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峰度成像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唐启瑛 刘信攸 +2 位作者 姜秋利 朱柳红 周建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其中39例为良性结节,57例为恶性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KI检查,...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其中39例为良性结节,57例为恶性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KI检查,获得T1WI和T2WI的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平均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及形态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参数和特征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潜在预测因子的价值,为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稳健性,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其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恶性结节的特征包括ADC值减低(P<0.001)、MD值减低(P<0.001)、MK值增高(P<0.001)、年龄较小(P<0.001)、肿瘤直径较小(P<0.001)、实性成分更多见(P<0.001)和边缘不规则更多见(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MD值减低[比值比(oddsratio,OR)=5.046;P=0.001],直径较小(OR=3.817;P=0.001)和边缘不规则(OR=84.876;P<0.001)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5折交叉验证中,三者联合诊断恶性结节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最佳临界值为0.42,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84.6%,准确率为88.7%,F1值为0.904。结论DKI参数MD值联合常规MRI形态学特征可为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峰度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视野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柳红 路伟宏 +4 位作者 王艳微 吴仆射 王福南 刘豪 周建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小视野扩散峰度成像(reduced field-of-view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rFOV-DKI)技术在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中的潜力。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The Interna... 目的探讨小视野扩散峰度成像(reduced field-of-view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rFOV-DKI)技术在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中的潜力。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级法,受试者分为低级别组(G1、G1~2和G2,n=30)和高级别组(G3,n=18)。所有受试者均于3.0 T MRI扫描仪下行常规盆腔平扫加增强及rFOV-DKI序列扫描。参照常规矢状位T2加权图像在rFOV-DKI序列图像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ROI的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衍生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Da)、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Dr)、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Ka)和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Kr)。比较分析各rFOV-DKI参数在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间的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法评估每个参数的诊断性能。采用DeLong方法对比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低级别组MD、Da和Dr的平均值[(0.93±0.08)μm^(2)/ms、(1.14±0.10)μm^(2)/ms、(0.83±0.08)μm^(2)/ms]高于高级别组的平均值[(0.80±0.08)μm^(2)/ms、(1.05±0.07)μm^(2)/ms、(0.74±0.06)μm^(2)/ms;P<0.05],而MK、Ka和Kr的平均值(1.15±0.10、1.36±0.10、0.97±0.13)则低于高级别组(1.33±0.11、1.64±0.11、1.08±0.09)(P<0.05)。Ka值在区分低级别组和高别级组时具有最高的诊断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95%CI:0.89~1.00),其次是MK[AUC=0.90(95%CI:0.78~0.97)]和MD[AUC=0.88(95%CI:0.76~0.96)]。MK与Ka和MD的AUC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Z=1.81和0.53,P=0.07和0.59),而Ka和MD的AUC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2)。在所有DKI衍生参数中,Ka在区分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方面表现最好,截断值为1.4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0%。结论基于非高斯扩散加权模型的rFOV-DKI可作为区分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潜在影像学工具,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无创术前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小视野扩散峰度成像 组织学分级 平均峰度 轴向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在体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朱柳红 刘豪 周建军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5期398-400,共3页
随着磁共振影像技术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肿瘤的影像诊断不仅仅是局限于影像表现,如何将肿瘤病灶的特性进行定量成像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 随着磁共振影像技术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肿瘤的影像诊断不仅仅是局限于影像表现,如何将肿瘤病灶的特性进行定量成像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技术已经成为磁共振检查的常规序列,各加权序列图上信号强度的大小仅能间接反映组织的特性。T2 mapping成像技术是定量成像技术中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较好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在骨关节炎和心肌水肿中的运用和研究较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体部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近年来也逐渐开始被应用到体部肿瘤方面的研究,作者就T2 mapping在体部恶性肿瘤中的定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T2值)定量成像 乳腺癌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