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运动员骨骼肌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4 位作者 陈疾忤 张卫中 曹深诚 卫宏图 林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2004年5月~2005年11月,对上海市三家运动医学专科门诊的41名骨骼肌损伤运动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周,平均21周;患者平均年龄20.5岁;男...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2004年5月~2005年11月,对上海市三家运动医学专科门诊的41名骨骼肌损伤运动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周,平均21周;患者平均年龄20.5岁;男性23例,女性14例;牵拉伤28例,钝挫伤9例。损伤部位以股四头肌、腘绳肌为主,少数为骶脊肌损伤。所有患者经黄芪、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以压痛、运动恢复程度和是否复发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疗效优良,优良率达92%。2例患者在3个月内骨骼肌损伤复发,1例无效。结论: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局部应用有促进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作用,用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运动员 骨骼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3 位作者 翟伟韬 华英汇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1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3月,43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1±6.3岁(48~72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3月,43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1±6.3岁(48~72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术创伤、外固定等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术前正规保守康复治疗无效。43例患者均于全麻下行肩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术后随访平均10.9个月(7~15个月),对手术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后6~8周,本组病例患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其中外展162°±14.34°,前屈165°±13.56°,内收位外旋75°±12.31°,内旋位拇指可触及T12~T6棘突;②术后4周患肩VAS疼痛评分为0.8±0.75,较术前的5.7±1.57显著降低;③术后8~12周患肩外展、外旋、内旋肌力与对侧无显著差异;④术后未出现继发性肩关节不稳;⑤术后16周Constant评分达92.3±8.54分,较术前的60.5±9.42分显著增加。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冻结肩的关节活动度,同时能有效缓解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关节僵硬 松解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沙蕉 李宏云 +4 位作者 陈世益 陈疾忤 李云霞 华英汇 沈伟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周边缘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周边缘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49例(52膝),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及复查MR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49例(52膝)术后随访14个月至30个月,平均20.8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43±7.3分,术后90±5.3分(P<0.01),术前HSS评分为40±8.6分,术后89±7.3分(P<0.01),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5%和87.9%。24膝得到MRI复查,21膝完全愈合,3膝部分愈合。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创伤小,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半月板 关节镜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创伤生物力学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华英汇 陈世益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9,247,共4页
运动创伤生物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特点表现为:①研究从骨组织向软组织延伸;②各种新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③微观和宏观研究并进;④离体研究向在体研究发展;⑤运动创伤和生物力学发展互为促进。本文将对该领域的进展进... 运动创伤生物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特点表现为:①研究从骨组织向软组织延伸;②各种新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③微观和宏观研究并进;④离体研究向在体研究发展;⑤运动创伤和生物力学发展互为促进。本文将对该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创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35例报道 被引量:21
5
作者 戈允申 陈世益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使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随访2、4、6周,使用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FDSS)和VAS进行疗效评价。期间如有症状反复或疗效...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使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随访2、4、6周,使用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FDSS)和VAS进行疗效评价。期间如有症状反复或疗效不佳者转为手术干预。治疗中采用动态VAS评价法调整能量输出。结果:32例肩伤患者完成冲击波治疗,3例肩袖撕裂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FDSS平均得分由治疗前的(44.7±7.1)分提高到治疗后6周的(92.9±2.5)分,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1±0.9)分降到治疗后6周的(1.5±0.7)分。治疗后4周左右症状改善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慢性损伤(如肩袖腱病、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满意。对于明显结构性损伤(如肩袖撕裂)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 运动创伤 骨肌系统 动态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世益 洪国威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翟伟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基因siRNA干扰对小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宏云 陈疾忤 +2 位作者 陈世益 陈始秋 张庆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9-576,共8页
目的:了解以慢病毒为载体的Smad4 siRNA转染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的转染效率以及抑制骨骼肌纤维化、减轻疤痕生成、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能力。方法:用自制打击装置将54只雌性C57bl小鼠(体重20~25g)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急性钝挫伤模型,... 目的:了解以慢病毒为载体的Smad4 siRNA转染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的转染效率以及抑制骨骼肌纤维化、减轻疤痕生成、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能力。方法:用自制打击装置将54只雌性C57bl小鼠(体重20~25g)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急性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①PBS对照组、②Smad4siRNA注射组、③scrambled siRNA注射组三组,每组18只。小鼠急性钝挫伤伤后10 d,分别在三组损伤部位注射PBS、Smad4 siRNA、scrambled siRNA各0.1 ml。分别于伤后第28 d处死各组小鼠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局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在损伤部位取材骨骼肌组织行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mad4基因和蛋白表达,Masson染色以及Vi-menti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急性钝挫伤后腓肠肌局部纤维化及疤痕生成情况,生理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强直收缩和快速颤搐收缩能力,了解小鼠损伤骨骼肌愈合情况。结果:①scrambledsiRNA注射组和Smad4 siRNA注射组小鼠损伤骨骼肌部位均可检测到GFP表达,Smad4 siRNA注射组肝脏组织内并未检测到GFP表达;②Smad4 siRNA注射组损伤部位骨骼肌Smad4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③Smad4 siRNA注射组骨骼肌疤痕生成以及vimentin表达明显低于scrambled siRNA注射组和PBS对照组;④Smad4 siRNA注射组小鼠腓肠肌强直收缩和快速颤搐收缩明显高于PBS对照组和scrambled siRNA注射组。