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学琪(综述) 徐雯(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3-668,共6页
刺激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可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在病变部位准确释放药物。光相较于其他刺激,具有非侵入性和时空特异性,且可以通过调整波长、功率以及照射时间等参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眼球作为透明的光学系统,在... 刺激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可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在病变部位准确释放药物。光相较于其他刺激,具有非侵入性和时空特异性,且可以通过调整波长、功率以及照射时间等参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眼球作为透明的光学系统,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涵盖紫外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在眼部的穿透深度、光能量和光毒性,眼部应用中光波段的选择,并综述了基于光裂解、光致异构化、光二聚化及光热转化的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光敏基团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使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进行角膜药物渗透、眼后节药物输送以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内炎、难治性角膜炎等疾病的进展。虽然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光毒性、光热损伤、光敏基团的生物安全性以及光照频率、光照时间等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系统 眼部给药 光响应 纳米载体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曦 董春琼 +4 位作者 张勇进 王历阳 张云 袁非 戴锦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线粒体功能改变及其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标准大气压环境(100 kPa;1 kPa=7.5 mmHg)下,利用压力装置额外予以70 mmHg的气体压力培养RGC-5细胞,按照不同培养时间将RGC-5细胞分为12 h组...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线粒体功能改变及其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标准大气压环境(100 kPa;1 kPa=7.5 mmHg)下,利用压力装置额外予以70 mmHg的气体压力培养RGC-5细胞,按照不同培养时间将RGC-5细胞分为12 h组、24 h组、48 h组。并将标准大气压下培养的RGC-5细胞设为空白组。通过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及DCFH-DA荧光探针染色分别检测RGC-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及胞质内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12 h组、24 h组、48 h组细胞内MMP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24 h组、48 h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12 h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24 h组、48 h组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2 h组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12 h组、24 h组、48 h组细胞内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48 h组胞质内Cyt C蛋白相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12 h组、24 h组胞质内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RGC-5细胞在70 mmHg压力下培养后,表现出细胞凋亡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压力损伤早期线粒体损伤机制可能与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晓萍 沈光林 +1 位作者 祁俏然 孙兴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8-633,共6页
目的评价失眠、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搜集120例POAG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两组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 目的评价失眠、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搜集120例POAG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两组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对两组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对POAG组中3种量表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性别分析。结果 POAG组的失眠、抑郁与焦虑得分(7.43±0.35,45.42±9.87,49.61±12.2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16±0.28,35.49±9.18,40.31±13.08)(P=0.000)。把PSQI总分>7分、SAS得分≥45、SDS得分≥50作为界值,POAG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阳性率分别为54.2%、53.3%和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5%,25.8%,21.7%),差异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患者失眠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0.243,P<0.01),抑郁和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0.516,P<0.01),而抑郁与失眠之间无相关性(r=-0.002,P=0.979)。POAG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失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5)。结论POAG患者的失眠、抑郁与焦虑情绪可能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失眠 抑郁 焦虑 自评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ray多焦点与单焦点晶状体的视觉效果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袁非 黎蕾 +1 位作者 朱志忠 王历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觉效果。方法 将白内障或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33例(45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研究组)与27例(35眼)植入硅胶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觉效果。方法 将白内障或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33例(45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研究组)与27例(35眼)植入硅胶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0.4为97.8%,≥0.7为68.9%,近视力≥0.4为100%;对照组则分别为100%、40.0%和45.7%。两组远视力没有明显差别而近视力有明显差别。研究组91%的患者术后有眩光和光晕,但在3个月内基本适应;对照组基本没有眩光和光晕。结论 Array多焦点晶状体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良好的预期远近视力,近期效果满意;但也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ay多焦点 单焦点 晶状体 视觉效果 比较 多焦点人T品状体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Wistar大鼠视网膜上的生理性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袁源智 袁非 +2 位作者 黎蕾 汪洋 童蓓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成体大鼠视网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生理性表达情况。方法取正常Wistar成年大鼠视网膜进行抗SDF-1和抗P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实时定量RT-PCR测定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mRNA含量,与内参基因... 目的研究正常成体大鼠视网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生理性表达情况。方法取正常Wistar成年大鼠视网膜进行抗SDF-1和抗P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实时定量RT-PCR测定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mRNA含量,与内参基因βactin比较。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可见SDF-1表达,其阳性结果多位于视网膜内层,视神经无明显染色。PCK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上无明显表达。实时定量RT-PCR证实在健康成体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存在一定量的SDF-1mRNA。