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续嗣钰 柳涛 +6 位作者 兰路路 薛怡宁 卫威 韩奕 穆素成 宋海燕 杜施霖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2-730,共9页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联合脂多糖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在初次注射雨蛙素1 h后,CA组及OA组小鼠分别给予CA腹腔注射或OA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8 h。造模24 h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收集血清和胰腺、肺、结肠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ALT、AST和Cr水平。RT-PCR检测胰腺、肺组织促炎因子表达,通过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和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形成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水平,以及结肠组织ZO-1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严重,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中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CA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α-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下调(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减少(P值均<0.05)。结论CA可减轻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SAP小鼠模型的症状,抑制中性粒细胞募集及NET形成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小鼠 近交C57BL 咖啡酸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的岗位管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育红 徐建鸣 +2 位作者 周婉婷 冯丽 朱辛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74-76,共3页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我院年急诊量约16~18万人次,其中约60%以上为老年急症,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病例为主。急诊患者多、重、急,流动性大,危急情况随时出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而护...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我院年急诊量约16~18万人次,其中约60%以上为老年急症,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病例为主。急诊患者多、重、急,流动性大,危急情况随时出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而护士超负荷工作,上述特点给急诊护理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急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与医疗护理安全密切相关[1]。2011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岗位管理 心脑血管系统 急诊护理管理 医疗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人员 重症患者 超负荷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斐翔 俞凤 +3 位作者 王瑞兰 宋振举 童朝阳 朱长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目的·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协助病原体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抗感染方案调整、改善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该研究由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 目的·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协助病原体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抗感染方案调整、改善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该研究由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及一项诊断试验构成。纳入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4家医院住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重症医学会与欧洲重症医学会发布的脓毒症3.0标准和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入组患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感染部位标本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仅送检传统病原学检测(传统病原学检测组),或在送检传统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同步送检mNGS(联合mNGS检测组)。患者预后的主要评价指标为7 d全因死亡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7 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变化、7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变化、28 d全因死亡率、28 d机械通气或死亡的复合终点发生率、28 d无呼吸机天数、28 d非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日均花费。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2组的协变量分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2组死亡率。使用联合mNGS检测组患者感染部位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试验。以临床综合判定的责任病原体为参考标准,分别将传统病原学检测和mNGS检测结果与参考标准相比较,计算2种方法和参考标准之间的阳性百分比一致性、阴性百分比一致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责任病原体检出能力。结果·共入组患者533例,其中311例选择接受额外的mNGS检测,222例仅接受传统病原学检测。非随机对照试验中,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协变量后,联合mNGS检测组的7 d全因死亡率低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4.8%vs 8.6%,HR 0.37(95%CI 0.15~0.91),P=0.031],联合mNGS检测组的28 d无呼吸机天数多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19.9 d vs 18.4 d,P=0.041)。2组在28 d全因死亡率和日均住院花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试验提示,mNGS检测结果与临床综合判定的责任病原体的阳性百分比一致性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91.9%(95%CI 87.7%~95.0%)vs 56.1%(95%CI49.7%~62.4%),P<0.001],阴性百分比一致性低于传统病原学检测[29.2%(95%CI 18.6%~41.8%)vs 69.2%(95%CI56.6%~80.1%),P<0.001],阴性预测值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48.7%(95%CI 32.4%~65.2%)vs 29.4%(95%CI 22.3%~37.3%),P=0.001]。结论·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相比,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感染部位标本行mNGS可提高责任病原体的检出率。相比于仅行传统病原学检测,联合mNGS检测的患者7 d全因死亡率更低,提示mNGS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具有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脓毒症 肺部感染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丽 杨漂羽 +3 位作者 丁佳妮 施辉 蔡吉 张玉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修改、整理,并测量条目的权重值。