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施文 王永铭 +4 位作者 李端 李少丽 颜敏 程能能 陈斌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和布洛芬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每组30例。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1300mg,bid;双氯芬酸钠组口服25mg,tid;美洛昔康组口服7.5mg,qd;布洛芬组口服...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和布洛芬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每组30例。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1300mg,bid;双氯芬酸钠组口服25mg,tid;美洛昔康组口服7.5mg,qd;布洛芬组口服300mg,bid,共观察4周。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组的有效率为73.33%,双氯芬酸钠组为76.67%,美洛昔康组为76.67%,布洛芬组为70.00%,各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4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部分项目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以3种非甾体抗炎药尤为显著。结论经4种药物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4种药物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长期运用要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 骨关节炎 疗效观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健康志愿者口服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计焱焱 程能能 姚光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30名健康志愿者 ,随机分成 2 5、 5 0、10 0mg3个剂量组 ,分别给予单一剂量、多次剂量、餐前、餐后给药 ,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 ,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药代动力...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30名健康志愿者 ,随机分成 2 5、 5 0、10 0mg3个剂量组 ,分别给予单一剂量、多次剂量、餐前、餐后给药 ,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 ,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药代动力学符合一房室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消除规律 ,3个剂量单次给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 1/2 )ka(0 .84±0 .6 8)、(0 .33± 0 .0 9)、(1.19± 10 .9)h。t( 1/2 )ke为(6 .2 6± 6 .2 4 )、(6 .17± 2 .0 1)、(4.6 6± 1.2 1)h。Vd/F 为 (45 5 .0 2± 135 .35 )、(6 2 2 .94± 32 5 .37)、(6 88.83± 30 8.14 )L。CL/F为 (93.4 5± 6 7.6 6 )、(83.31± 71.97)、(10 4 .30± 4 5 .76 )L·h- 1。cmax和AUC与剂量成正比。单次和多次口服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体内无蓄积现象。餐前、餐后的cmax分别为 (15 1.2 6± 39.0 0 )和 (2 2 2 .6 4± 4 3.2 2 ) μg·L- 1(P<0 .0 1) ,但AUC0~∞ 无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双环醇片剂的脂溶性有关。结论 双环醇片剂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在心血管保护过程中免疫炎症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潘礼龙 刘新华 朱依谆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6,共7页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过去认为只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_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oxide,CO)后第三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同时,H_2S在心血管系统...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过去认为只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_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oxide,CO)后第三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同时,H_2S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但其机制还不明确,已有报道主要通过抗凋亡、抗氧化、调节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进血管新生等;而本文总结了H_2S在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免疫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H_2S生物学功能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血管疾病 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对心肌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赖顺果 杜一鸣 章蕴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 D(CVB D)对心肌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取豚鼠室间隔标本 ,37℃恒温 ,通混合氧 ,稳定 4 5min ,再以KCl 3mol/L灌充的微电极记录电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 (AP) ,标本分为 3组 :(1)CV...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 D(CVB D)对心肌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取豚鼠室间隔标本 ,37℃恒温 ,通混合氧 ,稳定 4 5min ,再以KCl 3mol/L灌充的微电极记录电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 (AP) ,标本分为 3组 :(1)CVB D组 :每 5min依次累积加入浓度为 3× 10 -8,1× 10 -7,3× 10 -7,1×10 -6,3× 10 -6,1× 10 -5mol/L的CVB D ,分别记录AP ;(2 )CVB D +维拉帕米 (Ver)组 :加入维拉帕米 0 .1μmol/L ,10min时记录AP ,然后每 5min依次累积加入浓度为 3× 10 -8,1× 10 -7,3× 10 -7,1× 10 -6,3× 10 -6,1× 10 -5mol/L的CVB D ,分别记录AP ;(3)Ver组 :加入维拉帕米 0 .1μmol/L ,分别纪录 (2 )中相应时间点的AP。统计给药前后AP幅度 (APA)和时程 (APD)的变化。结果 CVB D对APA影响不大 ,但能显著延长APD ,延长幅度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大 ;但在有维拉帕米存在的情况下 ,CVB D却能使APA和APD缩减 ,尤其是较高浓度1× 10 -6,3× 10 -6,1× 10 -5mol/L时 ,缩减幅度较为明显 ;而单纯加入维拉帕米后 ,APA和APD的改变轻微。结论 CVB D能影响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 ,促进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从而延长APD。当膜钙离子通道被阻断后 ,CVB D却缩短APD。因此可以认为CVB D除影响膜钙离子通道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通道 环维黄杨星D 心肌 mol/L 维拉帕米 电生理机制 抗心律失常 微电极记录 APD 钙离子内流 APA 动作电位 显著延长 联合用药 室间隔 混合氧 电刺激 浓度 幅度 给药前 细胞外 钾通道 标本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对离体豚鼠胆道括约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蕾 章蕴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D,CVBD)对离体豚鼠胆道括约肌的收缩作用。方法:1)利用离体豚鼠胆道括约肌,加入不同浓度(1×10-7M~3×10-6M)CVBD,观察由KCl或Ach引起的括约肌快速收缩相和持续相的变化。2)加入维拉帕米(...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D,CVBD)对离体豚鼠胆道括约肌的收缩作用。方法:1)利用离体豚鼠胆道括约肌,加入不同浓度(1×10-7M~3×10-6M)CVBD,观察由KCl或Ach引起的括约肌快速收缩相和持续相的变化。2)加入维拉帕米(Ver)作用后,再加入CVBD,观察二者合用对KCl或Ach引起的括约肌收缩变化。结果:对KCl引起的标本收缩,CVBD使快速相峰值显著下降,且有量效关系,而持续相呈轻度升高,坪/峰比值也呈剂量效应的增加。但对Ach引起的收缩,CVBD使快速相、持续相、坪/峰值均显著下降,且有一定量效关系。Verapamil合用CVBD对KCl引起的快速收缩相峰值下降,但坪值则与单用Ver相当。对Ach引起的快速相收缩,二者也有相似的协同作用,但此时坪值几乎消失。结论:CVBD对括约肌的收缩作用与引起收缩的刺激剂有关,也与收缩时相有关,反映了CVBD对不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维拉帕米 胆道括约肌 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安琦 贺彦婷 +1 位作者 陈美钰 章蕴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17-3022,共6页
目的研究丹参制剂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丹参片低、中、高剂量组(1、3、10片/kg),丹参滴丸低、中、高剂量组(3、9、30丸/kg)、冰片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4周。记录大鼠体质量,HE、TUNEL染色分别观察胃... 目的研究丹参制剂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丹参片低、中、高剂量组(1、3、10片/kg),丹参滴丸低、中、高剂量组(3、9、30丸/kg)、冰片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4周。记录大鼠体质量,HE、TUNEL染色分别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学、细胞凋亡;MTT法检测冰片和丹参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解剖镜下观察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冰片组、丹参滴丸中剂量组胃损伤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胃病理切片检测则表明,冰片组、丹参滴丸高中剂量组损伤数量显著升高(P<0.05,P<0.01);TUNEL法结果提示冰片组损伤累及胃全层,丹参滴丸组组织损伤程度和剂量相关。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丹参提取物和冰片单独给药时,低浓度提高细胞活性,高浓度则呈现抑制作用;两药联用药效累加。结论单独服用丹参对细胞组织无毒害作用,而含有冰片的丹参制剂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与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制剂 冰片 胃黏膜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