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后复苏室中儿科患者呼吸道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爱华 石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9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对麻醉后复苏室中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患儿护理安全与质量。方法:以从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后复苏室的16012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他们在麻醉后复苏室中... 目的:对麻醉后复苏室中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患儿护理安全与质量。方法:以从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后复苏室的16012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他们在麻醉后复苏室中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临床表现,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患儿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6%(90例),肺不张是最常见的原因,经处理,其中93.3%(84例)的患儿可恢复并且无需提高术后护理级别,6.7%(6例)的患儿无法脱离呼吸机,并意外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年龄≤28天、胸外科手术的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升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后两者是风险因素。结论:儿童在麻醉后复苏室中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具有呼吸道不良事件高风险的患儿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麻醉 麻醉后复苏室 呼吸道不良事件 风险因素 麻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炫 周志坚 张学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I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FI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1%和26%.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其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小儿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史琪清 熊波 张学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醉加骶管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0.2mg/kg)。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对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术中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有轻度下降,但均在生理范围内;高、中剂量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类似布比卡因,低剂量短于布比卡因。除个别患儿在术中有牵拉反应和术后呕吐外,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延长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咪唑安定 小儿麻醉 骶管阻滞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胆道闭锁对麻醉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炫(综述) 郑珊(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大多数胆道闭锁患儿需要行Kasai手术(胆道-空肠吻合手术)以缓解症状并减轻肝功能损害.由于存在梗阻性黄疸并伴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Kasai存在术后延迟复苏的现象,麻醉医师一直担心此类肝功能异常对麻醉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大多数胆道闭锁患儿需要行Kasai手术(胆道-空肠吻合手术)以缓解症状并减轻肝功能损害.由于存在梗阻性黄疸并伴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Kasai存在术后延迟复苏的现象,麻醉医师一直担心此类肝功能异常对麻醉药物代谢产生影响,以致发生过多的不良反应;另外,为了减少术后由于疼痛、哭吵导致腹部伤口哆裂的发生,手术后一般需要通过静脉连续输注吗啡,但可能存在延缓吗啡代谢,患儿过度镇静,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胆道闭锁 麻醉医师 空肠吻合手术 肝功能损害 小儿 不良反应 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联体婴儿手术分离的麻醉处理一例
5
作者 周志坚 王炫 +1 位作者 张学锋 汤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联体婴儿分离 麻醉处理 手术分离 坐骨 麻醉管理 分离手术 发生率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应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的范围综述
6
作者 王倩秋 蒋莅 石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背景超过75%的儿童都经历过中度以上的疼痛,随着医疗应用程序(APP)领域的发展,其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引起关注。目的概述APP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发展、可行性与有效性等。设计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 背景超过75%的儿童都经历过中度以上的疼痛,随着医疗应用程序(APP)领域的发展,其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引起关注。目的概述APP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发展、可行性与有效性等。设计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1月14日。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从研究类型、研究人群、APP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APP应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3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横断面调查26篇,RCT 7篇。研究人群2377名,中位年龄13.3(5.3~17.4)岁。研究均在欧美国家开展。应用于慢性疼痛11篇,癌痛9篇,术后疼痛6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篇,镰状细胞贫血、功能性腹痛、精神发育迟缓、多动症、过去3个月疼痛经历患儿及健康志愿者各1篇。27篇文献以可行性作为结局;3篇文献以传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pVAS)作参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反映电子视觉模拟量表(eVAS)、电子色彩模拟量表(eCAS)等APP对疼痛评分的一致性;24篇文献通过APP获取或记录疼痛相关信息,以问卷或访谈调查反映APP的可行性;8篇文献通过使用APP进行疼痛管理的意愿反映可行性。