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培养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云 陈慧勇 +3 位作者 纪宗斐 杨露伟 戴晓敏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新模式及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结合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对68名住院医师实施分层培养,并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分层培养效果。结果高级阶段住院医师... 目的探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新模式及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结合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对68名住院医师实施分层培养,并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分层培养效果。结果高级阶段住院医师的考试成绩均高于低级阶段,出科成绩高于入科成绩(P均<0.001);住院医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到100%,对自身临床、科研等能力的提高满意度也均在90%以上。结论分层教学模式使住院医师的临床胜任力和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学 免疫学 住院医师 分层教学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主题理论”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治疗决策中的实践与应用
2
作者 戴晓敏 姜林娣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89-593,共5页
本文通过临床伦理学视角,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采用“四主题理论”模型,分别从医疗适用性、患者偏好、生命质量、情境特征等主题切入,提炼伦理问题,查找循证证据,倾听患者意愿,促进医患双方共同... 本文通过临床伦理学视角,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采用“四主题理论”模型,分别从医疗适用性、患者偏好、生命质量、情境特征等主题切入,提炼伦理问题,查找循证证据,倾听患者意愿,促进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决策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伦理学 临床决策 风湿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动脉炎全病程多学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3
作者 刘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具有起病早、病程长、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大动脉炎进行规范化诊治和全程化慢病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鉴于此,复旦大学附...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具有起病早、病程长、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大动脉炎进行规范化诊治和全程化慢病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鉴于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姜林娣教授牵头制定和发布了《中国大动脉炎全病程多学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诊治流程、为患者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本文对该共识进行解读,以方便风湿免疫科及相关学科临床医师理解并应用该共识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TAK) 慢病管理 共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T细胞多巴胺受体(DR)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魏蕾 孙颖 +8 位作者 马莉莉 纪宗斐 张卓君 戴晓敏 吴万龙 岳涛 朱琦 沈杰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辅助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s,Th cells)不同亚群细胞膜表面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R)水平,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及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辅助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s,Th cells)不同亚群细胞膜表面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R)水平,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及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5位初诊或3个月内未接受DMARDs治疗的RA患者(DAS28〉3.2),12位健康对照及13位同期年龄匹配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表面DR1~DR5的表达情况,分析Th细胞DR表达水平与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功能状态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Th2细胞百分比为1.28%(0.74%~2.68%),较健康对照组(中位数0.18%,四分位数间距0.11%~0.31%,P〈0.001)及OA组(中位数0.48%,四分位数间距0.03%~1.47%,P=0.029)明显升高。RA组Th2细胞DR2表达水平为25.40%(四分位数间距3.79%~37.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3.74%,四分位数间距0.00%~12.98%,P=0.006)及OA组(中位数3.45%,四分位数间距0.00%~20.55%,P=0.040)。RA组Th2细胞DR4表达量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和OA组(健康对照组vs.RA组,P=0.022;OA组vs.组,P=0.010)。Th2细胞与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21,P=0.036;r=0.396,P=0.050)。Th1细胞DR5百分比分别为2.22%(四分位数间距0.57%~12.24%)与SJC及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92,P=0.012;r=0.445,P=0.026)。Th2细胞DR1和DR3百分比分别为11.15%(四分位数间距2.93%~36.20%)、9.80%(1.62%~23.05%),均与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9,P=0.018;r=-0.464,P=0.019)。结论 RA患者Th2细胞多巴胺受体DR2和DR4明显升高,Th细胞DR水平与RA患者SJC、CDAI及HAQ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辅助T细胞 多巴胺受体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詹明烺 姜林娣 刘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关于EGPA的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结果33例EGPA患者中男性22例(66.7%),女性11例(33.3%),确诊时平均年龄(47.42±15.83)岁。首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23例,69.7%)为主,其次是呼吸内科(6例,18.2%)。