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膜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文娟 李武 +1 位作者 黄新生 李晓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66,共4页
依据耳膜在解剖学中表现出的力学性质,抽象出六条假设,并由此建立耳膜力学模型。再由受迫阻尼振动原理和变分原理推导出耳膜振动方程。并利用贝赛尔函数建立耳膜位移与声压的关系,得到耳膜位移的解析解。并由此得到耳膜位移的三维图像,... 依据耳膜在解剖学中表现出的力学性质,抽象出六条假设,并由此建立耳膜力学模型。再由受迫阻尼振动原理和变分原理推导出耳膜振动方程。并利用贝赛尔函数建立耳膜位移与声压的关系,得到耳膜位移的解析解。并由此得到耳膜位移的三维图像,再与有限元数值模拟、解剖学得到图像相对比,证明此方程的正确性。所得方程可以从力学角度对耳朵一系列的生理现象、病理特征及病变原因进行研究。该思路及所得方程为耳生物力学的研究及应用开拓(提供)了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方程 变分原理 耳膜 贝赛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基底膜的振动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塔娜 许立富 +2 位作者 饶柱石 黄新生 周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3,208,共5页
为探讨豚鼠耳蜗基底膜的听觉机制,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技术进行了声音在28只成年健康豚鼠耳中传递的测试实验.将豚鼠麻醉后切断头取出听泡,采用电钻暴露其耳蜗基底膜,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仪在给定的声压级、频率的纯音激励条件下测量豚鼠... 为探讨豚鼠耳蜗基底膜的听觉机制,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技术进行了声音在28只成年健康豚鼠耳中传递的测试实验.将豚鼠麻醉后切断头取出听泡,采用电钻暴露其耳蜗基底膜,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仪在给定的声压级、频率的纯音激励条件下测量豚鼠外耳道耳蜗基底膜的振动速度,并测量了中耳镫骨的振动速度.结果表明,豚鼠外耳道基底膜具有频率选择特性,而且其基底膜的振动具有行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镫骨 耳蜗 多普勒激光 听觉机制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砧骨激励式压电振子听力补偿性能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后广 田佳彬 +3 位作者 饶柱石 黄新生 塔娜 檀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1期191-195,200,共6页
针对传统压电式人工中耳输出增益较小、工作频带窄的问题,提出利用压电叠堆型压电振子激振砧骨体来补偿听力。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搭建由送声器、测声探管、压电振子及激光测振仪等构成的颞骨实验台,对振子动态特性、听骨链在声激励... 针对传统压电式人工中耳输出增益较小、工作频带窄的问题,提出利用压电叠堆型压电振子激振砧骨体来补偿听力。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搭建由送声器、测声探管、压电振子及激光测振仪等构成的颞骨实验台,对振子动态特性、听骨链在声激励下及压电振子激振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比分析镫骨在两种激励下的运动情况,研究压电振子的听力补偿情况。结果显示,该砧骨激励式压电振子在低功耗、低电压下,便能对听力损伤进行有效补偿。此外,该压电振子听力补偿时还具有高频性能优异的特点,一方面在同等驱动电压下,高频补偿能力更强,能激起高达130 dB鼓膜声激励对应的运动幅度;另一方面,对高频段听力补偿时,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人工中耳 听力损伤 压电振子 颞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中耳力学模型的研究
4
作者 李武 姚文娟 +1 位作者 黄新生 李晓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依据人工中耳的机械模型[6],抽象出六条假设,并由此建立人工中耳力学模型。由变分原理及贝赛尔函数推导出人工鼓膜位移与声压的关系,得到鼓膜位移的解析解,并由此得到听骨位移。经与试验测得位移相对比,证明该方程的正确性。依据方程可... 依据人工中耳的机械模型[6],抽象出六条假设,并由此建立人工中耳力学模型。由变分原理及贝赛尔函数推导出人工鼓膜位移与声压的关系,得到鼓膜位移的解析解,并由此得到听骨位移。经与试验测得位移相对比,证明该方程的正确性。依据方程可以避免环境和测试人员技术水平的干扰,能够更客观地评价人工听骨的传声性能。而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同时它还可以优化听骨的材料和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听骨 中耳结构 欧拉方程 变分原理 贝赛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整耳传声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海峰 刘后广 +2 位作者 周雷 饶柱石 黄新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2期61-64,83,共5页
由于人耳的复杂几何形态、超微结构特性,很难通过实验测量其动态响应,所以建立精确有限元模型对研究人耳声音传导特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有人耳模型中耳蜗部分多没有考虑其内部两腔体积不对称。在原有所建人体外耳、中耳力学模型基... 由于人耳的复杂几何形态、超微结构特性,很难通过实验测量其动态响应,所以建立精确有限元模型对研究人耳声音传导特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有人耳模型中耳蜗部分多没有考虑其内部两腔体积不对称。在原有所建人体外耳、中耳力学模型基础上,参考耳蜗尺寸实验测量数据,建立考虑耳蜗两腔不对称的整耳模型。并在外耳道施加90 d B的声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谐响应分析。最后,分别通过镫骨底板位移频响、鼓膜脐部位移频响、镫骨速度传递函数、耳蜗输入阻抗的仿真结果数据与国外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中耳 耳蜗 前庭阶 鼓阶 有限元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窗激振人工中耳压电作动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寇寅欣 王贺贺 +3 位作者 刘后广 刘耀松 周雷 黄新生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3,87,共5页
针对现有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存在的低频增益不足,与圆窗膜尺寸不匹配及初始压力不可控的问题,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一款带有弯张放大器的新型压电作动器。为了辅助设计该作动器,建立了作动器有限元模型及作动器-... 针对现有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存在的低频增益不足,与圆窗膜尺寸不匹配及初始压力不可控的问题,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一款带有弯张放大器的新型压电作动器。为了辅助设计该作动器,建立了作动器有限元模型及作动器-人耳耦合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作动器弯张放大器、支撑弹簧、耦合杆端面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实验对所设计的压电作动器的频响特性、总谐波失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压电作动器工作频带宽,低频性能优越;最大谐波失真仅为2.36%,满足助听装置清晰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激振 人工中耳 压电作动器 弯张放大器 听力补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振位置对压电式人工中耳听力补偿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莹 刘后广 +3 位作者 饶柱石 黄新生 杨建华 杨善国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6-433,共8页
