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院区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柳龚堡 顾莺 +17 位作者 张晓波 王传清 曾玫 沈国妹 陆国平 曹云 张明智 王中林 马健 葛艳玲 张澜 李志华 夏爱梅 翟晓文 周文浩 桂永浩 徐虹 黄国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在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在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效果。设计观察性研究。方法将本次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院内接诊-门诊-急诊-住院-出院设计为一个大气泡,大气泡中6个疫情防控医疗关键部门设计为中气泡,中气泡的9个要隘部门设计为小气泡。①新冠门急诊中气泡接诊健康码红码患儿,五级分诊Ⅰ和Ⅱ级导入抢救室小气泡,Ⅲ~Ⅴ级导入阳性小气泡、既往感染小气泡、密切接触者(密接)小气泡,放射检查室小气泡内接诊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需进行X线/CT检查的患儿;②发热门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伴发热的患儿;③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不伴发热的患儿,根据患儿有无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分流至缓冲区和急诊区,配备第二急诊室备用;④新冠病房中气泡接收新冠门急诊需要收治住院的患儿,重型/危重型收入新冠ICU小气泡,轻型/普通型收入新冠普通病房小气泡;⑤过渡病房中气泡接收除危重症和新生儿外的新入院患儿;⑥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气泡接收医疗机构通过120救护车转运到我院院区的新生儿,收入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病室小气泡,连续3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均阴性则转至非负压病室小气泡。不同风险等级的气泡间人员、物品不流动,工作人员从低一级风险进入高一级风险需上报医务科。设立气泡破泡预案。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规范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通过语音视频监控系统和现场督查进行检查。主要结局指标职业暴露和新冠病毒医院感染。结果我院累计收治新冠阳性患儿432例,其中轻型341例(78.9%),普通型88例(20.4%),危重型3例。3例危重型患儿均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无死亡病例。伴基础疾病29例。陆续有109名医务人员进入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工作,其中医生46人、护士49人、医技人员9人、医辅人员5人。未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门急诊接诊253571人次,在医院入口筛查,拦截红码189人次,红码患儿均顺利导入新冠门急诊,未进入普通门急诊区域。急诊接诊12114人次,经核酸检测筛查出6例新冠阳性患儿,其中3例进入急诊区小气泡,引起急诊中气泡3次封闭消杀,启用第二急诊。发热门急诊接诊8328人次,核酸检测阳性50例,转入新冠门急诊;新冠门急诊接诊763人次,五级分诊Ⅰ级和Ⅱ级共4例,3例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收治新生儿690例,其中低危流行病史516例,高危流行病史174例;过渡病房收治693例,其中急诊入院223例,择期入院470例。所有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参加基础理论培训,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29次,培训291人次,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均考核合格,视频监控和现场督查304人次。结论本次疫情期间在我院实施气泡式管理取得了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双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气泡式管理 医院感染 职业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参与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高珊 王薇 +3 位作者 梁进涛 桂永浩 蒋璆 宋后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通过显微注射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制作斑马鱼IGFBP-2基因表达下调的动物模型,观察IGFBP-2表达下调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血管发育的异常表型及其对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胚胎整体原位杂交验证IGFBP-2基因在斑马鱼胚胎... 目的通过显微注射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制作斑马鱼IGFBP-2基因表达下调的动物模型,观察IGFBP-2表达下调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血管发育的异常表型及其对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胚胎整体原位杂交验证IGFBP-2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的时空表达谱。特异抑制IGFBP-2基因启动子的吗啡啉(morpholino,MO)和标准对照吗啡啉(Con-MO)由Gene-Tools公司设计合成。设置0.05、0.10、0.25和1.0 mmol/L 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IGFBP-2 MO注射组,观察不同注射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异常表型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与Con-MO注射组以及野生型(Wild type,Wt)对照组比较。详细记录0.25 mmol/L浓度IGFBP-2 MO注射组不同发育时段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异常表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GFBP-2 EGFP重组质粒单独以及与IGFBP-2 MO或Con-MO共注射后12hpf胚胎的绿色荧光表达。原位杂交比较IGFBP-2 MO注射组与Wt组斑马鱼心房标记基因Amhc的表达情况;观察IGFBP-2基因下调的Vmhc-EGFP转基因斑马鱼心室特异性绿色荧光的变化;显微血管荧光造影显示IGFBP-2 MO注射组与Wt组胚胎外周血管发育的差异。