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舌压对获得性吞咽障碍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邵爱敏 夏海鸥 +3 位作者 仲骏 张琦 陈轶洪 袁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舌压对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8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吞咽舌肌评估训练仪测量其术前最大舌压,并评估术前术后的吞咽功能。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舌压对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8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吞咽舌肌评估训练仪测量其术前最大舌压,并评估术前术后的吞咽功能。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术后4 h吞咽障碍发生为金标准,绘制术前最大舌压预测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ROC曲线。结果共32例患者发生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率为8.3%。在控制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后,术前最大舌压是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38,95%CI:0.881~0.999)。最大舌压预测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722(95%CI:0.630~0.814),最佳临界值43.13 kPa,敏感性71.9%,特异性65.1%。结论心外科患者术前最大舌压对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有良好预测价值。术前最大舌压越大,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越少,当术前患者最大舌压低于43.13 kPa时,应高度关注患者术后是否有吞咽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最大舌压 吞咽功能 获得性吞咽障碍 气管插管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宗武 洪涛 +3 位作者 宋凯 郑佳予 刘琛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致兔心停跳。使用Langendorff非循环式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兔心热缺血2min(第1组)、5min(第2组)、10min(第3组)和热缺血5min后使用4℃UW(Uni... 目的研究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致兔心停跳。使用Langendorff非循环式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兔心热缺血2min(第1组)、5min(第2组)、10min(第3组)和热缺血5min后使用4℃UW(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灌注并保存4h(第4组)对左心室压力-容积曲线的影响,测定复灌时灌洗液的肌钙蛋白T浓度、复灌后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心脏在热缺血2~10min内。心肌组织缺血损伤随时间的变化稍有加重,左心室功能稍降低。前3组左心室压力无显著差异,第4组左心室功能轻度降低,心肌损伤仍为可逆性改变。结论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停跳的心脏在热缺血5min之后使用UW液低温保存4h仍可用于心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供心 热缺血时间 高钾 心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灌注供心延长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利民 孙勇新 赵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77,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内皮祖细胞(endotherial progenitor cell,EPC)灌注供心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获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骨髓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周以上,获... 目的研究供体内皮祖细胞(endotherial progenitor cell,EPC)灌注供心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获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骨髓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周以上,获取内皮祖细胞(EPC)。以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20只体重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为供体,20只体重200~250 g的雌性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4组,每组5对。组Ⅰ:术后不使用环孢霉素;组Ⅱ:术后7 d每天使用环孢霉素5 mg/kg;组Ⅲ:术中供心经冠脉灌注内皮祖细胞1×10^6个,术后不使用环孢霉素;组Ⅳ:术中供心经冠脉灌注内皮祖细胞,术后7 d每天使用环孢霉素5 mg/kg。观察各组供心存活时间。结果贴壁细胞经诱导培养后3 d开始伸展,5 d形成集落,7~10 d增殖加速并出现条索状结构,2周大部分细胞呈多角形。Dil-ac-LDL、FITC-UEA-1双染,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大于70%。组Ⅰ、Ⅱ、Ⅲ、Ⅳ各组供心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2±0.8)(、11.6±1.1)、(9.4±1.1)和(18.8±1.6)d。组Ⅱ、Ⅲ、Ⅳ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较组Ⅰ显著延长(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灌注合并环孢霉素运用可以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心脏移植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孟平 吴清玉 王春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5-306,共2页
