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疾病的CT与B超、ECT的影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黛蒂 吕永泉 +2 位作者 刘文亚 贾文霄 詹青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78-218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疾病的CT、B超及ECT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及细胞学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表现。其中64例行CT扫描;37例行高频超声检查;25例行ECT...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疾病的CT、B超及ECT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及细胞学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表现。其中64例行CT扫描;37例行高频超声检查;25例行ECT扫描。结果:64例中甲亢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甲状腺炎9例,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癌11例。影像学形态上表现为弥漫性改变31例和局灶结节样改变55例。功能上表现为甲状腺组织摄取锝能力的增高或降低,局灶结节表现为“冷”结节16例、“温”结节2例及“热”结节3例。结论:局灶结节样病变的检出高频超声检查较其他方法敏感性高。甲状腺癌淋巴转移CT表现具有特征性。多种病变共存时综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B超 核素显像 影像表现 对比分析 ECT 结节性甲状腺肿 高频超声检查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CT灌注成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卫文 林秉淞 +4 位作者 顾青 黄屏娟 杨钱红 陈林 陆丽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A评分<26分40例作为VCI组,MoCA评分≥26分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CBF)和脑血流容量(CBV)与对侧正常镜像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比例更高,脑梗死灶位于左侧和额颞顶叶的比例更高(P<0.05,P<0.01)。VCI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局部CBF和CBV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均减少(P<0.05);VCI组的病灶侧CBF和CBV下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CA评分与局部CBV和CBF呈负相关(r=-0.3758,-0.47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灌注降低程度与VCI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及b值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雪梅 林江 +2 位作者 叶芳 姚秀忠 曾蒙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对b值使用进行优化。方法:34例患者共20个良性和16个恶性乳腺病灶纳入研究,同期20例正常乳腺受检者列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行乳腺DWI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0,750 s/... 目的:探讨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对b值使用进行优化。方法:34例患者共20个良性和16个恶性乳腺病灶纳入研究,同期20例正常乳腺受检者列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行乳腺DWI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0,750 s/mm2,1000 s/mm2,1250 s/mm2。比较不同b值DWI图像质量,测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时DWI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2,P=0.0516>0.05)。b=750 s/mm2时病灶的CNR明显优于b=1000s/mm2及1250s/mm2时(P值为0.004及0.000),而b=1000s/mm2与1250s/mm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00>0.05)。相同b值时,正常乳腺组织的平均ADC值>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P均=0.000)。以各b值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界定乳腺癌ADC的阈值,则b=750 s/mm2、1000 s/mm2、1250s/mm2时,ADC阈值分别为1.33×10-3mm2/s、1.25×10-3mm2/s、1.16×10-3mm2/s。以上述阈值判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1.25%、87.5%、85.71%,81.25%、77.5%、78.57%及81.25%、82.5%、82.14%。三个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1925>0.05)。结论:乳腺的3.0T DWI中,以b=750s/mm2时病灶CNR最高,值得推荐应用。应用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需要结合ADC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增辉 戴飞 +2 位作者 栾丽娟 王佩芬 武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CT和MR表现特征,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ISF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位置、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邻近颅骨改变)。结果:ISFT最常见症...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CT和MR表现特征,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ISF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位置、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邻近颅骨改变)。结果:ISFT最常见症状是头痛头晕(3/4),4个病灶皆起源于硬脑膜,其中幕上2个,幕下1个,跨天幕生长1个,分叶状3个,类圆形1个,最大径3~8.5cm,平均5.6cm,CT平扫呈不均匀稍高及高密度,无明显钙化;MR T1WI等稍高信号,T2WI混杂等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4),1例出现典型"阴阳征",2例出现"脑膜尾征",邻近颅骨侵蚀性改变2例。结论:当颅内脑外肿瘤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尤其出现典型"阴阳征"及邻近颅骨侵蚀性改变时应考虑到ISFT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武刚 詹青霞 +1 位作者 丁小龙 钟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白质不同解剖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对60名正常成人按年龄分成四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的...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白质不同解剖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对60名正常成人按年龄分成四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解剖部位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行及方向,FA能准确定量分析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的DR诊断体会 被引量:10
6
