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甲流和乙流辅助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葛小玲 尚于娟 +8 位作者 徐锦 曾玫 王传清 李静 施宇 王一 胡子欣 徐虹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0-818,共9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甲流和乙流阳性感染患儿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研究,协助开展传染病门诊预诊。方法以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基本信息、鼻咽拭子及血常规检验...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甲流和乙流阳性感染患儿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研究,协助开展传染病门诊预诊。方法以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基本信息、鼻咽拭子及血常规检验数据,采用Python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基于Logistics回归和GBDT模型构建辅助诊断模型并计算特征值,以ROC曲线、AUC值和模型概率预测箱型图等指标作为模型性能判断标准。结果经鼻咽拭子确诊为单甲流阳性38094例,单乙流阳性24792例,甲乙流合并215例,共计63101例。共纳入25个指标作为模型特征值。基于Logistics模型和GBDT模型构建的甲流辅助诊断模型AUC值分别为0.877和0.884,前5位重要特征为年龄、单核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反应蛋白;乙流模型AUC值分别为0.895和0.902,前5位特征为年龄、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细胞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GBDT效果均好于Logistics模型,且在鉴别单乙流阳性病例时性能最佳(AUC=0.902)。结论本研究建立起基于血常规检验数据的儿童甲乙型流感AI辅助诊断模型,可在诊前较为准确地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人群中识别甲流和乙流感染阳性患儿,迁移性好,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诊前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Flu) 儿童 人工智能(AI)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超 沈伟杰 +5 位作者 顾莺 徐昱璐 张青青 王传清 何磊燕 窦亚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8天再次更换敷贴。试验组在第7天、对照组在第8天更换敷贴时对敷贴下皮肤进行采样,比较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培养了228个采样点,其中61个采样点(26.75%)出现阳性结果;两组间各采样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结论在严格无菌屏障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不会增加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心静脉导管 敷贴 更换频率 皮肤细菌定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