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1结合^(90)钇对荷肺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曾亮 葛棣 +3 位作者 林斯骏 葛锡锐 钟高仁 朱建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 将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 1IgM与90 钇结合 ,制备成放射免疫导向药物 ,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取 3 5只裸鼠皮下接种肺癌瘤块 ,待肿瘤长至 5mm左右 ,随机分成七组。药物经裸鼠尾静脉注射。按每只裸鼠注入的放射免疫导向药物剂量分成... 目的 将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 1IgM与90 钇结合 ,制备成放射免疫导向药物 ,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取 3 5只裸鼠皮下接种肺癌瘤块 ,待肿瘤长至 5mm左右 ,随机分成七组。药物经裸鼠尾静脉注射。按每只裸鼠注入的放射免疫导向药物剂量分成空白对照组、单纯单抗组、单纯核素组、5 0 μCi组、15 0 μCi组、3 0 0 μCi、40 0 μCi治疗组 ,进行荷肺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治疗研究。每周测量裸鼠荷瘤大小一次 ,4周后处死裸鼠 ,取瘤称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的肿瘤生长减慢 ,肿瘤生长抑制率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3 0 0 μCi组和 40 0 μCi组的肿瘤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细胞核固缩、结构不清或破裂 ,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全部坏死、消失。结论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 1与90 钇制成的放射免疫药物可特异性地定位于肿瘤组织 ,并发挥放射免疫导向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克隆抗体 LC-1 ^90钇 裸鼠 放射免疫治疗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DS和微核试验评价磷酸镁骨黏合剂的遗传毒理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秉文 俞永林 +4 位作者 刘昌胜 郭瀚 陈红红 钟高仁 黄煌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4,595,共5页
目的从遗传毒理学角度探讨磷酸镁骨黏合剂(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的遗传毒理学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磷酸镁骨黏合剂制备浸提液,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采用程序外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 目的从遗传毒理学角度探讨磷酸镁骨黏合剂(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的遗传毒理学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磷酸镁骨黏合剂制备浸提液,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采用程序外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检测法,硫酸镍为阳性对照,对渗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液DNA做液体闪烁计数,测定3H-TdR掺入量的每分钟放射计数(radio counting per minute,CPM)值;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核试验,阳性对照组为环磷酰胺(CPA),测试其对小鼠股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结果UDS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MPC浸提液)的CPM均值为35.98,而阴性对照组的CPM值仅为14.75,实验组不同浓度MPC浸出液的CPM值均略高于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考虑实验组MPC浸提液的CPM均值(35.98)远低于阳性对照组(不同浓度NiSO4)的CPM均值(415.38),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可以认为MPC浸提液不会引起DNA损伤。微核试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引起股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与生理盐水阴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与阳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磷酸镁骨黏合剂不会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外DNA合成增加,也不会引起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提示此骨黏合剂不会引起DNA损伤,也不会引起骨髓细胞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骨水泥 骨黏合剂 UDS试验 微核试验 遗传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