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院区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柳龚堡 顾莺 +17 位作者 张晓波 王传清 曾玫 沈国妹 陆国平 曹云 张明智 王中林 马健 葛艳玲 张澜 李志华 夏爱梅 翟晓文 周文浩 桂永浩 徐虹 黄国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在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在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效果。设计观察性研究。方法将本次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院内接诊-门诊-急诊-住院-出院设计为一个大气泡,大气泡中6个疫情防控医疗关键部门设计为中气泡,中气泡的9个要隘部门设计为小气泡。①新冠门急诊中气泡接诊健康码红码患儿,五级分诊Ⅰ和Ⅱ级导入抢救室小气泡,Ⅲ~Ⅴ级导入阳性小气泡、既往感染小气泡、密切接触者(密接)小气泡,放射检查室小气泡内接诊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需进行X线/CT检查的患儿;②发热门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伴发热的患儿;③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不伴发热的患儿,根据患儿有无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分流至缓冲区和急诊区,配备第二急诊室备用;④新冠病房中气泡接收新冠门急诊需要收治住院的患儿,重型/危重型收入新冠ICU小气泡,轻型/普通型收入新冠普通病房小气泡;⑤过渡病房中气泡接收除危重症和新生儿外的新入院患儿;⑥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气泡接收医疗机构通过120救护车转运到我院院区的新生儿,收入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病室小气泡,连续3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均阴性则转至非负压病室小气泡。不同风险等级的气泡间人员、物品不流动,工作人员从低一级风险进入高一级风险需上报医务科。设立气泡破泡预案。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规范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通过语音视频监控系统和现场督查进行检查。主要结局指标职业暴露和新冠病毒医院感染。结果我院累计收治新冠阳性患儿432例,其中轻型341例(78.9%),普通型88例(20.4%),危重型3例。3例危重型患儿均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无死亡病例。伴基础疾病29例。陆续有109名医务人员进入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工作,其中医生46人、护士49人、医技人员9人、医辅人员5人。未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门急诊接诊253571人次,在医院入口筛查,拦截红码189人次,红码患儿均顺利导入新冠门急诊,未进入普通门急诊区域。急诊接诊12114人次,经核酸检测筛查出6例新冠阳性患儿,其中3例进入急诊区小气泡,引起急诊中气泡3次封闭消杀,启用第二急诊。发热门急诊接诊8328人次,核酸检测阳性50例,转入新冠门急诊;新冠门急诊接诊763人次,五级分诊Ⅰ级和Ⅱ级共4例,3例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收治新生儿690例,其中低危流行病史516例,高危流行病史174例;过渡病房收治693例,其中急诊入院223例,择期入院470例。所有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参加基础理论培训,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29次,培训291人次,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均考核合格,视频监控和现场督查304人次。结论本次疫情期间在我院实施气泡式管理取得了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双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气泡式管理 医院感染 职业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单中心儿科门诊特征和医疗服务2009至2018年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晓波 施鹏 +7 位作者 郑珊 葛小玲 叶成杰 陆国平 沈国妹 吴小沪 曾玫 徐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索医院信息系统(HIS)医疗大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儿童专科医院近10年门诊患儿就诊特征及医疗服务趋势。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HIS门诊患儿就诊挂号登记表的全样本数据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数据清洗(诊断、地址、重复、离... 目的:探索医院信息系统(HIS)医疗大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儿童专科医院近10年门诊患儿就诊特征及医疗服务趋势。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HIS门诊患儿就诊挂号登记表的全样本数据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数据清洗(诊断、地址、重复、离群、缺失)、数据集成(数据库链接和匹配)、数据规约、数据脱敏和数据核查,行门诊患儿就诊特征及医疗服务趋势的分析。结果:2009至2018年我院门诊挂号20 775 899人次,依据纳入和剔除标准,18 242 822人次进入本文分析;男性占57.42%,婴儿占9.57%,幼儿占40.94%,学龄前儿童占24.82%,学龄儿童占24.67%。诊断缺失率为5.92%,地址缺失率为45.31%,接诊医生姓名缺失率为26.81%,行缺失数据人群分析,各年份性别和年龄构成比差别不大。10年间门诊量年平均增长5.22%,2012较2011年增长11.22%,2014较2013年增长10.93%,2015年后环比增长均<2.90%。10年间不同年份各省市门诊量>P 75和~P 50的省市,从华东向西南、西北、华南、中部、东北扩大。10年间门诊医生平均日接诊51人次,初、中和高级职称医生门诊日均接诊分别63、54和45人次;专科门诊从2009年的46个发展为2018年的180个,2018年专科就诊比例达68.12%,专病门诊从2009年的16个发展为2018年的142个。结论:基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之一的我院的门诊数据表明,10年间门诊量先快速增长后平稳增长,患儿来源地区快速从华东地区辐射至全国,门诊医生平均日接诊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科门诊和专病门诊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门诊 工作负荷 专科门诊 专病门诊 医院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感染伴面瘫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其国 陈競芳 +4 位作者 林小辛 林建成 俞蕙 朱启镕 沈军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伴面瘫患儿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临床和实验室确诊EB病毒感染伴面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因发热伴口角歪斜4天入院。