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最多见(皮疹、溃疡、坏疽和梗死,23例,69.7%),其次为哮喘(17例,51.5%)、浸润性肺炎(14例,42.4%)、周围神经病变(9例,27.3%)、血栓形成(9例,27.3%)。所有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数为(3.43±3.52)×10^(9)/L,有8例(24.2%)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和ANCA阴性患者相比,ANCA阳性患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肾脏受累更常见(P<0.05)。32例(97%)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33.3%)患者使用过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治疗,6例接受托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获得了疾病缓解。结论EGPA临床表现多样,ANCA阳性患者疾病活动性更高,应建立多学科的EGPA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托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的大动脉炎(TA)患者免疫炎症状态 被引量:7
6
作者 崔晓萌 陈慧勇 +10 位作者 丁振奇 纪宗斐 杨程德 邹耀红 达展云 万伟国 戴晓敏 闫焱 孔秀芳 马莉莉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3-798,共6页
目的对伴有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升高的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炎症状态和疾病活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TA患者80例,比较SAA升高组和正常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活动、炎症指标、细胞因... 目的对伴有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升高的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炎症状态和疾病活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TA患者80例,比较SAA升高组和正常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活动、炎症指标、细胞因子及用药情况差异,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s相关系数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A正常组相比,SAA升高组有更多患者Kerr评分≥2(86.44%vs.61.9%,P=0.03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47.84±34.60)mg/L vs.(18.86±15.87)mg/L,P<0.00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17.42(5.20~36.90)mg/L vs.1.80(0.75~4.05)mg/L,P<0.001]、血小板数[(295.00±95.60)×109/L vs.(240.85±75.78)×109/L,P=0.025]、血清球蛋白水平[(29.05±6.49)g/L vs.(24.98±4.33)g/L,P=0.002]、IgG[(13.37±4.52)g/L vs.(11.63±2.63)g/L,P=0.048]、补体C3[(1.26±0.26)g/L vs.(1.03±0.20)g/L,P=0.002]、C4[0.25(0.21~0.29)g/L vs.0.20(0.14~0.23)g/L,P=0.008]及IL-6水平[(10.64±8.93)pg/mL vs.(3.88±2.72)pg/mL,P=0.001]显著高于SAA正常组。结论 SAA升高的TA患者炎症指标和疾病活动性更高,SAA检测有助于了解炎症和疾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TA)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急性时相蛋白 炎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慧勇 臧秀娟 +4 位作者 马莉莉 戴晓敏 郑峰 宋莹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至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34 212例体检者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调查,根据性别、尿检结果、肾功能及血尿酸水平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蛋白尿、血尿和内生...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至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34 212例体检者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调查,根据性别、尿检结果、肾功能及血尿酸水平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蛋白尿、血尿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67%(男性26.82%,女性9.99%),男性平均血尿酸值为(377.64±79.23)μmol/L,显著高于女性(273.87±66.02)μmol/L(P<0.01)。血尿酸平均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2,P<0.01)。女性血尿比例高于男性,蛋白尿阳性率低于男性(P<0.01),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而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1)。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尿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尤其是男性组(P=0.65),但尿蛋白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是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蛋白尿的发生有关,血尿酸水平增高可加重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蛋白尿 血尿 痛风 内生肌酐清除率 成人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体蛋白-3(PTX-3)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情活动性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孙颖 马莉莉 +4 位作者 刘豪 侯君 丁玉芹 严福华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4,406,共6页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s)检测血浆PTX-3水平,采用Kerr指标作为疾病活动性评定的金标准。结果 TA患者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8.5±13.9)ng/mL vs.(0.52±0.26)ng/mL,P<0.01]和RA患者[(18.5±13.9)ng/mL vs.(0.73±0.47)ng/mL,P<0.01];且活动期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26.7±16.8)ng/mL vs.(6.2±4.7)ng/mL,P<0.01],并与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ho=0.78,P<0.01);而健康人与RA患者血浆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后发现,TA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Rho=0.65,P<0.01)、全身血管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程度(Rho=0.67,P=0.04)及管壁增厚程度(Rho=0.54,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PTX-3(≥10.71ng/mL)在评估TA活动性方面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77.78%,准确性为84.44%(ROC曲线下面积=0.95,95%CI:0.89~1.00)。