目的 改进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技术 ,提高成功率 .方法 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 4 0例 ,10例采用Ono术式 ,30例采用改良术式 ,将供心右肺动脉吻合于受体下腔静脉 ,并改进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 预实验组 12例死亡 ,实验组 2 0例... 目的 改进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技术 ,提高成功率 .方法 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 4 0例 ,10例采用Ono术式 ,30例采用改良术式 ,将供心右肺动脉吻合于受体下腔静脉 ,并改进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 预实验组 12例死亡 ,实验组 2 0例均存活 ,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有关 .结论 成功制备大鼠心脏移植模型 ,良好手术技术和严格围手术期处理同等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式改良 大鼠 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术 动物模型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运动的流固耦合仿真 被引量:1
5
作者 居佳怡 颜文涛 +2 位作者 魏来 高昊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09,共6页
目的 建立包含左心和血液的二尖瓣理想模型,用流固耦合仿真研究二尖瓣在血流中的运动特性。方法 基于解剖学参数建立二尖瓣、左心和血液模型,流固耦合仿真采用有限元结合浸没边界法,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二尖瓣运动,获取形态学、... 目的 建立包含左心和血液的二尖瓣理想模型,用流固耦合仿真研究二尖瓣在血流中的运动特性。方法 基于解剖学参数建立二尖瓣、左心和血液模型,流固耦合仿真采用有限元结合浸没边界法,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二尖瓣运动,获取形态学、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并与结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仿真下二尖瓣形态学结果差异较大,流固耦合结果与超声影像吻合。流固耦合仿真和结构仿真的瓣叶应力分布结果一致,最大第一主应力分别为1.48、1.53 MPa,相对误差为3.27%。左心流场有较为复杂的涡旋结构,舒张期二尖瓣最大流速为1.02 m/s,与健康人体生理数据(0.89±0.15) m/s相吻合。结论 二尖瓣流固耦合仿真可以获取更贴近于生理的形态学结果;流固耦合仿真可以提供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流场参数信息;单研究瓣叶应力分布问题时,结构仿真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流固耦合仿真 有限元结合浸没边界法 结构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血管组织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8
6
作者 陆树洋 洪涛 +4 位作者 王春生 宋凯 杨守国 潘荪 杨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者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特点,为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发生机制奠定结构基础。方法收集34例升主动脉血...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者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特点,为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发生机制奠定结构基础。方法收集34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其中TAAD 16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0例,心脏移植供体心脏正常升主动脉8例。采用HE染色法、弹力和胶原纤维复染法及TUNEL法对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的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HE染色与弹力和胶原纤维复染示正常升主动脉者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升主动脉结构相似,具有完整的血管结构即内膜、中层和外膜,但是瘤样扩张者血管弹力纤维变细甚至缺失,肌肉成分增生,靠近内膜处病变较重,靠近外膜处形态相对正常;TAAD患者升主动脉大体标本可见夹层撕裂破口的位置,光镜下可见弹力纤维变细、减少、断裂,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细胞成分。TUNEL结果显示,TAAD升主动脉血管组织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呈棕褐色及固缩的凋亡细胞,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正常升主动脉中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稀疏、减少、断裂,结构紊乱,血管组织中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瘤样扩张 升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猪去细胞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瓣膜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晓宁 赵强 +3 位作者 徐德民 陈安清 翟万银 常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去细胞猪心脏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接种于以曲拉通-脱氧胆酸钠、RNaseⅠ和DNaseⅠ去细胞的猪心脏瓣膜支架上,形成细胞材... 目的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去细胞猪心脏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接种于以曲拉通-脱氧胆酸钠、RNaseⅠ和DNaseⅠ去细胞的猪心脏瓣膜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7d,将该复合物移植于裸鼠腹腔,4周后行组织学检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成纤维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表达ASMA,Vimentin抗原,去细胞瓣膜去细胞彻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表面良好生长,形成表面光滑的细胞层,分泌细胞外基质,生长好。在裸鼠体内可继续扩增,形成多层细胞。