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辅助下探条扩张在小儿食道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沈淳 郑珊 +1 位作者 吕志葆 肖现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总结胃镜辅助下探条扩张技术在小儿食道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影响探条扩张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食道狭窄患儿采用探条扩张法进行治疗,按扩张次数将患儿分为3组,分析各组间病因、食道狭窄长度和狭... 目的总结胃镜辅助下探条扩张技术在小儿食道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影响探条扩张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食道狭窄患儿采用探条扩张法进行治疗,按扩张次数将患儿分为3组,分析各组间病因、食道狭窄长度和狭窄食管直径对扩张效果的影响。结果11例患儿共接受了36次扩张,平均每例扩张3.3次(1~10次),无1例发生并发症。1例患儿已进行手术治疗,1例等待手术,总有效率为81.8%(9/11)。A组4例,均为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B组4例,主要为先天性食道狭窄和胃食管返流术后仍合并返流患儿;C组3例,以食道化学性烧灼伤为主。A、B、C三组患儿食道扩张前狭窄段平均直径分别为4.8mm(3.0~6.0mm)、5.0mm(4.0~6.0mm)、4.3mm(4.0~5.0mm);平均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8cm(1.5~2.0cm)、2.4cm(2.0~3.0cm)和6.8cm(4.5cm~10.0cm)。扩张有效率分别为100%(4/4)、100%(4/4)和33.3%(1/3)。三组间病因不同,C组患儿食道狭窄段平均直径虽小于其他两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食道狭窄段长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C组患儿扩张有效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胃镜辅助下食道探条扩张方法安全、有效。食道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扩张有效率高;化学性烧灼伤患儿存在反复多次扩张和再手术问题。食道狭窄段长度比狭窄段直径更能影响扩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治疗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胆道穿孔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印其友 周以明 肖现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病例资料,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入院后24h内确诊率为88.8%,8例合并有胰胆合流异常,经引流术和Ⅱ期根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胰胆合流... 目的探讨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病例资料,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入院后24h内确诊率为88.8%,8例合并有胰胆合流异常,经引流术和Ⅱ期根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胰胆合流异常是小儿胆道穿孔的重要病理基础,腹腔穿刺检查能显著提高自发性胆道穿孔的术前诊断率,胆汁淀粉酶检测有助于胰胆合流异常的诊断,未发现胰胆合流异常的穿孔病例应坚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诊断 胆道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15种胆汁酸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水军 刘罡一 +2 位作者 印其友 肖现民 余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5-318,322,共5页
建立了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Capcell Pak C18MG柱分离,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进样10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 建立了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Capcell Pak C18MG柱分离,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进样10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在定量范围内,15种胆汁酸的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的RSD分别为2.3%~12.7%和1.1%-14.3%,回收率在75%~101%之间。应用本法测定了10名健康儿童血清中的胆汁酸含量。该方法的样品处理简单快速,检测准确灵敏,可满足临床血样中胆汁酸含量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术后患儿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平 张玉侠 +1 位作者 顾莺 陈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术后患儿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将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应用电话、网络平台、病友活动等方式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出...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术后患儿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将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应用电话、网络平台、病友活动等方式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出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测量两组患儿体质量、胆红素及家属满意度,并统计出院后6个月两组再入院率和胆管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再入院率和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胆道闭锁术后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婴儿 肝门-空肠吻合术 胆管炎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溃疡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凯 董岿然 +2 位作者 肖现民 姚伟 王作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总结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溃疡的经验.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婴儿型血管瘤伴溃疡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记录血管瘤溃疡的发病年龄、就诊年龄、血管瘤类型,部位,溃疡类型,普萘洛尔治疗后疗效及副作用. 结果 患... 目的 总结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溃疡的经验.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婴儿型血管瘤伴溃疡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记录血管瘤溃疡的发病年龄、就诊年龄、血管瘤类型,部位,溃疡类型,普萘洛尔治疗后疗效及副作用. 结果 患儿平均就诊年龄(5.1±1.9)个月,溃疡发生平均年龄(4.3±2.1)个月.92.5%的患儿为草莓状血管瘤,溃疡好发于四肢和臀部,溃疡平均深度(2.8±1.3)mm.普萘洛尔治疗时间(3.1±0.4)周,短于治疗前溃疡平均持续时间(P=0.04).仅1例于服药期间出现出血、低血糖,1例出现心率减慢,经纠治后好转.100%的家属认为普萘洛尔对加速溃疡愈合有效. 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伴溃疡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治疗 血管瘤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光照与松果体切除诱导大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网林 陈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应用持续光照以及松果体切除来抑制大鼠褪黑素水平,探讨单纯褪黑素降低在大鼠脊柱侧凸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3周的青春期(Sprague 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自然光照条件;二足对照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 目的应用持续光照以及松果体切除来抑制大鼠褪黑素水平,探讨单纯褪黑素降低在大鼠脊柱侧凸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3周的青春期(Sprague 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自然光照条件;二足对照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自然光照条件;实验光照组2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24h持续光照,照度控制在300lux;松果体切除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手术切除松果体,自然光照条件。实验至第12周时,进行脊柱X线摄片,观察脊柱曲线,测量Cobb角,留取动物2Am及2Pm静脉血,测定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1)实验至第12周时,空白对照组、二足对照组以及实验光照组X线摄片均无脊柱侧凸的发生。松果体切除组中有3只出现脊柱侧凸,发生率为33.3%,Cobb角为14°,21°和28°,平均21°。侧凸主弧方向为右侧2只,左侧1只。(2)空白对照组及二足对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呈现明显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实验光照组血清褪黑素呈现持续低水平且节律性消失。松果体切除组褪黑素水平改变与光照组类似。经统计学检验,空白对照组与二足对照组组内昼夜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不同,实验光照组与松果体切除组组间昼夜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与二足对照组的夜间褪黑素水平与实验光照组及松果体切除组差异显著。结论(1)持续光照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鼠血清褪黑素水平,并使其丧失原有的节律性。(2)二足鼠松果体切除能够建立脊柱侧凸的动物模型。(3)该模型中侧凸的发生不是单纯低水平褪黑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大鼠 血清褪黑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期恶性实体瘤的诊治特点