结果:遴选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兴趣,函询意见较为集中,两轮函询后形成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包... 目的:构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修改、整理,并测量条目的权重值。结果:遴选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兴趣,函询意见较为集中,两轮函询后形成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21个、三级条目69个。结论:构建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覆盖面广且充分结合预检分诊实际工作情况,能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培训方案 专家函询法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AK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裸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悦 续嗣钰 +3 位作者 王珏 杜施霖 张春蕾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L/kg、60μL/kg或生理盐水,每周2次。8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癌肺转移率。MHCC97H细胞用华蟾素高、低剂量(2.5μL/m L、5μL/m L)干预,通过划痕实验、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用CoCl2孵育模拟低氧环境诱导MHCC97H细胞,同时加入高、低剂量华蟾素干预,通过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华蟾素对低氧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的影响。使用转录组学分析华蟾素对MHCC97H细胞的效应机制。用Western Blot检验华蟾素干预对MHCC97H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华蟾素干预组裸鼠较对照组肝癌肺转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使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减小、上皮型分子表达上调(t=2.860,P<0.05),并使EMT转录因子和基质型分子下调(t值分别为3.545、2.022、2.852、2.341,P值均<0.05)。低氧诱导上调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和基质型分子、EMT转录因子表达水平(P值均<0.05),华蟾素干预逆转EMT变化并抑制划痕愈合(P值均<0.05)。肝癌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华蟾素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基因差异,华蟾素主要影响了肿瘤、代谢、免疫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其中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华蟾素干预可下调HCC细胞AKT、P-AKT和P-AKT/AKT的水平(t值分别为2.434、3.401、2.258,P值均<0.05)。结论华蟾素可抑制肝癌转移,尤其对于低氧环境诱导的肝癌转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HCC细胞EMT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转移 华蟾素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超在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君龄 陶振钢 +9 位作者 薛明明 刘骏桢 施东伟 姚晨玲 沈洪 宋振举 蔡映云 袁颖 童朝阳 舒先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心超表现,评估其在判断PE预后方面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97例经肺动脉造影或通气血流灌注检查的急性PE患者,其中有331病...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心超表现,评估其在判断PE预后方面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97例经肺动脉造影或通气血流灌注检查的急性PE患者,其中有331病例进行了心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2组,即右心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组(normal and mildly impaired right heart function,No RVD组)和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组(acute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组).随访患者6个月的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31例急性PE患者中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例为95例(28.7%),未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例为236例(71.3%).通过两组患者6个月的随访,发现RV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No RV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超表现中肺动脉高压(P=0.003,OR=4.13,95% CI:3.00~5.67),肺动脉增宽(P=0.005,OR=4.72,95%CI:2.70~8.26)和右室扩大(P=0.007,OR=163.92,95% CI:65.09~412.79)是评估PE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结论 心超随访有助于急性PE患者的预后评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宽、右室扩大可能是判断急性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良预后的心超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肺栓塞 预后 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陶振钢 袁颖 +7 位作者 顾俭勇 施东伟 姚晨玲 童朝阳 沈洪 薛明明 宋振举 蔡映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体质量250g左右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甲基强的松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对...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体质量250g左右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甲基强的松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经气管插管注入生理盐水0.2mL,其他各组注入博莱霉素5mg/kg制备成模型。甲基强的松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分别予甲基泼尼松龙6mg/kg、阿司匹林10mg/kg,于第7、14、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取其肺组织作以下测试:HE染色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羟脯氨酸、IL-4、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水平;Real-Time PCR检测TGF-β的mRNA表达。结果博莱霉素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在第7天时出现明显的出血渗出性炎症反应,在第28天时出现明显的肺组织纤维化;其肺组织的羟脯氨酸、IL-4和TNF-α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TGF-β蛋白和TGF-β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阿司匹林治疗组肺组织病理与博莱霉素模型组比较,第7天时大鼠肺组织的炎性渗出有明显减轻,第28天时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轻。阿司匹林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的羟脯氨酸、IL-4、TNF-α含量较博莱霉素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其肺组织TGF-β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博莱霉素模型组(P<0.05)。