结论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去细胞猪心脏瓣膜可生成初级组织工程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去细胞瓣膜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辅助沉积氧化钛对改善热解碳抗凝血性能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安清 徐德民 +2 位作者 王哲 赵强 蒋振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3-1206,共4页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方法在人工心脏瓣膜热解碳材料表面制备氧化钛薄膜,研究其对抗凝血性能的改善情况,以探索新型的人工瓣膜材料.对样本分别进行体外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动物体内试验以观察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热解碳材...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方法在人工心脏瓣膜热解碳材料表面制备氧化钛薄膜,研究其对抗凝血性能的改善情况,以探索新型的人工瓣膜材料.对样本分别进行体外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动物体内试验以观察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热解碳材料而言,氧化钛薄膜处理过的材料上黏附的血小板数目和聚集的血小板团数均明显减少,且血小板伪足数目亦明显减少.动物体内试验亦表明有氧化钛薄膜的样本表面形成的血栓较传统的热解碳材料要少,且没有热解碳材料表面有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研究结果显示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制备的氧化钛薄膜,其抗凝血性能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热解碳材料,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人工瓣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氧化钛薄膜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来 赵强 +4 位作者 付晗 贾剑国 徐丹令 王克强 邹云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分离、培养并向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方法和条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取二次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W。以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以及vWF、Flk-1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分离、培养并向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方法和条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取二次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W。以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以及vWF、Flk-1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EPC;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EPC纯度;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分析EPC功能。结果二次贴壁细胞经诱导培养后3d开始伸展,5d形成集落,7~10d增殖加速并出现条索状结构,2W大部分细胞呈多角形。Dil—ac—LDL、FITC-UEA-1双染.vWF及Flk-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均〉70%。FACS检测其中vWF阳性细胞占77.93%.Flk-1阳性细胞占81.50%。二次贴壁并经诱导培养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的细胞.但低于成熟内皮细胞(P〈0.05)。结论大鼠骨髓富含EPC,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内皮细胞的部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祖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血停跳液再灌注对大鼠热缺血供心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欢 郑佳予 +1 位作者 宋凯 洪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研究温血停跳液再灌注对大鼠热缺血供心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无热缺血,冷缺血4h,常规心肌保护)、热缺血组(B组,n=8,热缺血10min,冷缺血4h,常规心肌保护)、温血停跳液再灌注组(C组,n=8,热缺血10min... 目的研究温血停跳液再灌注对大鼠热缺血供心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无热缺血,冷缺血4h,常规心肌保护)、热缺血组(B组,n=8,热缺血10min,冷缺血4h,常规心肌保护)、温血停跳液再灌注组(C组,n=8,热缺血10min,冷缺血4h,常规心肌保护后添加温血停跳液再灌注)。保存结束后建立Langendorff模型:观察复苏情况,检测冠状静脉窦溢出液(C组检测冠状静脉窦回血)内心肌酶水平,测定平均冠脉流量,描记左室内压波形,计算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组织含水量,行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C组心脏复苏显著优于B组,前者在复灌初始即全部恢复窦性心律,后者复灌初始全部为室颤,须经历15~20min恢复窦性心律,其中一只经反复按压至实验结束仍未复律。B组、C组心肌酶漏出水平分别如下。CK:(2191.25±1408.08)U/L、(2918.63±1194.55)U/L;CK-MB:(82.13±37.08)U/L、(472.25±133.74)U/L;AST:(71.25±27.91)U/L、(323.38±102.98)U/L;LDH:(189.50±71.34)U/L、(1548.38±943.62)U/L,均显著高于A组;A组[CK:(94.00±99.42)U/L;CK-MB:(14.75±9.33)U/L;AST:(12.13±8.59)U/L;LDH:(35.75±28.95)U/L](P<0.01)。A组平均冠脉流量为(8.71±1.42)mL/min显著大于B组流量(6.56±1.54)mL/min(P<0.05),C组平均冠脉流量为(7.96±1.17)mL/min,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C组心率(HR)、左室内压上升支最大斜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支最大斜率(-dp/dtmax)分别为HR:(248.22±36.56)bpm、(266.07±27.75)bpm,+dp/dtmax:(144.32±32.89)kPa/s、(147.04±27.04)kPa/s,-dp/dtmax:(126.81±35.07)kPa/s、(141.96±31.83)kPa/s,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HR、+dp/dtmax、-dp/dtmax分别为(177.88±83.96)bpm、(41.33±42.13)kPa/s、(31.77±31.14)kPa/s,显著低于A组(P<0.05)。