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齐琳 毛定飚 +2 位作者 李铭 陈阳 滑炎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4-836,84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ARVD的患者行右心室CT造影,按照国际ARVD诊断标准确诊16例ARVD,选取15例非ARVD患者作为对照。以长轴、短轴、四腔面进行多平面重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ARVD的患者行右心室CT造影,按照国际ARVD诊断标准确诊16例ARVD,选取15例非ARVD患者作为对照。以长轴、短轴、四腔面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心脏结构和形态改变,分析ARVD患者的MSCT右心室造影特征。结果 16例ARVD患者均经MSCT正确诊断,其中右心室脂肪浸润14例,包括心尖部11例、下壁8例、前壁5例、漏斗部前壁5例、膈面3例、乳头肌4例、肌小梁和节制索6例、全右心室游离壁1例;右心室壁扇贝征5例;右心室过度小梁化16例;右心室壁变薄11例;室腔扩大16例。结论 ARVD的右心室MSCT造影图像具有一定的诊断特征性,右心室壁扇贝征和过度小梁化为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MSCT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齐琳 毛定飚 +2 位作者 李铭 陈阳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MSCT表现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生理性和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脏脂肪浸润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每例患者的CT扫描原始数据均行心脏多平面重建,观察心肌脂肪浸... 目的:总结分析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MSCT表现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生理性和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脏脂肪浸润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每例患者的CT扫描原始数据均行心脏多平面重建,观察心肌脂肪浸润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生理性脂肪浸润358例,脂性密度区(平扫时CT值<-20HU)按发生频率依次为:右室壁(74%,265/358)、右心室肌小梁(70.9%,254/358)、右心室节制索(38.5%,138/358)、左心室肌小梁(34.9%,125/358)、左心室心尖部(25.7%,92/358)、室间隔左心室面(24.8%,89/358)、室间隔右心室面(11.7%,42/358)、左心室乳头肌(2.5%,9/358)。累及右心室壁者平均厚度为3.5mm(2.3~11.5mm),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5870,P<0.05),无性别差异,厚度≤4mm者185例(72.3%),>4mm者80例(27.7%)。34例病理性脂肪浸润中陈旧性心肌梗死脂肪浸润28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3例,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3例,其脂肪分布各具一定特征性。结论:心脏脂肪浸润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有助于生理性和病理性脂肪浸润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浸润 脂肪组织 心肌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音佳 陈悦 +3 位作者 王海尔 钟春燕 陈璐 邱朝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RBBBa组,16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b组,13例)者]及对照组25例无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径向应变、周向应变以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计算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除CLBBBa组心尖水平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外,CLBBB患者径向应变、旋转角度及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LBBB患者径向应变、周向应变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大于CRBBB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LBBB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收缩不同步现象,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患者心肌存在径向应变上收缩不同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 心肌同步 斑点追踪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体检人群血尿酸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伟军 肖婧 +4 位作者 邹佳楠 叶志斌 张莉敏 马潇泓 黄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 观察中年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探讨尿酸在骨代谢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214例中年(45~65岁)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观察尿酸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全髋、... 目的 观察中年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探讨尿酸在骨代谢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214例中年(45~65岁)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观察尿酸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全髋、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骨转换指标,包括:骨形成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和骨吸收标记物β-CrossLaps(β-CTX)以及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结果 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血清尿酸水平与腰椎、全髋及全身骨密度正相关(P≤0.001),与OC负相关(P〈0.01),与logPTH和log25-OHD3正相关(P=0.039、P=0.032)。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所有参试者分为高尿酸组(UA≥60mg/L)及低尿酸组(UA〈60mg/L),高尿酸组OC、PⅠ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低尿酸组(P〈0.01)。将参试者根据尿酸水平分成3组(T1:UA〈47 mg/L;T2:47mg/L≤UA〈60mg/L;T3:UA≥60mg/L),与T3组相比,T1组发生骨质疏松症和至少骨量减少(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危险度分别增加41%和158%。结论 尿酸对中年人群骨代谢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骨密度 骨代谢标记物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和长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新贵 史凯蕾 +1 位作者 陈阳 邱朝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85岁高龄老年人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安装永久起搏器,资料完整的老年患者142例,分为高龄组(≥85岁)69例和普通老年组(65~84岁)73例,比较2组术中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平均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 目的探讨年龄≥85岁高龄老年人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安装永久起搏器,资料完整的老年患者142例,分为高龄组(≥85岁)69例和普通老年组(65~84岁)73例,比较2组术中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平均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结果高龄组与普通老年组在术中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及平均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例患者中,房室全能型5年生存率为71%,心室按需型5年生存率为47%,房室全能型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心室按需型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高龄老年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有房室全能型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仍应首选房室全能型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后并发症 设备安全性 预后 生活质量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焦昌安 张煜 +2 位作者 邱朝晖 石文蕾 郭新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差异,阐明25(OH)D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84名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和血25(OH)D检测,比较25(OH)D正常组(≥15μg.L-1)和2... 目的:探讨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差异,阐明25(OH)D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84名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和血25(OH)D检测,比较25(OH)D正常组(≥15μg.L-1)和25(OH)D不足组(<15μg.L-1)间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差异,并对25(OH)D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OH)D正常组120名,平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43.9±91.7,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分者55例,占45.8%;25(OH)D不足组64例,平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200.0±113.5,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分者21例,占32.8%;25(OH)D正常组平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低于25(OH)D不足组,钙化积分为0分者比例也高于25(OH)D不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存在负相关(r=-0.147,P<0.05)。结论:25(OH)D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25(OH)D不足会促进冠状动脉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冠状动脉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同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宏鸣 翁婷雯 董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1-463,共3页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sudden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SNHL),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 血脂异常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原因不明 听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