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林丽瑜 陈智鸿 +4 位作者 李彩凤 余冰 吴梅菊 崔玉凯 滕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了解IgAN诊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肾内科经过肾穿刺活检术确... 目的:分析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了解IgAN诊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肾内科经过肾穿刺活检术确诊的235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分型,将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和血尿酸正常组(normal uric acid,NUA组),进行临床相关指标及肾脏病理的相关分析。结果:235例IgAN患者中,男女比例1.45∶1,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0.4±12.9)岁。HUA组患者88例,患病率为37.4%,男性易发(76.1%vs49%)(P<0.01)。与NUA组相比,HUA组患者的BMI、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eGFR、胱抑素C、血同型半胱氨酸、血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病分期与HUA密切相关。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主要表现为M1E0S1T0C0,Lee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HUA组患者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多、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压、eGFR、RBP、CKD2期、CKD3期为IgAN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IgAN患者HUA患病率较高,其临床指标、CKD分期及肾脏病理均相对较重,强化尿酸管理可能有助于延缓IgA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脏病理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9
2
作者 汪年松 吴兆龙 +1 位作者 张月娥 廖履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5 0例血清HBV标志或肾组织HBV抗原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Souther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中HBVDNA。结果 :5 0例IgA肾病患者中 ,血清HBsAg阳性...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5 0例血清HBV标志或肾组织HBV抗原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Souther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中HBVDNA。结果 :5 0例IgA肾病患者中 ,血清HBsAg阳性 17例 (34% ) ;肾组织HBAg阳性 4 8例 (96 % ) ,HBAg在肾小球中阳性率为 82 % (4 1/ 5 0 ) ,其中HBsAg为 5 8% (2 9/ 5 0 ) ,HBcAg为 4 2 % (2 1/ 5 0 ) ;除了肾小球 ,4 7例 (94 % )患者BsAg和HBcAg肾小管上皮细胞亦有阳性沉积 ,分别为 2 8例 (5 6 % )和 39例 (78% ) ;原位分子杂交证实 5 0例患者肾组织HBVDNA阳性率为 92 % (4 6 / 5 0 ) ,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细胞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72 % (36 / 5 0 )和 82 % (4 1/ 5 0 )。Southernblot技术证实在 5 0例患者肾组织中 34例有整合型HBVDNA ,阳性率为 6 8%。结论 :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IGA肾病 抗原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防治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许晨 吴兆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实验性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BWF1为自发性狼疮小鼠模型。在不同发病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红素对小鼠进行连续 2 0周腹腔注射。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 4h尿蛋白量、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实验性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BWF1为自发性狼疮小鼠模型。在不同发病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红素对小鼠进行连续 2 0周腹腔注射。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 4h尿蛋白量、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Ⅰ、Ⅳ型胶原及MMP - 2、TIMP - 2的表达、逆转录—巢式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TGF - β1的表达。结果 :①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小鼠蛋白尿产生 ,降低其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 ,增加肾组织中MMP - 2而减少Ⅰ、Ⅳ型胶原、TIMP - 2及TGF - β1的表达 ,改善小鼠组织学病变并提高其生存率。②蛋白尿发生前使用雷公藤红素较蛋白尿发生后使用疗效更显著。③蛋白尿发生前使用雷公藤红素 3mg·kg-1·w-1和 6mg·kg-1·w-1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该狼疮模型的肾小球硬化具有明确保护作用。其降低肾脏Ⅰ、Ⅳ型胶原的沉积可能是通过增加小鼠肾组织局部MMP - 2而抑制TGF - β1及TIMP - 2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 狼疮性肾炎 雷公藤红素 动物实验 TGF-Β1 免疫抑制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附5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滕杰 陈利明 +8 位作者 邹建洲 吉俊 方艺 丁小强 章晓燕 徐少伟 钟一红 傅辰生 袁敏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9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或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水平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5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伴有两肺间质性炎症。肾活...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或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水平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5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伴有两肺间质性炎症。肾活检示新月体比例为56.7%~5.9%,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的同时,运用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结果单次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ANCA-MPO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4.34±31.73)vs(87.96±46.67),P=0.003];抗-GBM亦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13.00±11.61)vs(23.53±24.27),P=0.079]。肾功能显著改善,2例治疗前需透析的患者中有1例无需维持透析,血肌酐由治疗前710μmol/L降至350μmol/L;3例治疗前无需透析的患者肾功能明显好转,由治疗前586μmol/L、197μmol/L、367μmol/L降至261μmol/L、136μmol/L、236μmol/L。肺部间质性炎症均有明显好转。