B组、C组心肌含水量分别为(81.10±1.24)%和(80.52±0.90)%,均显著高于A组(78.90±1.33)%(P<0.05)。B组较A组、C组心肌及冠脉内皮组织学损伤严重。结论温血停跳液再灌注显著减少大鼠热缺血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复苏及复苏后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热缺血 心肌保护 温血停跳液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强 夏利民 孙晓宁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 观察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时对大隐静脉移植物内皮有无损伤。 方法 对 10例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在主动脉吻合器使用前和使用后 ,切取自体大隐静脉片断 ,进行Ⅷ因子免疫组化... 目的 观察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时对大隐静脉移植物内皮有无损伤。 方法 对 10例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在主动脉吻合器使用前和使用后 ,切取自体大隐静脉片断 ,进行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均匀着色 ,为深褐色颗粒 ,损伤处褐色颗粒排列中断。吻合器组内皮损伤处平均为 2 .5 5处 ,对照组为 2 .0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 大隐静脉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内皮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陆树洋 孙晓宁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小口径人工血管(≤4 mm)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使用的小口径血管的常用材料以及提高材料抗血栓和血液相容性的一些策略,为进... 小口径人工血管(≤4 mm)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使用的小口径血管的常用材料以及提高材料抗血栓和血液相容性的一些策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 人工血管 内皮祖细胞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支架的生物学特性
13
作者 孙晓宁 赵强 +2 位作者 徐德民 陈安清 翟万银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以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后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处理新鲜猪主动脉瓣膜,去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评价去细胞效... 目的探讨以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后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处理新鲜猪主动脉瓣膜,去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评价去细胞效果,并检测去细胞瓣叶的力学特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行兔皮下包埋实验,观察其免疫反应性。结果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能有效去除细胞成分,获得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去细胞瓣叶与新鲜瓣叶有相同的拉伸强度-拉伸率曲线。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去细胞瓣叶的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膜可以做为组织工程瓣膜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瓣膜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右胸骨旁第3肋间小切口行三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致琦 赵东 +1 位作者 朱仕杰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 总结我院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小切口行三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1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5~65岁,平均(48.3±9.1)岁。患者中包括:9例风湿性瓣膜病,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合并... 目的 总结我院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小切口行三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1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5~65岁,平均(48.3±9.1)岁。患者中包括:9例风湿性瓣膜病,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合并有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风湿性瓣膜病,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2例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致继发性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术式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手术,无再次开胸止血。6例患者输血,平均输血量为(408.3±444.4)mL。无主动脉夹层、肾功能不全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3±2.0)个月,无瓣周漏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小切口行微创三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可减少手术创伤,增加患者满意度,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多瓣膜手术 人工瓣膜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交联脱细胞牛心包膜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血液相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兵 翟万银 +4 位作者 张嘉敏 孙晓宁 朱自严 张红锋 常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70,79,共11页
