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丽萍 王晖 +4 位作者 余朝文 高涌 吴华东 程志俭 高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膜性或短段闭塞性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腔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小球囊预开通治疗组(A组,n... 目的对比分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膜性或短段闭塞性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腔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小球囊预开通治疗组(A组,n=21)、置管溶栓治疗组(B组,n=20)和保守治疗组(C组,n=27),每48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栓溶解情况,血栓完全溶解后常规应用直径20~30mm大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管腔。结栗治疗2d后,A组血栓溶解率(76.2%)显著高于B组(45.0%)和c组(18.5%)(均P〈0.05),B组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4d后,A组与B组m栓溶解率(85.7%和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37.0%)(均P〈0.05);治疗6d后,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90.5%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51.9%)(均P〈0.05)。所有患者抗凝溶栓治疗6d后无症状性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球囊预开通及置管溶栓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均较好,小球囊预开通治疗较置管溶栓治疗更安全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