结论 PTX-3有望成为一种评估TA病情活动性的有效的血清学指标,且其血浆水平可能反映了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体蛋白-3(PTX-3) 多发性大动脉炎(TA)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肺部受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秀芳 纪宗斐 +4 位作者 闫焱 陈慧勇 马莉莉 张卓君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分析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肺部受累患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肺部受累患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初诊入院的MPO-AAV患者基线时临床资料,截至2014年8月或死亡,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部受累患者不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8例确诊的MPO-AAV患者,早期系统型13例,全身型50例,重型28例,难治型7例。呼吸系统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和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示以渗出(36例)、肺间质改变(35例)常见;肺活检示8例肺组织病理学见肺泡间隔破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92例,免疫抑制剂治疗79例,两种球蛋白治疗19例,免疫吸附5例。治疗后改善者71例,复发者17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者16例,死亡9例,肺部感染者35例;分别以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和肺部感染为终点,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受累患者临床资料发现:肺部感染、肺间质病变、Scr>500μmol/L以及ALB<30 g/L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65岁、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MPO-AAV患者多有肺部受累,同时伴有全身及血液、肾脏等其他系统受累的异常表现。肺部感染是MPO-AAV肺部受累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且二者相互促进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发病年龄>65岁是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晓敏 董智慧 +20 位作者 陈盛 程永静 达展云 戴生明 董静 侯勇 李芬 刘晓兵 梅轶芳 青玉凤 施春花 史伟浩 舒强 王勇 温鸿雁 徐健 徐胜前 薛静 叶霜 朱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诊断 疾病活动性 中国 专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慢性疾病医疗共同决策中审视患者自主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骥 徐秋实 +3 位作者 白琼 戴晓敏 朱黎鸣 张新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18,共4页
在慢性疾病患者的医疗决策中,患者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临床医生应认识到患者的决策自主性仅仅是患者自主性的一个维度的体现,还应认识到患者的执行自主性、信息自主性、功能自主性以及表述自主性等多个维度;在医疗实践中不仅要作为医... 在慢性疾病患者的医疗决策中,患者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临床医生应认识到患者的决策自主性仅仅是患者自主性的一个维度的体现,还应认识到患者的执行自主性、信息自主性、功能自主性以及表述自主性等多个维度;在医疗实践中不仅要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共享决策的参与者,还应成为患者健康管理素质提高的教育者;学会厘清患者自主性和依从性的关系,通过多种举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提供最好的医疗照护。最后,以克罗恩病患者戒烟为例阐述尊重患者自主性的临床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主性 共享决策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大动脉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颖(综述) 姜林娣(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1-544,共4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锌依赖性的肽链内切酶,近来因其特有的理化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近研究发现MMPs可以参与炎症反应、血管重构等生理病理过程,提示它可能与某些炎症相关的血管疾病如大动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锌依赖性的肽链内切酶,近来因其特有的理化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近研究发现MMPs可以参与炎症反应、血管重构等生理病理过程,提示它可能与某些炎症相关的血管疾病如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甚至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有着不容忽视的相关性。本文重点阐述MMPs的基本生化特性,其在炎症反应与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以及MMPs在大动脉炎病情评估方面的的价值,希望能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大动脉炎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G水平和IgG4相关性疾病反应指数在IgG4-RD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纪宗斐 马玲瑛 +3 位作者 张丽娟 马莉莉 陈慧勇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653,共7页
目的验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反应指数(responder index,RI)在IgG4-RD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诊断效率,并进一步探索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纳入117例符合2012年日本标准的IgG4-RD患者,由3名专科专家通过医师整体... 目的验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反应指数(responder index,RI)在IgG4-RD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诊断效率,并进一步探索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纳入117例符合2012年日本标准的IgG4-RD患者,由3名专科专家通过医师整体评估(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GA)将患者分为活动组(n=78)和稳定组(n=39)。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IgG4-RD RI,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血清标志物及IgG4-RD RI评估IgG4-RD疾病活动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结果活动组IgG4-RD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IgG、IgG4、球蛋白、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可溶性IL-2受体(soluble IL-2 receptor,sIL2R)较稳定组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IgG、IgG4、球蛋白、血沉和sIL-2R水平均与IgG4-RD RI呈正相关(P<0.05)。