免疫吸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常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5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快速、显著降低急进性肾炎患者循环中的ANCA、抗-GBM等自身抗体,改善肾功能和肺部病变,使患者迅速达到临床缓解,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免疫吸附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汪年松 吴兆龙 张月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68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HBV抗原(HBAg),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95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HBVDNA。结果:168例IgA肾病患者中,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68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HBV抗原(HBAg),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95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HBVDNA。结果:168例IgA肾病患者中,血清HBsAg阳性32例(19.05%);肾组织HBAg阳性59例(35.12%),HBAg在肾小球中阳性率为30.36%(51/168),其中HBsAg为27.98%(47/168),HBcAg为24.40%(41/168);除了肾小球,HBsAg和HBcAg肾小管上皮细胞亦有阳性沉积,分别为44例(26.19%)和48例(28.57%);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在95例患者肾组织中46例有整合型HBV DNA,阳性率为48.42%;原位分子杂交证实95例患者肾组织HBV DNA阳性率为52.63%(50/95),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细胞和肾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9.47%(47/95)、45.26%(43/95)和33.68%(32/95);其中18例患者肾组织中HBV DNA同时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少数间质淋巴细胞的细胞核中。结论:除了HBV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体液免疫损伤外,也要考虑肾组织直接感染HBV,并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湿泄浊方对气虚湿浊型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蒋春波 於佳炜 +4 位作者 林静 朱云洁 郭建红 宋永亮 金伟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气虚湿浊型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CKD3~4期患者共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气虚湿浊型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CKD3~4期患者共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指标:肾功能(BUN、Scr、eGFR),血Alb、U-TP,凝血功能(Fg、D-D),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GFR、BUN、Scr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GFR、Scr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b、U-TP、Fg、D-D均得到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TP得到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TP、Fg、D-D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能改善CKD3~4期患者肾功能和尿蛋白定量,延缓了肾功能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 CKD3~4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低分子肝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燕 钟一红 丁小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阐明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时低分子肝素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CKD3~5期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速碧林0.4ml/d皮下注射,连续1... 目的阐明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时低分子肝素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CKD3~5期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速碧林0.4ml/d皮下注射,连续10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组(泰特1.8g/d加入0.9%NaCl溶液静脉滴注,连续10d)。测定2组用药前后血浆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LMWH及GSH治疗后血浆AOP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SH组AOPP降低值显著高于LMWH组,分别为(4.89±0.66)ìmol/L和(2.86±0.82)ì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及GSH治疗后GSH-PX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LMWH组和GSH组GSH-PX升高值分别为(3.55±1.01)×104U/L和(4.77±1.78)×104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治疗前后MDA分别为(5.54±1.66)nmol/ml和(5.42±1.40)n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治疗后MDA活力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5.09±1.44)nmol/ml和(4.61±1.30)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结论 LMWH可以改善CK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短期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GSH相比,LMWH的抗氧化作用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慢性肾脏病 低分子肝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滕杰 许佳瑞 +13 位作者 方艺 徐少伟 沈波 刘中华 邹建洲 晋玮 刘红 许嵘 衡艳艳 崔晓萌 王春生 杨守国 刘岚 丁小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成人患者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状况,以指导研究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住院患者病史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成人患者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状况,以指导研究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住院患者病史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结果共入选3896例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其中中青年(<65岁,但≥18岁)患者3086例、老年(≥65岁,但<80岁)患者772例、高龄(≥80岁)患者38例。老年组术前血肌酐、男性、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造影史比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值均<0.05),高龄组术前血肌酐、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中青年组心脏术后AKI发病率均低于老年组和高龄组(23.1%比39.9%,P<0.05;23.1%比42.1%,P<0.05);3组患者院内死亡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患者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术前SCr>1.2mg/dl(1mg/dl=88μmol/L)、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结论老年人心脏术后AKI随患者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且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心脏术后并发AKI时仍应积极救治,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老年人 急性肾损伤 院内死亡率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或骁悉治疗的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平 吴晓莉 蒋金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10期598-599,共2页
