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96例AHB和124例CH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96例AHB和124例CH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HB和CHB急性发作在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HB以性接触和医源性传播为主,而CHB急性发作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基线ALT水平≥1072 U/L诊断AH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79.2%;抗-HBc-Ig M滴度≥13.6 S/CO诊断AH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5%和89.3%。入院2周时AHB组HBs Ag、HBe Ag和HBV DNA较基线的下降值均显著高于CHB急性发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入院第8周时AHB患者HBs Ag阴转率、抗-HBs阳转率、HBe 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HB急性发作患者(P值均<0.05)。结论明确传播途径、基线高ALT水平和抗-HBc-Ig M水平、快速HBV DNA阴转和HBV血清学标志物转换均有助于AHB和CHB急性发作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2 位作者 黄玉仙 李新艳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IFN)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两大类。IFN在抗HBV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抗病毒作用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NAs抗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停药后易复...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IFN)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两大类。IFN在抗HBV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抗病毒作用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NAs抗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停药后易复发、随着疗程延长产生耐药的趋势增加等。因此,探索抗病毒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CHB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临床医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两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使临床医生对抗HBV的联合或序贯治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干扰素Α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简易血清标志物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索有效预测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简易血清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纳入278例ALT〈2×ULN(ULN=40 U/L)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定义为炎症程度(G)≥2。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组... 目的探索有效预测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简易血清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纳入278例ALT〈2×ULN(ULN=40 U/L)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定义为炎症程度(G)≥2。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ALT〈2×ULN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标志物对显著肝脏炎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278例患者中175例(62.9%)无显著肝脏炎症(G0~1组);103例(37.1%)伴显著肝脏炎症(G2~4组)。2组在ALT、AST、ALP、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Ⅲ型前胶原(PCⅢ)和IV型胶原(ⅣC)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T、AST、ALP、GGT、Glb、PT、HA、CG、PCⅢ和ⅣC的水平越高,伴显著肝脏炎症的可能性越大[比值比(OR)均〉1,P值均〈0.05];PLT、Alb和ANC的水平越低,伴显著肝脏炎症的可能性越大(OR均〈1,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GGT、PT、IVC和HA是ALT〈2×ULN 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1.015、1.600、1.151、1.014,P值分别为0.008、0.021、0.003、0.018)。GGT、PT、IVC和HA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04、0.722、0.707和0.632。GGT≥48.5 U/L预测显著肝脏炎症的特异性为90.3%、阴性预测值为74.6%。结论 GGT、PT、IVC和HA是ALT正常或2倍以内升高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GGT的预测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试验阶段抗HBV新药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70-373,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病因之一。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但HBs Ag清除率或血清学转换率极低,大多数患者会在停药后复发。近年来,随着HBV-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有望成功治愈...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病因之一。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但HBs Ag清除率或血清学转换率极低,大多数患者会在停药后复发。近年来,随着HBV-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有望成功治愈CHB的新药。综述了处于临床试验Ⅰ、Ⅱ、Ⅲ阶段的抗HBV新药,认为抗HBV新药已初步显示出令人欣喜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抗病毒药 临床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索ALT正常的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116例初治ALT正常的(〈50 U/L)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 目的探索ALT正常的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116例初治ALT正常的(〈50 U/L)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A≥1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SLHC定义为炎症≥G2和(或)纤维化≥S2。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中47例(40.5%)伴SLHC。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ALT和GGT是ALT正常的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伴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28、1.011、1.089,P值均〈0.05)。年龄≤30岁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年龄〉30岁患者(21.6%vs 49.4%,χ^2=6.42,P=0.015);ALT≤30 U/L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30 U/L40 U/L组(28.8%vs 66.7%,χ^2=28.63,P=0.002)。结论 ALT正常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年龄〉30岁、ALT〉30 U/L、GGT〉40 U/L的患者伴SLHC的可能性更大,更加迫切需要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丙氨酸转氨酶 病毒载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陈良 黄玉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35-1139,共5页
