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患儿早期运动锻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光英 沈伟杰 +1 位作者 张燕红 陈劼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7-601,共5页
综述危重症患儿早期运动锻炼的类型、开始时间、评估内容、运动方案、运动防护、终止标准及干预效果,旨在为国内危重患儿开展早期运动锻炼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早期运动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文超 胡静 +3 位作者 张玉侠 顾莺 张燕红 胡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儿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 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儿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及查阅护理文书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518例留置中心静脉的患儿及64名护士,进行2轮质量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方案。结果证据应用之后,12条循证依从性较差的审查标准有显著性提高(均P<0.01);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从3.7%。下降至0(P<0.05)。结论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降低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一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婕 陈冠荣 +4 位作者 王晓川 王莹 刘宇隆 沈水仙 张灵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7-353,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例生后2个月内起病,严重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生后5个月病死,常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WBC总数2.8×109·L-1,L1.9×10...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例生后2个月内起病,严重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生后5个月病死,常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WBC总数2.8×109·L-1,L1.9×109·L-1的患儿,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及其双亲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并抽提出DNA,对IL-2受体γ链(IL2RG)进行基因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患儿舅舅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回顾分析患儿家族史,通过问诊进行初步家系调查。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为0;NK细胞(CD16+CD56+)为4%。患儿X染色体q13.1的IL2RG基因的第6个外显子存在突变,突变位为849位碱基G缺失导致阅读框架移位,氨基酸序列位于278半胱氨酸处,并在293位产生"TGA"的终止密码子。患儿母亲被证实为携带者,但不是单纯的杂合子,可能存在嵌合突变。患儿被诊断为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患儿的舅舅生后因严重感染治疗无效而病死,其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72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无增殖反应(CPM值为0)。病程中使用未经特殊处理的血制品后出现高热、皮疹和肝、脾肿大后病死。回顾分析家族史,患儿母系中近3代出生男性4例均因严重感染而在婴幼儿期夭折,考虑可能也是X-SCID,女性均健康。患儿妹妹经基因分析证实亦为携带者,为IL2RG基因的第6个外显子849位碱基嵌合型。患儿的舅舅使用未经特殊处理的血制品出现的临床表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能。结论经基因分析确诊了1例X-SCID,通过初步家系调查,基因分析证实患儿母亲及妹妹均为嵌合型携带者。临床上对出生后6个月内严重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警惕SCID的可能,并应进行免疫功能评价。如果疑为SCID患儿则不能接种活疫苗和使用未经特殊处理的血制品。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患儿的免疫系统,提高长期生存率。应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X-连锁 IL-2受体γ链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在患儿中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光英 陈劼 +2 位作者 金爱丽 袁皓 马丽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对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检译、跨文化调适以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Braden QD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23例住院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以测量量... 目的对Braden QD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检译、跨文化调适以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Braden QD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23例住院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以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60,折半信度为0.820,各条目删除后新的Cronbach′sα系数均较删除前的Cronbach′sα系数低,组内相关系数为0.991(P<0.01);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和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抽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95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中文版Braden QD量表经验证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住院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儿童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超 沈伟杰 +5 位作者 顾莺 徐昱璐 张青青 王传清 何磊燕 窦亚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8天再次更换敷贴。试验组在第7天、对照组在第8天更换敷贴时对敷贴下皮肤进行采样,比较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培养了228个采样点,其中61个采样点(26.75%)出现阳性结果;两组间各采样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结论在严格无菌屏障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不会增加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心静脉导管 敷贴 更换频率 皮肤细菌定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玉霞 顾莺 +4 位作者 张立华 傅唯佳 王慧美 徐昱璐 叶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3-108,共6页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81例为观察组,遵循2013年《WHO实施研究指南》中关于实施策略原则,制定促进干预措施实施策略,分别为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并应用于肠内营养管理。基于RE-AIM框架,从可及性、采纳性、实施性评价营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从有效性与持续性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97.7%、采纳性92.3%、实施性100%;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医护人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的知识问卷得分分别为18.20±6.44、29.95±4.18、31.5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44,P<0.001)。结论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实施,可促进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采纳性及实施性,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于营养方案的知识水平与实施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 喂养不耐受 RE-AIM框架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间质性肺病5年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蒋高立 金婷婷 +6 位作者 陆泳 沈全力 马阳阳 陈伟明 朱晓华 王立波 钱莉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9-185,共7页
背景恶性肿瘤相关性间质性肺病(MT-ILD)的发病率低,但6个月生存率中位数仅为58.1%,目前儿童MT-ILD(MT-chILD)的报道不多。目的探讨MT-chIL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疾病负担和预后,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设计... 背景恶性肿瘤相关性间质性肺病(MT-ILD)的发病率低,但6个月生存率中位数仅为58.1%,目前儿童MT-ILD(MT-chILD)的报道不多。目的探讨MT-chIL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疾病负担和预后,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MDT团队确诊的MT-chILD,采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报告、治疗、疾病负担和随访信息。主要结局指标MT-chILD 5年生存影响因素。结果15例MT-chILD均首诊于我院呼吸科,首发症状:咳嗽或气促13例,伴发热9例,伴咯血丝痰4例,胸痛或胸闷4例,伴乏力、腹痛、腹泻各1例;9例肿瘤标记物正常;肺部影像示两肺弥漫性结节影、囊状影、双肺渗出伴多发条索状影、双肺透亮度不均伴磨玻璃影。MT-chILD基础病理分型为: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5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肺黏液腺癌、肺乳头状腺癌、T淋巴母细胞瘤、腺泡横纹肌肉瘤、肺纤维母细胞瘤、腺泡软组织肉瘤各1例。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6.9个月,平均住院6次,9例被误诊为感染,确诊当次的平均住院费用7.0万元人民币。10例确诊后接受化疗,5例放弃治疗,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放弃治疗(OR=1.754,95%CI:1.535~2.519)、营养不良(OR=1.231,95%CI:1.020~1.428)、合并真菌感染(OR=1.232,95%CI:1.018~1.492)、合并纵隔气肿(OR=1.298,95%CI:1.002~1.681)、合并脓毒症(OR=1.251,95%CI:1.035~1.787)为MT-chILD患儿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化疗(OR=0.658,95%CI:0.525~0.993)为MT-chILD患儿5年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MT-chILD首发以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为表现,实验室指标不特异,导致误诊率高,医疗费用高,影像学和活检病理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不放弃治疗、接受化疗,防止合并症对远期生存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间质性肺病 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