目的:比较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或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环孢素+激素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较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收集两组肾移植患者249例:Aza组(即应用Aza+CsA+激... 目的:比较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或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环孢素+激素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较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收集两组肾移植患者249例:Aza组(即应用Aza+CsA+激素)、MMF组(MMF+CsA+激素),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各种并发症(包括排斥反应、各种感染、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结果:Aza组与MMF组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显著;两组总的感染率、肺部感染率相近,但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病死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糖尿病等方面,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MF组在减少急性排异方面优于Aza组,但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机会,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升高,且费用贵,故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骁悉 硫唑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核素动态显像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10
作者 贾平 吴晓莉 +2 位作者 赵湘 何达康 蒋金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素动态显像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不佳且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的患者59例,分为3组:急性排斥反应组18例,加速性排斥反应组12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素动态显像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不佳且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的患者59例,分为3组:急性排斥反应组18例,加速性排斥反应组1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组29例,同时收集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的正常组20例,分别统计上述4组彩色多普勒的阻力指数(RI)、移植肾体积、血流分布,分析彩色多普勒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计算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指标:灌注相内1min时腹主动脉放射性计数与移植肾放射性计数比值(K1min/A1min),功能相20min时膀胱/移植肾放射性计数比值(B/K),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检查指标中,当移植肾体积增大、血流减少、阻力指数升高均提示移植肾病变,以阻力指数较敏感,但特异性不高。根据核素肾动态显像指标的计算数据,K1min/A1min比值联合B/K比值在诊断排斥反应与肾小管坏死方面准确性较高,分别达到96.7%和89.7%;K1min/A1min<4和B/K<1提示排斥反应,K1min/A1min≥4和B/K<1提示肾小管坏死。结论:彩色多普勒联合核素动态显像对于肾移植术后排异、急性肾小管坏死、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二者联合应用,互补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核素动态显像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沈国静 张玉侠 +3 位作者 项波 吴薇薇 李晓蓉 俞小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的指导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IPAQ-L)和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72例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的指导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IPAQ-L)和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72例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度、中度、低度体力活动水平分别为68例(25. 0%)、152例(55. 9%)和52例(19. 1%),每例患者每周工作、交通、家务和休闲运动代谢当量(MET)中位数分别为0、0、585和495 MET-min/周,体力活动类型以家务为主(41. 4%)。146例(53. 7%)达到指南推荐的活动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 003,P=0. 014)、青中年(青年:OR=2. 545,P=0. 019;中年:OR=2. 088,P=0. 042)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OR=2. 349,P=0. 012)是体力活动未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体力活动不足,低于正常人群,尤其应针对男性、青中年和高学历患者给予个性化的体力活动指导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体力活动,改善疾病结局,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体力活动 活动量 代谢当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氨氯地平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12
作者 刘剑 刘凤江 +8 位作者 刘韵子 张沥文 李环 俞夏莲 夏子茹 李欣 黄思怡 郑金鑫 王伟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053-1057,I0010,I0011,共7页
目的:探索左氨氯地平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SDS大鼠19只,饲养于SPF级环境,对照组5只,5/6肾脏切除组6只,5/6肾脏切除+左氨氯地平干预8只。大鼠于造模后2周至10周予左氨氯地平3 mg·kg^(-1)·... 目的:探索左氨氯地平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SDS大鼠19只,饲养于SPF级环境,对照组5只,5/6肾脏切除组6只,5/6肾脏切除+左氨氯地平干预8只。大鼠于造模后2周至10周予左氨氯地平3 mg·kg^(-1)·d^(-1)灌胃处理,10周处死大鼠。于造模后4周和10周测量血压。处死前取大鼠粪便,进行16S核糖体DNA(rDNA)高通量测序;4周和处死时留取血液,行肾功能等生化检测;处死后取肾脏组织、肠道组织行病理染色观察结构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6肾脏切除组大鼠10周的收缩压升高,而与5/6肾脏切除组相比,左氨氯地平干预后可降低收缩压。在4周和10周时,与对照组相比,5/6肾脏切除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明显升高;而与5/6肾脏切除组相比,在4周和10周时左氨氯地平干预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差别。在HE染色水平,与5/6肾脏切除组比较,左氨氯地平可减轻肾脏损伤程度和肠道炎症、水肿。在回肠组织中,与5/6肾脏切除组相比,左氨氯地平可改善模型引起的肠道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降。在肠道菌群方面,左氨氯地平干预改变5/6肾脏切除组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且左氨氯地平干预可改善5/6肾脏切除组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属水平,左氨氯地平干预可改变5/6肾脏切除组大鼠肠道的拟杆菌属、毛螺菌属、普氏菌属、颤螺菌属、梭菌属_UCG-014、颤螺旋菌科、罗姆布茨菌、Allobaculum、Colidextribacter、副拟杆菌、罗氏菌属、普雷沃菌科_Ga6A1组、肠球菌、Fournierella的水平。