作者 詹青霞 武刚 +1 位作者 蒋黛蒂 王佩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DR片的诊断经验。方法:有确切肘关节外伤史伴肿胀且DR诊断为3种常见骨折的患儿114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81例,外侧髁骨折20例,内侧髁上骨折13例。观察明确显示的骨折线、肱骨前线征、肱桡小头线征、骨化中心... 目的:总结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DR片的诊断经验。方法:有确切肘关节外伤史伴肿胀且DR诊断为3种常见骨折的患儿114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81例,外侧髁骨折20例,内侧髁上骨折13例。观察明确显示的骨折线、肱骨前线征、肱桡小头线征、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及有无前后脂肪垫征、泪滴变形。结果:肱骨髁上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97.5%,肱骨前线征为92.6%,泪滴变形为81.5%,前后脂肪垫征为21%;外侧髁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85%,肱桡小头线征为65%,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为25%,前后脂肪垫征为20%;内侧髁上骨折中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比例为76.9%,明确显示骨折线为23.1%,前后脂肪垫征为15.4%。结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和外侧髁骨折主要依靠直接显示的骨折线,诊断内上髁骨折主要依靠肘部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肱骨前线征、泪滴变形、肱桡小头线征、脂肪垫征都是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肘关节 骨折 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对盆腔深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沈祖根 蒋黛蒂 +1 位作者 范隆华 刘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技术对盆腔深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可疑盆腔及下肢静脉疾病患者50例,行下肢血管2D-TOF MRV(two-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R venography)检查。技术参数:回波时间5~7ms,重复时... 目的 探讨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技术对盆腔深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可疑盆腔及下肢静脉疾病患者50例,行下肢血管2D-TOF MRV(two-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R venography)检查。技术参数:回波时间5~7ms,重复时间35~45ms,翻转角35°~45°。检查范围包括下腔静脉下段至腘静脉水平,图像质量经评定分级。MRV检查结果与B超或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0例患者图像均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下段至腘静脉及其分支,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诊断率达96.0%;其中25例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股浅静脉、腘静脉723条,其符合率为96.4%。50例患者中MRV提示9例下腔静脉下段至髂外静脉段血栓形成,而B超检查无法清晰完整显示及诊断。10例患者同时进行DSA检查,9例MRV结果与DSA符合,1例MRV提示髂总静脉起始段血栓者DSA造影显示正常。结论 MRV诊断盆腔及下肢静脉疾病具有无创、扫描范围大、对比度高、图像准确直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盆腔深静脉 深静脉血栓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化学位移成像对血液病骨髓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武刚 张蕾 +1 位作者 丁小龙 杨振燕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细胞构成变化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病人通过MR化学位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捡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化学位移率(CSR)、细胞构成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F)。同...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细胞构成变化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病人通过MR化学位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捡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化学位移率(CSR)、细胞构成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F)。同期3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进行了髂骨的化学位移成像及CSR测定,对血液病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定量均值计算及相关分析。结果:血液病组CSR为0.696±0.236,对照组CSR为0.422±0.159,血液病组与对照组间C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细胞构成比和不同TF的骨髓CSR组间差异显著(P<0.001)。Kendall等级相关提示CSR与细胞构成比、TF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治疗后骨髓细胞构成的变化以及是否仍然存在肿瘤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 血液病 骨髓 细胞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核素肾图评价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黛蒂 沈祖根 +2 位作者 钟叶 詹青霞 钱春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DCT)评价梗阻性积水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慢性单侧上尿路梗阻积水病例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8±5.3岁,其中肾盂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7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DCT)评价梗阻性积水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慢性单侧上尿路梗阻积水病例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8±5.3岁,其中肾盂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7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3例,输尿管狭窄3例,孤立肾、急性肾炎、急性梗阻、尿路肿瘤的患者不录入。同时行尿路CTU检查及^(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64排螺旋CT机进行尿路CTU扫描,应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测量平扫、皮髓期、实质期各期腹主动脉CT值及肾实质体积和CT值,计算分肾功能相关参数、CT滤过值及占总肾滤过百分比;同时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测定分肾及总肾GFR,将获得的CT评价肾功能的各项参数分别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所得GFR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T评价肾功能的各项参数值与核素肾图评价肾功能的GFR值比较相关性,P值均<0.01,r值均>0.5,均有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程度为中、高度。