入院后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法确诊存在EB病毒感染及病毒血症,予阿...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伴面瘫患儿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临床和实验室确诊EB病毒感染伴面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因发热伴口角歪斜4天入院。入院后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法确诊存在EB病毒感染及病毒血症,予阿昔洛韦治疗。患儿面瘫症状在14天后完全消失,EB病毒血症消失,短期随访未有复发。文献分析显示,对存在病毒血症的EB病毒急性感染伴面瘫患儿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证据仍有限。结论面瘫伴EB病毒血症,抗病毒治疗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面瘫 阿昔洛韦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章乾 陈乡 +7 位作者 陈轶维 周建国 卢燕鸣 王立波 周文浩 张婷 俞蕙 闫钢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数据。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为队列人群,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分为绝对免疫抑制、相对免疫抑制和实施免疫抑制疗法,以免疫抑制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与非免疫抑制组行1∶3匹配。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PCR检测拷贝数阈(Ct)值≥35为队列终点。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病毒清除时间。结果2022年4月12日至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符合本文共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病例728例。免疫抑制组33例,其中绝对免疫抑制8例,相对免疫抑制23例,接受免疫抑制疗法2例(不包括绝对和相对免疫抑制患儿)。非免疫抑制组匹配后99例。2组临床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6.5±6.8)和(10.3±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4.0±8.3)和(9.7±3.1)d,普通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8.3±4.9)和(11.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9~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5~0.039)。2组普通型病例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10~15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3例(9%),临床分型均较前轻,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结论Omicron株感染的免疫抑制患儿病毒清除时间较非免疫抑制患儿显著延长,主要反映在第9~14天,免疫抑制患儿病毒复阳风险高,提示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和转阴后严格的病毒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系统 核酸检测 病毒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境外输入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洁皓 夏爱梅 +12 位作者 王相诗 曾玫 王佳丽 田鹤 常海岭 张进强 魏仲秋 李晶晶 陆效笑 王建设 朱启鎔 葛艳玲 赵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收治的境外输入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8日在上海市入境的38例经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SARS-CoV-2感染的儿童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史... 目的了解上海市收治的境外输入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8日在上海市入境的38例经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SARS-CoV-2感染的儿童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38例患儿中,无症状感染16例(42.1%),非重症肺炎14例(36.8%),轻型8例(21.1%);37例(97.4%)来自欧洲和北美;26例(68.4%)无明确感染病例接触史或者聚集发病,12例(31.6%)有家庭内或学生宿舍内感染病例接触史。非肺炎组和肺炎组病例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肺炎病例随访影像学均显示肺部病灶吸收治愈。1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症状和肺部影像学异常。7例有发热,热程平均2.5 d,11例有咳嗽,5例有咽痛,4例有鼻塞和流涕症状,6例使用过1~6 d羟氯喹治疗。38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8.5±3.4) d。结论境外输入性儿童SARS-CoV-2感染病例以无症状感染常见。有肺炎和无肺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特异性。无症状感染者和非重症病例不推荐常规胸部影像学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肝细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3例病例系列报告
7
作者 王妮 李玉川 +5 位作者 张雪媛 王彩红 刘小乖 林翊君 陆怡 谢新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0-444,共5页