7
作者 李凯 高解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介绍婴儿肿瘤的发病规律,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99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婴儿期恶性实体瘤21例(淋巴瘤未统计在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类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21... 目的介绍婴儿肿瘤的发病规律,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99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婴儿期恶性实体瘤21例(淋巴瘤未统计在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类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21例有腹部膨隆、局部肿块、血尿及皮肤转移结节等表现,产前B超发现2例。病理类型有睾丸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常见类型,Ⅰ期患儿最多。21例患儿中1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5例为肿块完整切除术。术前化疗3人,术后化疗14人,患儿均没有接受放疗。15例患儿从发病存活至今,平均1.8年,2例患儿死亡。结论加强婴儿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掌握其发病规律、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特点,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肿瘤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施姝澎 张玉侠 陈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81-84,共4页
对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内营养开始的时间与指标、喂养方式、营养成分、喂养进程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提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肠内营养耐受能力的指标及瓜氨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让患儿尽早进行持续肠内营养;在条件允许... 对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内营养开始的时间与指标、喂养方式、营养成分、喂养进程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提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肠内营养耐受能力的指标及瓜氨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让患儿尽早进行持续肠内营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向患儿提供母乳,无法获得母乳的患儿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合理添加纤维、脂类补充剂,以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无菌、适宜的温度,正确使用药物;同时倡导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时间、不同营养成分、不同方式与途径的肠内营养对患儿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 母乳 配方奶 补充剂 瓜氨酸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大便失禁儿童的个体化肠道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劼 任平 +1 位作者 马丽丽 吕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索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方法。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真性大便失禁患儿,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医护团队共同评估患儿及其家庭,实施包括灌肠、排便日记、饮食指导、药物、全程信息提供与心理支持的个体化... 目的探索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方法。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真性大便失禁患儿,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医护团队共同评估患儿及其家庭,实施包括灌肠、排便日记、饮食指导、药物、全程信息提供与心理支持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措施,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6例(86.7%)每日无失禁污粪发生;排便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劣1例;干预前后患儿排便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化肠道管理,能有效改善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大便失禁 肠道管理 排便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35
10
作者 陈劼 赵锦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36-39,共4页
目的调查肠造口儿童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4例肠造口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同时使用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评估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64名主... 目的调查肠造口儿童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4例肠造口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同时使用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评估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64名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得分61.03±4.90;64例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评分中位数2.5分,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为68.75%。造口位置是否方便护理、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其他造口并发症为造口周围皮炎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较强;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造口位置不利于护理、相关并发症及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较差者影响了造口护理效果。儿童造口治疗师应加强造口护理的介入和针对性培训,减少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肠造口 皮肤损伤 造口皮肤评估 并发症 照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平 张玉侠 +1 位作者 陈劼 顾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和Rintala/Helkkinen肛门功能评分表对84例肛门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进行调查。结果84例患儿肛门功能评分(7.35±2....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和Rintala/Helkkinen肛门功能评分表对84例肛门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进行调查。结果84例患儿肛门功能评分(7.35±2.32)分,生活质量总分(64.44±6.71)分。不同性别、年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是生理功能主要影响因素,肛门功能是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功能的影响因素,医疗付费方式是社会功能和总体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肛门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生活质量不佳,其受到性别、年龄、肛门功能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对患儿及其照护者尽早开展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针对性护理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大便失禁 儿童 手术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