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患儿早期运动锻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光英 沈伟杰 +1 位作者 张燕红 陈劼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7-601,共5页
综述危重症患儿早期运动锻炼的类型、开始时间、评估内容、运动方案、运动防护、终止标准及干预效果,旨在为国内危重患儿开展早期运动锻炼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早期运动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超 陆国平 +2 位作者 胡静 顾莺 贺骏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CMO)治疗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10月我科收治的6例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经ECMO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借鉴指导。结果6例患儿中,5例存活,1例死亡...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CMO)治疗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10月我科收治的6例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经ECMO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借鉴指导。结果6例患儿中,5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规范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重症心脏疾病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其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暴发型心肌炎 心脏骤停 患儿 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文超 胡静 +3 位作者 张玉侠 顾莺 张燕红 胡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儿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 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儿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及查阅护理文书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518例留置中心静脉的患儿及64名护士,进行2轮质量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方案。结果证据应用之后,12条循证依从性较差的审查标准有显著性提高(均P<0.01);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从3.7%。下降至0(P<0.05)。结论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降低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在患儿中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光英 陈劼 +2 位作者 金爱丽 袁皓 马丽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对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检译、跨文化调适以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Braden QD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23例住院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以测量量... 目的对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检译、跨文化调适以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Braden QD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23例住院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以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60,折半信度为0.820,各条目删除后新的Cronbach′sα系数均较删除前的Cronbach′sα系数低,组内相关系数为0.991(P<0.01);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和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抽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95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中文版Braden QD量表经验证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住院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儿童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超 沈伟杰 +5 位作者 顾莺 徐昱璐 张青青 王传清 何磊燕 窦亚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8天再次更换敷贴。试验组在第7天、对照组在第8天更换敷贴时对敷贴下皮肤进行采样,比较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培养了228个采样点,其中61个采样点(26.75%)出现阳性结果;两组间各采样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结论在严格无菌屏障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不会增加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心静脉导管 敷贴 更换频率 皮肤细菌定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玉霞 顾莺 +4 位作者 张立华 傅唯佳 王慧美 徐昱璐 叶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3-108,共6页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81例为观察组,遵循2013年《WHO实施研究指南》中关于实施策略原则,制定促进干预措施实施策略,分别为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并应用于肠内营养管理。基于RE-AIM框架,从可及性、采纳性、实施性评价营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从有效性与持续性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97.7%、采纳性92.3%、实施性100%;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医护人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的知识问卷得分分别为18.20±6.44、29.95±4.18、31.5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44,P<0.001)。结论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实施,可促进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采纳性及实施性,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于营养方案的知识水平与实施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 喂养不耐受 RE-AIM框架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