背景巨肝细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GCH-AHA)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的疾病,常常婴幼儿期发病,既往文献报道预后较差,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GCH-AHA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设计病例系列... 背景巨肝细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GCH-AHA)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的疾病,常常婴幼儿期发病,既往文献报道预后较差,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GCH-AHA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4年9月多中心诊治、随访的23例GCH-AHA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资料。以巨细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Giant cell hepatiti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4年12月10日。主要结局指标GCH-AHA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3例GCH-AHA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发病年龄7.8(6.8,10.5)月龄,5~12月起病18例。以皮肤苍黄为主要起病形式19例,其中11例伴发热。所有患儿均Coombs试验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功能异常、肝病理巨肝细胞转化。23例患儿随访时间12~137个月,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起始剂量甲泼尼龙每天2~4 mg·kg^(-1),根据病情逐渐减量;18例联合硫唑嘌呤,5例患儿起始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或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治疗;19例患儿因病情严重或反复应用≥1次的IVIG 2 g·kg^(-1);12例患儿因病情严重或反复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10例患儿治愈停药;12例患儿缓解单药维持治疗,1例患儿因肝衰竭合并感染死亡。文献复习纳入27项研究(含本文)共89例GCH-AHA患儿,多在1岁以内起病,均Coombs试验阳性,肝脏病理巨肝细胞改变,96.8%患儿网织红细胞升高,97.8%患儿转氨酶中重度升高。18例(20.2%)死亡。结论婴幼儿表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和急性肝病时,需考虑GCH-AHA可能,需及时完善肝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是治疗儿童GCH-AHA的首选药物,难治性GCH-AHA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可改善预后。GCH-AHA患儿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肝细胞肝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GCH-AHA 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生后14和21天内检测B19病毒IgM阳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关联性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赵琦 沈军 +2 位作者 曹凌峰 王佳钰 孙淑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0-463,共4页
背景目前关于宫内感染B19病毒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关联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宫内感染B19病毒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B19病毒感染与CHD的关联性,以及关联性临床指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4月在复旦大... 背景目前关于宫内感染B19病毒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关联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宫内感染B19病毒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B19病毒感染与CHD的关联性,以及关联性临床指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且在生后21 d内进行血清B19病毒IgM检测的新生儿。将生后0~21 d检测B19病毒IgM阳性病例(以下简称:21 d内阳性组)中分出0~14 d检测B19病毒IgM阳性病例(以下简称:14 d内阳性组);按照性别、同一季节出生按1∶3随机分别匹配21 d内阳性组的对照组(对照1组)和14 d内阳性组的对照组(对照2组)病例。从病历系统中采集与B19病毒感染和CHD诊断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新生儿B19病毒IgM检测阳性与CHD的关联性。结果21 d内阳性组83例,其中CHD18例;14 d内阳性组30例,其中CHD 9例;对照1组249例,其中CHD 31例;对照2组112例,其中CHD 16例。CHD、合并胸腔/腹腔/其他腔隙积液、Hb降低伴Ret不升高的比例、白蛋白降低、ALT升高在21 d内阳性组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ALT升高外,14 d内阳性组与对照2组比较结果同21 d内阳性组与对照1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1 d内阳性组(OR=2.695,95%CI:1.058~7.545,P=0.049)和14 d内阳性组(OR=5.166,95%CI:1.034~25.814,P=0.045)皆与CHD存在关联。21 d内阳性组和14 d内阳性组中,均发现合并胸腔/腹腔/其他腔隙积液与发生CHD关联。结论B19病毒宫内感染与CHD发生存在关联。生后0~14 d或生后0~21 d B19病毒IgM阳性患儿,出现水肿征象(胸腔/腹腔/其他腔隙积液)进一步提示发生CHD的风险,需及时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9病毒 先天性心脏病 IGM阳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 被引量:147
9
作者 黄海辉 张婴元 +6 位作者 黄绍光 陆权 周新 修清玉 王岱明 吴卫红 汪复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 ,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4 4例≥ 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2 ...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 ,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4 4例≥ 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2 4 4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 1 2 0例 (4 9.2 % ) ,其中细菌阳性 5 3例 (2 1 .7% ) ,非典型病原体 82例 (33.6 % ) ,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 1 5例 (6 .1 % )。病原菌包括嗜血杆菌属 2 6株 ,肺炎克雷伯菌 1 0株 ,肺炎链球菌 6株 ,其他链球菌属 6株 ,葡萄球菌属 6株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8株 ,非典型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 6 5例次 ,肺炎衣原体 1 7例次和嗜肺军团菌 7例次。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 2~ 4岁幼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 5~ 1 4岁和 1 5~ 4 4岁年轻患者。