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风险相关的不良形态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永刚 史振宇 符伟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占病例的75%,其病情凶险危及生命。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形态学特征良好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占病例的75%,其病情凶险危及生命。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形态学特征良好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EVAR在不良形态学特征AAA患者应用的疗效。近年来,研究者聚焦AAA不良形态学特征与EVAR术后风险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临床医师评估EVAR风险提供依据。本文将对不良形态学特征在EVAR术后相关死亡、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和EVAR术后再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形态学特征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路 唐骁 +5 位作者 符伟国 史振宇 吕鹏 戴媛媛 王玉琦 郭大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8例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接受了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接受了术前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术前术... 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8例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接受了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接受了术前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术前术后头颅MRI检查,评价术后新发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术后支架即刻残余狭窄率与钙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28例次CAS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内复查头颅MRI:新发DWI病灶15例(53.6%),均无神经系统症状。根据术后有无新发DWI病灶,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钙化弧度(calcium radian,CR)及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1例患者发生手术侧脑卒中,其余27例恢复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术后1年复查颈动脉超声,并随访颈部X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支架断裂发生率为0。结论在实施远端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CAS对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CR、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斑块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术后新发DWI病灶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钙化 新发DWI病灶 残余狭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锁骨下动脉瘤(SAA)腔内诊治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双超 王利新 +4 位作者 史振宇 唐骁 严栋 郭大乔 符伟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0-845,共6页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瘤(subclavicular artery aneurysm,SAA)患者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共诊治SA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9)岁。所有SAA患者均行腔内治疗,回顾分析围...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瘤(subclavicular artery aneurysm,SAA)患者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共诊治SA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9)岁。所有SAA患者均行腔内治疗,回顾分析围手术期和术后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1例SAA患者支架植入后,近端Ⅰ型内漏明显,改行平行支架植入术;2例Ⅱ型内漏和2例SAA瘤腔巨大分别行侧支和瘤腔钢圈栓塞;中位随访时间19(6~42)个月。随访期间3例SAA患者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右SAA患者在释放支架时未覆盖锁骨下动脉开口,在第2年出现支架近端严重狭窄;2例患者SAA位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左右各1例,分别在第2年和第3年出现支架远端严重狭窄。患者2年和3年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5%和85.7%。结论腔内治疗SAA操作简单,效果明确;右SAA治疗中应在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切线位角度,使分叉部位完全展开,尽量覆盖开口;对于短瘤颈平行支架植入效果较好;锁骨下动脉瘤位于第3段时,术后易出现支架内狭窄,要注意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 腔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假性闭塞手术治疗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4
作者 严栋 唐骁 +6 位作者 符伟国 史振宇 王利新 林长泼 唐涵斐 刘国伟 郭大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6,475,共7页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theromatous pseudo-occlusion,APO)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为APO患者32例,对...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theromatous pseudo-occlusion,APO)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为APO患者32例,对照组为重度狭窄(70%~99%)患者124例。对两组围手术期各主要及次要并发症、随访中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再狭窄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APO组发生心梗1例(3.1%),无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及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1.4%),心肌梗死6例(4.2%),死亡1例(0.7%)。次要并发症:APO组发生切口渗血1例(3.1%),肺部感染2例(6.3%),高灌注综合征2例(6.3%);对照组发生切口渗血3例(2.1%),切口感染2例(1.4%),肺部感染4例(2.8%),颅神经损伤2例(1.4%),高灌注综合征2例(1.4%)。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随访(35.3±17.5)个月。APO组1例(3.1%)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4例(12.5%)发生再狭窄,死亡3例(9.4%),死因均非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8例(5.6%),再狭窄9例(6.3%),死亡8例(5.6%)。两组间围手术期各主要及次要并发症,随访中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再狭窄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PO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假性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