6篇RCT评价了APP应用于儿童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以疼痛强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受试者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结论APP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是有前景的临床研究课题,其可行性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建立适合本土文化的APP,特别是建立以患儿自我感受为主的有效性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疼痛 自我管理 应用程序 自我效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胰岛素血症婴儿的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史昊鸿 张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麻醉处理 胰腺次全切除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mol/L 婴儿 反复抽搐 低血糖 CT平扫 静脉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5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麻醉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丽芳 许燕 舒仕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64-867,873,共5页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相关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术前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中麻醉管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果 485例患儿...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相关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术前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中麻醉管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果 485例患儿中除1例因声门下狭窄取消手术外,其余484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100min,无一例麻醉死亡。484例完成手术的患儿中有2例发生插管困难,但最终插管成功顺利完成手术;203例(41.9%)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稳定。32例(6.7%)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252例(52.1%)发生术中低体温;所有患儿术后10~20min拔除气管导管;8例(1.6%)发生苏醒延迟。 结论 术前麻醉诱导注意保温,防止体温下降,控制液体输注,并以白蛋白为主,防止术中低血压,麻醉维持以吸入为主,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外科学 麻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儿童的三尖瓣修复术麻醉管理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石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4,共7页
儿童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疾病,据报道其死亡率达8.5%,其中约一半患儿具有手术指征。如何管理并改善患儿预后是心脏专科麻醉医生在围术期应考虑的问题,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现报道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行... 儿童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疾病,据报道其死亡率达8.5%,其中约一半患儿具有手术指征。如何管理并改善患儿预后是心脏专科麻醉医生在围术期应考虑的问题,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现报道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行三尖瓣修复术麻醉管理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裴灏 王炫 +3 位作者 张学锋 邓萌 周志坚 栗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采取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分为舒芬太尼Ⅰ组:负荷剂量0.04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32μg... 目的采取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分为舒芬太尼Ⅰ组:负荷剂量0.04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32μg/kg(SF1,n=30);舒芬太尼Ⅱ组:负荷剂量0.05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4μg/kg(SF2,n=30)和吗啡组:负荷剂量40μg/kg,维持剂量每小时8μg/kg(M,n=30)。观察术后1、2、4、8、12、24、48h氧饱和度、疼痛评分、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3组之间氧饱和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SF2组部分病人氧饱和度评分低于94%。3组之间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上M组和SFI组、SF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FI组和SF2组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小儿腹部外科手术后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负荷剂量0.04μ/kg、维持剂量每小时0.032μg/kg作为PCIA镇痛剂量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舒芬太尼 镇痛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阑尾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波 史琪清 王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水(0.4mL/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吗啡(50μg/kg,i.v.)。采用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和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评估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效果并记录疼痛分数、吗啡消耗量、应用吗啡人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吗啡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PVAS评分和OPS评分除第24h时间段外,其余各时间段镇痛效果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5h时,罗哌卡因组吗啡消耗量[(2.4±10.9)μg/kg]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9)μg/kg],吗啡应用人数(1/21例)也少于对照组(6/19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罗哌卡因组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9%(4/21例)低于吗啡对照组42%(8/19例)。结论:罗哌卡因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类似于吗啡,能推迟术后首次要求吗啡镇痛的时间,减少吗啡的消耗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吗啡 小儿麻醉 局部浸润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无肺部病变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海燕 孙波 +2 位作者 吕勇 张学峰 肖现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研究无肺部病变儿童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方法应用细胞学、生化及免疫印迹法对20例无肺部病变的手术患儿的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结果BALF回收率为46.6%,其中细胞总... 目的研究无肺部病变儿童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方法应用细胞学、生化及免疫印迹法对20例无肺部病变的手术患儿的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结果BALF回收率为46.6%,其中细胞总数为156×103/mL,巨噬细胞占93.9%,淋巴细胞占4.5%.总磷脂(TPL)为46.6μg/mL,饱和卵磷脂(DSPC)为17.9 μg/mL,总蛋白(TP)为72 2 μg/mL,DSPC/TPL为42.2%,DSPC/TP为0.28,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为1.91 μg/mL.