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微调手法基础上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洲 郑洁皎 +1 位作者 丁建伟 张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 探究在脊柱微调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脊柱微调... 目的 探究在脊柱微调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组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评定。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t> 5.751, P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2.051, 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χ^(2)=5.005,P=0.025)。结论 联合应用核心肌群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降低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紊乱 核心肌群训练 脊柱微调手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华英汇 郑洁皎 +3 位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陈秀恩 毛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评价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踝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方法:20名单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双侧踝关节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120°/s)。比较患侧和健侧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 目的:评价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踝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方法:20名单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双侧踝关节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120°/s)。比较患侧和健侧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总功和屈伸力矩比的差异。结果:60°/s时,两侧伸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及总功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3,P=0.548,P=0.452),屈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和屈伸力矩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417,P=0.275,P=0.870),但屈肌群总功有显著性差异(P=0.043)。120°/s时,两侧伸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及总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6,P=0.069,P=0.233),但屈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总功和屈伸力矩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0,P=0.043,P=0.017,P=0.036)。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跖屈肌群快速运动时肌力下降,这可能与其踝关节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 屈伸肌群 等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肌肉激活时间差异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宏云 郑洁皎 +2 位作者 华英汇 张健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了解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36名测试对象纳入研究,其中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正常对照人群12例。每例受试者在行走过程中... 目的:了解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36名测试对象纳入研究,其中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正常对照人群12例。每例受试者在行走过程中模拟内翻动作时接受表面肌电测试,计算并比较各组踝关节腓骨长肌和胫前肌激活时间的差异。各组之间的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机械性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明显延长。机械性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肌肉激活时间无明显差异。在组内比较时,机械性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肌肉激活时间均较对侧明显延长。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均存在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延长的缺陷,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机械性不稳 功能性不稳 肌肉激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平衡控制能力的差异 被引量:8
4
作者 封旭华 郑洁皎 +4 位作者 李宏云 华英汇 蔡叶华 张健 田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I)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方法选取MAI患者(MAI组,n=12)、FAI患者(FAI组,n=12)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n=12)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的情况下,对每例受试者进行单腿站立时的... 目的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I)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方法选取MAI患者(MAI组,n=12)、FAI患者(FAI组,n=12)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n=12)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的情况下,对每例受试者进行单腿站立时的平衡能力测试,记录压力中心(COP)位移相关参数,每次站立时间为10 s,分别测量3次。测量指标包括前后平均摆幅(MSY)、左右平均摆幅(MSX)、外周面积(CA)、轨迹长(PL)、单位时间轨迹长(UTPL)以及单位面积轨迹长(UAPL)。结果三组受试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眼时,MAI组患侧单腿站立时MSY、CA、PL、UTP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AI组各项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睁眼时,MAI组与对照组MSY和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I和FAI组内,患侧肢体单腿站立时与对侧肢体单腿站立时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I患者存在明显的平衡控制能力异常,这种异常在双侧下肢均存在。FAI患者无明显的平衡控制能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机械性不稳 功能性不稳 平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前进角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晶晶 安丙辰 郑洁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0-792,共3页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下肢生物力学改变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足前进角以其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逐渐被人们重视。改变足前进角会对膝关节内收力矩、胫骨旋转、膝关节周围肌群活跃性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膝关节...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下肢生物力学改变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足前进角以其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逐渐被人们重视。改变足前进角会对膝关节内收力矩、胫骨旋转、膝关节周围肌群活跃性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膝关节受力改变,进一步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足前进角 内收力矩 胫骨旋转 肌群活跃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步态周期各时相中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特点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一 施海涛 毛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6-961,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前后肌群在步态周期及其各分相中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步态康复训练。方法2018年1月至6月,采用Noraxon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记录20例脑卒中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在自然行走...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前后肌群在步态周期及其各分相中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步态康复训练。方法2018年1月至6月,采用Noraxon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记录20例脑卒中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在自然行走过程中双下肢胫骨前肌(TA)、股直肌(RF)、腓肠肌内侧头(GM)和股二头肌(BF)的sEMG信号。结果健康受试者双下肢TA、RF、GM和BF的肌电活动随步态周期呈活动与静止周期性变化、双侧同名肌肉交替活动,而脑卒中患者双下肢相关肌肉肌电活动发生明显改变,且失去规律性。结论sEMG能反映脑卒中患者步态相关肌肉受损情况,可用于指导步态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态周期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动态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洪祖聪 郑洁皎 +3 位作者 李宏云 李宏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是否存在动态稳定性下降的缺陷,为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42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23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19名健康对照人群(B组)。每名测...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是否存在动态稳定性下降的缺陷,为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42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23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19名健康对照人群(B组)。每名测试对象均在平衡测试训练仪(Neuro Com Balance Manager)上进行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MCT),评估其在突发外源干扰时迅速恢复平衡的能力。采用重心对称评分(weight symmetry,WS)和潜伏期评分(latency score,LS)对受试者动态稳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I患者在所有后向摆动及前向小幅摆动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AI患者利用患侧肢体来维持重心的能力明显下降。两组间LS在前、后摆动状态下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患侧与健侧在前、后摆动状态下LS差异也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动态平衡功能异常,利用患侧肢体来维持身体重心的能力下降。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注意这些异常,并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不稳 动态稳定性 运动控制能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