图像利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测量溶液中的碘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I扫描模式0.6s/转、0.8s/转、1.0s/转三组碘浓度测量值与碘含量真实值之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r均为0.999,P均为0.000);各组测量值与碘含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宝石CT具有能谱成像能力,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浓度溶液的碘含量,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3 位作者 廖治河 刘伟 袁海滨 李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比较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和TDC形态的差别。结果:良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476±0.684)ml.min-1.ml-1、(0.302±0.153)ml/ml、(2.069±1.102)ml.min-1.ml-1、(28.033±8.015)s、(82.313±30.468)Hu,恶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302±0.834)ml.min-1.ml-1、(0.275±0.242)ml/ml、(1.485±1.112)ml.min-1.ml-1、(28.833±12.550)s、(86.056±70.453)Hu,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灌注成像TDC可见4种类型,分别为速升平台(Ⅰ)型、缓升平台(Ⅱ)型、缓升缓降(Ⅲ)型和低平(Ⅳ)型,甲状腺癌以Ⅱ型多见,良性组以Ⅲ型多见,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22)。1例淋巴瘤表现为Ⅳ型。结论:TD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不能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女性青少年法医学活体骨龄推断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亚辉 朱广友 +5 位作者 王鹏 范利华 张国桢 应充亮 陆晓 程亦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建立推断中国汉族女性青少年活体骨龄的数学模型。方法摄取华中、华南及华东等地区的838名年龄介于11~20周岁正常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以及左侧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X线片。依据青少年骨发育分级标准对24项骨骼发育指... 目的建立推断中国汉族女性青少年活体骨龄的数学模型。方法摄取华中、华南及华东等地区的838名年龄介于11~20周岁正常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以及左侧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X线片。依据青少年骨发育分级标准对24项骨骼发育指标进行阅片、分级,结合考虑身高、体质量及地区等影响因素,应用SAS8.1及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探索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建立了我国汉族女性青少年利用锁骨胸骨端及6大关节骨骺闭合程度联合推断活体年龄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推导出判定我国汉族女性青少年是否已满14、16和18周岁的Fisher’s两类判别分析方程。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判定活体年龄的数学模型丰富了活体年龄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有利于提高活体骨龄鉴定方法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女性青少年 骨龄 骨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青少年骨龄鉴定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鹏 朱广友 +5 位作者 王亚辉 范利华 张国桢 应充亮 程亦斌 陆晓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2-255,258,共5页
目的研制我国当代男性青少年骨关节X线的法医学骨龄鉴定标准。方法摄取11~20周岁男性青少年X线片,根据继发骨化中心出现、干-骺闭合的影像学特征将骨发育程度分级,用SPSS、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指标与年龄呈中度以上相关;建立... 目的研制我国当代男性青少年骨关节X线的法医学骨龄鉴定标准。方法摄取11~20周岁男性青少年X线片,根据继发骨化中心出现、干-骺闭合的影像学特征将骨发育程度分级,用SPSS、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指标与年龄呈中度以上相关;建立了推断年龄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及判定是否已满14、16和18周岁的判别方程。结论选用多部位、多指标综合推断骨龄可提高准确率;该法适用于国人青少年活体年龄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测定 骨骼 回归分析 判别分析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铭 郑向鹏 +3 位作者 高丰 任庆国 肖立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表现,探讨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价值以及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成像原理。方法:收集18例病灶内发生出血新鲜甲状腺结节手术标本以及12例在体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患者进行...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表现,探讨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价值以及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成像原理。方法:收集18例病灶内发生出血新鲜甲状腺结节手术标本以及12例在体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患者进行能谱CT扫描。通过GSI-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分析的参数包括:①在碘和水基物质图像上同时测量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碘和水的密度数据;②在能谱图像上(40keV到140keV)获得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CT能谱曲线,并计算各个感兴趣区的CT能谱曲线的斜率,斜率计算方法为:取40keV及100keV两点连线,与横坐标轴的角度计算,即斜率=(HU40keV-HU100keV)/60;③在有效原子序数图像上测量并分析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有效原子序数;④在65keV图像上测量并分析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CT值。结果:①病理结果:本组离体及在体的病灶中,离体组标本中其中14个结节为腺瘤伴出血,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而在体组甲状腺结节中8例为腺瘤伴出血,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②统计分析:经检验在体组和离体组结节内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背景)的碘浓度、水浓度、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及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组和离体组病灶内出血与背景、出血与病灶实性成分的碘浓度、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CT值的比较中,在体组及标本组的出血与实性、出血与背景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合并分析,出血与病灶实性成分的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内的出血在能谱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表现为低碘含量、高水含量、低有效原子序数及低CT能谱曲线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引导肺小结节活检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臣 嵇鸣 叶春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7-299,30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直径<1.5 cm的肺内结节穿刺活检的效果及安全性,在保证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行肺部小结节活检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低剂量组40例,常规剂...