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化疗患者并发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振宇 顾喜喜 +4 位作者 鲍旭霞 夏罕生 范越 虞奋 史振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8-904,954,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并发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治疗策略。方法2021年3—7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74例使用输液港化疗的肿瘤患者。超声筛查患者IVAP导管相关血栓...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并发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治疗策略。方法2021年3—7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74例使用输液港化疗的肿瘤患者。超声筛查患者IVAP导管相关血栓发生情况,并以此分为血栓发生组和未发生IVAP导管相关血栓组。搜集患者基线和病历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并发IVAP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对发生血栓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初步抗凝治疗(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用10 mg/d利伐沙班抗凝,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用20 mg/d利伐沙班抗凝),随访发生血栓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274例肿瘤患者中有35例(12.8%)患者发生IVAP导管相关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生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有远处转移(OR=3.013)、化疗前纤维蛋白原≥400 mg/dL(OR=3.226)、新辅助+辅助化疗方式(OR=26.286)。随访发现所有IVAP导管相关血栓阳性患者抗凝用药后无局部症状发生或加重,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1例因肠道出血停药,1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轻度鼻黏膜出血。有超声复查的5位患者在新型口服抗凝药作用下附壁血栓消失或变小。结论IVAP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为化疗前纤维蛋白原≥400 mg/dL、有远处转移、新辅助+辅助化疗方式,临床应注意筛查。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可使用10 mg/d的利伐沙班;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可使用20 mg/d的利伐沙班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输液港(IVAP) 导管相关血栓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峰(综述) 范越(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9-994,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使用的增加导致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报告的增加。与传统癌症治疗的不同,这些irAE是独特的,通常呈现延迟起病的特点,并且持续时间较长。irAE可涉及任何器官或系统。irAE影响通常是低级别的,是可治疗和可逆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使用的增加导致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报告的增加。与传统癌症治疗的不同,这些irAE是独特的,通常呈现延迟起病的特点,并且持续时间较长。irAE可涉及任何器官或系统。irAE影响通常是低级别的,是可治疗和可逆的;然而,一些副作用可能是严重的,并导致永久性疾病,如免疫性心肌炎、重症肌无力、结肠炎等。治疗主要基于皮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调节剂,审慎的irAE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结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发病机制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荷瘤小鼠模型及生物信息学探讨燥湿解毒复方对胰腺癌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小林 雷洋洋 +2 位作者 李建柯 高珊珊 蔡定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6-923,共8页
目的探讨燥湿解毒复方对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治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57BL/6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将40只皮下荷瘤的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给药组[27.82 g生药/(kg... 目的探讨燥湿解毒复方对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治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57BL/6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将40只皮下荷瘤的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给药组[27.82 g生药/(kg·d)],中等剂量给药组[13.91 g生药/(kg·d)],低剂量给药组[6.96 g生药/(kg·d)]以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每天灌胃1次,共21天。实验过程中观测小鼠体质量变化以及荷瘤体积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测量各组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利用BATMAN-TCM、STRING、GEPIA 2数据库判断该燥湿解毒复方针对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及相关生物学通路,探索靶点分子对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给药组和中等剂量给药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较为平稳,低剂量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则相对陡直。实验结束后测量发现高剂量给药组及中等剂量给药组小鼠瘤体质量分别为(0.16±0.08)g及(0.18±0.06)g,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瘤体质量(P<0.05)。高剂量给药组、中等剂量给药组及低剂量给药组抑瘤率分别为50.00%、43.75%和28.12%(P<0.05)。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燥湿解毒复方针对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 precursor protein,APP)、Polo样激酶1(Polo like kinase 1,PL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神经降压素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 1,NTSR1)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YMS)。这些靶点蛋白在人体内参与调节骨吸收、细胞对维生素A的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超氧阴离子的正向调节、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肝细胞再生、一碳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对pri-miRNA转录的调控、柱状上皮细胞的发育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EGFR和PLK1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根据小鼠胰腺癌细胞株皮下荷瘤模型及生物信息学结果,该燥湿解毒复方能抑制胰腺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解毒 胰腺癌细胞株 肿瘤生长曲线 抑瘤率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