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立医院临床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模型构建
1
作者 周丹青 刘正强 +5 位作者 王萍 殷钧 王聪健 包桂丽 宋花花 刘蕊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公立医院临床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模型。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从中心结构、临床发展能力、财务运营、技术创新和临床转化能力等维度建立公立医院临床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来确... 目的:建立公立医院临床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模型。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从中心结构、临床发展能力、财务运营、技术创新和临床转化能力等维度建立公立医院临床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结果: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公立医院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在实际应用中,医院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重新确定权重系数从而形成适宜医院发展的临床专科中心化建设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中心化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叉微血管内循环肿瘤细胞输运与黏附行为数值研究
2
作者 张明哲 沈君 刘振宇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5,共7页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ersed boundary-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B-LBM)和黏附动力学模型,模拟CTC在微血管中的运动和黏附过程。结果 CTC的黏附行为明显受雷诺数(Re)和细胞表面弹性模量的影响。当Re=0.003时,CTC的黏附行为最为稳定;弹性模量较低的CTC在黏附过程中形变更为明显,并且表现出更强的黏附力。结论 CTC的力学特性和流场条件共同决定了其在微血管中的输运和黏附特性,Re和弹性模量的高低对CTC的变形和黏附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对CTC的黏附特性进行机制解释,为癌症研究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分叉微血管 细胞输运 细胞黏附 流固耦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浆γ-氨基丁酸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3
作者 秦嘉倩 曹蕾 +4 位作者 彭颖斐 陈方俊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716,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血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o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并评估基于该法的GABA检测结果用于辅助诊断睡眠障碍的价值。方法使用UPLC ...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血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o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并评估基于该法的GABA检测结果用于辅助诊断睡眠障碍的价值。方法使用UPLC XevoTQs液质联用仪检测GABA,并进行预验证和性能验证,建立健康人群的参考范围。比较表观健康人群和睡眠障碍患者血浆中GABA含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以氘代化合物作为同位素内标,采用Amide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050%甲酸水溶液和含0.175%甲酸和5 mmol/L乙酸铵的90%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LC-MS/MS检测GABA的线性范围为0.05~10.00μmol/L,定量下限为0.02μmol/L,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3.00%,批间CV<4.00%,回收率为101.06%~109.02%。将300例健康人按年龄把GABA参考范围分为3组:18~34岁为0.08~0.15μmol/L,35~49岁为0.10~0.20μmol/L,≥50岁为0.12~0.23μmol/L。以血浆GABA为标志物辅助诊断睡眠障碍,检测221例患者和300例健康人,结果显示18~34岁、35~49岁和≥50岁组的AUC分别为0.510(P=0.850)、0.686(P=0.002)和0.890(P<0.001),GABA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分别为0.09、0.10和0.11μmol/L。结论所建立的LC-MS/MS方法检测GABA的结果可靠,能够灵敏、准确地检测血浆GABA水平,可用于辅助诊断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睡眠障碍 性能验证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凯悦 李祥龙 +2 位作者 冯钰珩 励晓红 郭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3567-3573,3580,共8页
背景2型糖尿病是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但现阶段社区健康管理效果不佳。目的了解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 背景2型糖尿病是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但现阶段社区健康管理效果不佳。目的了解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系统且可操作的糖尿病前期健康管理措施及相关策略建议。方法于2023年3—4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相关的文献,并基于多方视角于2023年4—5月在上海市社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卫生行政人员、临床内分泌科医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糖尿病患者或前期人群及其家属、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者进行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现状、有关态度及看法等观点、服务接受程度等问题的访谈,基于文献和访谈形成的问题集进行鱼骨图分析,梳理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相关问题之间的层次并绘制鱼骨图。结果最终纳入14篇相关文献,总结基于文献和访谈归纳出的22条当前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得出患者方面、干预范围、服务能力和信息系统4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疾病风险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技能水平、经费预算、工作经验、工作量、服务可及性、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水平和信息共享范围8个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对象,政策变迁过程反映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重视加强,但多方证据证明其目前仍是薄弱环节。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等管理能力,基于医联体建设优化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形成集筛查、管理、干预于一体的更具可行性的连续性糖尿病前期健康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健康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解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胰腺癌胚系变异携带情况及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姜惠琴 张丽 +6 位作者 黄斐 陈馨宁 郁俐 沈敏娜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胚系变异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71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1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变异,并分析胚系变异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个人史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未经筛选的胰腺癌患者中P/LP... 目的探讨胚系变异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71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1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变异,并分析胚系变异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个人史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未经筛选的胰腺癌患者中P/LP胚系变异的携带率为6.3%,遗传高危组(具备肿瘤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早发性)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高达17.1%。胰腺癌患者中胚系变异频率较高的基因为PALB2、BRCA2和ATM。结论胰腺癌患者中整体胚系变异的携带率不高,但在遗传高危组中显著升高,证明了临床因素在遗传性胰腺癌筛选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胚系变异 二代测序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新型疗法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解读:降糖更要护心 被引量:29
6