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直径<1.5 cm的肺内结节穿刺活检的效果及安全性,在保证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行肺部小结节活检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低剂量组40例,常规剂量组管电流200 mA,管电压120 kV;低剂量组管电流10 mA,管电压120 kV。比较两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成功率。结果低剂量组CTDIw和DLP分别为(25.16±3.21)mGy和(1.53±0.15)mGy?cm,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6.32±22.13)mGy和(9.13±0.5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6、46.46,P<0.01);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31%、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常规剂量组7例(13.46%)发生气胸、6例(11.54%)咯血,低剂量组4例(10.00%)发生气胸、5例(12.50%)咯血,两组咯血及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0.84,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于直径<1.5 cm的肺内结节活检较常规剂量CT扫描具有相同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同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辐射剂量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显示支架内腔及再狭窄——体模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齐琳 毛定飚 +1 位作者 毕正宏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显示离体支架内腔和不同再狭窄模型的能力。方法:6枚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Excel),规格均为2.75mm×18mm,球囊在体外用不同的压力分别扩张成直径2.75mm、3.0mm、3.5mm的支架各两枚,分为A、B、C三组...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显示离体支架内腔和不同再狭窄模型的能力。方法:6枚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Excel),规格均为2.75mm×18mm,球囊在体外用不同的压力分别扩张成直径2.75mm、3.0mm、3.5mm的支架各两枚,分为A、B、C三组,每枚支架分别建立0%、30%、50%、70%、80%的狭窄模型,置入模拟冠状动脉内,注入含碘对比剂后密封,置入水箱内,利用GSI模式扫描,重建其40-140keVM能量图像、碘基图、水基图和混合能量图像,分析支架内腔显示率和狭窄诊断准确率。结果:140keV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显示支架伪影最少,支架内腔显示率高,但水基图支架内腔分辨率低,不适合观察再狭窄。原子序数分析可较清楚分辨支架内斑块和伪影。50~60keV单能量图像对显示支架内腔混合斑块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诊断无、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准确率较混合能量图像分别提高16.67%、33.33%、16.66%、16.67%。结论:140keV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适合显示支架结构,50~60keV单能量图像适合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能谱物质分析图像有助于区分支架内斑块和伪影,为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支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人群早期肺癌LDCT基线筛查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家琳 李骋 +4 位作者 陈武飞 齐琳 李铭 毛定飚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CT(LDCT)的筛查效果。方法:5240例上海地区无症状健康人群行胸部LDCT筛查,参照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入组标准共纳入肺癌高危人群1346例。根据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ELCAP)检出结节... 目的:探讨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CT(LDCT)的筛查效果。方法:5240例上海地区无症状健康人群行胸部LDCT筛查,参照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入组标准共纳入肺癌高危人群1346例。根据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ELCAP)检出结节方案将纳入人群分为阳性、半阳性和阴性三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分段标准将人群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高危人群的高危因素和各组间结节以及肺癌的检出情况。结果:1346例高危入组人群中男894例(66.42%),女452例(33.58%),中位年龄58岁(40~74岁)。吸烟相关高危因素共912例(67.76%)。二手烟暴露率为13.15%,其中女性达96.05%。374例有肿瘤家族史,60例有恶性肿瘤病史。中年组吸烟者占所有吸烟人数的65.46%,老年组占3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筛查共835例(62.04%)受检者检出≥1枚非钙化结节,其中阳性组196例(14.56%),半阳性组639例(47.47%),阴性组511例(37.97%)。阳性组中女性及中年组比例高于半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群阳性组与半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2019枚结节中阳性结节269枚(13.32%),半阳性结节1750枚(86.68%)。最终10例受检者共12枚结节获得病理结果,其中9例病理证实为I期腺癌(包含2例多中心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机化性肺炎。9例腺癌中,6例为阳性组,3例为半阳性组,阳性组恶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半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4例,男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仍是肺癌高危人群主要的高危因素,肺癌筛查应关注女性高危人群和中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筛查 烟草 女性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的处理策略研究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丰 葛虓俊 滑炎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1-266,共6页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和肺癌筛查的广泛开展,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于临床偶然发现的肺结节,多依据其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FDG-PET代谢水平等综合评估其性质。对恶性可能较大的肺结节,多建议经活检或手术获取病理诊...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和肺癌筛查的广泛开展,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于临床偶然发现的肺结节,多依据其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FDG-PET代谢水平等综合评估其性质。对恶性可能较大的肺结节,多建议经活检或手术获取病理诊断;对性质暂不明确,或良性可能性大,或结节虽有恶性可能但进展缓慢、穿刺活检困难、手术风险大、拒绝创伤性检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应用 FDG-PET 多层螺旋CT 穿刺活检 手术风险 形态学特征 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平 郑向鹏 +5 位作者 卢晨 吴威岚 毛定飚 葛虓俊 吴昊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CT征象,其中以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评价肿瘤强化表现。结果:肿瘤轴位长径14.8~89.9mm,平均50.0mm,边界均清楚、光整。