结论:CT测得的评价肾功能参数值能够反映肾功能,可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方法,应用于尿路梗阻性疾病CT增强检查时可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多排螺旋CT 核素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癌的 CT 表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增辉 施裕新 +2 位作者 袁敏 宋凤祥 张志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AIDS合并肺癌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提高对AIDS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AIDS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AIDS合并肺癌以中年男性多见,常合并肺部感染。CT多表现为外周分布的类圆形、... 目的:分析、总结AIDS合并肺癌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提高对AIDS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AIDS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AIDS合并肺癌以中年男性多见,常合并肺部感染。CT多表现为外周分布的类圆形、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多合并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感染者与不伴肺部感染者相比,在肿块分布、外形、密度、邻近肺野及胸膜改变、肿大淋巴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但肿块较大、伴有胸水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结论:中年男性AIDS患者伴有肺部机会性感染时,若肿块较大、出现胸水且对症处理后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到肺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雪梅 林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16层螺旋CT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7例肺动脉栓塞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栓塞的分布及CT征象、各级肺动脉的显示率及图像质量。结果:27例共累及123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48支,锐角附壁型充...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16层螺旋CT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7例肺动脉栓塞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栓塞的分布及CT征象、各级肺动脉的显示率及图像质量。结果:27例共累及123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48支,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1支,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9支,完全闭塞型15支。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肺梗死,右心室增大,Westermark征,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叶及段肺动脉显示率均为100%,亚段和第五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为94.08%,79.35%。图像质量为优的21例,良的6例。结论:16螺旋CT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非增强多排螺旋CT扫描探查尿路结石: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黛蒂 曾蒙苏 +4 位作者 钟叶 詹青霞 虞晓明 郁金惠 钱春键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多排螺旋CT(MDCT)扫描技术应用我国成人尿路结石探查的可行性方案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参照228例体重75kg以下成人腹盆部骶髂关节水平的体径值制作含有各种组织成分并在其中植入2~5mm的草酸钙结石和7mm管径的...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多排螺旋CT(MDCT)扫描技术应用我国成人尿路结石探查的可行性方案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参照228例体重75kg以下成人腹盆部骶髂关节水平的体径值制作含有各种组织成分并在其中植入2~5mm的草酸钙结石和7mm管径的水管模型;使用GE Lightspeed 16CT机对模型进行常规剂量和一系列低剂量扫描,筛选出可满足结石诊断要求的低剂量可行性扫描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探查尿路结石评价其可靠性。结果:辐射量CT-DIvol为2.67、2.99和3.4mGy的3个序列图像质量基本可满足诊断。选择其中CTDIvol为2.99的序列,扫描参数为120kV、60mA、扫描时间0.5s/r、扫描层厚5mm、螺距0.938应用于临床,检查病例104例,诊断尿路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7%和88.64%;常规剂量尿路结石检查病例100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18%和93.33%;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95%可信区间有重叠,表示两种方法的特异度与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合适的低剂量MDCT扫描序列探查成人尿路结石是可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量 尿路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动态增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动态增强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9例明确诊断的实变型BA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以3ml/s速度注射对比剂,完成5min的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病灶实性部分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分...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动态增强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9例明确诊断的实变型BA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以3ml/s速度注射对比剂,完成5min的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病灶实性部分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果:平均达峰时间为80s,其中4例为60s,4例90s,1例120s,时间密度曲线均呈快升缓降型。结论:实变型BAC的CT影像形态学与炎症、结核等相似,但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与一般肺癌一致,不同于炎症,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介入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
14