结论:左氨氯地平一定程度改善5/6肾脏切除组大鼠肾脏损伤和肠道损伤以及改变肠道菌群,其对肠道和肠道菌群的作用与肾脏的保护作用的关联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氨氯地平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许嵘 徐灵菡 +6 位作者 沈波 徐辰祺 孙伟 陈继红 赵静 邹建洲 缪晓帆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透析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透析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hs-cTnT<0.04 ng/ml的患者纳入hs-cTnT正常组,hs-cTnT≥0.04 ng/ml的患者纳入hs-cTnT升高组,使用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MHD患者血清hs-cTnT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35例MHD患者进入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超滤量、超滤率血尿素氮、L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β2微球蛋白、Lg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g白细胞介素6(IL-6)、Lg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房内径、Lg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hs-cTnT对数值(Lg hs-cTnT)呈正相关;Kt/V、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和Lg左室射血分数与hs-cTnT对数值(Lg hs-cTnT)呈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超滤率、血尿素氮、NT-proBNP、左房内径和LVMI是血清hs-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CD4T细胞计数是hs-cTnT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超滤率、血尿素氮、NT-proBNP、左房内径和LVMI是MHD患者血清hs-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CD4T细胞计数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3
14
作者 余金波 邹建洲 +4 位作者 刘中华 沈波 徐少伟 滕杰 丁小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4期189-193,共5页
目的阐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93例MHD患者资料,根... 目的阐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93例MHD患者资料,根据3个月内每次血液透析中血压下降情况,分成无透析中低血压组(no-IDH)、透析中低血压偶发组(o-IDH)和透析中低血压频发组(f-IDH)。IDH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并有低血压症状。3个月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频率<1/10定义为no-IDH,≥1/10但≤1/3为o-IDH,>1/3为f-IDH。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指标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93例MHD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80例(61.4%)、女性113例(38.6%),年龄56.57±4.54(49~68)岁。终末期肾病原发病因中肾小球肾炎194例(66.2%)、糖尿病肾病30例(10.2%)、高血压肾病24例(8.2%)。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率39.9%,其中o-IDH为27.3%,f-IDH为12.6%。以超滤量/体质量水平判断MHD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AUC为0.706(95%CI:0.64~0.77,P<0.01),以超滤量/体质量4.33%作为界值的灵敏度为53.2%,特异度为7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滤率、血NT-proBNP、血浆白蛋白、血2微球蛋白(2MG)等指标与透析低血压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高龄、高超滤率、血NT-proBNP水平高、血2MG水平高、低血浆白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中低血压 危险因素 超滤量/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吕文律 滕杰 +2 位作者 邹建洲 钟一红 丁小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6期298-302,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年龄≥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应用Kap...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年龄≥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13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14~41)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48(37.72~58.28)月。主要死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透始年龄、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Chari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5比例、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比例、透析原因为心力衰竭比例、透始eGFR均显著高于非死亡患者,而CCI=3~4比例、透始尿量、血肌酐、血白蛋白均显著低于非死亡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74.6%、63.2%、48.0%、33.9%。Cox回归分析显示透始年龄(HR=1.070,95%CI1.015~1.127,P<0.05)、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HR=2.052,95%CI1.035~4.068,P<0.05)、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HR=1.888,95%CI1.029~3.463,P<0.05)、CCI≥5(HR=2.675,95%CI1.323~5.411,P<0.05)、透始血白蛋白(HR=0.949,95%CI0.901~0.999,P<0.05)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透始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状况可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液透析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切除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透析患者血压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苏长权 胡玉清 +2 位作者 许树根 丁小强 梁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16年09月合并高血压的难治性SHPT患者42例,随访期3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血压变异性、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磷及相...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16年09月合并高血压的难治性SHPT患者42例,随访期3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血压变异性、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磷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完成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有42例,所有患者均切除术中能发现的所有的甲状旁腺腺体(其中37例切除4枚,5例切除3枚),其中甲状旁腺全切30例,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种植的有1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显著下降(P<0.05),手术成功的患者血钙、血磷、i PTH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缓解。结论:难治性SHPT的透析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后12周,收缩压BPV和舒张压BPV均有明显改善,这对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置换液配方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滕杰 陈利明 +6 位作者 邹建洲 方艺 钟一红 吉俊 章晓燕 傅辰生 丁小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8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置换液的合理配制问题。