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不均匀2例中,1例为体积最大者,边缘少许小钙化,内见坏死囊变区及条片状瘢痕,另1例内见星状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2例。增强皮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544,增强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494。结论:ChRCC瘤体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瘤内钙化、出血及坏死囊变者少,CT对其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摄影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志华 殷士蒙 +3 位作者 黄慧茹 沈岚 宋恬 杨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钼靶乳腺摄影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乳腺癌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数字乳腺钼靶摄片并经手术证实的40例纳入研究,包括乳腺癌35例(其中原位癌6例)和乳腺腺体增生5例。术前分别在普通显示器上读... 目的:探讨数字钼靶乳腺摄影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乳腺癌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数字乳腺钼靶摄片并经手术证实的40例纳入研究,包括乳腺癌35例(其中原位癌6例)和乳腺腺体增生5例。术前分别在普通显示器上读片诊断和工作站上使用CAD软件读片诊断,然后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普通医用显示器的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1.4%,准确性75%;使用CAD分析的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8.6%,准确性90%。应用CAD对微钙化检出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医用显示器(P=0.032)。结论:数字乳腺摄影结合CAD有助于乳腺癌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乳腺摄影 计算机辅助诊断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低剂量CT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葛虓俊 滑炎卿 张国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胸部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栓塞术前的能谱CT血管成像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皓 殷士蒙 +5 位作者 孙荣跃 宋恬 吴勘华 毕正宏 孙奕波 倪志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前评估的进展。方法:分析60例能谱成像增强扫描的动脉早期图像,分别行冠状位CT混合能量图像重建、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采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后可产生常规混合能量(140kVp)的图像(方...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前评估的进展。方法:分析60例能谱成像增强扫描的动脉早期图像,分别行冠状位CT混合能量图像重建、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采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后可产生常规混合能量(140kVp)的图像(方案A)和最佳单能量(50~70kVp)图像(方案B)。分别对两种重建图像中肿瘤周围的肝动脉分级评分,通过配对t检验的方法两种方案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图像同混合能量血管重建图像两种方法在评价肝肿瘤动脉供血分级显示中存在显著性差异(t=28.74,P<0.001),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对于肿瘤的动脉血管评估优于混合能量成像。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作为一种术前评估的方法,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肝肿瘤血管的噪声比,有利于感兴趣区小血管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造影 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置入物患者行3.0T MR检查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嵇鸣 叶春涛 +3 位作者 苗华栋 林光武 臧雪如 朱震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金属置入物在超高场3.0T MR中的安全性,为该类患者MRI检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金属置入物患者40例,平均70.9岁。置入物包括节育环、人工股骨头、钛网,心脏支架、动脉支架等。置入到扫描时间:半年~5年,平均2年。扫描部位:头、... 目的:探讨金属置入物在超高场3.0T MR中的安全性,为该类患者MRI检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金属置入物患者40例,平均70.9岁。置入物包括节育环、人工股骨头、钛网,心脏支架、动脉支架等。置入到扫描时间:半年~5年,平均2年。扫描部位:头、脊柱、腹部、前列腺、血管等。3.0T MR扫描,扫描时间10~25min,平均15min。记录检查前、检查后即刻、检查后3d生理指标和不适症状,并作统计学分析。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结果:3个时间段生理指标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未发生由检查引发的不良反应。图像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在确认金属置入物是非铁磁性或弱磁性的前提下,行3.0T M R检查是安全的。根据置入物情况选择感兴趣区能避免金属伪影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置入物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艳丽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阐述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临床和影像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特点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4 位作者 刘伟 廖治河 张飚 李新 叶宣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对50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性组36例,恶性组14例)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取0、150、300和500s/mm2时良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并比较...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对50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性组36例,恶性组14例)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取0、150、300和500s/mm2时良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并比较其差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49例)或活检(1例)病理证实。结果: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在b值为0、150、300和500s/mm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50、300和500s/mm2时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恶性组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阈值,则b值为150、300和500s/mm2时,诊断阈值分别为1.992×10-3、1.582×10-3和1.410×10-3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时ADC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作用,显示b值为150s/mm2时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84.62%、82.50%、73.33%和88.00%。结论:甲状腺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b值取150s/mm2、阈值设为1.992×10-3mm2/s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