结论:以慢病毒为载体的Smad4 siRNA可成功转染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并长期发挥抑制Smad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作用,并抑制骨骼肌损伤后纤维化,减轻疤痕生成,改善骨骼肌损伤后的愈合质量,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钝挫伤 修复 SIRNA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健 陈世益 +1 位作者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5个干预组(每组16只)和1个正常对照组(4只)。用打击装置将干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损伤即刻...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5个干预组(每组16只)和1个正常对照组(4只)。用打击装置将干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损伤即刻在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分别于损伤后第4天、7天、14天和28天从双侧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于第28天进行双侧腓肠肌取材。经H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直径(横断面),经Masson染色观察损伤处纤维疤痕组织面积(纵切面)。结果:(1)各组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纤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2)各药物干预组纤维疤痕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纤维疤痕面积显著小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ⅡA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与黄芪丹参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减少损伤区域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对损伤部位骨骼肌纤维直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钝挫伤 黄芪皂甙 丹参酮Ⅱ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宏云 陈世益 +1 位作者 张健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 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A组(黄芪皂甙组)、B组(丹参酮ⅡA...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 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A组(黄芪皂甙组)、B组(丹参酮ⅡA组)、C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组)、D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相应药物,并于损伤后4、7、14和28天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MHC-emb和波形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干预组MHC-emb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28天;其中又以C组和D组升高最为明显;②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干预组波形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28天;其中又以C组和D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MHC-embmRNA表达,抑制波形蛋白mRNA表达,联合使用时效果最佳,与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损伤 修复 黄芪皂甙 丹参酮ⅡA 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健 陈世益 +1 位作者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打击装置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随机分...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打击装置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在损伤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各组分别于损伤后第1、4、7、14、28和42天取损伤处骨骼肌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方法分析MHC-emb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结果:(1)在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早期,各组MHC-embmRNA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于第7~14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2)从第4天至42天,各干预组MHC-em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组和黄芪丹参组显著高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IIA组。(3)从第4天至28天,各干预组波形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组和黄芪丹参组显著低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IIA组。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IIA能促进MHC-emb mRNA表达,抑制波形蛋白mRNA表达,但其单独使用时的作用均弱于黄芪丹参,混合使用效果与黄芪丹参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钝挫伤 黄芪皂甙 丹参酮IIA MHC-emb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促进软组织移植物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建军 蒋佳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4-828,844,共6页
近年来使用软组织自体移植物(腘绳肌、半腱肌和股薄肌等)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愈发流行。然而腱骨之间愈合时间相对较长和愈合结果较差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加快骨道内肌腱的腱骨愈合意义重大。现已有许多提高骨道内软组织... 近年来使用软组织自体移植物(腘绳肌、半腱肌和股薄肌等)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愈发流行。然而腱骨之间愈合时间相对较长和愈合结果较差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加快骨道内肌腱的腱骨愈合意义重大。现已有许多提高骨道内软组织移植物腱骨愈合的方法的报道,其中,采用骨替代、生物刺激和物理刺激等方法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干细胞移植、基因修饰技术及局部应用特殊生长因子等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为促进腱骨愈合并消除移植物供区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思路。尽管截至目前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有利于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成果,但现有成果仍处于基础实验阶段。未来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推广。本文就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如何促进软组织移植物的腱骨愈合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软组织移植物 腱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韧带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鹏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ACL极容易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而导致疼痛、不适、膝关节不稳和关节松弛,最终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1]。文献研究表明,...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ACL极容易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而导致疼痛、不适、膝关节不稳和关节松弛,最终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1]。文献研究表明,ACL损伤发生率为35/100000人,其中女性运动员的发生率是男性运动员的2~8倍[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韧带 人工韧带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的生物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柴昉 蒋佳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2-377,共6页
前交叉韧带损伤为膝关节的常见损伤,采用软组织自体、异体或人工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修复损伤日益增多。术后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时间及愈合程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促进膝关节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繁多,其中运用的生物治疗技... 前交叉韧带损伤为膝关节的常见损伤,采用软组织自体、异体或人工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修复损伤日益增多。术后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时间及愈合程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促进膝关节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繁多,其中运用的生物治疗技术包括生长因子、干细胞、自体骨膜、富血小板血浆等,基因转染作为较新的治疗手段也有报道。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雌激素在内的新型物质在基础实验中被证实有促腱骨愈合作用。现有生物治疗技术研究多为基础研究,大规模临床应用尚待时日。本文就促进膝关节腱骨愈合的生物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生长因子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