阿司匹林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治疗组相比较,在第28天时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甲基强的松治疗组(P<0.01),而IL-4、TNF-α、TGF-β、TGF-βmR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炎症细胞分泌TGF-β、IL-4和TNF-α,减轻博莱霉素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肺间质纤维化 博莱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p-GalNAc-T14)表达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鑫 郭剑明 +1 位作者 徐凯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76,292,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14,pp-GalNAc-T14)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根治性肾癌切除标本的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14,pp-GalNAc-T14)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根治性肾癌切除标本的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mRNA的表达情况;用单四唑(MTT)法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该细胞系(786-0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抑制杀伤效果,并运用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pp-GalNAc-T14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mRNA均有表达,扫描定量显示pp-GalNAc-T14mRNA的表达在肾癌组织中较正常肾组织高34.91%(P<0.05)。(2)冬凌草甲素作用于786-0细胞后,细胞中pp-GalNAc-T1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24h下降15.98%、48h下降44.30%、72h下降5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随着冬凌草甲素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16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引起的生长抑制明显高于8μmol/L的抑制率(P<0.05),最高可达90%以上。结论 pp-GalNAc-T14通路与肾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冬凌草甲素可以下调O-糖链的起始糖基化转移酶pp-GalNAc-T14的表达,产生抑制肾癌细胞的作用;冬凌草甲素可能成为RCC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RCC)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p-GalNAc-T14) 冬凌草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蛋白酶抑制剂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颖川 姜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5,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尿蛋白酶抑制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0只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手术对照 (C)组、缺血再灌注 (IR)组、药物治疗 (U )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第 4 5min、再灌注后...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尿蛋白酶抑制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0只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手术对照 (C)组、缺血再灌注 (IR)组、药物治疗 (U )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第 4 5min、再灌注后 30、6 0、12 0min 4个时点 ,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 ,并取血浆和左肺 ,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 ,肺组织干 /湿重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及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血浆TNF α含量 :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血浆TNF α含量明显增加 ,较C组和U组显著增高(P <0 .0 5 ) ;而U组的TNF α含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2 )肺组织SOD含量 :经缺血再灌注后 ,IR和U组肺组织SOD含量较C组同时点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U组减少的程度明显小于IR组 (P <0 .0 5 )。 (3)肺组织D/W比值 :经缺血和再灌注后 ,IR和U组的肺组织D/W比值都呈进行性下降 (再灌注 6 0、12 0minvs缺血 4 5min ,P <0 .0 1) ;U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IR组 (再灌注 6 0、12 0min时 ,U组vsIR组 ,P <0 .0 5 )。 (4 )肺组织病理变化 :缺血再灌注后IR组肺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 ,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炎性液体渗出渐显著 ,电镜下见肺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蛋白酶抑制剂 防治 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泵输注高浓度氯化钾临床应用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吉 赵慧华 +1 位作者 张育红 杨新梅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93-96,共4页
对微量泵输注高浓度氯化钾纠正严重低钾血症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尿量、生化和血气的监测,做好微量泵的管理和补钾通道的监护等,以提高高浓度氯化钾微... 对微量泵输注高浓度氯化钾纠正严重低钾血症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尿量、生化和血气的监测,做好微量泵的管理和补钾通道的监护等,以提高高浓度氯化钾微量泵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高浓度氯化钾 微量泵 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反复短暂意识丧失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亚平 颜彦 +3 位作者 胡嘉禄 巩雪 钱菊英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3-545,共3页
代谢性心肌病在临床中较少见,尤其是其中的PRKAG2心脏综合征。它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青春期后发病为主;PRKAG2基因突变引起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降低,糖原的异常积聚,
关键词 PRKAG2心脏综合征 R302Q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基因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峰 薛明明 尹化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6-490,共5页
TWIST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osic Helix-Loop-Helix farily,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种属的基因组中高度保守并调控胚胎发育。该基因的功能包括参与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抗细胞凋亡、... TWIST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osic Helix-Loop-Helix farily,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种属的基因组中高度保守并调控胚胎发育。该基因的功能包括参与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抗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导致染色体不稳定等,但是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证实了表观遗传学为肿瘤发病重要机制之一,其中TWIST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都有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基因 甲基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Ⅶ因子激活蛋白酶(FSAP)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薛明明 宋振举 +7 位作者 徐云洁 栾骁 陈斌 樊帆 陈东旭 姚晨玲 童朝阳 陶振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559,564,共5页
