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6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黄威
安雪梅
+7 位作者
刘旭晖
裴宁
刘萍
夏露
李涛
席秀红
黄琴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32-639,共8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2=7.06,P=0.008;χ^2=25.02,P=0.000;χ^2=37.91,P=0.000;χ^2=33.40,P=0.000;χ^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χ^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Ⅲ级[Waldχ^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χ^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χ^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χ^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0~15岁、MRC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预后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黄威
安雪梅
刘旭晖
裴宁
刘萍
夏露
李涛
席秀红
黄琴
卢水华
机构
复旦大学
附属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结核
科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疾病科
出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32-639,共8页
文摘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2=7.06,P=0.008;χ^2=25.02,P=0.000;χ^2=37.91,P=0.000;χ^2=33.40,P=0.000;χ^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χ^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Ⅲ级[Waldχ^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χ^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χ^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χ^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0~15岁、MRC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预后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统计学
Keywords
Tuberculosis,meningeal
Prognosis
Risk factors
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
分类号
R529.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6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黄威
安雪梅
刘旭晖
裴宁
刘萍
夏露
李涛
席秀红
黄琴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