结果斑马鱼胚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IGFBP-2基因在眼球、中脑和肝脏先后表达。0.25 mmol/L浓度MO注射组12hpf存活的胚胎在48hpf有59.6%发生心脏发育的异常表型,包括心管搏动无力、心包水肿和房室环化障碍,部分胚胎发生心房扩大、房室反流伴循环瘀滞,且畸形随发育时间推移加重。接受单独显微注射IGFBP-2EGFP重组质粒和与Con-MO共同注射的Wt胚胎12hpf出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而重组质粒与IGFBP-2MO共同注射的胚胎几乎无荧光表达,证实MO下调斑马鱼胚胎IGFBP-2基因的有效性。48hpf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IGFBP-2 MO注射组心房特异标记基因Amhc的表达下调;48hpf IGFBP-2基因下调的Vmhc-EGFP转基因斑马鱼心室特异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减弱;60hpf IGFBP-2 MO注射组显微血管荧光造影显示体节间血管显影稀疏紊乱。结论显微注射IGFBP-2 MO能够有效实现斑马鱼胚胎的IGFBP-2基因下调。IGFBP-2基因下调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血管的异常表型,并抑制心脏发生基因Amhc和Vmhc的表达。IGFBP-2在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2 斑马鱼 胚胎 心血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功能低下疗效及安全性的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
3
作者 宓亚平 刘芳 +1 位作者 叶明 孙淑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196,共7页
背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心功能低下的传统治疗药物有增加心脏氧耗等不良反应。在成人中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低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目前在儿童尤其是低年龄儿童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探讨。目的评价rhBN... 背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心功能低下的传统治疗药物有增加心脏氧耗等不良反应。在成人中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低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目前在儿童尤其是低年龄儿童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探讨。目的评价rhBNP治疗儿童CHD术后心功能低下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5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CHD术后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3%]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盲法采用双盲法。(1)对照组:传统抗心功能低下治疗方案+生理盐水。(2)用药组:传统抗心功能低下治疗方案+rhBNP。比较两组疗效评价指标和和安全性评价指标。(1)疗效评价指标: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胸片心胸比例、中心静脉压(CVP);血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2)安全性评价指标:血压收缩压(SBP)、血压舒张压(DBP)、尿量、血肝肾功能指标、血电解质水平及乳酸值。由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负责入组以及实施研究。主要结局指标LVEF。结果共100例患儿入组,对照组和用药组各50例,均完成设计的实施和各指标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LVEF、SVI、CI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的差值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VI、LVEDVI、心胸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下降的差值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CVP有效降低(P<0.05)。NT-proBNP、CTnI和sST2在用药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尿量、肝肾功能、电解质及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hBNP治疗儿童CHD术后心功能低下有显著疗效并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功能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在儿科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璐 吴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或性质的特殊性,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存,需予以积极的临床干预。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与手术切除,但部分患儿由于药物治...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或性质的特殊性,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存,需予以积极的临床干预。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与手术切除,但部分患儿由于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无法切除或不耐受而造成预后不佳。近年来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介入栓塞在儿童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栓塞 儿童 卡-梅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6
5
