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动物模型大鼠小脑和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轶 李向阳 单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病理生理特征相似的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动物模型,探究动物模型小脑和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方... 目的建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病理生理特征相似的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动物模型,探究动物模型小脑和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每日白天将观察组大鼠放入低氧仓内,并向内循环输入压缩空气和氮气。记录并比较两组大鼠的体重、小脑和海马重量及其组织中谷氨酸水平。结果第7、14、21、28、35天,观察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大鼠小脑和海马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大鼠小脑重量/大鼠体重、海马重量/大鼠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大鼠小脑和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 OSAHS与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密切相关,CIH动物模型大鼠体重、小脑和海马重量及小脑和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物模型 慢性间歇低氧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刚 蒋一雅 +4 位作者 周燕娟 凌夏君 仇铁锋 周尧 瞿介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184例轻中度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仅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C组予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常规序贯治疗。结果:①...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184例轻中度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仅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C组予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常规序贯治疗。结果:①A组、B组和C组痊愈率分别为67.2%(41/61)、65.5%(38/58)和44.7%(31/6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4%(57/61)、87.9%(51/58)和72.3%(47/6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5%(23/26)、85.2%(23/27)和60.0%(15/25);这3个指标中,A、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B组和C组序贯转换时间窗分别为(2.2±1.1)天、(3.1±1.2)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3/61)、3.4%(2/58)和13.8%(9/65),A、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111例临床特点及体外药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晓丹 吴菊芳 +2 位作者 章强强 徐俊芳 陈轶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0-427,共8页
目的了解侵袭性真菌病111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正常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关节腔积液等)、深... 目的了解侵袭性真菌病111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正常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关节腔积液等)、深部脏器组织(包括肺、肝、脑等)中真菌培养或镜检阳性的病例,以及自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曲霉或隐球菌培养阳性的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对其中确诊及拟诊的侵袭性真菌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选侵袭性真菌病病例111例。其中确诊(proven)104例,拟诊(probable)7例。属社区获得性感染61例,医院感染50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最常见,51例(45.9%),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39.6%)、肺部感染14例(12.6%)。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常见,50株(45.0%),其次为隐球菌47株(42.3%)、曲霉12株(10.8%)。社区获得性真菌病61例,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72.1%)和肺部12例(19.7%)。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优势的真菌为隐球菌47例(77.0%)、曲霉10株(16.4%)。医院感染真菌病50例,最常见为血流感染48例(96.0%),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为常见,47株(94.0%),其中又以白念珠菌占多数。多数医院感染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和多种诱发因素。其中深静脉置管与医院血流感染的关系密切,64.7%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患者深静脉置管超过1周,且11例患者静脉留置管与血培养呈相同的菌种。而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中超过一半患者无明确的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本组病例病死率为14.4%(16例)。其中医院感染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8.0%(9/50),高于社区获得性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1.5%(7/61)。不同真菌病的病死率以曲霉为最高(33.3%)。结论侵袭性真菌病中以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肺部感染为常见。病原真菌依次为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以隐球菌脑膜炎最多见。医院感染则以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多见。侵袭性曲霉病病死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临床特点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美国感染病学会曲霉病诊断处理实践指南 被引量:35
4
作者 唐晓丹 李光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6-462,共7页
曲霉是引起免疫缺陷人群致命感染的重要病原真菌。时隔8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联合治疗、用于诊断的非培养生物标志物等,总结和评价现有不同类型曲霉病治疗的循证依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病诊治指南... 曲霉是引起免疫缺陷人群致命感染的重要病原真菌。时隔8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联合治疗、用于诊断的非培养生物标志物等,总结和评价现有不同类型曲霉病治疗的循证依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病诊治指南,刊登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病的治疗:美国感染病学会临床实用指南 被引量:32
5
作者 唐晓丹 李光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曲霉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有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更新了曲霉病的处理指南。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绝大多数曲霉病患者。虽然该指南所依据的临床证据均为国外资料,但由于...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曲霉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有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更新了曲霉病的处理指南。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绝大多数曲霉病患者。虽然该指南所依据的临床证据均为国外资料,但由于该指南是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基础上修订,对我们当前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该指南的全文见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2008,46:327-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译 曲霉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34
