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环境污染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美霞 史庆丰 +14 位作者 李娜 孙伟 占蒙娜 郎军涛 忻佳 周玮 李培 孟丽丽 刘文娟 王冲 沈隽霏 米宏霏 高晓东 胡必杰 潘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变异株 环境污染 个人防护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复阳人员口罩及病房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佳冰 史庆丰 +5 位作者 孙伟 王冲 王美霞 刘文娟 郎军涛 高晓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环境物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2年6月15—30日,选取上海市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27例核酸复阳人员,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对其当日所佩戴的口罩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环境物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2年6月15—30日,选取上海市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27例核酸复阳人员,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对其当日所佩戴的口罩内、外侧及患者所住病房内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27例复阳患者中,6例(22.22%)入院后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21例(77.78%)入院后首次核酸检测Ct值≥35。162份环境相关标本中,16份(9.88%)核酸检测阳性,其中双基因阳性标本5份(3.09%),单基因阳性标本11份(6.79%)。不同采样位点中,床垫+床单的阳性率最高(18.52%),所有环境阳性标本的Ct值均>35。患者入院后第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Ct值是否<35与患者相关环境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物体表面污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复阳患者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污染所处环境的病毒载量较低,通过环境媒介传播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阳 新型冠状病毒 口罩 环境污染 传播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次氯酸消毒对供水管路消毒效果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
3
作者 周泓 高晓东 +6 位作者 王美霞 张梦珠 杨峻 庄静 许华 孙伟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9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 探讨间歇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对供水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基线采集消毒供应中心6个固定出水口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引入微酸性次氯酸发生机后,以10 d为一个周期进行采样,其中,第1~3天使用次氯酸进行持续性消毒,第4~10天停用次氯... 目的 探讨间歇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对供水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基线采集消毒供应中心6个固定出水口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引入微酸性次氯酸发生机后,以10 d为一个周期进行采样,其中,第1~3天使用次氯酸进行持续性消毒,第4~10天停用次氯酸消毒。每个周期的第1、4、7、10天对6个固定出水口进行采样,共进行3个周期。对腔镜清洗槽出水口的所有水样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结果 水路消毒前共采集18瓶水样,10瓶水样(55.56%)的细菌数集中在10~2~10~4 CFU/mL,主要为黏鞘氨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消毒后72瓶水样仅有2瓶水样(2.78%)细菌超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显示,消毒前水样的3个最主要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和罗尔斯顿菌属,严格比对序列(SMRN)值为10 000~100 000;消毒后水样最主要优势菌属为叶杆菌属、罗尔斯顿菌属、不动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PCoA分析显示,消毒前后的水样标本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可有效清除水管路中细菌生物膜,但暂停消毒间期细菌生物膜存在恢复生长的风险,今后应加强医疗用水的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消毒 生物膜 水源性细菌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