作者 侯佳 张丽斐 +6 位作者 陈曦 谢志玉 胡诤贇 刘冲 陈国宏 翟晓文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89,410,共7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提高儿科转诊效率和质量。方法以复旦儿科医联体为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基本特征、转诊类型以及... 目的建立并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提高儿科转诊效率和质量。方法以复旦儿科医联体为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基本特征、转诊类型以及转诊至儿科各亚专科的病种情况。分析比较2020年与2019年转诊病例的病种分布特点、实际就诊数量、失访数量及有效转诊率。结果2019—2020年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通过复旦儿科医联体平台共转诊306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小时,最大为14岁2个月,以1~6岁幼儿和大于6岁学龄期儿童为主,分别占36.9%和41.8%。依据患儿病情特点建立新生儿、危重症患儿、专科疾病三分类转诊流程,其中专科疾病转诊234例(76.5%)、危重症转诊44例(14.4%)、新生儿转诊28例(9.2%)。2020年与2019年转诊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转诊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019年转诊病例实际就诊101例,有效转诊率65.6%。改进转诊登记-随访-反馈一体化管理体系后,2020年转诊病例实际就诊122例,有效转诊率80.3%,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P=0.004)。儿科转诊需求最多的亚专科前3位是:急诊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及儿外科(并列第三)。结论依据病情分类转诊可以为患儿提供最及时、最高效的优质医疗服务。通过“转诊登记-随访-反馈”一体化双向转诊体系显著提高了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医联体 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上海市市级医院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儿童患病特征及住院费用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颖雯 王凤 +14 位作者 王立波 陆爱珍 王艺 桂永浩 陆权 殷勇 张建华 叶颖子 徐虹 沈兵 顾丹萍 董晓艳 王佳钰 何雯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521,共7页
目的调查2019—2023年上海市市级医院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住院患儿,了解其患病特征及住院费用。方法依托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联盟,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上海市22家有儿科资质的市级公... 目的调查2019—2023年上海市市级医院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住院患儿,了解其患病特征及住院费用。方法依托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联盟,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上海市22家有儿科资质的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其中4家为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MPP患儿,收集其诊断编码、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是否进展为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SMPP),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2019—2023年22家医院共收治MPP住院患儿29045例,其中进展为SMPP者6035例(20.8%),趋势检验发现SMPP患儿比例随年份增加存在上升趋势(χ^(2)趋势=365.498,P<0.001)。4家儿童专科医院共收治MPP住院患儿18710例,其中SMPP患儿4078例(21.8%),SMPP患儿比例随年份增加存在上升趋势(χ^(2)趋势=14.548,P<0.001),其中2023年SMPP患儿比例(23.0%)高于历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MPP季节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总体以夏秋季比例更高;不同年份MPP住院患儿年龄分布有所差异,2023年以学龄期儿童为主(56.8%);不同性别之间的重症比例分布无差异,不同年龄组的重症比例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差别,1~3岁儿童重症比例逐年升高(χ^(2)趋势=191.567,P<0.001)。疫情期间年MPP平均住院天数高于非疫情期间;不同年份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疫情期间个体均次住院费用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个体均次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历年总住院费用仍以2019和2023年为高。SMPP个体均次住院费用均高于非SMPP个体。结论上海市2019年、2023年均有MPP流行,总体以夏秋季比例更高;与历年相比,2023年上海市MPP住院患儿人数多、SMPP比例高,其中3岁以下SMPP比例升高明显。SMPP个体均次住院费用高于非S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重症肺炎 儿童 住院费用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血管塞子堵闭儿童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琳 盛锋 +2 位作者 刘芳 黄国英 陆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86-487,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AMPLATZER 肺血管疾病 塞子堵闭 儿童 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PAV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MDT模式建设实践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曹迪 柳龚堡 +6 位作者 史雨 褚莉蓉 吴柳娟 翟晓文 孙斌 王艺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我们借鉴国外儿童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群和医院专科专病建设,通过设立4个MDT亚群29个项目,量化...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我们借鉴国外儿童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群和医院专科专病建设,通过设立4个MDT亚群29个项目,量化临床工作指标,制定了"3定4专"的管理方案,依托5个维度的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形成了一批MDT优质项目。结果通过3年的发展,本院已开设MDT门诊22个,累计门诊患者2986人次,出院患者4043人次,手术3364台,疑难危重病收治比例及好转治愈率显著增加。结论本院已形成有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了规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流程,完善了患者管理体系,提升了疑难危重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学科诊疗(MDT) 诊疗能力 管理体系 长效管理考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13基因错义突变致CHDFIDD 1例病例报告