Ⅶ因子激活蛋白酶(factorⅦ-activating protease,FSAP)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存在于外周循环血浆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初始FSAP是无活性的酶原,它可由阴离子聚合物如肝素、右旋糖酐硫酸盐、钙离子等细胞内成分激活,也可由细胞外RNA、组蛋白激... Ⅶ因子激活蛋白酶(factorⅦ-activating protease,FSAP)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存在于外周循环血浆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初始FSAP是无活性的酶原,它可由阴离子聚合物如肝素、右旋糖酐硫酸盐、钙离子等细胞内成分激活,也可由细胞外RNA、组蛋白激活,单链无活性的酶原变为双链有活性的酶。FSAP的生物学功能也可被多种物质抑制,如TFPI、C1-抑制剂、α2抗纤维蛋白溶酶等。FSAP基因含有13个外显子,长35 kb,位于染色体10q25-q26,两个主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G534E(MⅠ)和E393Q(MⅡ)。前者为当前研究热点,与血管栓塞性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Ⅶ因子激活蛋白酶(FSAP) 激活 抑制 血管栓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致难治性高血压1例
14
作者 张亚平 颜彦 +1 位作者 丁文军 陈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5
作者 慕婉晴 周燕南 +3 位作者 胡延妍 陈遥 姚晨玲 顾国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可导致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已成为全球人类十大死因之一,且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可导致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已成为全球人类十大死因之一,且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合理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健康人血中浓度很低。当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血中PCT水平迅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一特点使得PCT可作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并较传统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动态监测PCT水平可反映机体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本文总结了PCT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和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良好指标,并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耐药与缩短疗程。单一的PCT指标在检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上仍有一定局限,PCT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组合作为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指标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PCT) 脓毒症 抗生素治疗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2-核转录因子-κB/激活蛋白-1介导的重度哮喘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至 邹依宁 +5 位作者 毕晶 闵智慧 曾瑜真 毛若琳 姜志龙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尤其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GR)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及其下游的炎性转录因子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临床...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尤其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GR)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及其下游的炎性转录因子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临床招募健康对照者12例,轻中度哮喘患者12例,重度哮喘患者10例,收集其外周血,进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抑制IL-8释放试验,检测重度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lecule cells,PBMCs)是否存在激素敏感性下降。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BMCs的GRα蛋白质水平及跨膜转运情况。HDAC2活性试剂盒检测PBMCs核蛋白的HDAC2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的亚基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c-Fos的水平。结果重度哮喘患者PBMCs在TNFα诱导IL-8释放实验中表现出对Dex敏感性下降;GR总蛋白质水平虽然代偿性升高,但GRα水平下降且向核内转移减弱;HDAC2活性降低,炎性转录因子NF-κB、AP-1亚基被激活。结论重度哮喘患者的PBMCs中存在激素不敏感,可能是通过HDAC2-NF-κB/Ap-1介导的炎症通路引起了GRα表达量下降和转运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哮喘 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 糖皮质激素受体 核转录因子 激活蛋白-1(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施霖 耿文叶 童朝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研究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取6条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交叉方式给药,分别灌胃给予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参比制剂达美康,给药剂量为30 m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 目的研究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取6条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交叉方式给药,分别灌胃给予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参比制剂达美康,给药剂量为30 m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考察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药动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计算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达美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101.74±20.29)μg/(mL h),自制制剂格列齐特缓释片的AUC0-∞为(95.40±28.68)μg/(mL h),两者间各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对达美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77%,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将制剂在犬体内的吸收分数与体外累积释药率作线性回归,达美康与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894,均大于临界值(r0.05,7=0.754),两者的体外释放速率与犬体内吸收速率均相关。