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运动员骨骼肌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4 位作者 陈疾忤 张卫中 曹深诚 卫宏图 林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2004年5月~2005年11月,对上海市三家运动医学专科门诊的41名骨骼肌损伤运动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周,平均21周;患者平均年龄20.5岁;男...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2004年5月~2005年11月,对上海市三家运动医学专科门诊的41名骨骼肌损伤运动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周,平均21周;患者平均年龄20.5岁;男性23例,女性14例;牵拉伤28例,钝挫伤9例。损伤部位以股四头肌、腘绳肌为主,少数为骶脊肌损伤。所有患者经黄芪、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以压痛、运动恢复程度和是否复发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疗效优良,优良率达92%。2例患者在3个月内骨骼肌损伤复发,1例无效。结论: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局部应用有促进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作用,用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运动员 骨骼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戈允申 陈世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1-7,90,共7页
运动医学(sports��medicine)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和治疗运动引起的创伤和疾病,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恢复,保障人类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它与骨科、康复医学、运... 运动医学(sports��medicine)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和治疗运动引起的创伤和疾病,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恢复,保障人类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它与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和内镜微创技术十分相关。近年,国内运动医学蓬勃发展,随着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运动医学的发展不仅为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如运动创伤的微创治疗, 运动员早期康复和尽快返回运动场,药物滥用的监测与控制等),同时更多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新的创伤治疗方法和观点,提供更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促进全民健身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科运动医学 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上海儿童运动医学国际学术会议纪要
3
作者 李海 赵黎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9月16~18日在上海主办了"儿童运动医学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承办。数十位来自北美、欧洲及国内的著名儿童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 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9月16~18日在上海主办了"儿童运动医学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承办。数十位来自北美、欧洲及国内的著名儿童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相关基础研究的专家,就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特点和运动伤发生的内在关系,以及常见的儿童运动伤的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特点等学术专题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探讨。本次会议由世界内镜医师协会(WEDA)副主席兼骨关节内镜专家委员会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上海市 儿童 会议 学术 国际 医学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上海国际关节镜与骨科运动医学高级学习班暨全国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4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全国学术会议 骨科运动医学 学习班 关节镜 国际 高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国家体育总局 医学学会 2005年 上海市 开幕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创伤生物力学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华英汇 陈世益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9,247,共4页
运动创伤生物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特点表现为:①研究从骨组织向软组织延伸;②各种新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③微观和宏观研究并进;④离体研究向在体研究发展;⑤运动创伤和生物力学发展互为促进。本文将对该领域的进展进... 运动创伤生物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特点表现为:①研究从骨组织向软组织延伸;②各种新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③微观和宏观研究并进;④离体研究向在体研究发展;⑤运动创伤和生物力学发展互为促进。本文将对该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创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腓骨长肌腱撕裂1例报道
6
作者 王茂林 陈世益 华英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0,229,共2页
关键词 腓骨长肌腱 撕裂 运动员 国外文献 运动损伤 肌腱损伤 临床医生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何时重返运动:一项基于等速肌力和多种单脚跳测试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涛 周敬滨 +2 位作者 陈天午 陈世益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ACLR的优秀运动员41名,年龄22.6±4.1岁,27名女性,14名男性。术后行同质专业康复,随访其重返运动时间。于重返前1周行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角速度:60°/s和180°/s;动作:屈膝和伸膝)和四种单脚跳跃测试(跳远、侧向跳、箱跳和8字跳)。术侧与健侧对比并记作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index,LSI)。将运动员按术后重返时间分组:提前重返组(6~8月)、适时重返组(9~12月)、延时重返组(12月后),并比较三组等速肌力和下肢跳测试的LSI以及术侧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结果:提前组14人,适时组19人,延时组8人。60°/s屈膝峰力矩LSI,提前组(87.4%±7.5%)与适时组(95.8%±6.6%)和延时组(96.0%±2.4%)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前组与和延时组峰力矩LSI在60°/s伸膝(85.8%±9.4%、94.8%±4.8%)、180°/s屈膝峰力矩(90.7%±8.7%、101.4%±6.8%)、180°/s伸膝峰力矩(90.6%±5.2%、97.8%±5.6%)间有显著差异(P<0.05)。