9
作者 王佳钰 张佳玲 +5 位作者 王凤 陈纲 陈伟呈 石奇琪 桂永浩 储晨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面部畸形和智力发育障碍(CHDFIDD),也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相关疾病的患儿。女,3岁10月龄,因“发现房间隔缺损3年余,伴有发育落后”入院。查体见特殊面容(... 本文报道1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面部畸形和智力发育障碍(CHDFIDD),也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相关疾病的患儿。女,3岁10月龄,因“发现房间隔缺损3年余,伴有发育落后”入院。查体见特殊面容(小头,眼距宽,短睑裂伴向上倾斜),超声心动图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5.3 mm×17.3 mm,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CDK13基因新发错义突变(c.2149G>A,p.Gly717Arg)。患儿成功接受了经胸房间隔缺损闭式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现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FIDD CDK13 CDK13相关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期C-反应蛋白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青 张羿 +3 位作者 程毅 穆铠 刘芳 严卫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川崎病(KD)患儿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探讨外周血管内皮功能测定作为KD患儿血管内膜功能康复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心内科住院... 目的探索性研究川崎病(KD)患儿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探讨外周血管内皮功能测定作为KD患儿血管内膜功能康复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心内科住院、具备完整的急性期临床资料、病程>2个月,并于我院心内科随访的KD患儿。采用EndoPat2000仪器测定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记录反应性充血-外周动脉张力指数(RHI)。将血清CRP值转化为有序多分类资料进行分析,划分切点为第20、40、60、80和100百分位,分为5组。观察KD患儿RHI分布的特征。调整患儿年龄和性别后,分析RHI与急性期血清CRP的关系;比较发生和未发生CAL的KD患儿血清CRP和RHI水平的差异。结果 26例KD患儿进入本研究,男21例。平均年龄(83±24)个月,平均病程(27±17)个月。急性期CRP平均水平为91.9 mg·L-1。平均RHI为1.3 mL·mm-1Hg×100。调整了年龄和BMI Z评分后,RHI与CRP呈负相关(R2=0.411 9,Pmodel=0.025 3,b=-0.483,PCRP=0.019)。发生CAL的KD患儿的RHI水平低于未发生CAL患儿,(1.04±1.10)vs(1.34±0.08)mL·mm-1Hg×100,P=0.054,急性期的CRP水平在发生和未发生CAL的K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CRP水平与KD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存在负相关,即CRP水平越高,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发生CAL患儿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川崎病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喜红 黄国英 +3 位作者 帕米尔 李国平 吴琳 崇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血管造影诊断 多层螺旋CT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AORTIC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证实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不同敷贴局部细菌定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洁 顾莺 +1 位作者 胡静 王传清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敷贴对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局部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敷贴。方法将61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随机分为透明敷贴组(22例)、含碘敷贴组(20例)和高通透敷贴组(19例),分别采用透... 目的探讨不同敷贴对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局部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敷贴。方法将61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随机分为透明敷贴组(22例)、含碘敷贴组(20例)和高通透敷贴组(19例),分别采用透明敷贴、含碘敷贴和高通透敷贴覆盖在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在观察期(7d)内使用同一种敷贴用于中心静脉维护。结果含碘敷贴组穿刺点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透明敷贴组和高通透敷贴组(均P<0.017);敷贴内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透明敷贴组(P<0.017);三组患儿未发生全身感染,观察期内各组局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含碘敷贴在抑制中心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菌落生长方面的效果优于高通透敷贴及透明敷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敷贴 透明敷料 含碘敷料 高通透敷料 细菌定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晶晶 桂永浩 +3 位作者 常才 孙莉 刘豫阳 宁寿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89-691,共3页