IgG4-RD RI和血清IgG水平用于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940和0.916。以IgG4-RD RI≥6为标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到92.3%和86.5%;以IgG≥11.6 g/L为标准,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9.1%和82.6%。结论在IgG4-RD活动性评估中,IgG4-RD RI评分具有最高的诊断效率,血清IgG水平也可作为疾病活动性的标志物,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IgG4-RD RI评分和血清IgG水平是临床诊治中可靠、实用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IGG4 IgG 球蛋白 反应指数(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纪宗斐 马玲瑛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8,142,共6页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以多发脏器肿大、血清IgG4升高为特点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病原体感染导致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激活,通过抗原呈递促进CD4+T细胞激活,分化为Th1、Th2、Treg...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以多发脏器肿大、血清IgG4升高为特点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病原体感染导致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激活,通过抗原呈递促进CD4+T细胞激活,分化为Th1、Th2、Treg和Tfh细胞,产生一系列T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B细胞活化并转化为浆细胞,产生IgG4。而巨噬细胞和Treg细胞产生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进一步促进了纤维化的发生。以上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参与IgG4-RD发病,为今后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发病机制 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晓敏 孙晓宁 +5 位作者 马玲瑛 陈慧勇 张卓君 闫焱 王春生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目的总结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和(或)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124例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转归等。结果124例... 目的总结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和(或)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124例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转归等。结果124例患者中有大动脉炎45例(36.3%)、孤立性主动脉炎40例(32.3%)、白塞病37例(29.8%)、巨细胞动脉炎2例(1.6%),以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82例,66.1%)。大动脉炎组女性更多见(3.5∶1),孤立性主动脉炎组发病年龄[(53.5±9.4)岁]及诊断年龄[(55.0±9.3)岁]更大(P<0.05)。97例(78.2%)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次手术69例、≥2次手术28例,有44例(45.4%)接受术前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初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置换术(40.2%)、Bentall术(23.7%)、冠脉搭桥术(11.3%)最常见,术后收缩压得到显著改善[(119.2±38.1)mmHgvs.(108.9±37.9)mmHg,P<0.001]。≥2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瓣周漏(19例,67.9%)为主要原因,其中白塞病(13例,68.4%)多见,仅7例(36.8%)患者在术前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与97例手术患者相比,27例未做手术的患者中,合并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63.0%)者比例更高、诊断年龄[(41.6±16.4)岁]更年轻、女性(74.1%)更多见,其中17例(63.0%)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延期手术。结论非感染性主动脉炎主要见于大动脉炎、孤立性主动脉炎、白塞病等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内科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延缓手术,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血压。未经过内科治疗的白塞病患者更易出现术后瓣周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炎 大动脉炎 孤立性主动脉炎 白塞病 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萆薢分清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卓君 孙颖 +5 位作者 杨晓凌 曹烨民 韩贺东 贺佳 何东仪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观察萆薢分清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3个中心就诊的痛风患者72例,区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总疗程12周。两组别嘌醇剂量:第1周100 mg/d,第2周起调整至... 目的观察萆薢分清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3个中心就诊的痛风患者72例,区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总疗程12周。两组别嘌醇剂量:第1周100 mg/d,第2周起调整至200 mg/d并维持。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同步使用萆薢分清丸和安慰剂,一天2次,每次9 g。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3例和10例患者血尿酸<6.0 mg/dL,试验组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不良事件、重要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萆薢分清丸可提高别嘌醇降尿酸治疗的达标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萆薢分清丸 降尿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A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晓萌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3-427,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和ANCA存在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统,严重时可威胁生命,治疗后容易复发。...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和ANCA存在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统,严重时可威胁生命,治疗后容易复发。本文就近年来关于AAV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发病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功能磁共振成像肌水肿与骨质改变的关系