单脚跳远LSI,提前组(84.7%±7.3%)与适时组(95.7%±6.0%)和延时组(98.1%±1.9%)间有显著差异(P<0.01)。侧向跳LSI,提前组(93.4%±8.5%)与适时组(104.2%±4.3%)和延时组(104.7%±4.0%)间有显著差异(P<0.01)。箱跳LSI,提前组(112.5%±5.7%)与适时组(105.3%±7.9%)和延时组(106.3%±7.4%)间有显著差异(P<0.01)。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仅在提前重返组(2.48±0.58 Nm/kg)和延时重返组(3.21±0.51 Nm/kg)间有显著差异(P<0.01)。余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术后9个月内重返运动面临下肢功能恢复不佳,术后12个月后重返运动虽并未显著改善单脚跳功能,但在力学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其具体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重建 重返运动 等速膝关节肌力测试 峰力矩 单脚跳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康复程序效果比较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云霞 陈世益 +2 位作者 翟伟韬 陈疾忤 华英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和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直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扩大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并非越激进越好,应以适度康复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康复 腘绳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3 位作者 翟伟韬 华英汇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1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3月,43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1±6.3岁(48~72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3月,43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1±6.3岁(48~72岁)。术前排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肩部肿瘤等病变,排除肩部手术创伤、外固定等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术前正规保守康复治疗无效。43例患者均于全麻下行肩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术后随访平均10.9个月(7~15个月),对手术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后6~8周,本组病例患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其中外展162°±14.34°,前屈165°±13.56°,内收位外旋75°±12.31°,内旋位拇指可触及T12~T6棘突;②术后4周患肩VAS疼痛评分为0.8±0.75,较术前的5.7±1.57显著降低;③术后8~12周患肩外展、外旋、内旋肌力与对侧无显著差异;④术后未出现继发性肩关节不稳;⑤术后16周Constant评分达92.3±8.54分,较术前的60.5±9.42分显著增加。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冻结肩的关节活动度,同时能有效缓解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关节僵硬 松解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世益 洪国威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翟伟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修复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髌骨不稳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2 位作者 华英汇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修复术在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22例创伤性髌骨不稳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16-33岁(平均23.7岁);所有患者在第一次脱位时均有外伤史,术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修复术在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22例创伤性髌骨不稳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16-33岁(平均23.7岁);所有患者在第一次脱位时均有外伤史,术前脱位次数3-7次。术中先进行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轨迹和髌股关节的动态匹配关系,确认MPFL损伤部位后进行修复,并于关节镜下监视调整MPFL的张力。髌骨外侧支持带明显紧张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经正规康复治疗。随访24-38个月(平均28.6个月),根据Larsen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膝关节术后髌股匹配关系均获得重建,随访期内未发生髌骨再脱位。根据Larsen评分,优18例、良4例。结论:修复MPFL对于创伤性髌骨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关节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髌骨不稳 内侧髌股韧带 修复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两种固定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宏云 陈世益 +2 位作者 陈疾忤 李云霞 华英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7,共5页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过程中,采用Endobutton和Rigidfix两种股骨端韧带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48例陈旧性ACL病例,其中A组24例,B组24例;分别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ACL,其中A组股骨端固定采用Rigi...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过程中,采用Endobutton和Rigidfix两种股骨端韧带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48例陈旧性ACL病例,其中A组24例,B组24例;分别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ACL,其中A组股骨端固定采用Rigidfix交锁钉,B组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两组胫骨端固定均为Intrafix界面螺钉+Spiked Washer栓桩固定。平均随访27个月,采用MRI测量两组骨隧道扩大情况,并用Lysholm、TegnerI、KDC、KT1000对患膝进行术前、术后测试和评分。结果:MRI测量发现,B组股骨端和胫骨端骨隧道扩大均较A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术后Lysholm、Tegner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KT1000测试结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与采用Rigidfix固定相比,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自体腘绳肌腱更容易引起术后骨隧道扩大,但在临床疗效上两种固定方式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自体腘绳肌腱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肩患者关节囊组织中TGF-β和MMPs表达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宏云 陈世益 +1 位作者 翟伟韬 陈疾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冻结肩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12例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肩袖间隙部位关节囊组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FG-β、MMP1、MMP2、M...