目的 运用经阴道超声对妊娠早期胎儿心脏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了解胎心血流的时相变化。方法 采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技术对 12 0例胎龄为 7~ 12周正常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研究。结果 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存在时相变化 :①妊娠第 9周起 ,... 目的 运用经阴道超声对妊娠早期胎儿心脏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了解胎心血流的时相变化。方法 采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技术对 12 0例胎龄为 7~ 12周正常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研究。结果 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存在时相变化 :①妊娠第 9周起 ,胎心流入道波形由单峰转变为双峰 ,e峰出现。②e/a值随胎龄增大而增大 ,提示心脏顺应性的改善。e峰的逐渐增大是e/a值增大的原因 ,a峰在妊娠 8周后增加不显著。③胎心率早期随胎龄增加而增快 ,第 10周时最快 ,之后则有所减慢。④等容收缩期 (ICT)和等容舒张期 (IRT)随胎龄增大而减小 ,ICT的减小较显著。⑤流出道血流速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结论 妊娠早期胎儿心脏可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无创和连续的观测 ,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时相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经阴道超声 血流动力学 妊娠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肌病首发的线粒体病1例病例报告
14
作者 祝玉 王慧君 +2 位作者 姜娜 叶明 宓亚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线粒体中间肽酶(MIPEP)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脑等脏器功能异常。本文收集并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以心肌病首发的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31型患儿,其临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发育迟缓,后出现癫痫发作、多脏器功能衰竭... 线粒体中间肽酶(MIPEP)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脑等脏器功能异常。本文收集并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以心肌病首发的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31型患儿,其临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发育迟缓,后出现癫痫发作、多脏器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外显子组测序显示纯合隐性MIPEP基因突变。线粒体功能缺陷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器官的受累,对于那些不明原因的心肌病或心力衰竭患者,应同时考虑线粒体疾病可能,临床上应与遗传科、神经科等多学科合作,早期实现综合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EP基因 扩张型心肌病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式管理策略在儿童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院内感染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莺 王颖雯 +12 位作者 柳龚堡 王传清 马健 曾玫 王中林 葛艳玲 夏爱梅 翟晓文 周文浩 黄国英 徐虹 桂永浩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气泡式管理策略应用于儿童定点医院新冠门急诊及新冠病房内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22年3月1日—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内接受诊治的儿童和工作人员,调查其在气泡... 目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气泡式管理策略应用于儿童定点医院新冠门急诊及新冠病房内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22年3月1日—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内接受诊治的儿童和工作人员,调查其在气泡管理策略下奥密克戎变异株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763名患儿(其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432例)和98名工作人员。观察期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均为0。结论气泡式管理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用于儿童定点医院对高风险区域的管控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变异株 儿童 院内感染 气泡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信赖专业活动的上海市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莺 胡静 +11 位作者 陆国平 桂永浩 沈兵 王文超 张燕红 程晔 陈扬 蔡小狄 徐虹 冯瑞 张波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1-888,896,共9页