18
作者 国荣芳 周建军 +4 位作者 孙海涛 姜林娣 於强 傅彩霞 王小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观察中轴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患者骶髂关节功能磁共振成像肌及骨质改变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iemens aera1.5T磁共振扫描仪,用高通道体表线圈,对符合2009年中轴型血清阴性SpA诊断标准的38... 目的观察中轴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患者骶髂关节功能磁共振成像肌及骨质改变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iemens aera1.5T磁共振扫描仪,用高通道体表线圈,对符合2009年中轴型血清阴性SpA诊断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骶髂关节磁共振扫描,观察肌及骨质改变情况。根据磁共振成像,将入组患者分为肌水肿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磁共振图像骨质改变进行影像学评分,包括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SPARCC)以及骶髂关节骨质结构性改变评分(SPARCC SSS)。分析两组间影像评分的统计学差异,将患者骶髂关节周围肌受累范围分为0~12等级,对肌水肿受累范围不同等级与上述指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38例患者中28例(73.68%)患者具有明显肌水肿,竖脊肌22例(57.89%),臀肌13例(34.21%),髂肌11例(28.95%),闭孔内肌5例(13.16%),梨状肌5例(13.16%),其他4例(10.53%)。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骨髓水肿及结构性改变;肌水肿阳性组及阴性组两组间SPARCC(t=2.28,P=0.03)、SPARCC SSS(t=3.37,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ARCC(P=0.00,r=0.67)、SPARCC SSS(P=0.01,r=0.47)均与肌水肿受累范围存在正相关。结论骶髂关节周围肌水肿为中轴型血清阴性SpA磁共振检查的重要征象,伴有肌炎性水肿者骨质改变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病 磁共振成像 水肿/肌 骨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重度冠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卓君 孙颖 +4 位作者 刘冬梅 周彬彬 马莉莉 赵琳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中,分析出现重度冠脉狭窄(severe coronary stenosis,SCS)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尿酸水平与SCS发生风险的关系,探索合并多种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yper... 目的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中,分析出现重度冠脉狭窄(severe coronary stenosis,SCS)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尿酸水平与SCS发生风险的关系,探索合并多种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的适宜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并完成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1417例,分析SCS患者的特征及血尿酸水平与SCS患病的关系。结果合并SCS的患者中,男性比例、吸烟率和收缩压均更高,年龄更大。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沉、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更高,而BMI、空腹血糖和舒张压与不合并SCS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年龄、性别、BMI、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吸烟史等因素后,血尿酸≥430μmol/L时,SCS患者比例显著升高(OR=1.586,P=0.039)。血尿酸水平与BMI、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等传统心血管病高危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的SCS风险增加相关,无症状HUA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控制需要根据风险因素进行分层。对于多种心血管高危因素同时存在的患者,可能需要早于现有国内指南推荐(480μmol/L)进行干预,建议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降尿酸干预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HUA) 2型糖尿病(T2DM) 高血压 冠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TA队列的大动脉炎患者心脏受累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玉姣 马莉莉 +5 位作者 吴思凡 戴晓敏 陈荣毅 俞文溯 陈慧勇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总结华东地区大动脉炎(East China Takayasu’s Arteritis,ECTA)队列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的心脏受累特征。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ECTA队列TAK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 目的总结华东地区大动脉炎(East China Takayasu’s Arteritis,ECTA)队列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的心脏受累特征。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ECTA队列TAK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TAK分类标准,排除具有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TAK患者。将上述患者分为心脏受累组和无心脏受累组,分析心脏受累特点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TAK患者390例,其中心脏受累组186例(47.7%)。TAK患者中心脏瓣膜病155例(39.7%),冠脉受累52例(13.3%),肺动脉高压51例(13.1%),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4.4%),心肌病7例(1.8%)。心脏受累组男女比例为1∶5.6,初发中位年龄为32.6(23.3~45.4)岁,中位病程为30.0(6.4~108.5)个月。心脏受累组患者更易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表现(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也高于无心脏受累组(P<0.001)。Ⅱb型TAK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受累。结论TAK心脏受累并不少见,ECTA队列中心脏受累的患者约47.7%,以瓣膜病、冠脉受累多见,建议规律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TAK) 心脏病 瓣膜病 冠脉受累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