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冻结肩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12例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肩袖间隙部位关节囊组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FG-β、MMP1、MMP2、MMP3、MMP9、MMP12 mRNA和蛋白表达。以同期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12例非冻结肩患者作为对照,其中肩关节不稳2例、肩袖损伤5例、肩峰下撞击症5例。结果冻结肩组和对照组关节囊组织TGF-β mRNA表达分别为3.36×104±2.18×103和1.85×104±3.31×103,蛋白表达分别为1.55±0.33和1.13±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结肩组关节囊组织MMP1、MMP2、MMP3、MMP9、MMP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冻结肩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关节囊组织中TFG-β和MMPs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成肌细胞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卫宏图 陈世益 +3 位作者 李云霞 陈疾忤 张鹏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man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hIGF -Ⅰ)基因成肌细胞回输小鼠骨骼肌钝挫伤局部后,对小鼠骨骼肌愈合过程中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 -Ⅱb ,MHC -Ⅱ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 目的:观察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man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hIGF -Ⅰ)基因成肌细胞回输小鼠骨骼肌钝挫伤局部后,对小鼠骨骼肌愈合过程中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 -Ⅱb ,MHC -Ⅱ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7~12周雄性C3H小鼠右下肢腓肠肌中段内侧实施急性钝挫伤后,随机分为自然愈合组、单纯成肌细胞注射组和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挫伤后第3天,对单纯成肌细胞注射组、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损伤局部分别注射等量单纯成肌细胞和转基因成肌细胞,并于损伤后第1、5、10、2 0、30天取材。检测不同时间点MHC -Ⅱb和VimentinmRNA表达水平,观察比较各组骨骼肌修复情况。结果:(1)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期,3组小鼠骨骼肌MHC -ⅡbmRNA均明显升高,第2 0天达到峰值。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MHC -ⅡbmRNA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单纯成肌细胞注射组。(2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VimentinmRNA的表达水平始终在3组中表达最低。结论: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能提高损伤后MHC -IIbmR NA表达水平,促进肌纤维的增生,加速骨骼肌愈合进程。同时,损伤局部注射转hIGF -Ⅰ基因的成肌细胞后,使得损伤局部VimentinmRNA表达低于另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 波形蛋白 成肌细胞 修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转基因成肌细胞 骨骼肌钝挫伤 肌球蛋白重链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35例报道 被引量:21
15
作者 戈允申 陈世益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使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随访2、4、6周,使用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FDSS)和VAS进行疗效评价。期间如有症状反复或疗效...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使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随访2、4、6周,使用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FDSS)和VAS进行疗效评价。期间如有症状反复或疗效不佳者转为手术干预。治疗中采用动态VAS评价法调整能量输出。结果:32例肩伤患者完成冲击波治疗,3例肩袖撕裂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FDSS平均得分由治疗前的(44.7±7.1)分提高到治疗后6周的(92.9±2.5)分,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1±0.9)分降到治疗后6周的(1.5±0.7)分。治疗后4周左右症状改善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慢性损伤(如肩袖腱病、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满意。对于明显结构性损伤(如肩袖撕裂)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 运动创伤 骨肌系统 动态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华英汇 郑洁皎 +3 位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陈秀恩 毛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评价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踝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方法:20名单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双侧踝关节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120°/s)。比较患侧和健侧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 目的:评价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踝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方法:20名单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双侧踝关节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120°/s)。比较患侧和健侧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总功和屈伸力矩比的差异。结果:60°/s时,两侧伸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及总功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3,P=0.548,P=0.452),屈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和屈伸力矩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417,P=0.275,P=0.870),但屈肌群总功有显著性差异(P=0.043)。