细胞总数、TPL、TP、SP-A与年龄无显著相关.BAL对患儿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的数值可以为判断肺泡水平生理学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肺部病变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纤维支气管镜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最佳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学锋 王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77例 ,年龄 1月~ 13岁 ,随机分为七组 :术毕经硬膜外注入曲马多负荷量 1mg/kg、维持量 0 15mg·kg 1·h 1(E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77例 ,年龄 1月~ 13岁 ,随机分为七组 :术毕经硬膜外注入曲马多负荷量 1mg/kg、维持量 0 15mg·kg 1·h 1(E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1·h 1(E1 5组 ) ;2mg/kg、0 3mg·kg 1·h 1(E2组 ) ;2 5mg/kg、0 375mg·kg 1·h 1(E2 5组 ) ;或静脉注入 1mg/kg、0 15mg·kg 1·h 1(I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1·h 1(I1 5组 ) ;2mg/kg、0 3mg·kg 1·h 1(I2组 )。选择持续输注加PCA给药模式 ,持续镇痛 4 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曲马多用量、PC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率 (D/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曲马多用量依次为 :E2 5组 >E2组 >E1 5组 >E1组 ,I2组 >I1 5组 >I1组 (均P <0 0 1)。按压次数 :E1 5组明显少于E1组 (P <0 0 5 ) ,也明显少于I1 5组 (P <0 0 5 ) ,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有效按压率 (D/D) :相同途径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疼痛评分 :E2组明显低于E1组(P <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无论硬膜外途径还是静脉途径 ,负荷量 1 5~ 2mg/kg、维持量0 2 2 5~ 0 3mg·kg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小儿 术后镇痛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出血和抑制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丽红 周守静 王炫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纳入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30mg·kg-1继以16mg·kg...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纳入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30mg·kg-1继以16mg·kg-1·h-1维持至术毕,预充液中予TA2mg·kg-1;分次TA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结束后3个时段每次予TA30mg·kg-1;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替代,给药方法和容量同连续T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出血量、异体血制品使用情况、心脏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观察术前、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D-二聚体水平;术前、手术即刻、术后6、12和24h的血IL-8、CRP和WBC计数水平。结果 120例患儿入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各40例。3组患儿术前基线资料具可比性。①术后出血量: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6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D-二聚体水平:3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术后24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TA和分次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8水平:3组在术后即刻、12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24h均出现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组在术后12h均显著升高,术后24h对照组较连续TA和分次TA组显著升高(P<0.01);WBC计数:3组术后12、24h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连续TA和分次TA给药均可有效抑制纤溶反应,显著减少术后6h出血量,并有明显的抑制炎性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氨甲环酸 止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库溴铵用于梗阻性肝胆疾病小婴儿的肌松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志坚 王炫 张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目的研究单次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对梗阻性肝胆疾病小婴儿的肌松效应。方法年龄1~4个月,无神经肌肉疾病、肾功能正常的小婴儿30例均分为肝胆疾病组(A组)和无肝胆疾病对照组(B组)。两组均以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继以罗库溴铵0.... 目的研究单次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对梗阻性肝胆疾病小婴儿的肌松效应。方法年龄1~4个月,无神经肌肉疾病、肾功能正常的小婴儿30例均分为肝胆疾病组(A组)和无肝胆疾病对照组(B组)。两组均以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继以罗库溴铵0.6mg/kg单次剂量静脉注射。加速度仪监测拇内收肌的单刺激收缩反应,观察其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临床时效和恢复指数。结果A组起效时间为(81±35)s,长于B组的(51±28)s(P<0.05);两组无反应时间、临床时效、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梗阻性肝胆疾病婴幼儿,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神经肌肉阻滞 胆道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氟醚阻断小儿交感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炫 张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测定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安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即MACbar。方法 2 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小儿 ,分为三组 :大于 1岁单用安氟醚组 ;大于 1岁加用芬太尼组 ;6~ 12月龄单用安氟醚组。用丙泊酚 3mg/kg、维库溴铵 0 ... 目的 测定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安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即MACbar。方法 2 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小儿 ,分为三组 :大于 1岁单用安氟醚组 ;大于 1岁加用芬太尼组 ;6~ 12月龄单用安氟醚组。用丙泊酚 3mg/kg、维库溴铵 0 15mg/kg诱导 ,吸入安氟醚和氧气维持麻醉。大于 1岁加用芬太尼组 ,在切皮前 5min ,静脉加芬太尼 3μg/kg。各组MACbar的测定采用“上下法” ,起始浓度为 1MAC。前一病人的反应若为阳性 ,后一病人的肺泡浓度则上调0 3MAC ;若为阴性则下降 0 3MAC。切皮后 5min内的血压或心率的升高≥切皮前即刻的 15 %为交感神经反应阳性 ,<15 %则为阴性。结果 大于 1岁小儿安氟醚的MACbar值为 (3 2± 0 5 ) % ,95 %可信区间为 (2 8~ 3 6 ) % ;6~ 12月龄者为 (3 4± 0 5 ) % ,95 %可信区间为 (3 0~ 3 8) % ;3μg/kg芬太尼可以使大于 1岁小儿安氟醚的MACbar值降为 (2 2± 0 4 ) % ,95 %可信区间为 (1 8~2 5 ) %。结论 大于 6个月的小儿 ,安氟醚的肺泡浓度维持 3 3%左右 ,即约 1 5MAC ,可以阻断5 0 %的病人在切皮时的交感神经反应 ;3μg/kg芬太尼可以使其降低到约 1M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氟醚 小儿 交感反应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交感神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的多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学锋 叶菁 +1 位作者 栗玲 王丽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术后硬膜外镇痛 吗啡 剂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葡萄糖溶液与无菌注射用水用于扩张小儿神经外周间隙效果的比较
