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IRT1研究HSYA激活神经元自噬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宋丽娟 魏汝恒 +8 位作者 戴瑶瑶 滑键林 戎梦玮 但存燕 温春丽 夏天晴 张策 肖保国 马存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0-1357,共8页
目的:体内外实验结合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激活神经元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R组和MCAO/R+HSYA组,检测如下指标明确脑缺... 目的:体内外实验结合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激活神经元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R组和MCAO/R+HSYA组,检测如下指标明确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情况:检测神经功能评分(Z-Longa),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指标LC3、Beclin1、P62及SIRT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C3与神经元共定位的表达。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糖氧剥夺复糖氧(OGD/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Normal组、OGD/R组、OGD/R+HSYA组、OGD/R+SIRT1抑制剂(EX-527)组、OGD/R+EX-527+HSYA组,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P62和SIRT1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脑组织出现大范围梗死,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显著升高,P62表达明显降低,LC3/NeuN共染细胞数明显增多,SIRT1表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HSYA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下降,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显著下降,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进一步升高,P62表达进一步降低,LC3/NeuN共染细胞数进一步增多,SIRT1表达显著升高。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HSYA干预组细胞Beclin1、LC3-Ⅱ/LC3-Ⅰ、P62及SIRT1表达趋势同动物实验;与模型组相比,OGD/R+EX-527组细胞SIRT1、Beclin1和LC3-Ⅱ/LC3-Ⅰ表达明显降低,P62表达显著升高;与OGD/R+EX-527组相比,OGD/R+EX-527+HSYA组细胞SIRT1表达无明显变化,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6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SYA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元细胞凋亡率,HSYA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SIRT1而显著增强神经元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神经元自噬 SIRT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谷氨酸通路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胡捷先 陈献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31,共8页
谷氨酸作为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正常生理状态下有重要作用,但在脑缺血等多种病理状态下,谷氨酸在脑内大量释放和堆积,导致对神经元的过度刺激,引起兴奋性毒性,并成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诱发因素。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主要通... 谷氨酸作为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正常生理状态下有重要作用,但在脑缺血等多种病理状态下,谷氨酸在脑内大量释放和堆积,导致对神经元的过度刺激,引起兴奋性毒性,并成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诱发因素。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主要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Na+和Ca2+增加。胞内Ca2+浓度增加会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蛋白酶激活、活性氧增加及NO的释放,从而引起神经元的死亡;胞内Na+增加将引起过量水分进入细胞,造成神经细胞毒性水肿和细胞死亡。因此,深入了解脑缺血后上述谷氨酸通路的调控机制,并针对该通路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将为阻止或减轻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提供有效途径。多种针对谷氨酸通路的脑缺血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如抑制谷氨酸合成或释放、增加谷氨酸清除、阻断谷氨酸受体或抑制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等。本文将对缺血性脑中风后,谷氨酸引起兴奋性毒性的机制以及该系统的调控机制、相应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氨酸 受体 转运体 兴奋性毒性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颅骨骨组织发育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燕丽 张翠珍 +1 位作者 彭刚 段小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采用两种骨组织双重染色方法研究斑马鱼颅骨骨组织的发育特征,找出适合于不同发育时期斑马鱼骨组织的染色方法。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种方法进行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并拍照。结果:不同发育... 目的:采用两种骨组织双重染色方法研究斑马鱼颅骨骨组织的发育特征,找出适合于不同发育时期斑马鱼骨组织的染色方法。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种方法进行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并拍照。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分别经A、B染色法染色软骨都被染成蓝色,但两者在骨骼上的染色有差别,对于15d以内骨化不完全的斑马鱼适合用A染色法,15d以上的斑马鱼骨化程度加重更适合用B染色法突出骨骼特征。整体来看,斑马鱼颅骨的骨化过程存在特定的程序化特征,即不同的颅骨组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逐步完成骨化。结论:可利用颅骨的程序化骨化特征研究人类颅颌面畸形,积极开展口腔医学领域斑马鱼模式生物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辛蓝 茜素红 双重染色法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C7A11/GPX4信号通路探讨HSYA抑制LCN2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
4