作者 苏工 高明喜 杨红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9-516,共8页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断优化临床治疗策略以改善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预后是临床医生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要任务。近些年大量研究证实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断优化临床治疗策略以改善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预后是临床医生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要任务。近些年大量研究证实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依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发布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新疗法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本文结合该共识对SGLT-2抑制剂和GLP-1RA两类新型降糖药物治疗策略进行了解读,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简洁、实用的新型降糖药物治疗指导,以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实现改善T2DM患者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心血管疾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治疗应用 专家共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博 谢骊 +3 位作者 沈滔 毛蕾 杨鹏飞 刘团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2-1139,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后预测模型,为预后判断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住院治疗、年龄为18~60岁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294例...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后预测模型,为预后判断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住院治疗、年龄为18~60岁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29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学指标等基线资料,检测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rs112735431位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基因(rs2107595、rs2240419、rs2389995位点)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根据随访1年时的临床结局,294例患者被分为病情未发展组(177例,60.20%)、病情发展组(117例,39.80%),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将数据样本按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随访1年时的临床结局为因变量,利用训练集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利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以评估模型的价值。结果病情发展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肌酐、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病情未发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情发展组与病情未发展组的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每增加1分,病情发展的风险增加76.8%(OR=1.768,95%CI 1.479~2.112);MTHFR(C677T)基因TT型患者病情发展的风险是CC型的4.128倍(OR=4.128,95%CI 1.497~11.383);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病情发展的风险是未患有高血压患者的3.421倍(OR=3.421,95%CI 1.353~8.645)。训练集ROC曲线的AUC值为0.856(95%CI 0.806~0.906),测试集ROC曲线的AUC值为0.847(95%CI 0.756~0.937),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结论NIHSS评分、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高血压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基于NIHSS评分、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高血压3个自变量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有助于判断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 青年人 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8
作者 戚宇 王杭 +1 位作者 郭剑明 姜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0-819,共10页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对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结合术前血液学指标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筛选获益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对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结合术前血液学指标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筛选获益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258例中高危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记录患者术前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病理信息。在训练集(n=180)中采用LASSO回归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因子,同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利用C-index验证模型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集(n=78)中进行确认。结果 25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3.0个月(12.0~98.2个月),总体复发率为31.0%(80/258),1年复发率为15.1%(39/258),3年复发率为25.6%(66/258),通过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预后因子,纳入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灌注前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P=0.001),高龄(>70岁)(P=0.008)、CRP(P=0.002)和中性粒细胞(P=0.044)是中高危NMIBC患者行膀胱灌注卡介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疗效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的C-index为0.744,在验证集中的C-index为0.847。结论 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对中高危NMIBC安全有效,本研究所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包含中性粒细胞、CRP、高龄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预测中高危NMIBC患者膀胱灌注卡介苗疗效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卡介苗(BCG) 中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CRP) 膀胱灌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斐 陈馨宁 +7 位作者 郁俐 姜惠琴 史庭燕 沈敏娜 张春燕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1-897,共7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germline BRCA 1/2 mutation,gBRCAm)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4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gBRCAm检测。收集到其中9... 目的分析乳腺癌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germline BRCA 1/2 mutation,gBRCAm)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4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gBRCAm检测。收集到其中94例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gBRCAm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发生gBRCAm频率为12.3%。乳腺癌患者变异检出率显著高于公共数据库的报道(P=0.023)。94.4%的变异发生于外显子,5.6%发生于内含子的剪接区。移码变异、无义变异、大片段重排、剪接突变和同义突变分别占61.1%、16.7%、11.1%、5.5%和5.5%,其中1例为未报道的新变异位点。gBRCAm与乳腺癌发病年龄(P<0.001)、肿瘤家族史(P=0.008)、双侧乳腺癌(P=0.001)和三阴型乳腺癌(P=0.025)有关。在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携带胚系BRCA 2基因变异显著多于BRCA 1基因(P=0.041和P=0.026)。结论乳腺癌患者携带的gBRCAm多为移码突变,位于重要的基因功能区和结构域上,且早发、肿瘤家族史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多携带gBR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BRCA 1/2基因变异(gBRCAm)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施根灵 方慧 +2 位作者 戴茜茜 高明喜 苏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6-1481,共6页