120°/s时,两侧伸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及总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6,P=0.069,P=0.233),但屈肌群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总功和屈伸力矩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0,P=0.043,P=0.017,P=0.036)。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跖屈肌群快速运动时肌力下降,这可能与其踝关节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 屈伸肌群 等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与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宏云 陈世益 +3 位作者 张健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黄芪皂甙组)、D组(丹参酮ⅡA组)、E组(黄芪...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黄芪皂甙组)、D组(丹参酮ⅡA组)、E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组)、F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相应药水,并于损伤后4、7、14和28天,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打击伤,同时也不注射任何药物。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VEGF、bFGF、HGFI、GF-1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肌钝挫伤后生长因子升高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第28天;损伤各组之间生长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损伤 修复 生长因子 黄芪皂甙 丹参酮Ⅱ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沙蕉 李宏云 +4 位作者 陈世益 陈疾忤 李云霞 华英汇 沈伟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周边缘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周边缘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49例(52膝),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及复查MR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49例(52膝)术后随访14个月至30个月,平均20.8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43±7.3分,术后90±5.3分(P<0.01),术前HSS评分为40±8.6分,术后89±7.3分(P<0.01),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5%和87.9%。24膝得到MRI复查,21膝完全愈合,3膝部分愈合。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创伤小,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半月板 关节镜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腘绳肌损伤后等速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深诚 陈世益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董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促进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腘绳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中药治疗组(n=12,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B、皮质激素治疗组(n=11,注射醋...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促进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腘绳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中药治疗组(n=12,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B、皮质激素治疗组(n=11,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生理盐水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C、自然愈合对照组(n=8,不予注射治疗)。三组均以相同传统治疗(避免运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牵拉训练、等长肌力训练及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29天、43天、57天对以上三组进行等速肌力恢复情况的评估。结果:①中药治疗组、皮质激素治疗组的肌力增长情况明显优于自然愈合对照组(P<0.01);②肌力增长和愈合速度,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皮质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急性损伤,可有效提高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程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黄芪 丹参 等速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人工韧带材料纳米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增殖及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凯 陈世益 +7 位作者 蒋佳 吴凌翔 李宏 张鹏云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 钟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37,589,共6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在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法:根据PET膜片表面处理情况分为PET组(PET膜片未经表面处理)、LBL组(PET膜片表面...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在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法:根据PET膜片表面处理情况分为PET组(PET膜片未经表面处理)、LBL组(PET膜片表面经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自组装涂层处理)和HA组(PET膜片经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自组装处理后,表面再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3组。在上述3种PET材料上分别培养hBMSCs后进行各项检测。扫描电镜(SEM)观察hBMSCs在材料上培养1天和7天时的细胞形态。培养7天后,Alamar blue法检测hBMSCs的增殖,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ealTimePCR检测培养3天hBMSCs的整合素β1mRNA表达。结果:SEM显示HA组和LBL组hBMSCs能更好地伸展和粘附,形态明显优于PET组。培养7天,HA组和LBL组的细胞增殖、ALP活性定量均显著高于PET组(P<0.001);HA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LBL组(P=0.01),H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LBL组(P<0.001)。培养3天后,HA组和LBL组hBMSCs的整合素β1mRNA表达显著高于PET组(P<0.001),HA组显著高于LBL组(P=0.003)。结论: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经壳聚糖、透明质酸纳米自组装涂层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后,能明显促进人hBMSCs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