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肠道菌群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
1
作者 史凯蕾 郑松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30-1433,共4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约为人体细胞的10倍,基因组总量为人体基因组的150倍。衰老是影响肠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约为人体细胞的10倍,基因组总量为人体基因组的150倍。衰老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也会加剧这些变化[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动脉粥样硬化 衰老 胆汁酸类和盐类 脂多糖类 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的现况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维 刘千军 +2 位作者 韩维嘉 吴毓敏 郭新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房颤)的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年龄≥65岁常住居民3758例进行现况调查。以心电图或Holter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18例,非房颤组3540例,设计统一问卷...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房颤)的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年龄≥65岁常住居民3758例进行现况调查。以心电图或Holter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18例,非房颤组3540例,设计统一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疾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并计算房颤患者的CHADS2评分。结果入选者中,房颤患病率为5.8%,其中≥85岁房颤患病率高达27.7%,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房颤组年龄、腰臀比、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76.78±7.32)岁vs(72.32±5.46)岁,P=0.000;0.90±0.60 vs 0.88±0.10,P=0.002;24.3%vs 17.1%,P=0.007;72.0%vs 45.0%,P=0.000;17.4%vs 11.0%,P=0.012;18.8%vs 10.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房颤组CHADS2评分≥2分176例,占80.7%,年龄与CHADS2评分存在线性趋势关系(P=0.002)。结论社区老年人群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均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房颤脑卒中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心力衰竭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贾书杰 齐琳 +1 位作者 史凯蕾 滑炎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0-503,共4页
目的以多层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密度、体积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80例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按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是否接受他汀... 目的以多层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密度、体积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80例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按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1年后CT复查主要斑块密度、体积和管腔狭窄程度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LDL-C治疗前(3.65±0.56)mmol/L、治疗1年后(2.32±0.24)mmol/L,三酰甘油(TG)治疗前(2.15±0.44)mmol/L、治疗1年后(1.86±0.31)mmol/L,治疗后两者水平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1.28±0.33)mmol/L、治疗1年后(1.31±0.41)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年后LDL-C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TG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后脂质斑块密度(51±12)HU,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斑块密度和对照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密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斑块体积由(87.3±19.2)mm^3下降至(75.6±14.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长度、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量化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变化,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调整血脂从而逆转或稳定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缩窄 病理性 斯伐他汀 普伐他汀 降血脂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