细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嗜血杆菌属细菌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非典型病原体亦占重要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细菌 肺炎衣原体 肺炎支原体 嗜肺军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怡 刘丽艳 +3 位作者 王晓红 胡锡琪 王建设 俞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总结以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GGT)为特征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各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目的总结以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GGT)为特征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各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根据ATP8B1和ABCB11全部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分为PFIC-Ⅰ、PFIC-Ⅱ和未分型3组,分析3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23例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进入分析,PFIC-I、PFIC-Ⅱ和未分型组分别为9、7和7例。23例PFIC患儿出生体重均正常,以黄疸、瘙痒和肝功能损害起病。中位发病年龄40d(0d至7个月),中位就诊年龄6(2~36)个月。①13例(56.5%)病程中出现过白陶土样大便,有明显腹泻症状3例。6例(26.1%)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和生长发育落后。2例(8.7%)随访中发现胆结石。②15例肝组织病理活检示:7例(46.7%)肝细胞多核巨细胞样转化,14例(93.3%)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明显,未发现脂肪变性病例。③未分型组ALT水平较PFIC-Ⅰ型和PFIC-Ⅱ型组显著升高(P<0.05);PFIC-Ⅱ型组ALT、TBA水平显著高于PFIC-Ⅰ型组(P<0.05);PFIC-Ⅱ型和未分型组肝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PFIC-Ⅰ型组(P<0.05)。结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以黄疸、瘙痒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PFIC-Ⅰ型肝穿刺病理活检未见肝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PFIC-Ⅱ型血清ALT、TBA水平明显高于PFIC-Ⅰ型,有助于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特征 儿童 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日咳与非百日咳迁延性慢性咳嗽儿童及青少年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传清 朱启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分析迁延性慢性咳嗽儿童及青少年中百日咳与非百日咳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将上海、重庆、昆明及银川地区持续咳嗽2周以上、年龄≥6岁的患者分为百日咳组及非百日咳组,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特征及并发症。百日咳实验室检测采用培养、多重PC... 目的分析迁延性慢性咳嗽儿童及青少年中百日咳与非百日咳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将上海、重庆、昆明及银川地区持续咳嗽2周以上、年龄≥6岁的患者分为百日咳组及非百日咳组,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特征及并发症。百日咳实验室检测采用培养、多重PCR及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毒素IgG(PTIgG)检测(ELISA)。结果有1001例患者入组,113例百日咳检查阳性,888例排除百日咳,患病率达11.3%。40.7%百日咳患者表现间歇性阵发性咳嗽,无咳嗽后吼声、呕吐、紫绀及呼吸暂停病例,18.6%合并肺炎。非百日咳患者间歇性阵发性咳嗽比例(29.7%)明显低于百日咳患者(P<0.01)。结论阵发性咳嗽仍是大龄儿童及青少年百日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后出现的典型并发症已少见,仅凭临床表现诊断百日咳可能导致漏诊及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临床特征 迁延性慢性咳嗽 儿童及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HD1突变致儿童门脉高压4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颜艳燕 龚敬宇 +5 位作者 施莺燕 陆怡 张梅红 谢新宝 王建设 林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门脉高压的遗传病因,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2012至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的儿童门脉高压病例,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或肝病基因Panel的高通量测序,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门脉高压的遗传病因,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2012至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的儿童门脉高压病例,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或肝病基因Panel的高通量测序,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3.3-6.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3例,脾肿大4例,肝肿大2例;肝内胆管扩张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4例患儿影像学上均有肾脏病变,肝脏合成功能和肾功能均正常。二代基因测序及Sanger验证,4例患儿均在PKHD1基因上发现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无义突变和经典剪切位点突变各1个,缺失突变(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少见位点)各3个。例1外显子32上第4 481位碱基A缺损造成移码突变和外显子51的前1位内含子区碱基G突变为A影响剪切位点;例2外显子24上第2 507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836位上的缬氨酸变为丙氨酸,外显子58上第9 568位碱基C突变为T,导致编码第3 190位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例3外显子12上第847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283位上的苯丙氨酸转变为亮氨酸,外显子58上第9 455位密码子A缺失导致移码突变。