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存在SDF-1的生理性表达,其生理作用及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黎蕾 王文吉 +2 位作者 袁非 赵耐青 袁源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比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 lardegeneration ,AMD)和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未接受过激光或手术治疗的AMD组 4 1... 目的 比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 lardegeneration ,AMD)和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未接受过激光或手术治疗的AMD组 4 1例 5 4眼和近视组 4 0例 4 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AMD组 2 4例 32眼随访 12~ 72月 (中位数36月 ) ;近视组 2 4例 2 7眼随访 13~ 72月 (中位数 5 4月 )。结果 初诊时 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 .5 37) ;均以中心凹下CNV为主 (P =0 .92 5 ) ;AMD组CNV较大 (0 .90±0 5 3)DD ,近视组较小 (0 .5 4± 0 .31)DD(P =0 .0 0 0 1)。末诊时近视组视力较AMD组为好 (P =0 .0 19)。 2组比较 :AMD组以纤维瘢痕为主 (P =0 .0 0 1) ,近视组以色素增殖和萎缩为主 (P =0 .0 0 0 1)。结论 AMD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直径较大 ,晚期以纤维瘢痕为主 ,自然视力预后差。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直径较小 ,晚期以色素增殖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为主 ,病程相对自限 ,但自然视力预后也是差的。两者都需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在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时更应强调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变性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升高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5的凋亡和自噬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余萍 王靖 袁源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和自噬均是影响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重要因素,但压力是否引发RGCs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和自噬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压力对体外培养的RGCs线粒体途径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RGC-5细胞... 背景研究表明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和自噬均是影响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重要因素,但压力是否引发RGCs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和自噬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压力对体外培养的RGCs线粒体途径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RGC-5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0、20、40和60mmHg(1mmHg=0.133kPa)压力组,根据分组使用自制加压装置对离体培养的RGC-5细胞密闭加压处理4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率,采用JC-1荧光染料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c)、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0mmHg压力组培养的RGC-5细胞呈梭形,可见较多的树突,而20、40和60mmHg压力组随着压力的增大,细胞密度变小,部分细胞树突缩短且变少,死亡细胞增多。正常对照组及0、20、40和60mmHg压力组总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分别为(15.69±0.77)%、(15.77±1.14)%、(18.30±1.07)%、(23.28±1.33)%和(34.47±1.1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90,P〈0.001),其中40mmHg压力组和60mmHg压力组总凋亡和坏死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橙色荧光,20mmHg压力组和40mmHg压力组细胞荧光强度减弱,橙色变淡,60mmHg压力组细胞呈绿色荧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0mmHg压力组细胞中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40mmHg压力组和60mmHg压力组细胞中LC3-Ⅱ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20、40和60mmHg压力组细胞中Beclin-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压力升高可诱导体外培养的RGC-5细胞形态异常,导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通过线粒体途径发生凋亡和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生理病理 压力 线粒体/代谢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代谢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患者角膜结膜染色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光林 马晓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目的 观察干眼患者角膜结膜染色特点,并分析其与主观症状和其他客观检查的关联性.方法 对105例干眼患者依据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进行评分,并分为轻度症状组(0~20分),中度症状组(20~45分)和重... 目的 观察干眼患者角膜结膜染色特点,并分析其与主观症状和其他客观检查的关联性.方法 对105例干眼患者依据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进行评分,并分为轻度症状组(0~20分),中度症状组(20~45分)和重度症状组(45~100分).所有患者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 up time,BUT)、SchirmerⅠ等相关干眼检查.采用Oxford评分法进行染色评分,分析染色结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3组患者角膜和结膜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眼无差异(P>0.05).角膜和结膜染色评分与OSDI正相关(r=0.497,P<0.01;r=0.434,P<0.01),与BUT无关(P>0.05).角膜评分与SchirmerⅠ无关(r=-0.112,P=0.107),结膜评分与Schirmer Ⅰ负相关(r=-0.166,P<0.05).Sj(o)gren综合征患者眼表各区域均有染色,以中下方角膜和下方结膜多见,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以下方角膜染色多见.结论 干眼角膜结膜染色与患者主观症状密切相关,对干眼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眼表染色 丽丝胺绿 睑板腺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屏终端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尤宇一 袁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4-556,共3页
过度使用计算机会出现视频终端(VDT)综合征。VDT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屈光与调节机制(波前像差改变、调节痉挛等)、眼表机制(泪膜功能异常)和眼外机制(人体工程学)。基于VDT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 过度使用计算机会出现视频终端(VDT)综合征。VDT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屈光与调节机制(波前像差改变、调节痉挛等)、眼表机制(泪膜功能异常)和眼外机制(人体工程学)。基于VDT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微环境镜片(MEGS)、泪液替代、减反射膜(AR-films)等。就VDT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终端 计算机视觉综合征 视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aradine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在体和离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非 黎蕾 王历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 (+) - Cyclaradine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中抗 HSV- 1及其耐药株的作用。方法 应用 VERO细胞培养和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观察 (+) -Cyclaradine对 HSV- 1KOS株、F株、HFTC株、d Py K株、7- 2 667ACVr株和 L e B... 目的 探讨 (+) - Cyclaradine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中抗 HSV- 1及其耐药株的作用。方法 应用 VERO细胞培养和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观察 (+) -Cyclaradine对 HSV- 1KOS株、F株、HFTC株、d Py K株、7- 2 667ACVr株和 L e Bleu株的抑制效果 ,并与无环鸟苷 (acyclovir,ACV)和三氟胸苷 (trifluorothym idine,TFT)作比较。结果  (+) - Cyclaradine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中有确切的抗 HSV- 1作用 ,而且对 ACV和 TFT的耐药株也同样有效。结论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aradine 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 耐药性 抗病毒药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破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萍 袁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7-430,435,共5页
