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尿管腺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李想 黄莹 +6 位作者 潘伟瑜 于娟 郭欣欣 张小垒 沈立承 侯英勇 侯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例脐尿管腺癌,结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与相同数量的结直肠癌及11例膀胱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例脐尿管腺癌,结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并与相同数量的结直肠癌及11例膀胱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33~75岁,平均55岁。肿瘤发生于膀胱顶部或前壁。组织学类型:黏液腺癌6例,非特殊类型腺癌4例,肠型腺癌6例,腺癌伴部分区黏液腺癌1例,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转移性脐尿管腺癌1例。免疫表型:β-catenin膜阳性,CK34βE12、MUC-2、CK20阳性,CK7部分病例呈阳性,GATA-3个别病例呈阳性;p53存在突变,KRAS、NRAS、BRAF及PIK3CA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直肠腺癌中CK34βE12阳性率为40%,β-catenin核阳性率为48%,MUC-2阳性率约50%。膀胱腺癌中GATA-3阳性率约45%,MUC-2阳性率为63.6%。结论脐尿管腺癌与结直肠腺癌及膀胱原发腺癌鉴别存在难度,对于膀胱前壁或顶部占位及肉眼血尿患者,尤其出现黏液性尿,应警惕脐尿管腺癌的可能。目前研究没有特异性的指标对脐尿管腺癌进行诊断,免疫表型β-catenin膜阳性,MUC-2、CK7阳性可能更倾向支持脐尿管腺癌而非结直肠腺癌的诊断,结合其他免疫表型GATA-3、CK20及CK34βE12等,能进一步帮助鉴别诊断,单一标志物的特异性有限,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各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诊断及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峰度成像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唐启瑛 刘信攸 +2 位作者 姜秋利 朱柳红 周建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其中39例为良性结节,57例为恶性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KI检查,...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其中39例为良性结节,57例为恶性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KI检查,获得T1WI和T2WI的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平均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及形态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参数和特征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潜在预测因子的价值,为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稳健性,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其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恶性结节的特征包括ADC值减低(P<0.001)、MD值减低(P<0.001)、MK值增高(P<0.001)、年龄较小(P<0.001)、肿瘤直径较小(P<0.001)、实性成分更多见(P<0.001)和边缘不规则更多见(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MD值减低[比值比(oddsratio,OR)=5.046;P=0.001],直径较小(OR=3.817;P=0.001)和边缘不规则(OR=84.876;P<0.001)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5折交叉验证中,三者联合诊断恶性结节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最佳临界值为0.42,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84.6%,准确率为88.7%,F1值为0.904。结论DKI参数MD值联合常规MRI形态学特征可为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峰度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和恶性血管球瘤11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民英 罗荣奎 +6 位作者 黄洁 孙琦 罗源龙 张曙 宋琦 徐磊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和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GT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和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GT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16~77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部位:胃体3例,胃窦、小腿和肺各2例,支气管1例,阴囊1例。肿瘤最大径1~5 cm,中位最大径2.7 cm。10例(91%)为典型固有球瘤,1例为固有球瘤和球血管瘤混合分布。8例呈浸润性生长,3例呈实性片状,4例见瘤栓,1例见神经束侵犯,5例见肿瘤性坏死,4例见梭形细胞区域,1例细胞重度异型,7例核分裂>5个/50 HPF。免疫表型:MSA(10/11)、vimentin(10/11)、Ⅳ型胶原(10/11)、α-SMA(9/11)、h-Caldesmon(9/11)、CD57(9/11)、Calponin(7/11)、BCL-2(6/11)、CD56(3/11)、CD34(3/11)、BRAF V600E(2/11)、desmin(2/11)、Syn(6/11)、S-100(3/11)、INI1(11/11)和广谱CK(1/11)均阳性,CgA、CD117和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60%。10例随访时间6~89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6、48个月发生肝转移,1例活检后5天因大咯血死亡,另7例无瘤生存。基因检测:2例BRAF V600E突变,1例CTNNB1基因突变,1例KEAP1基因突变。结论非典型性GT和MGT表现为潜在和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部分形态学指标有鉴别价值。肝转移是常见现象,早期监控转移灶仍有手术切除肿瘤延长患者生存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非典型性 恶性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A1蛋白表达及预后意义
4
作者 管瑛瑛 刘坤 +4 位作者 蒋冬先 侯英勇 鲁华东 高峰 许建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叉头盒蛋白A1(forkhead box protein A1,FOX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2例ESCC芯片组织中FOXA1蛋白表达,分析FOXA1蛋... 目的观察叉头盒蛋白A1(forkhead box protein A1,FOX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2例ESCC芯片组织中FOXA1蛋白表达,分析FOXA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32例ESCC组织中183例呈FOXA1高表达(34.4%)。FOXA1高表达与ESCC脉管内癌栓(P=0.032)、肿瘤低分化程度(P=0.032)和肿瘤大小(P<0.001)相关。Ⅰ+Ⅱ期ESCC FOX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均有缩短趋势(OS:P=0.094;DFS:P=0.107)。生存期≥24个月的ESCC患者,FOXA1高表达组OS和DFS显著缩短(OS:P=0.048;DFS:P=0.04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OXA1在ESC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和低分化程度相关。FOXA1高表达组OS和DFS有预后较差的趋势,当患者的OS和DFS≥24个月时,FOXA1高表达可能作为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叉头盒蛋白A1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EGFR和BRAF突变的晚期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5
作者 符茂东 张秀萍 +2 位作者 郑景妹 项忆瑾 马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03-804,共2页
患者女性,81岁,因胸闷1周于2020年4月7日就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K7(-),Ki-67(50%,+),TTF-1(+),p63(-),p40(-),Syn(++),CgA(-),CD56(+)(图1)。基因(组织)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19... 患者女性,81岁,因胸闷1周于2020年4月7日就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K7(-),Ki-67(50%,+),TTF-1(+),p63(-),p40(-),Syn(++),CgA(-),CD56(+)(图1)。基因(组织)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19Del)。胸腹盆CT、颅脑MRI及骨扫描:右胸膜转移(5.2×2.1 cm)、肝多发转移(较大者位于肝尾状叶2.8×2.4 cm)、右小脑转移(3.5×3.0 cm)及多处骨转移(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EGFR 19Del突变 BRAF V600E突变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