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循环DNA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捷 周俭 +1 位作者 王征 樊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6-778,785,共4页
循环DNA是存在于血浆/血清中的游离DNA。已有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循环DNA来源于肿瘤细胞。因此,检测肿瘤患者循环DNA质和量的改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具有较大价值。循环DNA检测具有微创性、标本获取方便、可连续动态检测等优点,是... 循环DNA是存在于血浆/血清中的游离DNA。已有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循环DNA来源于肿瘤细胞。因此,检测肿瘤患者循环DNA质和量的改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具有较大价值。循环DNA检测具有微创性、标本获取方便、可连续动态检测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肿瘤标志物。有关肝癌患者循环DNA的研究不多,本文就循环DNA检测在肝癌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DNA 肝细胞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相关的肿瘤组织标记物筛选
2
作者 贺轶锋 周俭 +2 位作者 黄晓武 黄成 樊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在肝肿瘤细胞中筛选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相关的差异蛋白,为预测患者预后寻找更灵敏、特异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19例符合"上海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6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组),其余13例患者均无瘤存... 目的在肝肿瘤细胞中筛选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相关的差异蛋白,为预测患者预后寻找更灵敏、特异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19例符合"上海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6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组),其余13例患者均无瘤存活(无瘤生存组)。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scopy,SELDI-TOF-MS)建立肝肿瘤细胞蛋白质指纹图谱,生物信息软件(Biomarker Wizard)比较两组之间的蛋白质差异。结果利用弱阳离子交换(weakcation exchange,WCX2)蛋白质芯片在质核比(m/z)2 000~30 000范围内共检测出163个蛋白峰。在建立的蛋白指纹图谱中,复发和无瘤生存组相比较,6个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上调蛋白4个,m/z分别为212 9、220 3、295 0和306 2;下调2个,m/z分别为370 8和118 56。结论由SELDI-TOF筛选出的肿瘤细胞差异蛋白对判断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差异蛋白可能与微血管癌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肝移植 蛋白质芯片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循环DNA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宁 钦伦秀 +3 位作者 屠红 刘银坤 张博恒 汤钊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定量检测肝细胞癌 (HCC)病人血浆循环DNA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79例肝功能正常的HCC病人术前血浆样本以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2 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和 2 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样本 ,抽提血浆循环DNA。将血浆循环DN... 目的 定量检测肝细胞癌 (HCC)病人血浆循环DNA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79例肝功能正常的HCC病人术前血浆样本以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2 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和 2 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样本 ,抽提血浆循环DNA。将血浆循环DNA与荧光染料SYBRgreenⅠ按比例稀释并充分混匀后通过紫外与可见光成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 HCC、肝硬化和肝炎病人血浆循环DNA浓度分别为 (47.1± 4 3.7)ng/mL、(30 .0± 1 3.3)ng/mL和 (6 5 .3± 71 .6 )ng/mL ,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浆循环DNA浓度 (1 7.6± 9.5 )ng/mL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P =0 .0 0 0 ;P =0 .0 0 2 ;P =0 .0 0 1 ) ,而HCC和肝硬化病人以及病毒性肝炎病人两组之间的血浆循环DNA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1 91 ;P =0 .6 85 )。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4 1例HCC病人的血浆循环DNA浓度 (5 4 .3± 4 1 .6 )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38例病人 (39.3± 4 5 .0 )ng/mL(P=0 .0 0 2 )。血浆循环DNA浓度与HCC病人肿瘤大小、TNM分期、2年无瘤生存率、1年和 2年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 (P =0 .0 0 8;P =0 .0 4 0 ;P =0 .0 1 0 ;P =0 .0 1 6 ;P =0 .0 0 1 ) ,而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肿瘤分化、血清AFP浓度及 1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循环 肝细胞癌病人 DNA定量 临床意义 分析及 DNA浓度 循环DNA 无瘤生存率 肝炎病人 血浆样本 肝内播散 HCC 健康志愿者 肝功能正常 green 肝硬化病人 TNM分期 血清AFP 多因素分析 临床价值 定量检测 病人术前 SYBR 荧光染料 分析系统 健康人群 肿瘤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部分肝移植(PLT)的肝叶切除方法及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康 贺轶锋 +6 位作者 周俭 黄晓武 孙健 王晓颖 王征 潘奇 樊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通过不同的肝叶切除方法,建立30%和60%比例的大鼠部分肝移植(partial livertransplantation,PLT)模型。方法 60%PLT组,在体切除(n=50)或者离体切除(n=50)肝左外叶、尾叶,保留中叶、右叶、右前叶;30%PLT组(n=50),在体切除肝左外叶、... 目的通过不同的肝叶切除方法,建立30%和60%比例的大鼠部分肝移植(partial livertransplantation,PLT)模型。方法 60%PLT组,在体切除(n=50)或者离体切除(n=50)肝左外叶、尾叶,保留中叶、右叶、右前叶;30%PLT组(n=50),在体切除肝左外叶、尾叶、右叶、右前叶,仅保留中叶。结果各实验组获取的部分供肝比例与临床部分肝移植相似,移植后存活率较高。结论通过在体切除或者离体切除不同的肝叶组合,建立30%和60%比例大鼠PL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部分肝移植过程,为深入进行肝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肝移植 肝叶切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武金才 陈虒 +3 位作者 李灼日 周开伦 贾户亮 任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6-280,297,共6页
目的拟通过分析不同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的关系,探讨HTPAP单体型对HCC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7例HCC样本,提取其中以AGCTAC、GCGGGT、AGCTGC和GCGGAT等4种主要HTPAP单体... 目的拟通过分析不同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的关系,探讨HTPAP单体型对HCC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7例HCC样本,提取其中以AGCTAC、GCGGGT、AGCTGC和GCGGAT等4种主要HTPAP单体型组成的HCC RNA。绝对定量PCR检测HTPAP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PA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单体型与基因表达的关系。随机选取665例HCC样本并提取DNA,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检测。单体型构建后,分析HTPAP单体型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 377例HCC中有327例由上述4种主要单体型构成。基因表达分析提示,HCC中HTPAP在GCGGGT纯合子组和AGCTAC/GCGGGT杂合子组的表达低于AGCTAC/GCGGAT杂合子组、AGCTAC/AGCTGC杂合子组及AGCTAC纯合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CGGGT纯/杂合子组HCC较其他单体型HCC的HTPAP表达显著降低(P=0.035)。Kaplan-Meier分析提示,GCGGGT纯/杂合子组HCC较其他单体型HCC术后易复发且预后差(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发现GCGGGT单体型是HCC术后复发及预后差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 HCC的不同HTPAP单体型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GCGGGT单体型可作为HCC术后复发和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HTPAP 单体型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文伟 张巨波 +2 位作者 郭磊 张博 叶青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血清MDK对于肝癌诊断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临床样本(包含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及7种不同肝癌细... 目的探讨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血清MDK对于肝癌诊断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临床样本(包含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及7种不同肝癌细胞系中MDK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定量检测120例不同受试人群的血清样本,分析血清MDK在诊断肝癌中的初步临床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MDK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77%vs.30%,P<0.01)及正常肝组织(77%vs.0%,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DK在多株肝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此外,HCC患者血清MDK的中位数水平(1.195 ng/mL,0.84~1.71)较正常人(0.102 ng/mL,0.02~0.53;P<0.01)、HBV相关肝硬化(0.57 ng/mL,0.26~0.67;P<0.05)和HCV相关肝硬化(0.34 ng/mL,0.09~0.56;P<0.01)患者显著升高。结论 MDK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血清检测MDK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Midkine(MDK)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