作者 戎梦玮 但存燕 +6 位作者 夏天晴 杨依 楼秀 姬晨翔 肖保国 马存根 宋丽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97-2105,共9页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LCN2)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30只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MCAO/R组、MCAO/R+HSYA组。TTC染...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LCN2)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30只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MCAO/R组、MCAO/R+HSYA组。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Z-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LCN2、24P3R表达。在HT-22细胞中加入LCN2蛋白,分为Normal、LCN2组、LCN2+HSYA组。LDH、Western blot筛选LCN2诱导神经元铁死亡最佳浓度,检测Ferritin、FPN1、GPX4、SLC7A11、COX2、24P3R表达水平。siRNA转染敲低LCN2,检测GPX4与Ferritin。比色法测定GSH、MDA、GPX4、Fe^(2+)含量,免疫荧光检测GPX4表达。分子对接技术分析HSYA与LCN2的结合力。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HSYA可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MCAO/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Sham组相比,MCAO/R组LCN2和24P3R水平增加,HSYA抑制其表达。细胞实验显示:LCN2诱导HT22细胞铁死亡最佳浓度为2μmol·L^(-1),使用siRNA转染敲低LCN2后,与LCN2组相比,siLCN2组GPX4与Ferritin表达量明显增高;与Normal相比,LCN2组SLC7 A11、GPX4、FPN1、Ferritin和GSH表达明显降低,而Fe^(2+)浓度、MDA、COX2、24P3R的表达增加。HSYA可增加SLC7A11、GPX4、FPN1、Ferritin与GSH的表达,降低Fe^(2+)、MDA含量,抑制COX2与24P3R的表达。分子对接显示HSYA与LCN2的结合能为-8.0 kJ·mol^(-1)。结论 HSYA能够通过SLC7A11/GPX4信号通路抑制LCN2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LCN2 神经元 铁死亡 缺血性脑卒中 SLC7A11/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M蛋白家族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存金 潘昱辰 +2 位作者 陈莹 庄英涵 Thomas Behnisch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3,共7页
PRDM(PRDI-BF1 and RIZ 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家族是一类包含PR结构域和若干个锌指结构的转录调控蛋白,具有众多家庭成员,广泛表达于灵长类、两栖类和啮齿类等动物中。以往研究发现,PRDM蛋白家族(PRDMs)在细胞增殖、分化、... PRDM(PRDI-BF1 and RIZ 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家族是一类包含PR结构域和若干个锌指结构的转录调控蛋白,具有众多家庭成员,广泛表达于灵长类、两栖类和啮齿类等动物中。以往研究发现,PRDM蛋白家族(PRDMs)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过程中,以及机体造血、生殖和肿瘤发生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PRDMs在神经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证实了PRDMs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以及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PRDMs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M 神经系统 表观遗传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视网膜的生理调控及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懿(综述) 孙兴怀(审校) 王中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生长抑素又称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激活5种特异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SRIF受体在视网膜中广泛表达和分布,激活这些受体调控视网膜细胞的电压门控钾和钙通道,调控多种胞内信号通... 生长抑素又称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激活5种特异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SRIF受体在视网膜中广泛表达和分布,激活这些受体调控视网膜细胞的电压门控钾和钙通道,调控多种胞内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等,参与视网膜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同时,SRIF及其受体对视网膜损伤,如视网膜缺血、兴奋毒性损伤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在视网膜SRIF及其受体系统的研究结果,就SRIF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的分布、对视网膜的生理调控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受体 视网膜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特异性靶向神经节神经元的基因递送技术
7
作者 陈紫悦 刘帅 +5 位作者 杜婉洁 童芳 王芸芸 华领洋 宫晔 韩清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880,共12页
目的开发一种无创条件下于外周神经系统表达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以特异性操纵神经节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出生0天的小鼠腹腔注射10μL AAV2/9-EGFP,病毒滴度为(2~5)×10^(12)vg/mL,待小鼠长至2月龄时灌注取各组织... 目的开发一种无创条件下于外周神经系统表达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以特异性操纵神经节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出生0天的小鼠腹腔注射10μL AAV2/9-EGFP,病毒滴度为(2~5)×10^(12)vg/mL,待小鼠长至2月龄时灌注取各组织、器官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亮度及范围,判断病毒感染情况。结果69.11%±1.42%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7.08%±1.16%的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神经元,32.46%±1.81%的迷走神经节(nodose ganglion,NG)神经元和4.76%±0.29%的交感神经节(sympathetic ganglion,SG)神经元被感染。脑、脊髓、内脏器官中的神经元被感染效率极低。结论本方法可特异性感染神经节神经元,但对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或外周器官感染效率极低,可用于特异性操纵神经节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 腺相关病毒(AAV) 神经节 周围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缺失或抑制躯体感觉皮层影响小鼠触觉敏感性和机械痛阈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宏 盛海燕 +2 位作者 代文静 蔡雅奇 张玉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1-578,共8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和化学遗传学手段探究皮层缺失和初级感觉皮层功能抑制对小鼠部分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可能的环路机制。方法:采用Tra2b条件性基因敲除建立皮层缺失小鼠模型,化学遗传学方法抑制初级感觉皮层下肢代表区(p...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小鼠和化学遗传学手段探究皮层缺失和初级感觉皮层功能抑制对小鼠部分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可能的环路机制。方法:采用Tra2b条件性基因敲除建立皮层缺失小鼠模型,化学遗传学方法抑制初级感觉皮层下肢代表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hindlimb region,S1HL)神经元活动;分别采用辐射热、von Frey、轻毛刷和贴纸测试等实验评价对小鼠热痛、机械痛和触觉等躯体感觉的影响;并利用病毒顺向追踪S1HL下行投射脑区。结果:皮层缺失小鼠辐射热和von Frey刺激反应阈值与对照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轻毛刷和贴纸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触觉敏化;抑制S1HL脑区明显降低小鼠后足von Frey刺激反应阈值、提高对非痛性触觉刺激的敏感性,对辐射热痛阈值无显著影响;束路追踪结果显示S1HL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ey,PAG)和延髓头端腹内侧部(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有直接的纤维投射。结论:皮层缺失小鼠触觉敏感性增强;S1HL脑区主要参与小鼠后足触觉和机械痛觉的下行调控;PAG和RVM接受S1HL直接下行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初级躯体感觉皮层 触觉 热痛 机械痛 下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