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孟欣 顾莺 +6 位作者 叶岚 徐昱璐 王慧美 任玥宏 龚卫娟 宓亚平 黄家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相关证据,制定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逐条审查并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实施策略并进行实践变革。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证据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在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等方面存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母乳喂养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循证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循证实践指南 被引量:1
2
作者 单亚平 张惠锋 +2 位作者 王瑞 贾兵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0-273,共14页
1前言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包括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瓣和肺动脉主干[1]。当存在先天性右心室流出道解剖畸形(如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严重的肺动脉瓣狭窄和肺动脉瓣缺如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时需要采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另外... 1前言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包括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瓣和肺动脉主干[1]。当存在先天性右心室流出道解剖畸形(如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严重的肺动脉瓣狭窄和肺动脉瓣缺如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时需要采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另外,主动脉瓣病变行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行Nikaidoh等复杂手术一般也需要带瓣管道完成畸形矫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病变 肺动脉主干 带瓣管道 循证实践 永存动脉干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肺囊性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炘 陈张根 +1 位作者 贾兵 张善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458,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的诊治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1993年1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52例先天性肺囊性病患儿,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岁,包括新生儿16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X线胸片和胸部CT。病种包括:先天性肺囊肿37例...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的诊治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1993年1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52例先天性肺囊性病患儿,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岁,包括新生儿16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X线胸片和胸部CT。病种包括:先天性肺囊肿37例,先天性肺大叶气肿6例,肺隔离症10例。肺囊肿行肺叶切除27例、囊肿摘除8例、肺楔形切除2例;肺大叶气肿中5例有呼吸窘迫,均行肺叶切除术。肺隔离症中包括叶内型3例,叶外型7例,均手术切除。结果无手术死亡,近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反复气胸1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肺炎2例。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随访病人中1例肺囊肿复发,术后3年再次行左下肺叶切除术。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肺功能正常。结论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病应早诊断、早手术,对有明显压迫症状和呼吸窘迫者应急诊手术。手术是先天性肺囊性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肺叶切除是标准术式,术后肺功能均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囊肿 肺大叶气肿 肺隔离症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