测定了原花青素(PC)交联的脱细胞牛心包膜(dbpECM)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2.5 mg/mL原花青素交联能将拉伸强度从29.1 MPa提高到51.3 MPa,并保持弹性模量基本不变,而抗胶原酶降解能力与戊二醛相当;PC-dbpECM浸泡于... 测定了原花青素(PC)交联的脱细胞牛心包膜(dbpECM)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2.5 mg/mL原花青素交联能将拉伸强度从29.1 MPa提高到51.3 MPa,并保持弹性模量基本不变,而抗胶原酶降解能力与戊二醛相当;PC-dbpECM浸泡于D-Hanks溶液中,仅过量未交联原花青素在一周内释放,而交联的PC在PC-dbpECM中保持稳定.1 mg/mLPC即可基本抑制体外钙化.PC或GA交联的dbpECM都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但PC交联明显优于GA.2.5 mg/mL PC交联的dbpECM血小板的粘附率(7.8%)显著低于未交联组(26.1%)和GA交联组(36.6%),表明PC-dbpECM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能力.结果表明PC-dbpEC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血液相容性,有可能成为制备人工心脏瓣膜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脱细胞牛心包膜 力学性能 稳定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晓敏 孙晓宁 +5 位作者 马玲瑛 陈慧勇 张卓君 闫焱 王春生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目的总结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和(或)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124例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转归等。结果124例... 目的总结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和(或)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124例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转归等。结果124例患者中有大动脉炎45例(36.3%)、孤立性主动脉炎40例(32.3%)、白塞病37例(29.8%)、巨细胞动脉炎2例(1.6%),以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82例,66.1%)。大动脉炎组女性更多见(3.5∶1),孤立性主动脉炎组发病年龄[(53.5±9.4)岁]及诊断年龄[(55.0±9.3)岁]更大(P<0.05)。97例(78.2%)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次手术69例、≥2次手术28例,有44例(45.4%)接受术前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初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置换术(40.2%)、Bentall术(23.7%)、冠脉搭桥术(11.3%)最常见,术后收缩压得到显著改善[(119.2±38.1)mmHgvs.(108.9±37.9)mmHg,P<0.001]。≥2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瓣周漏(19例,67.9%)为主要原因,其中白塞病(13例,68.4%)多见,仅7例(36.8%)患者在术前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与97例手术患者相比,27例未做手术的患者中,合并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63.0%)者比例更高、诊断年龄[(41.6±16.4)岁]更年轻、女性(74.1%)更多见,其中17例(63.0%)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延期手术。结论非感染性主动脉炎主要见于大动脉炎、孤立性主动脉炎、白塞病等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内科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延缓手术,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血压。未经过内科治疗的白塞病患者更易出现术后瓣周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炎 大动脉炎 孤立性主动脉炎 白塞病 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扩张及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对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主动脉弹性影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怡君 单艳 +4 位作者 汪咏莳 李军 徐鹏举 林江 曾蒙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720,共10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升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中段升主动脉(middle ascending aorta,mid-AA)和近端降主动脉(proximal descending aorta,PDA)弹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复...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升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中段升主动脉(middle ascending aorta,mid-AA)和近端降主动脉(proximal descending aorta,PDA)弹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间130名BAV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做3.0 T磁共振检查,测量其主动脉扩张度。根据升主动脉直径和主动脉瓣功能将BAV患者分为4组:BAV伴正常或轻度瓣膜功能障碍且升主动脉不扩张组(BAV-CTL组,n=30);BAV伴正常或轻度瓣膜功能障碍且升主动脉扩张组(Dilated BAV-NF组,n=40);BAV伴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且升主动脉扩张组(Dilated BAV-AS组,n=30);BAV伴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AI)且升主动脉扩张组(Dilated BAV-AI组,n=30)。