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文纲 黄山 +1 位作者 张义 杜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9-32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内分泌检查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内分泌检查可明确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垂体增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内分泌检查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内分泌检查可明确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垂体增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5~8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消失,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泌乳素水平正常,垂体大小恢复正常。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垂体增生,不应该简单考虑垂体瘤予以手术治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增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山 张义 夏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鞍结节、鞍底、斜坡、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骨性隆起是确定手术区域的重要标志。颈内动脉与上颌神经入圆孔处的平均距离为6.8mm。扩大的骨窗平均宽度值为37.6mm(范围28.7mm~44.0mm)。结论骨窗越过颈内动脉骨性隆起扩大至圆孔的内侧缘的扩大经鼻蝶入路可有效的暴露一侧海绵窦全景,是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内侵袭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入路 颈内动脉 海绵窦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至丘脑区域的显微镜与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伍碧武 张义 李文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至丘脑的相关解剖标志,比较显微镜与內镜在暴露方面的互补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6具(12侧)红、蓝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暴露丘脑,显微镜联合内镜依次交替观察纵裂、透明...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至丘脑的相关解剖标志,比较显微镜与內镜在暴露方面的互补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6具(12侧)红、蓝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暴露丘脑,显微镜联合内镜依次交替观察纵裂、透明隔间腔、侧脑室、三脑室四个阶段的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应数据。结果纵裂阶段:胼缘动脉、扣带回、胼周动脉和胼胝体为主要解剖标志。透明隔间腔阶段:透明隔和穹窿体为主要解剖标志。显微镜和內镜均能较好的暴露纵裂和透明隔间腔内的解剖结构。侧脑室阶段:室间孔、透明隔静脉、丘纹静脉、脉络丛、穹窿体、尾状核体部为主要解剖标志。内镜可以弥补显微镜下额角前部(25.7mm±1.7mm vs.14.2mm±1.2mm,P<0.05)、丘脑外侧1/3(12.1mm±0.7mm vs.7.0mm±0.9mm,P<0.05)和后侧2/5(28.8mm±1.4mm vs.18.7mm±1.4mm,P<0.05)的视野死角。三脑室阶段:由于受穹窿体和大脑内静脉的限制,显微镜和内镜都不足以有效暴露丘脑内侧面。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暴露丘脑的过程中解剖标志明确,显微镜和内镜的配合有助于辨认重要解剖结构、弥补术野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 丘脑 显微镜 內镜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伍碧武 张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7-560,共4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重要神经纤维柬关系紧密。这种生物学特性使术者很难在肉眼或显微镜下真正做到肿瘤全切除,肿瘤留有残余,术后易复发,扩大切除范围则容易损伤...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重要神经纤维柬关系紧密。这种生物学特性使术者很难在肉眼或显微镜下真正做到肿瘤全切除,肿瘤留有残余,术后易复发,扩大切除范围则容易损伤正常白质纤维束,造成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何明确肿瘤的边界及其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大鼠 脑胶质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体瘤对男性垂体-性腺轴影响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张跃辉 周任远 +1 位作者 施国伟 李文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和无功能腺瘤对男性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瘤患者291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分为3组:A组为泌乳素瘤组,60... 目的分析比较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和无功能腺瘤对男性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瘤患者291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分为3组:A组为泌乳素瘤组,60例;B组为生长激素瘤组,54例;C组为无功能腺瘤组,177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年龄、瘤体大小、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泌乳素(prolactin,PRL)、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等激素水平。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8.0±14.2)岁,大腺瘤(瘤体最大径≥10mm)占96%,T水平低下者占68%,高PRL血症者占62%,LH和FSH低下者各占15%和5%,且患者的LH水平为正常范围内的低值。A组血清PRL水平及重度高PRL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后两组(P均<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P=0.30)。FSH、LH和T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A组、B组和C组,而且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尽管后两组间的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但B组的T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3)。结论泌乳素瘤对男性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明显大于生长激素瘤和无功能腺瘤,而且三者对LH的影响均大于FSH。生长激素瘤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导致T水平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睾酮 高泌乳素血症 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F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智奇 张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4,共3页
胶质瘤呈侵袭性浸润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预后差。目前胶质瘤手术切除主要依靠术者经验行肉眼下全切除,往往不超过影像学边界,留有残余肿瘤,术后易复发。因此,进行影像学引导的胶质瘤手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胶质瘤呈侵袭性浸润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预后差。目前胶质瘤手术切除主要依靠术者经验行肉眼下全切除,往往不超过影像学边界,留有残余肿瘤,术后易复发。因此,进行影像学引导的胶质瘤手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是近年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在活体无创地显示脑白质鲜维束的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低压和负压性脑积水发病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琳 黎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9-474,共6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低压性脑积水(low pressure hydrocephalus,LPH)和负压性脑积水(negative pressure hydrocephalus,NegPH)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继发性LPH和Neg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脑室外引流测压确诊8例,根据脑室-... 目的分析继发性低压性脑积水(low pressure hydrocephalus,LPH)和负压性脑积水(negative pressure hydrocephalus,NegPH)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继发性LPH和Neg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脑室外引流测压确诊8例,根据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设定的有效分流阀压确诊7例。5例初发LPH患者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6例分流术后LPH患者予以下调可调压分流管阀门压,3例分流术后NegPH患者经逐步抬高脑室外引流后再次行VPS,1例NegPH患者行第三脑室造瘘术。采用GOS-E评分量表(extended Glasgow outcome scale)评估患者预后。结果15例随访1年,1例LPH及3例NegPH患者出现颅内感染;脑积水引起的临床症状完全改善6例,部分改善7例,无改善2例;脑室大小恢复正常6例,较治疗前缩小8例,无变化1例;LPH患者术后1年的GOS-E评分为5.0(4.0,6.0),NegPH患者为3.5(1.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NegPH患者死亡。结论VPS中采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LPH患者的疗效优于NegPH患者,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NegPH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脑积水 低压性脑积水 负压性脑积水 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 可调压分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变化
8
作者 李珺 张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GPER1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蛋白质及mRN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组GPER1蛋白质水平低于非侵袭组[3.8(2.2~6.6)vs.11.2(6.0~12.0),P<0.001]且与性别、瘤体大小及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关。RT-PCR结果显示侵袭组中GPER1 mRNA水平为0.47(0.03~2.3),非侵袭组为1.93(1.00~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PER1mRNA表达,但在侵袭组肿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水平较非侵袭性组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R1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起肿瘤抑制作用,且GPER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引起泌乳素垂体瘤侵袭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素腺瘤 雌激素受体 GPER1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