6
作者 周娇娇 朱惠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50,共5页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的重症患者,正在接受侵袭性诊疗措施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鲍曼...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的重症患者,正在接受侵袭性诊疗措施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也是战争相关伤口主要病原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平衡法心血池显像和心动超声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从进 崔石磊 +3 位作者 张光明 李鼎 朱汇庆 刘兴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MPT)、平衡法心血池显像(GBPI)与心动超声(UCG)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别。材料和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0例,非冠心病患者12例,在72h内完成GMPT、GBPI和UCG检查,获得LVEF值。结果:三种方法测得的LVE...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MPT)、平衡法心血池显像(GBPI)与心动超声(UCG)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别。材料和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0例,非冠心病患者12例,在72h内完成GMPT、GBPI和UCG检查,获得LVEF值。结果:三种方法测得的LVEF存在显著差异,UCG测得的LVEF明显高于GBPI和GMPT(P均小于0.01)。三种方法测得的LVEF有很好的相关性(P均小于0.01);GMPT-GBPI之间和GBPI-UCG之间的相关性在冠心病组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r值分别为:0.640对0.912和0.670对0.892)。结论:GMPT、GBPI和UCG三种方法测定的LVEF在数值上存在差异,GBPI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价值高于另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平衡法心血池显像 心动超声图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嘉楠 薛丽萍 +5 位作者 杨琤瑜 蔡慧 叶伶 王坚 杨延杰 金美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22例肺功能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围手术期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气道用药、术后肺部不良事件发生等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比较不同气道用药及不同程度肺通气功能障... 目的观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22例肺功能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围手术期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气道用药、术后肺部不良事件发生等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比较不同气道用药及不同程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气道用药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b=-0.807,P<0.001)和住院天数(b=-1.906,P=0.003)呈显著负相关,气道用药中术前、术后均用药相对于术前、术后均不用药,肺部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下降(P=0.013)。而在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中,4个研究终点(不良事件发生、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0、0.755、0.360、0.320),其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气道用药更多。另外,不同的手术类型4个研究终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气道用药是影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即使术前肺功能表现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加强气道管理仍然能安全度过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围手术期治疗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多糖对皮肤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柴景秀 台虹 +5 位作者 唐晓丹 丁瑞 李聪 王媛 刘胜茂 吴金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60-3363,共4页
三七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抗炎、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多糖。因其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和复杂的糖结构,三七多糖生物活性多样。研究发现,三... 三七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抗炎、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多糖。因其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和复杂的糖结构,三七多糖生物活性多样。研究发现,三七多糖在维护和改善皮肤健康中有重要作用,这与TGF-β/Smad信号通路、Nrf2/AREx信号通路、MAPK信号传导等密切相关。本文对三七多糖在抗皮肤氧化、抗皮肤衰老、防止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皮肤保湿、皮肤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三七多糖在皮肤疾病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多糖 皮肤氧化 皮肤光老化 皮肤保湿 皮肤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艳 黄嘉楠 +2 位作者 叶伶 王坚 金美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中的表达及其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olycystic lung disease,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中的表达及其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olycystic lung disease,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LAM患者、34例其他多发囊泡性肺疾病(other polycystic lung disease,OPLD)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D水平。结果 50例LAM均为确诊患者,其中33例通过病理确诊,23例为肺活检,5例为腹膜后肿物活检,5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活检。50例LAM患者中21例伴有乳糜胸,2例伴有乳糜腹,17例伴有AML,3例伴有结节性硬化症。50例LAM患者首发症状的年龄为19~60岁,34例OPLD患者首发症状的年龄为30~69岁,20例健康对照者的年龄为24~49岁。LA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VEGF-D水平分别为(3 986.1±361.2)pg/mL和(413.4±3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的AUC为0.995,最佳临界值为692.5 p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OPLD组的血清VEGF-D水平为(505.7±25.6)pg/mL,与L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的AUC为0.991,最佳临界值为901.0p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100%。结论 LAM患者血清VEGF-D水平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LAM和OPLD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 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LD)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