目的 构建基于真实临床情景下的提升上海市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案。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电子病例系统中获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入急诊抢救室的病历,提取急诊诊疗活动名称及具体内容,结合专家访谈及德尔... 目的 构建基于真实临床情景下的提升上海市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案。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电子病例系统中获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入急诊抢救室的病历,提取急诊诊疗活动名称及具体内容,结合专家访谈及德尔菲法形成儿科急诊急救可信赖专业活动(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清单;由急诊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对儿科急诊急救可信赖专业活动及内容就相关性及重要性进行评分;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邀请急诊医疗、护理、管理及教学相关专业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进行专家论证。结果 《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包括理论和技能两大核心板块,并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培训方式。经专家论证该方案契合临床真实情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成功构建,可为临床实施有针对的培训继而提升儿科急诊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赖专业活动 儿科 急救 培训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所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单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程浩 梁雪村 +5 位作者 储晨 何岚 赵璐 林怡翔 黄国英 刘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背景川崎病(KD)所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CAL)容易导致患儿发生冠状动脉事件或死亡,对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总结分析伴严重CAL的KD患儿的中远期临床转归,为KD患儿长期随访管理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队列研究。方法检索... 背景川崎病(KD)所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CAL)容易导致患儿发生冠状动脉事件或死亡,对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总结分析伴严重CAL的KD患儿的中远期临床转归,为KD患儿长期随访管理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队列研究。方法检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HIS系统,纳入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院诊断为KD,经我院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KD所致严重CAL的<18岁患儿。排除合并其他引起严重CAL和影响严重CAL预后疾病者。所有患儿在门诊及病房由资深心血管专科医生随访,均以药物治疗为基础,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及心肌缺血的患儿经多学科讨论后予手术治疗。以确诊及随访期间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死亡的患儿为预后不良组,反之则为预后良好组,观察出现不良预后及CAL的演变情况,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结局指标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和CAL的恢复情况。结果144例KD所致严重CA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其中男117例(81.2%),女27例;KD中位发病年龄2.2(1.0,4.5)岁,中位随访时间1.6(0,3.4)年,确诊为严重CAL时病程为5.0(3.0,21.3)月。144例KD所致严重CAL患儿共累及276支冠状动脉,56例(38.9%)累及单支冠状动脉,88例(61.1%)累及≥2支冠状动脉。发生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122例,单支冠状动脉多发中小型冠状动脉瘤(CAA)8例,GCAA合并单支冠状动脉多发中小型CAA 6例,受累冠状动脉均狭窄8例;62例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冠状动脉闭塞31例。预后不良组54例(37.5%),均存在心肌缺血,其中14例患儿缺血心肌处发生过有记录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儿因心肌梗死所致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支冠状动脉受累的患儿是单支冠状动脉受累的患儿发生不良预后风险的2.6倍(OR=2.602,95%CI:1.201~5.634),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患儿是未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患儿发生不良预后风险的3倍(OR=3.055,95%CI:1.450~6.437)。共行179次CAG,114例(208支受累冠状动脉)行1次CAG,30例(68支受累冠状动脉)行≥2次CAG。68支受累冠状动脉首次确诊时,51支为GCAA,末次随访时好转率为4.0%;3支为多发中小型CAA,末次随访时好转率为66.6%;2支为单个中小型CAA,至末次随访均发生狭窄(狭窄程度约50%);12支为狭窄,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好转。结论GCAA是KD所致严重CAL的主要类型,且难以恢复,单支冠状动脉多发中小型CAA好转率较高。冠状动脉狭窄及多支冠状动脉受累是KD所致严重CAL患儿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血清叶酸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分析:前瞻性队列研究
18
作者 张羿 彭远舟 +8 位作者 陈逍天 姚沁玙 陈红燕 李梦茹 王定美 窦亚兰 顾晓妍 黄国英 严卫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419,共7页