结论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具有缓释特征,其与参比制剂达美康生物等效。本研究建立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预测格列齐特缓释片在体内的吸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齐特 迟效制剂 比格犬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免疫细胞及基因芯片数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蕾 童朝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9-516,525,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芯片表达数据,观察外周血免疫细胞变化,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DE...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芯片表达数据,观察外周血免疫细胞变化,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DEG),探索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免疫系统变化及关键作用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GSE32707下载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数据信息。应用CIBERSORT得到每个样本的22种免疫细胞的含量矩阵,分析第0天、第7天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的变化。利用R软件筛选第7天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DEG,经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判断参与ARDS病情进展的重要信号途径,使用蛋白互作网络获得核心基因。结果第0天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免疫细胞分布并没有明显区别,第7天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外周血里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09),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22)。经多种算法取交集的方法共获得RPL5、EIF4A2、RPL15、EIF3E、SRP9、HSP90AA1、RBM25这7个核心基因参与脓毒症相关ARDS病情进展。结论随着病情进展,脓毒症相关ARDS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相关基因调控会发生显著变化,其中7个关键基因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基因数据库 免疫细胞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B230352I09表达改变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19
作者 徐斐翔 汪升 +2 位作者 薛明明 童朝阳 陈玉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B230352I09(long non-coding RNA-B230352I09,lncRNA-B230352I09)表达改变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构建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载体(pcDNA-B230352I09)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B230352I09(long non-coding RNA-B230352I09,lncRNA-B230352I09)表达改变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构建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载体(pcDNA-B230352I09)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载体(pcDNA-NC),借助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Lipo3000)转染液将上述构建的载体转染至H9C2心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组,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lncRNA-B230352I09的表达量,验证其转染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H9C2心肌细胞在450 nm波长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并绘制生长曲线;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标记增殖期H9C2心肌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增殖心肌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H9C2心肌细胞在不同细胞周期所占比例;RT-PCR检测H9C2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组中lncRNA-B230352I0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提示lncRNA-B230352I09转染H9C2心肌细胞模型构建成功。CCK8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可显著提高H9C2心肌细胞的OD值,促进H9C2心肌细胞增殖,表现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细胞增殖能力增强(24 h:P=0.000;48 h:P=0.000;72 h:P=0.001);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组中EdU标记阳性的H9C2心肌细胞比例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和阴性对照组比较,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组中处于S期的H9C2心肌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 1期心肌细胞的比例下降(P=0.000);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lncRNA-B230352I09过表达组中H9C2心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1,CD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结论·lncRNA-B230352I09通过调节cyclin D1和CDK1促进心肌细胞进入S期,增强H9C2心肌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C2心肌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B230352I09 过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道组织多肽组学分析
20
作者 陈玉梅 杨依霖 +2 位作者 杜施霖 宋振举 童朝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4-890,共7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探索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分假手术组(n=3)和脓毒症组(n=3),取回肠组织,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肠组织多肽谱,差... 目的观察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探索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分假手术组(n=3)和脓毒症组(n=3),取回肠组织,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内源性多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断其在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结果共鉴定到458条多肽序列,涉及129个前体蛋白,得出差异上调的多肽有101个,下调的多肽有9个,差异内源性多肽可能通过调控代谢途径、抗原处理和呈递、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参与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并预测出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相关的15条内源性多肽。结论发现了15条差异表达内源性多肽,可能是参与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关键生物活性多肽,为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多肽 差异表达 脓毒症 肠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