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期间呼吸科门诊质控上海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1
作者 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 白春学 宋元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 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以及如何做好呼吸科门诊质量控制这两个重要问题。通过质量控制管理好疑似和可疑患者,特别是隔离潜在感染源、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最终杜绝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杜绝传播,同时也能保护医师、患者及其家庭安全。做好门诊质控要点是严格进行相关培训,包括熟悉诊治指南、做好自我防控(包括接诊前穿好专用工作服和戴好医用口罩)、杜绝社交和不接触任何风险。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要求诊室做好消毒和通风;呼吸科医师开诊前后做好必要的消毒和防护;诊疗过程要求严格执行指南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物联网或者互联网辅助门诊,尽可能减少传播可能。本共识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列出了患者做检查及入院时的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的应对策略。本共识特别强调COVID-19是传染病,不应漏掉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发病者和超级传播者,以免造成社会危害;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该重视临床表现;对于不能排除潜在接触史的患者,当其有相关症状、影像表现为肺部感染、白细胞不高,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也应该考虑为COVID-19疑似患者或者可疑病例,建议立即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肺炎 门诊 自我防护 临床诊断 质量控制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乔治呼吸问卷、CAT及mMRC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2
作者 孟现玲 何玉廷 +1 位作者 毛若琳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2-868,876,共8页
目的探讨3种呼吸问卷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肺通气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现有的呼吸问卷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和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优劣。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 目的探讨3种呼吸问卷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肺通气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现有的呼吸问卷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和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优劣。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4月7日—2020年4月11日的109例稳定期COPD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并发症、受教育程度、呼吸问卷(CAT、mMRC、SGRQ)评分、肺功能参数、治疗用药等,分析各指标与3种呼吸问卷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9例患者中,轻-中度COPD患者(FEV1%pred≥50%)62例(56.88%),重-极重度COPD患者(FEV1%pred<50%)47例(43.12%)。相关性分析显示,SGRQ、mMRC、CAT评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分层分析发现,对重-极重度患者,SGRQ(总分和症状部分)、mMRC、CAT评分能较好反映其肺功能(FEV1%pred)水平(r:0.4~0.5),而对轻-中度COPD患者,上述评分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3种呼吸问卷两两之间相关性好,均可用于COPD评价。SGRQ评分全面系统,在呼吸疾病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CAT评分侧重临床使用,方便快捷;SGRQ评分及CAT评分与重-极重度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肺通气功能 SGRQ评分 CAT评分 mMRC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液表面张力测量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李咏臻 张夏 +3 位作者 沙敬新 钟鸣 宋元林 陈正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4-214,共1页
目的临床多种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COVID-19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中,对肺内液的表面张力进行定量测量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然而,传统的测量技术如薄膜天平和气泡法,由于小样本量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难以... 目的临床多种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COVID-19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中,对肺内液的表面张力进行定量测量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然而,传统的测量技术如薄膜天平和气泡法,由于小样本量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难以使用。方法设计并试制了一种基于悬滴法的表面张力测量实验装置,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硬件模块和软件设计流程。使用该实验装置,初步测量了4例接受机械通气ARDS患者肺内液样本表面张力,以验证装置的可行性。结果在室温(25℃)条件下,测得纯水和二甲基硅油这两种测试液体的表面张力分别为72.35±1.00 m N/m和21.38±0.61 m N/m,与相同温度下相应文献值72.02 m N/m和21.10 m N/m吻合良好;在25℃时,进一步测得机械通气ARDS患者的肺内液样本表面张力在23.8~53.9 m N/m范围内,在总共48次肺内液表面张力测量中,41次测量的Worthington数大于临界值0.58,表明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悬滴法具有样本量小、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可用于临床ARDS患者肺内液表面张力的快速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悬滴法 二甲基硅油 气泡法 临床实践 初步测量 肺部疾病 样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