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sIL-2R、sIL-6R、TNF-α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决 王丽娟 +3 位作者 张凤坤 沈瑾 李栋良 丁琳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19,222,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介素 6受体 (sIL 6R)、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以及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76例晚期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sIL 2R、sIL 6R和TNF α水平 ,...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介素 6受体 (sIL 6R)、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以及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76例晚期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sIL 2R、sIL 6R和TNF α水平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分布。 1 0例正常人细胞因子作对照 ,40例正常人T细胞亚群作对照。结果 sIL 2R水平肺癌组虽然高于正常组 ,但较离散 ,故无明显差异。肺癌组sIL 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TNF 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CD4/CD8在正常范围组sIL 2R的低水平病例百分比明显大于CD4/CD8不正常范围组。sIL 6R水平不受CD4/CD8影响均明显升高。TNF α低水平病例在免疫功能低下组百分比最高。结论 临床检测sIL 2R、sIL 6R、TNF α的水平能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肿瘤的发展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肺癌 血清学检测 机体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表达BMP4成熟肽及其对iPS细胞的分化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丁道芳 王臻 +5 位作者 徐浩 徐乐勤 梁倩倩 赵永见 施杞 王拥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83-1388,共6页
目的研究BMP4因子在诱导型干细胞(iPS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起作用的相关通路。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的胎盘组织中扩增BMP4成熟肽,并且在其N末端连接IgK分泌肽,此融合的片段克隆至pPYCAG载体上。重组质粒pPYCAG-IgK-BMP4转染至2... 目的研究BMP4因子在诱导型干细胞(iPS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起作用的相关通路。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的胎盘组织中扩增BMP4成熟肽,并且在其N末端连接IgK分泌肽,此融合的片段克隆至pPYCAG载体上。重组质粒pPYCAG-IgK-BMP4转染至293T17细胞中并进行嘌呤霉素的筛选。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出表达BMP4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检测上清中BMP4的生物活性,iPS细胞培养于含BMP4因子的细胞培养上清和LIF因子中,连续培养3代,并进一步观察细胞表型、三胚层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多潜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mad1被分泌至上清中的BMP4磷酸化。当培养基中含BMP4同时加入LIF因子后,可以有效抑制iPS细胞分化。在此种方法培养3代后,不仅iPS细胞的表型可以有效维持,iPS细胞中多潜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未受到影响,同时这些iPS细胞仍具有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能力。结论 BMP4可高效表达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使培养iPS细胞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k-BMP4 免疫球蛋白κ链 过表达 诱导型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Sox2蛋白的质粒构建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道芳 王瑧 +3 位作者 李晓锋 徐乐勤 梁倩倩 王拥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构建具有细胞性穿透性的9R-Sox2蛋白的重组质粒,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并对所表达的9R-Sox2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扩增Sox2基因,并且在其N端加上9个精氨酸短肽,此融合基因连接到pPYCAG载体上,pPYCAG-9R-Sox2和... 目的构建具有细胞性穿透性的9R-Sox2蛋白的重组质粒,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并对所表达的9R-Sox2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扩增Sox2基因,并且在其N端加上9个精氨酸短肽,此融合基因连接到pPYCAG载体上,pPYCAG-9R-Sox2和pPYCAG分别转染到293T细胞中。3 d后,对转染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1周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对其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达9R-Sox2蛋白的细胞株进行裂解,取细胞裂解液加入至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基中进行通透。48 h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并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CNA表达。结果用Sox2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均显示所有细胞表达9R-Sox2。在细胞裂解液处理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9R-Sox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表明9R-Sox2构建和翻译正确。同时经含9R-Sox2的细胞裂解液处理的成纤维细胞,PC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成功构建表达9R-Sox2融合蛋白的pPYCAG-9R-Sox2重组质粒,并证明具有细胞通透及促细胞增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 9R-Sox2 细胞免疫荧光 WESTERN BLOT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4ARF基因联合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
4
作者 张文 罗建民 +3 位作者 欧周罗 陆洪芬 洪小南 许立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7,73,共6页
目的观察p14ARF基因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中p14ARF基因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在不同浓度的氟尿嘧啶作用... 目的观察p14ARF基因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中p14ARF基因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在不同浓度的氟尿嘧啶作用下转染前后LOVO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LOVO细胞呈现p14ARF基因缺失变异。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后LOVO细胞中有p14ARF基因的表达。p14ARF基因转染后细胞增殖受抑,流式细胞仪显示p14ARF基因诱发凋亡。在氟尿嘧啶0.1g/mL的作用下,未转染的LOVO细胞的增殖速度未受影响,而转染后LOVO细胞较未用药时的抑制率增加;氟尿嘧啶1、10、100μg/mL时,对转染前后LOVO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氟尿嘧啶对转染后LOVO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的LOVO细胞。结论p14ARF基因转染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p14ARF基因和氟尿嘧啶联合用于LOVO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提高LOVO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化疗 氟尿嘧啶 P14AR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耐受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炎症反应的动态变化
5
作者 王晓丹 瞿介明 +3 位作者 张静欧 周罗 潘珏 何礼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PA)后肺部炎症反应与正常大鼠的异同。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ET组每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0 .6... 目的 动态观察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PA)后肺部炎症反应与正常大鼠的异同。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ET组每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0 .6mg/kg ,共4d ,建立内毒素耐受大鼠模型;NC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第5天气管内滴入0 .2mL (6×10 8)cfu/mLPA新鲜菌液。各组按滴入PA前(0h) ,滴入后6、2 4h分为3小组,进行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BALF白蛋白并计算其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以评估肺部微血管通透性。结果 ET组滴入PA后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NC组,未出现类似NC组大鼠的肺部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在气管内滴入PA后NC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leukocyte,PMN)明显升高,而ET组仍以淋巴细胞为主;NC组BALF中PMN %在滴入后6h即明显升高,至2 4h有所下降,而ET组BALF中PMN %始终<1%。结论 内毒素耐受有助于减轻PA感染所致的以PMN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和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耐受 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CINC在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炎症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 瞿介明 +4 位作者 何礼贤 潘珏 欧周罗 张杏怡 陈雪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 (CINC)表达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内毒素耐受组 (ET组 )。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 ,每日 0 .6mg/kg连续...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 (CINC)表达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内毒素耐受组 (ET组 )。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 ,每日 0 .6mg/kg连续 4d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第 5天腹腔注射 6mg/kg。各组按注射大剂量LPS前 (0h) ,注射后 2、6、2 4、4 8、72h分为 6小组 ,n =6。用ELISA测定BALFTNF α。用RT 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用SPSS 10 .0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NC组注射LPS(6mg/kg)前 ,BALF中有少量TNF α ,肺组织有微量CINCmRNA表达 ;给药后两者均迅速上升 ,前者的高峰为 6h ,(10 .79±3.5 3) μg/L ,P =0 .0 0 1,后者的高峰出现于 2~ 6h(相对值为 1.6左右 ,P <0 .0 0 1) ,持续至 2 4h。而ET组两者均无上升。结论 内毒素耐受时 ,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损伤减轻与肺部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CINC 内毒素耐受 大鼠 肺部炎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