在右肺动脉平面测量mid-AA和PDA的面积,计算其扩张度。采用Student’s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连续性变量,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结果在无严重瓣膜功能障碍者中,BAV伴升主动脉扩张组较不扩张组mid-AA扩张度降低[2.77(IQR:1.45~6.26)vs.1.52(IQR:1.08~2.19),P=0.004]。在升主动脉扩张者中,BAV伴中重度AI组主动脉扩张度较伴正常或轻度瓣膜功能障碍组高[mid-AA:1.52(IQR:1.08-2.19)vs.2.29(IQR:1.60~4.08),P=0.006;PDA:3.70(IQR:2.89~4.70)vs.4.79(IQR:2.93~6.80),P=0.024];BAV伴中重度AI组主动脉扩张度较伴中重度AS组高[mid-AA:1.60(IQR:0.99~2.26)vs.2.29(IQR:1.60~4.08),P=0.022;PDA:3.73(IQR:2.38~4.40)vs.4.79(IQR:2.93~6.80),P=0.014]。结论升主动脉扩张和AI是影响BAV患者主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主动脉扩张对弹性的影响局限于升主动脉,而AI对主动脉弹性的影响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 主动脉扩张度 主动脉瓣狭窄(AS)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镍钛合金丝的PET纺织瓣膜有限元分析及体外流体力学测试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宇琦 张博文 +3 位作者 陈诗萍 王盛章 王璐 魏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径向织入镍钛金属丝的涤纶(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纺织瓣膜力学性能,结合体外血流动力学测试,分析金属丝数量和分布形式对PET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建模软件构建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不同...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径向织入镍钛金属丝的涤纶(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纺织瓣膜力学性能,结合体外血流动力学测试,分析金属丝数量和分布形式对PET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建模软件构建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不同数量和分布的金属丝PET瓣膜和无金属丝PET瓣膜三维几何模型;根据文献和实验数据给定PET瓣膜和金属丝的材料属性;使用体外脉动流实验得到PET瓣膜的跨瓣压差曲线作为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瓣膜在心动周期内的应力分布;通过体外脉动流实验评估金属丝瓣膜的流体力学性能。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径向织入镍钛金属丝可以增强对PET纺织瓣膜的支撑作用,金属丝均匀分布的瓣膜在瓣叶腹部区域的支撑力及作用区域随着金属丝数量增加而增大,金属丝分布在两侧位置的情况类似。金属丝的织入一定程度上改善PET瓣膜上的应力集中。脉动流实验结果表明,织入金属丝PET瓣膜开闭形态的稳定性、有效开口面积、反流分数和跨瓣压差等指标均优于无金属丝的纯PET瓣膜。结论在PET纺织瓣膜的径向方向织入金属丝可以有效减少心动周期内PET纺织瓣膜上的应力集中,降低PET纺织瓣膜因长期受拉伸应力而导致瓣叶撕裂的可能性。金属丝的织入可提升PET纺织瓣膜在体外流体力学测试中的开闭稳定性,在增加有效开口面积的同时降低PET瓣膜的反流分数和跨瓣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纺织瓣膜 有限元分析 脉动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经心尖入路行二尖瓣夹合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志云 林颖 +3 位作者 黄晨旭 郑吉莉 潘文志 周达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经心尖入路行二尖瓣夹合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Ⅱ级(NYHA),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住院12 d顺利出院。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71%,轻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未诉日常生活中有明显胸闷气促... 对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经心尖入路行二尖瓣夹合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Ⅱ级(NYHA),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住院12 d顺利出院。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71%,轻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未诉日常生活中有明显胸闷气促等不适。提出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护、伤口护理、疼痛护理、导管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反流 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 心脏压塞 血栓栓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人特异性模型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仿真研究——球扩式介入瓣膜与自膨式介入瓣膜的对比
20
作者 黎健明 颜文涛 +2 位作者 王盛章 王文硕 魏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9-449,共1页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微创介入方案。复杂的TAVR术后并发症与植入的瓣膜类型表现出相关性,其内在作用机制对临床术前规划有指导作用。建立TAVR的数值研究方法,对比球扩式瓣膜和自膨式瓣膜的植入差异,对术...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微创介入方案。复杂的TAVR术后并发症与植入的瓣膜类型表现出相关性,其内在作用机制对临床术前规划有指导作用。建立TAVR的数值研究方法,对比球扩式瓣膜和自膨式瓣膜的植入差异,对术后结果进行预测。方法基于CT扫描的病人影像数据建立起完整的主动脉模型,包括主动脉根、主动脉瓣和钙化组织,分别使用两种瓣膜(球扩式瓣膜和自膨式瓣膜)进行模拟植入,并通过流固耦合的方法研究术后瓣膜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狭窄 微创介入 钙化组织 主动脉瓣 CT扫描 术后并发症 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