作者 蒋黛蒂 蒋亚平 +6 位作者 康建平 詹青霞 钟叶 沈祖根 潘丽萍 沈君 马秀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介入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有坐骨神经痛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CT确诊有相应椎间盘病变的病例54例,进行CT引导下在病变椎间盘区硬膜外及其神经根周围注射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完成穿...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介入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有坐骨神经痛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CT确诊有相应椎间盘病变的病例54例,进行CT引导下在病变椎间盘区硬膜外及其神经根周围注射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完成穿刺治疗80例次,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18个月。效果好37例(68.5%),较好11例(20.4%),差6例(11.1%),总有效率为88.9%。结论:CT引导下介入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坐骨神经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乳腺癌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刚 李雪梅 顾雅佳(审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437,共4页
—、概况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其中乳腺癌以17.10%的发病率居女性十大肿瘤首位。二、设备设置各地各级医院设备设置差异很大,暂以上海市为参考。基础级:超声。提高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 —、概况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其中乳腺癌以17.10%的发病率居女性十大肿瘤首位。二、设备设置各地各级医院设备设置差异很大,暂以上海市为参考。基础级:超声。提高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1.5TMRI。强化级:超声,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1.5TMRI、3.0T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癌症中心 恶性肿瘤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乳腺癌 死亡分析 推荐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A血管分析软件(VA)在颅内小及微小动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君 胡荣胜 +2 位作者 孙剑波 武刚 詹青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分析软件(V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共44个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头颅CT血管成像(CTA)影像资料。所有影像数据由2组医师独立评估:对照... 目的:评价血管分析软件(V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共44个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头颅CT血管成像(CTA)影像资料。所有影像数据由2组医师独立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后处理重建并完成诊断;试验组采用常规血管后处理+VA血管重建并完成诊断,比较2组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头颅CTA常规后处理重建结合VA对颅内小脑动脉瘤诊断的准确度和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后处理重建图像诊断。V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显示(尤其瘤颈显示)效果优于常规重建。结论:VA软件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头颅CTA常规技术结合VA能更好地发现小及微小动脉瘤,快速诊断和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分析 血管造影CT 血管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联合SWI成像在脑震荡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云 黄明珠 +7 位作者 徐欢芳 姚华 武刚 徐俊 虞晓明 许传会 孙剑波 刘祥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观察脑震荡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及急性期脑内微出血灶,并分析各指标与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0例急诊入院的脑震荡患者(脑震荡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观察脑震荡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及急性期脑内微出血灶,并分析各指标与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0例急诊入院的脑震荡患者(脑震荡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磁共振检查、DTI及SWI检查,对DTI数据执行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同时通过SWI评估脑内微出血灶的部位和数量。根据Rivermead脑震荡综合征问卷(RPSQ)评分结果,患者在伤后6个月被分为PCS (+)和PCS (-)组,对影像学指标与RPSQ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震荡患者的多个白质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存在显著差异;与PCS (-)组相比,PCS (+)组在胼胝体、右侧内囊、双侧放射冠FA值降低。脑震荡患者胼胝体和内囊FA值与RPSQ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另外,在PCS(+)组中,脑内微出血灶数量与RPSQ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震荡患者大脑微结构的特定性变化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震荡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CT值定量评估对大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明珠 徐俊 +2 位作者 刘陈平 武刚 刘祥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薄层CT的脑血管密度定量测量能否作为急性大动脉闭塞的客观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在我院接受急诊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并按照年龄和性别一对一匹配一组无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基于薄层CT的脑血管密度定量测量能否作为急性大动脉闭塞的客观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在我院接受急诊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并按照年龄和性别一对一匹配一组无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由2名医生在多平面重建(MPR)模式下对血管进行评估并测量其CT值,测量区域包括脑动脉高密度征(HAS)段和对侧血管相应位置,对照组测量两侧大脑中动脉对称位置。结果:病例组HAS段血管的CT值明显高于对侧相应位置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HAS段密度范围33~69HU(平均55HU),对侧相应位置血管密度值范围29~51HU(平均40HU);对照组平均CT值约43HU。HAS段与对侧CT值差值以7.55HU为界值诊断急性大血管闭塞的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91.5%;以HAS段与对侧CT值的比值1.12为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89.4%。结论:基于薄层CT对脑血管CT值的定量评估(差值和比值)或可作为诊断大血管闭塞的客观指标;以HAS段CT值与对侧血管密度差值7.55HU或比值为1.12为界值均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高密度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