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新建综合医院肿瘤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秀萍 李智勇 王志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7期92-94,98,共4页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地新建综合医院不断涌现。新建综合医院存在青年医师比重较高、中层医师队伍不足、教学病例资料库有限等问题。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有助于推动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治,将MDT诊疗模式应用于肿瘤临床教学...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地新建综合医院不断涌现。新建综合医院存在青年医师比重较高、中层医师队伍不足、教学病例资料库有限等问题。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有助于推动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治,将MDT诊疗模式应用于肿瘤临床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及责任感,有助于住院医师增加对相应病种的学习与认识、增加相关疾病的诊治技巧,在新建综合医院肿瘤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将MDT诊疗模式应用于肿瘤临床教学的相关经验,总结汇总提炼,以期对新建综合医院肿瘤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 新建综合医院 肿瘤医学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妍 马怀幸 刘天舒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1999年至2012年7月),纳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应用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最后共7篇文章进入本系统综述。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改善血小板最低值[加权均数差1.76,95%可信区间(0.08,3.43),P=0.04],提高血小板最高值[加权均数差74.87,95%可信区间(52.54,97.20),P<0.000 01],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加权均数差-1.61,95%可信区间(-2.03,-1.19),P<0.000 01],缩短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加权均数差-3.74,95%可信区间(-4.29,-3.19),P<0.000 01]及恢复至≥100×109/L[加权均数差-3.35,95%可信区间(-4.27,-2.42),P<0.000 01]的时间。且血小板输注比例[相对危险度0.39,95%可信区间(0.23,0.66),P=0.000 5]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危险度0.20,95%可信区间(0.13,0.31),P<0.000 03]更低。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应用于国内患者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天舒 李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08年第6期368-372,共5页
概述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抗肿瘤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蕾 胡雁 +2 位作者 陈怡雯 倪丽萍 陈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者瘙痒症状管理行为,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抗PD-1/PD-L1治疗患者的瘙痒等级、皮肤药物治疗率以及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情况等。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肿瘤患者瘙痒G1~G2/G3级发生率由73.3%、26.7%降至46.7%、6.7%;皮肤用药治疗率由26.7%下降至16.7%;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护士通过应用最佳实践证据,规范了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行为,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PD-1/PD-L1治疗 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瘙痒症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秀萍 林彧夫 +1 位作者 郑景妹 张世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84-187,共4页
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特的GIST,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特征以上皮细胞型为主,生长方式多呈丛状或多结节方式生长。诊断依赖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SDHB阴性或弱阳性。手术切除仍... 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特的GIST,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特征以上皮细胞型为主,生长方式多呈丛状或多结节方式生长。诊断依赖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SDHB阴性或弱阳性。手术切除仍然是可切除的SDH缺陷型GIST的首选治疗,传统靶向治疗疗效有限。本文介绍1例31岁的女性SDH缺陷型GIST病例,该患者因体检发现腹腔巨大占位,而后顺利进行手术切除,病理提示SDH缺陷型GIST,术后7个月复发,未治疗,规律随访,目前病灶仍稳定。此外,本文还进行了文献复习,以了解SDH缺陷型GIS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便及时诊断和管理SDH缺陷型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 免疫组化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的分层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越宏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5期264-267,共4页
胃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占癌症相关死亡第三位,总体来说,胃癌的预后较差,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9.8%和4.0%。目前胃癌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而且与其他瘤种相比,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也比较缓慢... 胃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占癌症相关死亡第三位,总体来说,胃癌的预后较差,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9.8%和4.0%。目前胃癌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而且与其他瘤种相比,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也比较缓慢,许多靶向药物在胃癌的研究中并未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用于腰椎穿刺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凤梅 陈怡雯 +1 位作者 邢旭佳 颜美琼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15-16,共2页
对1例胃癌Ⅳ期伴脑膜转移且极度烦躁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行腰穿置管间断引流脑脊液;置管期间做好疾病护理及严格按规范进行IVPA维护。结果置管第10天,患者注射座表面皮肤稍红,经加强环境消毒和局部换药2d后恢复正常。置管... 对1例胃癌Ⅳ期伴脑膜转移且极度烦躁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行腰穿置管间断引流脑脊液;置管期间做好疾病护理及严格按规范进行IVPA维护。结果置管第10天,患者注射座表面皮肤稍红,经加强环境消毒和局部换药2d后恢复正常。置管期间未出现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腰椎穿刺 脑脊液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与哲学思想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景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黄疸、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合并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是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忌证。笔者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首先,改良肝动脉... 传统观点认为,黄疸、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合并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是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忌证。笔者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肝癌伴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首先,改良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减量化疗栓塞),即将化疗药物减量、栓塞剂剂量不变。其次,对伴有的肝功能不全需分析其原因,如属肿瘤压迫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肿瘤引起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应该先治本,即直接行减量化疗栓塞,而不是先行退黄护肝治疗;对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也可以先治本再治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功能不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9
作者 刘天舒 王妍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的癌症,位于肺癌和前列腺癌(男士)/N癌和乳腺癌(女士)之后。结直肠癌位于癌症致死率第二位。诊断为CRC的患者10人中有9人至少50岁以上。40%50岁及以上的美国人都有结肠良性...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的癌症,位于肺癌和前列腺癌(男士)/N癌和乳腺癌(女士)之后。结直肠癌位于癌症致死率第二位。诊断为CRC的患者10人中有9人至少50岁以上。40%50岁及以上的美国人都有结肠良性肿瘤,估计其中2%将会进展成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阿司匹林 非甾体类消炎药 巢式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