18
作者 裴灏 苏子敏 王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验证无菌注射用水是否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且其在帮助神经定位及保护神经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的5%葡萄糖溶液。方法选取60例需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5%葡萄糖溶液组(G组)和... 目的验证无菌注射用水是否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且其在帮助神经定位及保护神经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的5%葡萄糖溶液。方法选取60例需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5%葡萄糖溶液组(G组)和无菌注射用水组(S组),每组30例。先记录在某一位置下获得神经冲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强度(minimal intersity of stimulation,MIS)以及人体电阻(human body resistance,HBR),然后注入5%葡萄糖溶液或者无菌注射用水5 mL,再次记录获得与注射前相同肌肉震颤下的MIS和HBR。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注射两种液体前后的MIS及HBR。结果 G组和S组在注射相应的液体后,引发神经冲动所需要的MIS较注射前均减少,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和P=0.001);而HBR较注射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比较G组和S组之间注射液体后MIS的减少值和HBR的增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和P=0.533)。结论无菌注射用水可减少神经刺激器所需要释放的MIS,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其在帮助神经定位、保护神经方面与传统的5%葡萄糖溶液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葡萄糖溶液 无菌注射用水 小儿麻醉 神经外周间隙 外周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食管闭锁(Ⅲ型)术中气管食管瘘管对低氧血症的影响
19
作者 邓萌 张学锋 +1 位作者 汤顺荣 郑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我院24例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患儿的麻醉管理,探讨此类患儿围术期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4例患儿,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异丙酚3mg/kg,维库溴铵0.1mg/kg~0.15mg/k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插管。使用Drager麻... 目的通过回顾我院24例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患儿的麻醉管理,探讨此类患儿围术期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4例患儿,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异丙酚3mg/kg,维库溴铵0.1mg/kg~0.15mg/k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插管。使用Drager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穴IPPV雪,FiO2100%,术中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μg/kg~2μg/kg。根据手术时间必要时可单次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熏芬太尼1μg/kg。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瘘管结扎前5min、瘘管结扎后5min、手术结束时HR、SpO2、PETCO2和体温。结果瘘管结扎前5minSpO290.2%±3.3%、PETCO222.0±4.0mmHg与瘘管结扎后5minSpO295.1%±2.6%、PETCO238.2±5.8mmHg比较,P<0.05。结论气管食管瘘管的存在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瘘管结扎后,低氧血症可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外科学 气管食管瘘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sai术中肝脏吲哚菁绿显像特点与胆道闭锁患儿早期预后的关系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琛 汤悦 +9 位作者 郑珊 黄焱磊 杨少波 孙松 李军 朱叶 刘源鑫 宋再 董晨彬 陈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38-74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探索在Kasai术中使用ICG后的肝脏荧光显像特点与胆道闭锁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行胆道探查与Kasai手术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87例,其中男38例,女49例,手术日龄(60.49... 目的本研究探索在Kasai术中使用ICG后的肝脏荧光显像特点与胆道闭锁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行胆道探查与Kasai手术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87例,其中男38例,女49例,手术日龄(60.49±20.75)d,体重(4.83±0.76)kg。术前1天注射ICG。术中用近红外摄像系统观察肝门部及肝脏表面ICG荧光显像特点,计算相应部位的亮度值。根据肝门部显像快慢(快显像为ⅰ组,慢显像为ⅱ组,不显像为ⅲ组)、肝脏表面荧光特征(点状荧光为A组,均匀强荧光为B组,均匀弱荧光为C组)以及肝门部亮度比值比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组胆汁排泄速度、胆汁分布及瞬时胆汁流量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早期预后指标为术后3个月、6个月退黄率及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结果87例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总体退黄率分别为49.4%和59.8%,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为59.8%。其中ⅰ组(n=66)、ⅱ组(n=5)和ⅲ组(n=16)术后6个月退黄率分别为62.1%(41/66)、60%(3/5)和50%(8/16)(χ^(2)=0.929,P=0.679),ⅱ组术后1个月内各时间点(术后7天、14天、1个月)的血清胆红素数值与术前相似,但三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胆红素总体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1)。A组(n=33),B组(n=40)和C组(n=14)术后6个月退黄率分别为41/66、3/5和8/16,(χ^(2)=0.299,P=0.876),组间术后6个月内退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肝门部亮度比值比与术后6个月退黄无关(P=0.432)。结论Ⅲ型胆道闭锁Kasai术中胆汁排泄慢的患儿黄疸消退需要更长时间,术中使用ICG检测肝门胆汁排泄速度、胆汁分布及瞬时胆汁流量结果与术后BA患儿早期退黄和生存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诊断 胆道闭锁/外科学 荧光染料 吲哚菁绿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