例4外显子61上第10 315位碱基G突变为T,导致第3 429位上的天冬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外显子27上第3 028至3 039位碱基缺失,并插入AGGT导致移码突变。最终4例患儿均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结论 PKHD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是我国儿童门脉高压的重要病因,二代基因测序是确诊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燕凤 曾玫 +4 位作者 王晓红 俞蕙 赵国昌 李月芳 朱启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比较上海市中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市唯一定点收治儿童乙脑的专科医院2002至2011年10年感染发病的乙脑住院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上海市中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市唯一定点收治儿童乙脑的专科医院2002至2011年10年感染发病的乙脑住院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乙脑确诊基于血清和(或)脑脊液抗体IgM阳性结果。结果 73例乙脑确诊病例进入分析,男女比例2.3∶1,平均年龄(5.1±3.0)岁,65例(89%)系外来流动儿童,12例(16.4%)明确全程或部分接种过乙脑疫苗,69例(94.5%)居住在郊区或农村。每年7和8月发病,流行初期重型病例多。临床伴随症状依次为:发热(100%)、颈项强直(82.2%)、抽搐(76.7%)、头痛(75.3%)、呕吐(74.0%)和昏迷(47.9%)。6例(8.2%)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3例(4.1%)死亡。50例(68.5%)在出院时完全康复,20例(27.4%)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型、重型患儿在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异常或死亡分别为13.0%和84.2%(χ2=33.06,P<0.0001),血清肌酸激酶(CK)中位值分别为105和465U·L-1(Z=-3.1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抽搐(OR=29.3)、昏迷(OR=253.6)、居住在猪群附近(OR=16.9)以及血清CK>200U·L-1(OR=0.01)为乙脑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脑的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仍有指导意义,血清CK可作为临床分型生化指标加以考虑。加强流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是减少上海市乙脑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后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甲流和乙流辅助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小玲 尚于娟 +8 位作者 徐锦 曾玫 王传清 李静 施宇 王一 胡子欣 徐虹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0-818,共9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甲流和乙流阳性感染患儿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研究,协助开展传染病门诊预诊。方法以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基本信息、鼻咽拭子及血常规检验...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甲流和乙流阳性感染患儿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研究,协助开展传染病门诊预诊。方法以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基本信息、鼻咽拭子及血常规检验数据,采用Python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基于Logistics回归和GBDT模型构建辅助诊断模型并计算特征值,以ROC曲线、AUC值和模型概率预测箱型图等指标作为模型性能判断标准。结果经鼻咽拭子确诊为单甲流阳性38094例,单乙流阳性24792例,甲乙流合并215例,共计63101例。共纳入25个指标作为模型特征值。基于Logistics模型和GBDT模型构建的甲流辅助诊断模型AUC值分别为0.877和0.884,前5位重要特征为年龄、单核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反应蛋白;乙流模型AUC值分别为0.895和0.902,前5位特征为年龄、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细胞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GBDT效果均好于Logistics模型,且在鉴别单乙流阳性病例时性能最佳(AUC=0.902)。结论本研究建立起基于血常规检验数据的儿童甲乙型流感AI辅助诊断模型,可在诊前较为准确地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人群中识别甲流和乙流感染阳性患儿,迁移性好,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诊前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Flu) 儿童 人工智能(AI)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诊治 被引量:8
15
作者 俞蕙 谢新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899-901,914,共4页
1儿童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生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在国内,儿童肝衰竭又有儿童重症... 1儿童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生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在国内,儿童肝衰竭又有儿童重症肝炎、小儿暴发性肝炎之称。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定义为原先无肝脏损害,8周内突发严重肝功能障碍,注射维生素K1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儿童 肝移植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1b基因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新宝 胡姚 +3 位作者 张婷 陆怡 王晓红 俞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1b基因型丙型肝炎(丙肝)的临床特点,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或普通干扰素α(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丙肝连续病例,截取... 