研究不同激振位置对压电式人工中耳听力补偿性能的影响,确定压电式人工中耳最优激振位置。建立人耳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和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分别在鼓膜脐部、砧骨体、砧骨长突和圆窗施加相同的位移驱动,... 研究不同激振位置对压电式人工中耳听力补偿性能的影响,确定压电式人工中耳最优激振位置。建立人耳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和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分别在鼓膜脐部、砧骨体、砧骨长突和圆窗施加相同的位移驱动,通过检测镫骨足底板位移及基底膜的最大位移,分析这些位置的激振对人工中耳听力补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镫骨足底板位移为评估标准会低估圆窗激振的高频听力补偿效果。砧骨长突激振下的基底膜特征位置处的运动位移大于激振鼓膜脐部及激振砧骨体时的位移值,其中激振砧骨体时的基底膜特征位置处运动位移最小;激振圆窗时的基底膜特征位置处运动位移在低频段小于激振其他位置时对应的位移值,但在中、高频段其激振效果最好。在频率低于400 Hz时,砧骨长突激励听力补偿效果最好,圆窗激励听力补偿效果最差。当频率大于1 k Hz时,圆窗激励听力补偿效果比其他位置好。以传统的镫骨足底板响应为评估标准,将低估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的听力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中耳 压电作动器 激振位置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中耳传声对响度感知影响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王贺贺 刘后广 +3 位作者 杨建华 周雷 杨善国 黄新生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现有响度模型主要通过滤波器组在传递特性上模拟人耳感声特性,未能真实反映人耳的生理结构。基于新鲜人体颞骨标本微CT扫描影像,通过逆向成型技术及有限元法建立了基于真实生理结构的人耳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外、中耳与人耳响度感知... 现有响度模型主要通过滤波器组在传递特性上模拟人耳感声特性,未能真实反映人耳的生理结构。基于新鲜人体颞骨标本微CT扫描影像,通过逆向成型技术及有限元法建立了基于真实生理结构的人耳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外、中耳与人耳响度感知的关系。该模型主要包括耳道和中耳两个部分,通过镫骨、鼓膜脐部位移响应,镫骨速度传递函数及鼓膜处声压级对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最终,基于该模型,系统分析了经过外、中耳传声,传递到镫骨的镫骨底板输出位移、速度、能量与响度感知听阀曲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镫骨底板输出的等速曲线及等能量曲线在中、高频段内与听阀曲线较接近,可以用于近似评估人耳在该频段内的响度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度 声音传导 生理模型 耳道 中耳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砧骨激励式人工中耳作动器的设计及实验
9
作者 程金磊 田佳彬 +3 位作者 周雷 塔娜 黄新生 饶柱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为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设计的中耳植入式助听器,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砧骨激励式中耳植入助听装置,设计时综合考虑植入位置、空间、手术过程等,并对加工出的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该装置采用压电式作动器,结构简单... 为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设计的中耳植入式助听器,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砧骨激励式中耳植入助听装置,设计时综合考虑植入位置、空间、手术过程等,并对加工出的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该装置采用压电式作动器,结构简单,作动器产生的力能够高效地传送至听骨链。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有限单元法(FEM)对装置的共振频率和输出位移进行预估,仿真及实验结果说明该作动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谐波失真度小于1%,在6.9 Vrms电压驱动下能够提供相当于鼓膜处90 dB SPL激励的效果,可以激励镫骨产生足够的位移以补偿听力损失,是一款有效的助听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作动器 砧骨激励式 人工中耳 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和闭锁患者卵圆窗、圆窗的空间方位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克光 尹东明 +2 位作者 张天宇 戴培东 黄新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4-21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外耳道闭锁患者卵圆窗和圆窗的空间方位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和正常人的CT数据三维重建后,计算圆窗龛口平面、圆窗膜平面、卵圆窗平面、圆窗龛中轴线的空间... 目的:研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外耳道闭锁患者卵圆窗和圆窗的空间方位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和正常人的CT数据三维重建后,计算圆窗龛口平面、圆窗膜平面、卵圆窗平面、圆窗龛中轴线的空间方位。结果:圆窗膜与法兰克福平面的夹角在外耳道狭窄组(42.43°±25.58°)小于正常组(66.72°±45.18°)。圆窗膜与矢状面的夹角在外耳道狭窄组(74.70°±17.94°)小于正常组(91.62°±21.36°)。圆窗膜与冠状面的夹角在外耳道狭窄组(72.14°±20.10°)和外耳道闭锁组(71.38°±27.59°)均小于正常组(92.39°±29.36°)。卵圆窗与冠状面的夹角在外耳道狭窄组(103.38°±20.52°)大于外耳道闭锁组(88.43°±20.14°)和正常组(82.40°±17.25°)。圆窗龛中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在外耳道闭锁组(25.38°±7.63°)大于正常组(17.14°±7.50°)。结论: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圆窗膜后半部分向外下方倾斜,卵圆窗后半部分向内下方倾斜。在外耳道闭锁患者,圆窗龛整体向前倾斜。本研究可为经卵圆窗区和圆窗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以避免损伤面神经、圆窗膜和椭圆囊等内耳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 卵圆窗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