目的探讨VEGF是否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相关性,并定位其破坏位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实验性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2只)。用RT-PCR技术定量第3、5、10、14天时两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水平。同... 目的探讨VEGF是否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相关性,并定位其破坏位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实验性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2只)。用RT-PCR技术定量第3、5、10、14天时两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使用红色荧光微球来空间定位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情况。结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呈现升高趋势。其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位于浅层视网膜的静脉及毛细血管。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与VEGFmRNA水平的升高相一致,其破坏位置在浅层视网膜的静脉及毛细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红色荧光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秀萍 袁源智 +1 位作者 王历阳 袁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观察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D407细胞和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纯化中胚层分化蛋白2,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合和内吞视杆细... 目的:观察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D407细胞和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纯化中胚层分化蛋白2,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合和内吞视杆细胞外节盘膜的情况。结果:中胚层分化蛋白2主要表达在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层,与视杆细胞外节盘膜生物标志物视紫红质完全共定位,纯化的中胚层分化蛋白2可刺激人D407细胞及小鼠原代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体生物标志物Rab7与摄入的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共定位,D407细胞吞噬视杆细胞外节盘膜与中胚层分化蛋白2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但在达到饱和浓度后其吞噬能力下降,中胚层分化蛋白2可结合至视杆细胞外节盘膜及D407细胞表面。结论:中胚层分化蛋白2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分化蛋白2 吞噬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非 陈向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研究其在OIR模型中的促新生血管生长机制。方法:30只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5只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的容器内饲养5 d,再转移至正常...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研究其在OIR模型中的促新生血管生长机制。方法:30只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5只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的容器内饲养5 d,再转移至正常空气下饲养5 d,作为高氧诱导组;另15只小鼠一直在正常空气中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SDF-1、CD14蛋白的定位及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SDF-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P<0.01),血管分支减少,大血管扩张、迂曲。两组小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均可见SDF-1和CD14阳性染色,但高氧诱导组的SDF-1和CD1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视网膜SDF-1与CD14的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r=0.898,P<0.01)。视网膜SDF-1 mRNA表达在高氧诱导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OIR模型小鼠视网膜SDF-1表达增高,其促新生血管功能可能与CD14+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D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型眼前节影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尤宇一 袁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8-911,共4页
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Scheimpflug技术、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及裂隙扫描等为代表的眼前节影像技术提供了房角的各种参数,可测量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前房内径,计算出角膜的屈光度,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能够... 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Scheimpflug技术、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及裂隙扫描等为代表的眼前节影像技术提供了房角的各种参数,可测量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前房内径,计算出角膜的屈光度,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能够测量角膜瓣厚度,甚至可用于调节功能及老视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水平。就几种新型眼前节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影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SCHEIMPFLUG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中曲安奈德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机制
15
作者 陈向武 袁非 靳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2-296,I0015,I0016,共7页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OIR)中曲安奈德(TA)对CD14+细胞聚集及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曲安奈德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哺乳期小鼠36只(共36个眼球),随机将其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6个眼球),6...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OIR)中曲安奈德(TA)对CD14+细胞聚集及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曲安奈德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哺乳期小鼠36只(共36个眼球),随机将其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正常小鼠先行FFA眼底造影,然后每鼠随机摘取一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②单纯高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OIR模型小鼠处理同单纯对照组。③TA高氧组(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TA 2μL,再于17日龄后行FFA眼底造影后摘除术眼,其中6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及视网膜CD1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另6个眼球行视网膜VEGF mRNA的real-time PCR检测。④BSS高氧(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BSS 2μL,余处理同TA高氧组。