背景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对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甚少。目的探讨ESS对C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 背景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对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甚少。目的探讨ESS对C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304例。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01 nmol/L和/或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28 nmol/L的患者纳入ESS组,T3为1.01~2.48 nmol/L及FT3为3.28~6.47nmol/L的患者纳入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6月,观察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包括因心力衰竭死亡和非心源性死亡),次要终点是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依据患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再将全因死亡组分为心力衰竭死亡亚组和非心源性死亡亚组。比较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存活组与心力衰竭死亡亚组和非心源性死亡亚组甲状腺激素[T3、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ESS组和甲功正常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并绘制生存分析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CHF患者中ESS组164例,甲功正常组140例。两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组患者T3、FT3、FT4、TSH、ALB、Hb水平及LVEF低于甲功正常组,BNP、C反应蛋白(CRP)、肌酐水平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5.7(14.2)月,发现全因死亡46例(因心力衰竭死亡32例、非心源性死亡14例),存活258例(出现至少1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15例)。全因死亡组及心力衰竭死亡亚组患者T3、FT3水平及LVEF低于存活组,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ESS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ESS组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1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6,95%CI(1.009,1.105)]、FT3[HR=0.564,95%CI(0.325,0.976)]、Hb[HR=0.955,95%CI(0.932,0.980)]、LVEF[HR=0.980,95%CI(0.961,1.000)]是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HR=1.055,95%CI(1.019,1.093)]、Hb[HR=0.964,95%CI(0.944,0.984)]、LVEF[HR=0.979,95%CI(0.963,0.994)]是CH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HF伴ESS患者肾功能、肝功能情况较差,且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高于单纯CHF患者,远期预后较差,而T3、FT3可以反映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低T_3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上海地区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4
11
作者 辛玲 郭燕 +62 位作者 朱德妹 胡付品 周春妹 王传清 应春妹 曹文俊 庄亦晖 方毅 蔡金凤 林勇 袁轶群 朱旻 汤瑾 李妮娅 刘庆中 张泓 孙康德 瞿跃红 潘秋辉 张灏旻 卫颖珏 孙景勇 刘瑛 孙晴 李丽 奚卫 娄加陶 袁应华 张雯雁 郭建 侯伟伟 余方友 周浩 吴亚洲 胡骏 乔昀 陈君灏 王海英 杨乐园 李志兰 刘云 胡海清 王敏 沈振华 李娜 钱敏健 龚炜 唐群力 汪瑞忠 赵芳 范惠清 黄韵 张立 戴俊华 邓燕燕 侯彦强 林勇 沈稳 孙杰 胡江 王蓉 刘淑芬 徐玉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1—2020年共分离到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113391株,主要为粪肠... 目的了解2011—2020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1—2020年共分离到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113391株,主要为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分别占54.5%和40.1%。菌株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10年间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当年肠球菌属细菌中的占比均呈上升趋势。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2%)。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在所有肠球菌属细菌中占比为0.5%(541/113391),其中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分别占80.2%(434/541)与19.8%(107/541)。结论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近年来VRE的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控制耐药细菌的流行播散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肠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区域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冬枚 程克文 +1 位作者 肖洁汶 谢仁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6期720-726,共7页
为了解上海市某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区域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区1010名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某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区域伦理委员的认知情况:非常了解占比... 为了解上海市某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区域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区1010名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某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区域伦理委员的认知情况:非常了解占比0.79%,比较了解占比7.03%,不太了解占比59.70%,不了解占比32.48%;对伦理审查的认知情况:伦理审查知识总知晓率54.46%,知晓率最高的是“临床研究前进行伦理审查必要性”(86.34%),知晓率最低的是“何种情况需签署知情同意书”(7.92%)。工作期间仅43.07%的医务人员参加过伦理培训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位、职称、伦理课程学习、参加培训情况、医院等级是医务人员伦理审查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结果认为:该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区域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借助区域伦理委员会平台,更好地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伦理审查和知识培训,从而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伦理认知,促进基层医院伦理审查规范化,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区域伦理委员会 伦理审查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治疗对不同类型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
13
作者 姚盼盼 范亮亮 +1 位作者 张洁 李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黄斑水肿类型分为弥漫增厚型DME(DRT-DME)组30例(36眼)和黄斑囊样水肿型DME(CME-DME)组21例(26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OCTA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旁300μm范围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FD)和FAZ非圆度指数(AI),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差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DRT-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均为P<0.05),但FAZ面积、FD和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CME-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FAZ面积均减小、FD均增加和AI均减小(均为P<0.05)。而DRT-DME组和CME-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之间相比,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Z面积与△AI呈正相关(P<0.05);△FD与△FAZ面积、△AI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CRT与△FAZ面积、△AI均呈正相关,与△FD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抗VEGF治疗对不同影像类型DME患者FAZ结构的影响不同,有助于改善CME-DME患者黄斑区血供,促进FAZ结构的修复,而对DRT-DME患者无明显影响,但随访期内未加重中心凹旁视网膜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 抗VEGF治疗 弥漫增厚型DME 黄斑囊样水肿型DME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一例渐冻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跨学科前沿科技探索
14
作者 陆琼衡 巩文怡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彼得·斯科特-摩根被确诊为渐冻症后,自主设计并接受了在特殊麻醉方式下进行的全球首例“三重造瘘术”。他与各大高科技公司积极合作,采用多学科前沿的探索成果,显著地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他带病生存的时间。
关键词 渐冻症 造瘘术 人工智能 脑机接口 跨学科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