发达国家约1/3人口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其中10%-30%的NAFLD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D和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代谢危险因素,因此NASH患者肝脏及心血管相关病死率明显增加。主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治疗、针... 发达国家约1/3人口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其中10%-30%的NAFLD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D和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代谢危险因素,因此NASH患者肝脏及心血管相关病死率明显增加。主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治疗、针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类药物治疗及终末期肝病的治疗5个方面介绍了NAFLD的治疗进展。指出了临床医生在NAFLD诊治过程中应更多关注NAFLD伴发的代谢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受体及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07-610,共4页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是HBV感染的受体。HBV受体的发现为抗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阐述了HBV感染研究中遇到的瓶颈、NCTP的发现意义及其表达调节,通过近2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阻断NTCP的受体功能,进而高效阻断HBV...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是HBV感染的受体。HBV受体的发现为抗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阐述了HBV感染研究中遇到的瓶颈、NCTP的发现意义及其表达调节,通过近2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阻断NTCP的受体功能,进而高效阻断HBV感染,认为HBV进入抑制剂已成为抗HBV新药研发的主流,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根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钠依赖 进入抑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13-1816,共4页
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高于非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HC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介绍了目前HCV相关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P/R)... 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高于非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HC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介绍了目前HCV相关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P/R)、直接抗病毒药物(DAA)+P/R和无干扰素(IFN)方案,总结了HC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现状。认为DAA的出现提高了HCV相关肝硬化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IFN方案在HCV相关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肝硬化 抗病毒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陈良 黄玉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46-1049,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一系列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证明NAFL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结了NAFLD可促进颈动脉内膜增厚、导致动脉壁僵硬度增高、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一系列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证明NAFL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结了NAFLD可促进颈动脉内膜增厚、导致动脉壁僵硬度增高、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钙化、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等。指出NAFLD是CV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CVD,对临床NAFLD患者进行CVD评估,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措施来延缓NAFLD进展,降低CVD相关病死率,改善NAFLD患者的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干扰素抗HCV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当前,全球约有1.5亿慢性HCV感染者,其中20%会进展为肝硬化并最终死于终末期肝病和肝癌。干扰素(IFN)长期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基石,在维持持续病毒学应答以及阻止病情进展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其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多。近年来,直接抗病... 当前,全球约有1.5亿慢性HCV感染者,其中20%会进展为肝硬化并最终死于终末期肝病和肝癌。干扰素(IFN)长期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基石,在维持持续病毒学应答以及阻止病情进展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其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多。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呈现出良好的疗效,在DAAs的基础上,介绍了无IFN抗HCV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随着DAAs的出现,无IFN抗HCV方案发展迅速,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蛋白酶抑制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20-1523,共4页
HBV感染常常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在全球范围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现有抗HBV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但无法彻底根除HBV,主要原因是肝细胞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持续存在。从干扰ccc DNA合成、促进ccc DNA降解、... HBV感染常常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在全球范围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现有抗HBV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但无法彻底根除HBV,主要原因是肝细胞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持续存在。从干扰ccc DNA合成、促进ccc DNA降解、沉默ccc DNA的功能3个方面总结了靶向ccc DNA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认为靶向ccc DNA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有望彻底治愈慢性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环状 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小RNAs看肝细胞癌诊治新视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77-981,共5页
利用当前血清生物标志物诊断的肝细胞癌(HCC)通常已处于晚期阶段;在目前现有治疗方案下,HCC的5年生存率很低。因此,有必要研发高效、无创、能早期诊断HCC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治疗HCC的新策略。很多证据表明微小RNAs(miRNAs)参与HCC发生发... 利用当前血清生物标志物诊断的肝细胞癌(HCC)通常已处于晚期阶段;在目前现有治疗方案下,HCC的5年生存率很低。因此,有必要研发高效、无创、能早期诊断HCC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治疗HCC的新策略。很多证据表明微小RNAs(miRNAs)参与HCC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成为检测HCC癌变的敏感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HCC的新靶标。介绍了miRNAs在HCC诊治中的应用,认为以miRNAs为基础的HCC诊治策略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RNAS 早期诊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治疗新策略——表观遗传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强 陈良 黄玉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70-875,共6页
最近,研究显示肝细胞癌(HCC)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等表观遗传的改变。介绍了HCC表观遗传机制的一般特征以及HCC的表观遗传治疗进展。认为表观遗传治疗在HCC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 最近,研究显示肝细胞癌(HCC)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等表观遗传的改变。介绍了HCC表观遗传机制的一般特征以及HCC的表观遗传治疗进展。认为表观遗传治疗在HCC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后成说 遗传 DNA修饰甲基酶类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