方法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37例MODS患者,前瞻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置换液配方生理盐...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置换液的合理配制问题。方法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37例MODS患者,前瞻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置换液配方生理盐水2500ml、注射用水1000ml、50%葡萄糖水10ml、5%NaHCO3250ml、10%KCl12ml、10%葡萄糖酸钙40ml、25%MgSO43ml。以前稀释方式输入,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37例患者共治疗171例次,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血钾、钠、氯、钙、磷、镁、ALT、AST、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等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稳定。血pH、PCO2、HCO3-等酸碱指标治疗前后稳定,PO2、BE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后TB、CB、Cr等指标则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本院自制置换液配制简单、离子浓度准确,可安全应用于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置换液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宇莉 丁红 +4 位作者 范培丽 顾奇澜 滕杰 庄园 王文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彩超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观察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彩超观察101例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的前臂血管,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流速等各项指标,并根据手术结果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89例接受手... 目的探讨彩超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观察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彩超观察101例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的前臂血管,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流速等各项指标,并根据手术结果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89例接受手术,4个月后成功透析75例。据此分为成功及失败组分析发现,成功组及失败组术前桡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有统计学差异(2.266±0.410 mm vs.1.975±0.300 mm,P=0.017,t=2.434;0.706±0.165 m/s vs.0.558±0.241 m/s,P=0.009,t=2.686),而内膜中层厚度及反应性充血评价无统计学差异(0.319±0.073 mm vs.0.364±0.090 mm,P=0.081,t=1.770;0.778±0.078 vs.0.814±0.099,P=0.358,t=0.932)。成功组及失败组术前的头静脉内径无统计学差异(2.348±0.690 mm vs.2.221±0.765 mm,P=0.591,t=0.539);但头静脉较细者(<2mm)静脉充盈后内径有统计学差异(2.363±0.344 mm vs.1.987±0.096 mm,P=0.017,t=2.6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应用彩超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应注意测量桡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对于头静脉内径偏细者,测量扩张后静脉内径有助于预测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自体动静脉内瘘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与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晋玮 滕杰 丁小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7期396-400,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约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死亡原因的60%以上。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足以解释ESRD患者如此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率。近...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约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死亡原因的60%以上。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足以解释ESRD患者如此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触发和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意义 损伤机制 心血管疾病 ESRD患者 疾病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艺 丁小强 +4 位作者 陈利明 滕杰 钟一红 傅辰生 邹建洲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8期424-426,432,共4页
目的 了解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非家族性、难治性高脂血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2 0例非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接受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其中 14例患者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 (TC)大于6 .8mmol/L或甘油三脂 (TG)大于 2mmol/L ,低密度脂蛋... 目的 了解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非家族性、难治性高脂血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2 0例非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接受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其中 14例患者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 (TC)大于6 .8mmol/L或甘油三脂 (TG)大于 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均高于 3.1mmol/L。取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血样 ,分别测量血浆TC、TG、LDL、Apo(A)、Apo(B)、Lp(a)、HD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11例患者具有完整的记录 ,其平均年龄 (4 5 .2 5± 8.33) (2 6~ 5 9)岁 ;平均病程为 6 .7年。单次治疗总置换量为 (4 183± 6 6 7) (30 0 0~ 5 0 0 0 )ml,治疗前后TC、TG、LDL、Apo(A)、Apo(B)、Lp(a)、HD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 (6 .86± 1.17)mmol/Lvs (3.4 2± 0 .6 3)mmol/L、(3.92± 2 .13)mmol/Lvs (3.5 7± 1.82 )mmol/L、(4 .0 3± 0 .86 )mmol/Lvs (1.13± 0 .6 6 )mmol/L、(1.34± 0 .37)g/Lvs (0 .85± 0 .30 )g/L、(1.34± 0 .5 7)g/Lvs (0 .70± 0 .34)g/L、(176 .14± 75 .5 3)mg/Lvs (98.4 3± 4 4 .0 8)mg/L、(1.0 3± 0 .2 8)mmol/Lvs (0 .6 8±0 .2 2 )mmol/L、(2 6 3.6± 86 .4 9)mg/dlvs (15 4 .88± 4 4 .12 )mg/dl。TC平均下降 5 1% ;LDL下降约 72 % ;Apo(a)和Apo(b)分别下降 32 %和 4 4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脂血症 二重滤过血浆置换 治疗 疗效 血浆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