目的了解儿童1b基因型丙型肝炎(丙肝)的临床特点,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或普通干扰素α(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丙肝连续病例,截取其临床表现、治疗前基线、治疗期间HCV RNA等实验室指标和不良事件,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例1b型丙肝患儿进入分析,男8例,女2例;确诊时平均年龄37.1个月(8月龄至6.6岁)。10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为母婴传播,8例非母婴传播(4例疑为输液器污染而感染,4例原因不明)。1治疗前9例HCV-Ab阳性,8例HCV RNA载量>1×103IU·m L-1,5例ALT和AST轻度升高;7例行肝脏组织活检:1例提示肝脏轻度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2例G1级,3例G2级,1例G3级;纤维化程度分期1例S0期,3例S1期,2例S2期;27例接受了PEG-IFNα或IFN-α联合RBV治疗,6例治疗12周HCV RNA载量均<1×103IU·m L-1,1例治疗4周HCV RNA载量<1×103IU·m L-1,仍在治疗随访中;2例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别随访了16周和24周,HCV RNA持续<1×103IU·m L-1,肝功能持续正常;1例母婴传播8月龄患儿未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出院后失访;37例抗病毒治疗患儿均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治疗初期均有发热,治疗4周1例出现WBC轻度降低,PLT出现3次一过性降低,Hb均无异常。结论 1b基因型丙肝患儿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较轻。PEG-IFNα或IFN-α联合RBV治疗儿童1b基因型丙肝反应良好,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687-689,共3页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母婴传播是我国人群感染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婴儿或儿童感染HBV,约15%~25%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童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母婴传播是我国人群感染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婴儿或儿童感染HBV,约15%~25%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童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疫苗 乙型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陷病1例病例报告
18
作者 朱燕凤 王慧君 +3 位作者 吴冰冰 谢新宝 陆怡 俞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1病例资料女,5岁。因'反复呕吐2月余伴肝功能异常1月半'于2014年3月3日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程中患儿无发热、寒战和抽搐等表现。患儿既往体健,无肝病史及类似病史,无血制品输注史。其父母及一姐姐均体健,无类似病史,父... 1病例资料女,5岁。因'反复呕吐2月余伴肝功能异常1月半'于2014年3月3日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程中患儿无发热、寒战和抽搐等表现。患儿既往体健,无肝病史及类似病史,无血制品输注史。其父母及一姐姐均体健,无类似病史,父母否认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图3为患儿起病后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等重要临床信息时间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酰 酶缺陷 鸟氨酸 临床信息 肝病史 近亲结婚 血制品 尿素循环障碍 家族遗传 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19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51
19
作者 付盼 何磊燕 +21 位作者 王传清 俞蕙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赵瑞珍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张婷 张泓 陈益平 杨锦红 林爱伟 王世富 曹清 王星 邓慧玲 曹三成 郝建华 高巍 黄园园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情况,汇总数据后统计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1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9年判断标准。主要结局指标观察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在儿科群体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共对76287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占41.0%和59.0%。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5%)、肺炎链球菌(11.5%)、流感嗜血杆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和肺炎克雷伯菌(6.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人群最主要分离菌,非新生儿人群最主要分离菌是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菌(MDROs)在儿童中较为普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8.7%、23.2%和54.0%,其中CRE在新生儿人群检出率高于非新生儿人群(11.7%vs 7.6%),CR⁃PA和CR⁃AB在新生儿人群的比例低于非新生儿人群(19.2%vs 23.3%,30.4%vs 57.7%);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5.0%和76.4%。呼吸道是CRE、CR⁃PA、CR⁃AB和MRSA的最主要标本来源。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其中CR⁃AB对临床监测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3.9%。结论MDROs在儿童患者分离菌株中较为普遍,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遏制儿童细菌耐药发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20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 被引量:53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陆伦根 +11 位作者 蔡晓波 王建设 曲颖 尤红 马雄 韩英 南月敏 徐小元 段钟平 魏来 贾继东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 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胆汁淤积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