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市场的技术冲击、结构失衡与政策调适
1
作者 袁志刚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0,共8页
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等因素作用下,也面临多重挑战。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教育、住房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毕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等因素作用下,也面临多重挑战。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教育、住房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教育回报率下降;人工智能深刻影响就业市场,推动就业结构加速演变。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基于需求的视角,要千方百计扩大总需求,提高经济增长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进一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基于供给的视角,从长期看,应积极推行鼓励生育政策,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化,为劳动力供给筑牢根基;从短期看,应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公共产品广泛共享,持续深化市民化进程,使劳动力供给结构更趋优化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农村劳动力 大学生就业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 被引量:27
2
作者 封进 宋铮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33,共12页
预测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则在2005年以后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2030年以前城镇有效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随后会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再分配的功能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确定的一个原则。采用中国... 预测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则在2005年以后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2030年以前城镇有效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随后会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再分配的功能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确定的一个原则。采用中国的参数,评价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对不同时期出生的人有所差异,如果政府的目标函数兼顾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一个对于社会总福利而言最优的养老保险规模。我们的模拟表明一个合适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可以改进社会总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养老保险 福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养老保险70年:经验、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5
3
作者 封进 赵发强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6-26,共11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出发,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近70年的改革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创建时期、改革时期、扩面与制度整合时期和降费时期。本文结合中国实践和养老保险一般运行原理,从统账结合、过渡期方案、政府补贴、名义账户和法制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出发,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近70年的改革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创建时期、改革时期、扩面与制度整合时期和降费时期。本文结合中国实践和养老保险一般运行原理,从统账结合、过渡期方案、政府补贴、名义账户和法制建设方面总结了养老保险改革的中国经验,并指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可持续性、可负担性、充足性、地区差异和多层次发展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做出展望,提出了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提升统筹层次、延长退休年龄及确定适度的养老保险水平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养老保险改革 养老保险可持续性 养老保险制度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资本、企业评级与政企纽带 被引量:6
4
作者 邵挺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共11页
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各类非市场力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通过哪些渠道去发挥作用的,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的回报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利用2007年温州市715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 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各类非市场力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通过哪些渠道去发挥作用的,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的回报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利用2007年温州市715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资本跟在政府主导下的企业评级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资本会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星级评选结果,进而增强企业跟更高一级政府之间的联系与纽带。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活动的经济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资本 企业评级 政企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以来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变动分析
5
作者 刘社建 寇晓宇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7,共3页
改革以来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就分行业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分布来看 ,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有绝对比重 ,且从业人员数呈上升趋势 ;而在一般行业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与份... 改革以来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就分行业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分布来看 ,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有绝对比重 ,且从业人员数呈上升趋势 ;而在一般行业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与份额持续下降。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的改变 ,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国家所有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更好地体现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人员 中国 国有企业 行业分布 人员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