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引发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关于围孕期叶酸补充能否有效预防HDP还有争议,这凸显了深入探究叶酸内暴露与HDP关系的必要性。本研究将探索量化孕前血清叶酸(SF)水平与HDP风险... 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引发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关于围孕期叶酸补充能否有效预防HDP还有争议,这凸显了深入探究叶酸内暴露与HDP关系的必要性。本研究将探索量化孕前血清叶酸(SF)水平与HDP风险之间的关联,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一级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目的探讨孕前SF浓度与HDP风险的关联,为一级预防及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孕前亲子队列人群中(SPCC)2016年3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纳入的备孕女性并完成孕期随访的对象。主要结局为HDP,包括妊娠高血压(GH)和子癎前期(PE),基于产前医疗记录诊断。SF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孕前个人社会人口学信息、孕产史和叶酸补充剂的使用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首先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孕前SF浓度与HDP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探索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的分类进行亚组分析。调整的协变量包括是否初产妇、怀孕年龄(岁)、孕前BMI(kg·m^(-2))、围孕期是否饮酒、主动或被动吸烟暴露、围孕期是否服用叶酸补充剂、孕前血样采集至末次月经的间隔时间(月)以及HCY。主要结局指标孕前SF浓度与HDP的关系。结果SPCC中研究期间孕前共纳入备孕女性22488人,排除未怀孕(6056人)、流产(774人)以及缺乏基线叶酸浓度(955人)的对象,最终14703人进入分析。该人群中1218人(8.3%)年龄>35岁,84.2%为初产妇,12.0%为孕前超重和肥胖,22.5%自我报告孕前使用过叶酸补充剂。孕期发生HDP 587人(4.0%),其中GH 555人(3.8%),PE 32人(0.2%)。总人群孕前SF浓度为(10.2±4.5)ng·mL^(-1),其中非HDP组和HDP组分别为(10.2±4.5)ng·mL^(-1)和(9.6±4.4)ng·mL^(-1)。调整协变量后,孕前SF浓度每升高1 ng·mL^(-1)与HDP平均发病率降低3%有显著关联(RR=0.97,95%CI:0.95~0.99,P=0.008),且二者之间非线性关系不显著(P=0.475)。当SF>13.5 ng·mL^(-1)时HDP风险下降的人群归因风险度为19.2%并有统计学意义((95%CI:2.4%~32.8%,P=0.022)。结论孕前保持SF浓度处于高浓度与HDP风险降低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血清叶酸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设计的肺动脉带瓣外管道瓣叶形貌优化
19
作者 郑小凡 冯勇 +3 位作者 蔡云寒 颜文涛 张惠锋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9-639,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肺动脉带瓣外管道的临床有效性,并评估瓣叶形貌优化对血流动力表现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DOE)和体外研究为带瓣外管道的临床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行带瓣外管道的体外动力学实验,以验证手术的有效性。建立并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肺动脉带瓣外管道的临床有效性,并评估瓣叶形貌优化对血流动力表现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DOE)和体外研究为带瓣外管道的临床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行带瓣外管道的体外动力学实验,以验证手术的有效性。建立并验证了带瓣外管道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因子DOE实验设计来评估瓣叶裁剪参数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肺动脉带瓣外管道的临床有效性得到了有效验证,经过研究发现,瓣叶裁剪参数与瓣膜假体血流动力学特性显著相关。在目标心输出量3.5 L/min条件下,瓣叶裁剪优化后的最大流速降低了3.79%,最大等效应变减小了45.18%,瓣叶接合面积减少了66.57%。结论基于计算模型的体外试验和DOE研究,根据所选人工血管直径,通过成比例地降低自由边长度,并适当控制瓣叶高度,有助于降低瓣叶上的应力,并降低舒张期时瓣叶交叠冗余造成的反流,而不会显著影响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管直径 临床有效性 舒张期 形貌优化 心输出量 瓣叶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超声分类诊断
20
作者 党艳 张璟 +2 位作者 高燕 黄国英 马晓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856,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超声分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川崎病患者的心超图像,选取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非彩色多普勒成像的二维图像,剔除冠状动脉图像缺失、图像质量差,图像不完善...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超声分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川崎病患者的心超图像,选取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非彩色多普勒成像的二维图像,剔除冠状动脉图像缺失、图像质量差,图像不完善的病例,共纳入研究图片1 328张,其中包括冠状动脉瘤664张图片,冠状动脉正常664张图片。利用所采集图片基于典型的深度神经网络AlexNet、LeNet、VggNet19、ResNet18进行分类诊断,其中1 000张作为训练集,164张作为验证集,164张作为测试集,约各占总图像数量的80%、10%、10%。结果 基于AlexNet的深度神经网路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超声图像分类结果最好,可达98%准确率,且该深度分类模型在参数数量及训练效率上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超声分类诊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 深度学习 分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