用t检验两两比较各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视网膜CD14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IOD/AOI),及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值(2-ΔCt×105)。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t=29.62,P<0.001)。与BSS高氧组相比,TA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t=19.879,P<0.001)。TA高氧组和BSS高氧组小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均可见VEGF,CD14阳性染色,但BSS高氧组的VEGF、CD14含量明显高于TA高氧组(t=-2.743,P<0.05;t=-3.592,P<0.01)。并且视网膜SDF-1与CD14的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r=0.662,n=12,P<0.05)。视网膜VEGF mRNA表达在BSS高氧组也明显高于TA高氧组(t=-4.754,P<0.005)。结论 TA能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遏循环中CD14+细胞的聚集,进而减少VEGF等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近交系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席晓勍 褚仁远 陈荣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研究 2种不同诱导方法所致鸡近视眼组织病理改变 ,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雏鸡单眼遮盖或戴凹透镜 ,3周后验光及 A超测定眼轴长 ,摘出眼球 ,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透镜诱导眼和形觉剥夺眼产生相似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 ,... 目的 研究 2种不同诱导方法所致鸡近视眼组织病理改变 ,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雏鸡单眼遮盖或戴凹透镜 ,3周后验光及 A超测定眼轴长 ,摘出眼球 ,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透镜诱导眼和形觉剥夺眼产生相似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 ,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巩膜软骨层增厚 ,纤维层变薄。视杆细胞外节延长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胞质内吞噬体减少。结论 鸡眼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近视眼 透镜诱导 形觉剥夺 病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在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中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建兵 冯一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9-1073,共5页
背景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行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然而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有研究提出术后局部应用环孢素A(CsA)能有效降低其术后复发概率,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评价的证据。目的为CsA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临床疗... 背景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行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然而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有研究提出术后局部应用环孢素A(CsA)能有效降低其术后复发概率,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评价的证据。目的为CsA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临床疗效的评价寻求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检索策略并选择关联检索词对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0月已发表有关比较翼状胬肉术后是否使用CsA滴眼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Cohort)进行检索,检索的数据库包括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中纳入的关联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复发率、Schirmer试验I(sI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纳入的各研究无异质性(P≥0.1,异质性检验,2〈50%),对计数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和计量指标的加权均数差(WMD)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指标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6篇,包括RCT4篇和Cohort研究2篇,1篇RCT的Jadad量表评分为5分,另3篇均为2分;2篇Cohort研究的纽卡斯尔一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6~7分,共纳入309例366眼。6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8--2012年。Meta分析显示,CsA组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24~0.64,P=0.0002;RR=0.24;95%CI:0.13—0.44,P〈0.00001)。CsA组术眼术后sIt较术前的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47,95%CI:1.59~3.35,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与合并结果吻合。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CsA滴眼剂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环孢素A 复发 泪液分泌试验I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AMD患者抗VEGF治疗评价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雅贞 袁源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患者,男,72岁。因左眼视物不清1年并加重2个月于2013年12月12日来诊,患者诉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药物治疗后血压正常;2年前曾患脑血管梗塞。
关键词 抗VEGF治疗 患者 管状结构 AMD 视网膜 视物不清 高血压病史 脑血管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蠕形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满意 马晓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5-589,共5页
蠕形螨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在眼部,蠕形螨可出现在睫毛、睫毛毛囊以及睑板腺上。睫毛采样结合螨虫计数的方法使得蠕形螨感染的诊断更加准确。研究认为蠕形螨与睑缘炎、结膜炎及继发于睑缘炎和结膜炎的部分角膜病变相关。茶树精... 蠕形螨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在眼部,蠕形螨可出现在睫毛、睫毛毛囊以及睑板腺上。睫毛采样结合螨虫计数的方法使得蠕形螨感染的诊断更加准确。研究认为蠕形螨与睑缘炎、结膜炎及继发于睑缘炎和结膜炎的部分角膜病变相关。茶树精油可通过杀螨及额外的抗菌、抗炎作用减少蠕形螨数量并治疗蠕形螨相关眼病。本文对眼部蠕形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睑缘炎 茶树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满意 马晓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5,共9页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建立大鼠干眼模型,观察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5只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干眼对照组(A组)、溶剂治疗组(B组)、羊膜提取液组(C组)、羊膜...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建立大鼠干眼模型,观察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5只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干眼对照组(A组)、溶剂治疗组(B组)、羊膜提取液组(C组)、羊膜凝胶组(D组)和人工泪液治疗组(E组),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大鼠干眼指标,包括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眼组织标本行病理及生化检测,包括角膜HE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试验。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羊膜匀浆提取液及羊膜凝胶均可改善大鼠干眼状况。治疗4周后D组大鼠的各项干眼指标相对于B组均有明显好转,干眼治疗效果明显优于E组(P<0.05)。另外,羊膜凝胶可使干眼大鼠的角膜上皮平整规则,角膜上皮K10表达下调,增加角膜MUC1的表达,有助于维持泪膜稳定性。结论羊膜凝胶可通过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性,抑制角结膜鳞状上皮化生,促进结膜杯状细胞增殖、黏蛋白分泌而减轻干眼的病理损伤,从而缓解干眼的症状,具有治疗大鼠干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苯扎氯铵(BAC) 羊膜 角蛋白10 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