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超过75%的儿童都经历过中度以上的疼痛,随着医疗应用程序(APP)领域的发展,其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引起关注。目的概述APP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发展、可行性与有效性等。设计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背景超过75%的儿童都经历过中度以上的疼痛,随着医疗应用程序(APP)领域的发展,其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引起关注。目的概述APP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发展、可行性与有效性等。设计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1月14日。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从研究类型、研究人群、APP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APP应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3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横断面调查26篇,RCT 7篇。研究人群2377名,中位年龄13.3(5.3~17.4)岁。研究均在欧美国家开展。应用于慢性疼痛11篇,癌痛9篇,术后疼痛6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篇,镰状细胞贫血、功能性腹痛、精神发育迟缓、多动症、过去3个月疼痛经历患儿及健康志愿者各1篇。27篇文献以可行性作为结局;3篇文献以传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pVAS)作参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反映电子视觉模拟量表(eVAS)、电子色彩模拟量表(eCAS)等APP对疼痛评分的一致性;24篇文献通过APP获取或记录疼痛相关信息,以问卷或访谈调查反映APP的可行性;8篇文献通过使用APP进行疼痛管理的意愿反映可行性。6篇RCT评价了APP应用于儿童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以疼痛强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受试者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结论APP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是有前景的临床研究课题,其可行性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建立适合本土文化的APP,特别是建立以患儿自我感受为主的有效性评估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验证无菌注射用水是否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且其在帮助神经定位及保护神经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的5%葡萄糖溶液。方法选取60例需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5%葡萄糖溶液组(G组)和...目的验证无菌注射用水是否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且其在帮助神经定位及保护神经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的5%葡萄糖溶液。方法选取60例需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5%葡萄糖溶液组(G组)和无菌注射用水组(S组),每组30例。先记录在某一位置下获得神经冲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强度(minimal intersity of stimulation,MIS)以及人体电阻(human body resistance,HBR),然后注入5%葡萄糖溶液或者无菌注射用水5 mL,再次记录获得与注射前相同肌肉震颤下的MIS和HBR。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注射两种液体前后的MIS及HBR。结果 G组和S组在注射相应的液体后,引发神经冲动所需要的MIS较注射前均减少,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和P=0.001);而HBR较注射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比较G组和S组之间注射液体后MIS的减少值和HBR的增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和P=0.533)。结论无菌注射用水可减少神经刺激器所需要释放的MIS,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其在帮助神经定位、保护神经方面与传统的5%葡萄糖溶液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超过75%的儿童都经历过中度以上的疼痛,随着医疗应用程序(APP)领域的发展,其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引起关注。目的概述APP在儿童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发展、可行性与有效性等。设计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1月14日。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从研究类型、研究人群、APP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APP应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3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横断面调查26篇,RCT 7篇。研究人群2377名,中位年龄13.3(5.3~17.4)岁。研究均在欧美国家开展。应用于慢性疼痛11篇,癌痛9篇,术后疼痛6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篇,镰状细胞贫血、功能性腹痛、精神发育迟缓、多动症、过去3个月疼痛经历患儿及健康志愿者各1篇。27篇文献以可行性作为结局;3篇文献以传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pVAS)作参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反映电子视觉模拟量表(eVAS)、电子色彩模拟量表(eCAS)等APP对疼痛评分的一致性;24篇文献通过APP获取或记录疼痛相关信息,以问卷或访谈调查反映APP的可行性;8篇文献通过使用APP进行疼痛管理的意愿反映可行性。6篇RCT评价了APP应用于儿童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以疼痛强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受试者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结论APP用于儿童疼痛自我管理是有前景的临床研究课题,其可行性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建立适合本土文化的APP,特别是建立以患儿自我感受为主的有效性评估工具。
文摘目的验证无菌注射用水是否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且其在帮助神经定位及保护神经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的5%葡萄糖溶液。方法选取60例需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5%葡萄糖溶液组(G组)和无菌注射用水组(S组),每组30例。先记录在某一位置下获得神经冲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强度(minimal intersity of stimulation,MIS)以及人体电阻(human body resistance,HBR),然后注入5%葡萄糖溶液或者无菌注射用水5 mL,再次记录获得与注射前相同肌肉震颤下的MIS和HBR。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注射两种液体前后的MIS及HBR。结果 G组和S组在注射相应的液体后,引发神经冲动所需要的MIS较注射前均减少,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和P=0.001);而HBR较注射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比较G组和S组之间注射液体后MIS的减少值和HBR的增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和P=0.533)。结论无菌注射用水可减少神经刺激器所需要释放的MIS,可用于在外周神经阻滞操作中扩开神经外周间隙,其在帮助神经定位、保护神经方面与传统的5%葡萄糖溶液的效果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